「辮帥」張勳因復闢遭世人口誅筆伐,卻一生恪守儒家傳統忠孝節義

2020-12-23 滄浪大江

民國的歷史舞臺上可謂星光熠熠,無數風雲人物各領風騷,政治的、文化的、軍事的、革命的、舊皇室的紛紛走上舞臺表演一番,這其中有一位不能算是大咖的人物,在眾多風雲人物中因為做了一件事兒也跳上了舞臺中央表演了一出鬧劇,卻被口誅筆伐,幾乎小小的改變了一些歷史的進程。

這個人就是我們中學歷史學過的張勳,由於「張勳復闢」這個事兒太著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研究張勳復闢的原因以及他復闢的過程,失敗後張勳以及「辮子軍」的結局,卻經常忽略了張勳這個人。

張勳這個人如果以儒家文化的標準定義的話,可以說道德水準極高,忠孝節義,熱愛家鄉,為人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雖然是草莽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但恪守自己的忠孝禮義廉觀。孫中山先生對他的評價是: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闢,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闢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可見張勳雖然因為復闢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他的為人卻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讚揚。

張勳1923年9月12日,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諡"忠武"。 張勳逝世後,政界要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輓,祭文、哀詩和輓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輓錄》。張勳靈柩經過幾番周折運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成為當年在江西地方上最為轟動的大事之一。

張勳早年喪父母,長大後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晚清時期,初隸廣西提督蘇元春部,為參將。1895年,隸屬袁世凱,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營長),行營中軍(督練處總務長)。後隨袁到山東鎮壓義和團。1899年升至總兵。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當上大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院總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謂"參戰"問題上發生矛盾,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黎元洪和國會則堅決反對。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於7月1日與康有為擁溥儀復闢,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

張勳有一妻十妾。妻名曹琴,曾為張勳守貧10年,被光緒帝皇后隆裕封為一品夫人。據說張勳一生對髮妻曹氏都是恭恭敬敬,史書記載"事之若母,家庭事無大小,俱一一問過曹夫人"。

張勳對家鄉的感情極深厚,他極強的家鄉觀念也是他死後哀榮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在當時是廣為人知的。他是江西省奉新縣人,據說他在當了督軍後,惦念家鄉父老,凡老家赤田村的老鄉,張勳給每家每戶出資蓋大瓦房,缺啥少啥,只要開口,張勳包管。江西省奉新縣在北京的大學生,吃穿用一切花費全由張勳包下。不但如此,當時所有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學生,張勳每人每月發八塊大洋作為獎學金,江西的大學生他還個人捐資在北京宣武門外建立江西會館,是當時北京最現代化的會館,不但有戲樓,而且還備了發電機,沒電也不影響營業。他還在北京建了五個奉新會館,被他資助過的名人太多了,包括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我黨早期領導人方志敏、張國燾、許德珩等都曾得到過資助,他另外在奉新還用糧款救濟當地災民和孤兒寡婦。

高曉松對張勳的評價是:「有道德、沒文明」,道德水準極其高尚,對清廷的愚忠,對傳統思想的敬畏,超過了當時很多自稱很先進的人,但同時對當時的新生事物,比如民主、共和、革命、憲政 ,卻是完完全全的不能理解,甚至是徹底的牴觸,雖然個人道德很好,但是對於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或者民主進程卻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張勳的行為讓後人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復闢這麼大的事情,他沒有謀劃,突然殺進北京,1917年7月1日凌晨1時,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為、陳毅、沈曾植、王士珍、江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3時許,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勳。張率領諸人,溥儀行三拜九叩禮。同日,溥儀發布"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布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

所以張勳留給當時和後世的一個印象似乎有些「愣頭青」的感覺,做事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實則不然,想一想,從小無父無母,20幾歲生活都沒有著落的一個人,在十幾年裡迅速崛起,據記載,張勳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他家的傭人不下百餘,花匠、木匠、廚子、司機、丫環、僕人等分門別類,一應俱全,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有人估計,張勳的動產、不動產加起來達五六千萬元之多。雖然時勢造英雄,但從北洋系大佬對他的態度也能窺見他的精明,他雖然不是袁世凱的嫡系,但袁對張勳一直都是委以重任,覺得是可靠可用之人, 袁世凱逝世後,段祺瑞、馮國璋等大佬依然看好張勳,覺得張勳忠誠、可靠,這不是一個傻乎乎的「愣頭青」可以隨便做到的。

