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一個被稱為「辮帥」的奉新人的多維人生.

2021-02-23 尋陽子視角

在江西省奉新縣城外約十幾公裡有個赤田鎮赤田村。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張勳就出生在這裡。張勳(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中國近代北洋軍閥,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 張勳曾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1913年鎮壓討袁軍。後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與康有為等擁溥儀復闢,後被擊敗,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後病死於天津。

        

        我們熟知的歷史是張勳帶領辮子軍擁溥儀復闢的故事,從起事到失敗短短的十二天(1917.7.1~7.12),就是這十二天完成了張勳這個人物的歷史「定位。」    

         其實,對一個生活在風雲際會年代的風雲人物要精確定位是困難的,因為他既為時代裹挾又被內心驅使,甚至他自己也難以給自己定位。張勳就是這種人中的一個。他的人生是多維的。

          在現在的赤田村,還靜靜地伏著一片宅子:雖有高牆,但早被草木遮掩;雖有精舍,但早已斑駁陸離;雖有故事,但被門窗關閉。這就是「張勳莊園」。

張勳莊園,建築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花費銀元數十萬元,從1896年開始到1918年才竣工。據說,張勳本人一次也沒來住過(1917年復闢失敗後,他一直寓居在天津(在天津的豪宅有樓房56間,平房54間,佔地近六千平米)。

       百年張勳莊園,歷經歲月風雨,已破落不堪。近年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願它早日康復。

張勳8歲喪母,12歲喪父,15歲入鄉宦許振祁家做牧童,後轉為書僮。白天在莊園放牛,晚間陪許家少爺讀書、寫字、習武。光緒五年(1879),許家修書一封,薦張勳進湖南湘軍潘鼎新部從軍。光緒十年(1884)張勳隨部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次年在鎮南關大戰中戰功卓著,越級提拔。後官升參將,管帶廣武右軍各營,駐紮廣西邊防。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駐奉天。後隨袁世凱到山東省鎮壓義和團,升總兵。隨即調北京,宿衛端門,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宣統三年(1911)擢江南提督。

據一些史料記載,張勳其人,頭腦簡單,魯莽急躁,但為人卻忠誠慷慨,憨厚重義,頗能知恩圖報,不像當時那些軍閥一樣的陰險狡詐。據赤田村老一輩的人回憶,張勳當年為家鄉父老做了不少好事,諸如修橋鋪路、恤寡憐貧,頗多義舉。據說民國時期北京的江西會館、南昌會館都是張勳建的,而奉新的會館居然一口氣建了五個。在京求學的贛籍窮學生,只要求到張大帥名下,沒有不資助的。這其中就包括舉世聞名的方志敏、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張國燾、許德珩等人。記得看到過幾個關於張勳的故事,其中一個講他回鄉時,在村頭便停馬下轎,步行進村,說再威風也不能在家鄉父老面前耍威風。

張勳好色,他娶有一妻十妾,生育過九子四女,但夭折了好幾個。張勳重視姻親關係,他的成年子女或嫁或娶的都是當時非富即貴的豪門,東北王張作霖就是他的親家之一。

張勳一生,運氣特別好,屢遇貴人:從少時的鄉宦許家,到後來提拔重用他的袁世凱,但最大的貴人是妻子曹琴。張勳雖然女人眾多,但始終對曹氏敬重、倚重有加。不管是在管理家務還是在外經商賺錢,曹氏都是一把好手,張勳死時,其家產達六、七千萬。正因為如此,張勳才可以在復闢失敗後寓居天津繼續享受奢華的生活,也可以仗義疏財廣結善緣,贏得一片叫好聲。

流傳的故事裡,張勳的「忠」是第一位的,但也有許多他仗義的故事。如有一位士兵受傷,情急之下,張勳把皇上御賜給他的鼻煙壺摔破,取出菸絲處理傷口;又如,因御賜的美酒不夠大家喝,他就把酒倒河裡,叫士兵洗「御酒澡」。張勳的家鄉觀念極重,甚至把老鄉的範圍擴大到整個江西,只要有困難找他,基本上是有求必應。

1923年9月12日,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諡「忠武」。張勳逝世後,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輓,祭文、哀詩和輓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輓錄》。據說張勳靈柩經過幾番周折運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數千人形成了數公裡的長龍,成為當年在江西地方上最為轟動的大事之一。(如有機會找這本書看看)。

無語。不勝唏噓。

回觀歷史,張勳生活的時代正是世界也是中國風雲激蕩的年代,個人、家庭和國家的命運一樣,都處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關於張勳復闢,首造共和的孫中山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話:「張勳強求復逆,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文對於真復闢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  

張勳,輸給了時代。

張勳,贏在了他的真性情上。

2020.9.萍鄉。

相關焦點

  • 張勳為什麼對清朝念念不忘?
    我們可以把張勳說成是「守護晚清的一隻忠誠的狗」,絲毫沒有惡意。相反,我更想強調的是「忠誠」二字。再者,就忠誠度而言,狗從來都是比人更值得信賴的朋友。庚子國難,慈禧攜光緒西逃。當時駐守在保定的張勳聽聞此消息,奉命(袁世凱的命令)由保定飛馳磁州護駕。
  • 張勳的「辮子」
    但是回過頭來細想,為何那麼多人會為了一個「髮型」而就義?是因為以前的髮型很帥氣嗎?不是的,髮型、服飾是一種文化由內至外的具象表現,在一個民族存亡之際,平時沒那麼重要的,本民族文化的符號化的東西便躍然成為了民族的命脈!成為了全民共同捍衛的唯一的尊嚴了吧。而所謂的「民族」意識,往往又會抵不過「習慣」。
  • 老照片直擊張勳復闢:溥儀眼神空洞滿臉恐懼,圖8是張勳漂亮小妾
    【「辮帥」張勳】張勳復闢,又稱溥儀復闢,是一場歷時僅12天的復闢鬧劇。張勳對大清無比忠誠,溥儀退位後,他誓死不願剪掉辮子,時人稱他為「辮帥」。1917年6月14日,張勳率領5000名「辮子軍」,借「調停」為名,直接進入北京城,隨即宣布擁立溥儀復位。
  • 張勳復闢前,黃龍旗亂舞:前清遺老搖身一變都成了忠義之士
    自民國以降,公開反對共和的王公大臣善耆、溥偉、升允、鐵良被稱為「四個申包胥」,卻沒有一個能成事。真正可以把溥儀再扶上「真皇帝」龍椅的人,是手握重兵的辮帥張勳。1917年6月16日,頂戴花翎的張勳偕同定武軍四個統領乘汽車到神武門,又換乘轎子入宮謁見清帝溥儀。
  • 辮帥張勳復闢失敗後逃入荷蘭使館,最終結局如何?
    當時的帝景制復闢僅僅維匡持了12天就儲在全國人民的戚反對聲中破產燕了,張勳作為韋罪魁禍首遭到強了國人的通緝束,無奈之下他司只得倉皇逃到範東交民巷的荷藍蘭使館避難。步那麼為什麼荊勢力盤踞在徐幸州的張勳敢直慕接北上搞復闢姜呢?又為何有蕭勇氣倒行逆施寧的張勳只遭到邵不到半月的反花對便又匆匆逃步竄了呢?
  • 張勳復闢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他戎馬一生只為了能夠光復大清;他反時代而行誓不剪辮,被稱為"辮帥";他雖為馬上將軍,但是仍心繫百姓,關愛士兵,在民眾之間有良好的口碑。他雖然復闢失敗,但是卻被網開一面,最終在天津經商,並且仍有許多政客邀請他,但他一一回絕。他就是"辮子軍大帥"——張勳。