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慈禧帶著光緒倉皇出逃,後來班師回朝,張勳曾負責接駕,他一路上鞍前馬後,照顧的太后和皇帝無微不至,晚上親自站崗,給慈禧留下了良好的印象。1908年,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張勳長跪數日痛哭不止,幾次流出的眼淚都是血水,武昌起義後,其餘各省都處於觀望狀態,唯有張勳率部死守南京,除了說明他的用勇,說張勳「忠」,毫不為過,南京戰敗,退入徐州,他命令自己的不對一律不準剪辮子,這也是他當時誓死效忠清廷的唯一能做的事情,靠著忠勇節義,張勳才能一步一步樹立起自己的人設,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張勳被罵「跳梁小丑」,演出了一場鬧劇,但他的心胸確實不夠寬廣,權力欲望也太重,從他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就可以看出來,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實權都攬到自己頭上,給自己封了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借溥儀的上諭封自己為忠勇親王,這是被當時的各省督軍及全國人民打心眼兒裡看不起他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他晚年在天津的松壽裡閒居,一日,有一位客人勸他要識時務,該剪掉辮子了。張勳手捏辮梢學著楊小樓京劇念白:"吾回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這就是張勳,說忠孝節義也好,說跳梁小丑也罷,總之是民國那個大時代裡的一朵奇葩吧,可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碼字不易,還請幫忙點讚、關注,如果覺得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話,就請幫忙推一下給更多人看到,感激不盡!

相關焦點

  • 於正對著自己撒嬌,卻反而被噴上熱搜,這也值得路人口誅筆伐?
    從於正不是很犀利的言辭來看,他確實是對這件事感到特別無奈了,就自己隨筆寫個心情分享一下,這也值得路人口誅筆伐?甚至是被噴上熱搜?於正是真的搞不懂為什麼了。這一次於正犯的錯,還是不值得路人口誅筆伐的,特別是他功勞那麼大的情況下。
  • 老照片直擊張勳復闢:溥儀眼神空洞滿臉恐懼,圖8是張勳漂亮小妾
    【「辮帥」張勳】張勳復闢,又稱溥儀復闢,是一場歷時僅12天的復闢鬧劇。張勳對大清無比忠誠,溥儀退位後,他誓死不願剪掉辮子,時人稱他為「辮帥」。1917年6月14日,張勳率領5000名「辮子軍」,借「調停」為名,直接進入北京城,隨即宣布擁立溥儀復位。
  • 張勳,一個被稱為「辮帥」的奉新人的多維人生.
    張勳(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中國近代北洋軍閥,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 張勳曾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1913年鎮壓討袁軍。後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與康有為等擁溥儀復闢,後被擊敗,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後病死於天津。
  • 張勳復闢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他戎馬一生只為了能夠光復大清;他反時代而行誓不剪辮,被稱為"辮帥";他雖為馬上將軍,但是仍心繫百姓,關愛士兵,在民眾之間有良好的口碑。他雖然復闢失敗,但是卻被網開一面,最終在天津經商,並且仍有許多政客邀請他,但他一一回絕。他就是"辮子軍大帥"——張勳。
  • 張勳想復闢被口誅筆伐,去世之後,為何各地人士卻紛紛弔唁?
    經過與保皇派的計劃,展開了復闢試圖讓溥儀可以登上皇位,張勳的行為很快受到全國人民的譴責。各式各樣的軍閥也乘機前往首都。短短十二天,張勳的復闢夢破滅,只好到荷蘭大使館避難。張勳雖然沒有受到懲罰,但從此以後,張勳再也沒有參與過政治。他在天津住了很長時間,用多年積蓄做工業投資。因為他經營有道,所以他有持續的收入,有一個巨大的家族企業。
  • 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從傳統中生發現代感
    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研討會現場  9月27日,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國慶獻禮演出既有《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義薄雲天》這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豫劇大戲,又有河南各大劇種包括稀有劇種的經典折子戲和唱段。作為中國豫劇界的一名老兵,今年58歲的李樹建推出了「忠孝節義」四部曲,其中《義薄雲天》2019年創排,本次演出是首次與北京觀眾見面。
  • 人物:說說曹雲金,被口誅筆伐多年依然不低頭
    其實這個社會在發展,不過在相聲行業裡仍然保持著一些傳統的規矩規定而曹雲金一個不懂事的年輕被口誅筆伐還強上。
  • 約翰尼德普被迫辭演新片引發影迷不滿,紛紛對艾梅柏口誅筆伐
    昨日至今,約翰尼·德普的粉絲及支持他的影迷、網友紛紛在網絡上發文,聲援約翰尼,對她的前妻艾梅柏·希爾德口誅筆伐,成為好萊塢娛樂焦點。
  • 李樹建「忠孝節義」完結篇試演《義薄雲天》演繹關公一生
    「忠孝節義」四部曲終上演 緊扣「義」字突出「情」字本劇由河南豫劇院二團、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關公文化研究院、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聯合打造,整部戲時長2小時38分,舞臺華美,恢弘大氣,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滿堂彩。演出結束後,許多人還久久不忍離去。
  • 辮帥張勳復闢失敗後逃入荷蘭使館,最終結局如何?
    當時的帝景制復闢僅僅維匡持了12天就儲在全國人民的戚反對聲中破產燕了,張勳作為韋罪魁禍首遭到強了國人的通緝束,無奈之下他司只得倉皇逃到範東交民巷的荷藍蘭使館避難。步那麼為什麼荊勢力盤踞在徐幸州的張勳敢直慕接北上搞復闢姜呢?又為何有蕭勇氣倒行逆施寧的張勳只遭到邵不到半月的反花對便又匆匆逃步竄了呢?
  • 樸燦烈好無辜,頻繁躺槍,甚至遭到韓國粉絲口誅筆伐?
    不得不說,樸燦烈在最近真的也是躺著也中槍,許多他毫不知情的事情,卻能將他瞬間引向輿論中心,真的是讓一眾teddy心累啊~各位看官,您怎麼看待樸燦烈好無辜,頻繁躺槍,甚至遭到韓國粉絲口誅筆伐
  • 張勳復闢前,黃龍旗亂舞:前清遺老搖身一變都成了忠義之士
    真正可以把溥儀再扶上「真皇帝」龍椅的人,是手握重兵的辮帥張勳。1917年6月16日,頂戴花翎的張勳偕同定武軍四個統領乘汽車到神武門,又換乘轎子入宮謁見清帝溥儀。在溥儀的記憶中,那一日新授的「太保」陳寶琛與剛進宮不久的梁鼎芬一起來到毓慶宮,不等落座,陳寶琛開口就對溥儀說:「今天皇上不用念書了。有個大臣來給皇上請安,一會奏事處太監會上來請示的。」
  • 1917年7.1 張勳復闢
    >    歷史上的今天,1917年7月1日,張勳復闢。1913年,宣統遜位,袁世凱任大總統,張勳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辮帥」、「辮子軍」由此得名。二次革命中,張勳奉袁世凱命,率部往南京鎮壓討袁軍,縱兵搶掠,屠殺革命黨人和民眾數千人,被袁世凱授為將軍府定武上將軍,任江蘇督軍,調往徐州,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為自己建生祠。    1914年12月5日是張勳的60歲生日,他在道臺衙門大擺壽筵,並通報全國。
  • 楊麗花電視歌仔戲睽違16年,耗時5年多打造《忠孝節義》
    楊麗花歌仔戲與臺視合作電視劇「忠孝節義」,歌仔戲演員楊麗花表示,這次再度回到熒幕前,是為挺身維護並傳承臺灣傳統文化。「忠孝節義」今天在臺北美福大飯店舉辦首映會,文化部次長彭俊亨、臺北市長柯文哲,以及總導演楊麗花、製作人陳亞蘭等人都到場出席。
  •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的傳統嗎?
    我們電視劇裡面常常看到一句話,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說這是儒家的傳統思想,顯得中國的儒家特別的不講道理,為什麼「君」要你死你就得死呢?雖然說皇帝有著權利上的主導權,但是你最起碼可以抗爭一下吧?為什麼要這麼愚忠呢? 那麼儒家究竟有沒有說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這種話呢?
  • 這四種象徵「忠孝節義」的動物,是何來歷?
    張天師的「四不吃」,當中既有「養生」之理,還有「處世」之道,牛、烏魚、鴻雁、狗四種動物正對應著我們傳統忠孝節義的文化。何為「忠孝」?自古以「忠」「孝」為尊,書云:「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
  • 國家大劇院將開演李樹建「忠孝節義」豫劇四部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豫劇「關公」北京首秀,大漢蘇武精神如何與時代同行,9月20日~26日,「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晉京獻禮演出」,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 古代殘忍血腥的「誅九族」,一次要殺死多少人才能放下屠刀呢?
    誅九族是古代一種慘無人道的刑罰。大體情況下就是一個人在官場中惹來殺身之禍的話,不僅自己要賠掉性命,連自己的親族好友都不能倖免。「連坐制」由法家首創,較早的記錄見於李悝的《法經》「越城,一人則誅,自十人以上夷其鄉族,曰城禁。」
  • 豫劇人李樹建登臺國家大劇院 上演「忠孝節義」四部曲
    「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晉京獻禮演出」於9月20日一26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看豫劇「程嬰」如何對傳統文化故事進行最時尚的表達。作為中國豫劇界的一名老兵,今年58歲的李樹建演了45年的戲,演遍了我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出訪了30個國家和地區,囊括了多個國家級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