  • 1917年7.1 張勳復闢
    1913年,宣統遜位,袁世凱任大總統,張勳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辮帥」、「辮子軍」由此得名。二次革命中,張勳奉袁世凱命,率部往南京鎮壓討袁軍,縱兵搶掠,屠殺革命黨人和民眾數千人,被袁世凱授為將軍府定武上將軍,任江蘇督軍,調往徐州,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為自己建生祠。    1914年12月5日是張勳的60歲生日,他在道臺衙門大擺壽筵,並通報全國。
  • 張勳復闢是小丑的鬧劇?張勳得到一個怎麼的結果?
    在中國復闢帝制的主要有袁世凱復闢、張勳復闢還有清末溥儀復闢;國外有法國大革命的波旁王朝復闢。以下小小編先來說說張勳復闢事件。張勳又得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    張勳復闢是一場鬧劇,同時也是一場笑劇,時人天懺生便在《復闢之黑幕》中將其間的種種笑料醜聞錄下,姑擷取數則,以饗讀者。
  • 軍閥張勳人生的最後幾年
    1917年夏天,張勳導演了一場短暫的復闢鬧劇,他也隨之成為一個近百年來家喻戶曉的人物。復闢失敗後,張勳躲入荷蘭使館。
  • 張勳的世界你不懂
    張勳爺爺有20畝水田,還會做豆腐和豆乾。1861年張勳虛歲8歲時他家攤上事了——李秀成的先頭部隊打進張勳老家搶糧。好多村民跑了,張勳的爺爺仗著自己會點武功,沒跑。太平軍問張勳爺爺,村裡都誰家有錢有糧啊,你的,帶路的,幹活。張勳爺爺給他們的是白眼:小樣兒,這麼缺德的事能是我張爺幹的麼?太平軍惱羞成怒,那你本人交錢交糧,否則死啦死啦的。
  • 她拒絕袁世凱,婉拒張勳,謝絕曹錕,最後27歲那年嫁給40歲窮男人
    劉喜奎 她一生中拒絕五位總統,最後卻嫁給了一個四十歲老頭,並為其守寡四十年之久。 歷史上有名的「辮帥」張勳也是一個好色的主。那年張勳在北京江西會館做壽,京城的名伶被召集前往演出。好色的張勳看到舞臺上美麗動人的劉喜奎,不禁心生歹意,蠢蠢欲動。硬是非要娶到劉喜奎不可,劉錫奎不願答應便提出要張勳剪掉辮子後再論婚嫁。
  • 張勳樂器行·琴行
    張勳樂器行國外原裝品牌電箱民謠.各大品牌原廠正品琴.知名品牌出口轉內銷琴.大小琴最低幾百元至上萬元不等.專業吉他,電吉他,尤克裡裡
  • 《紫禁城的黃昏》張勳復闢(下)
    因此,我們不能將1917年7月的這次復闢稱為「盛夏時極致狂熱的行為」或者是「一場讓人笑到一半的鬧劇」,這些都是錯誤的。不過,一位中國的劇本作者卻因此獲得了靈感,並創作了一部名為《復闢潮》的莊嚴又詼諧的戲劇。這個劇本大概是私人印製並傳播的,上面沒有出現作者或者出版商的名字,更不要提出版日期了。北京的書店也不銷售這個劇本,也沒有人將它演繹出來。1921年,宣統曾私下送給我一本。
  • 北洋強人:張勳復闢的戲劇性內幕(圖)
    節選自《北洋強人》,中國工人出版社  進京之後,張勳從徐州秘密接來的老人不是別人,正是戊戌變法的主導者——康有為。  到京後,康有為立刻被接到了張勳宅中。此時,一群復闢人物也早已濟濟一堂,張康二人與萬繩栻、張鎮芳、雷震春等人連夜開會,以最快的速度將復闢事宜準備妥當,譬如詔書、上諭、官職安排等,只等張勳一聲令下,就可以改朝換代,舊夢重溫。  隨後,張勳便命人分頭前去請陸軍總長王士珍、步軍統領江朝宗、警察總監吳炳湘等人來商議復闢。人來齊之後,張勳跳上臺階,大聲宣布復闢大業。
  • 【北洋時代】5、張勳為什麼要搞復闢?
    但張勳表示自己忠於大清,所以從清末到民國,張勳及其部下都不剪辮子。不過作為袁慰廷的部屬,張勳也忠於袁慰廷,但不支持袁慰廷稱帝。袁慰廷死後,張勳以江蘇督軍的身份,組織了直、豫、晉、皖、奉、吉、黑七省同盟,成立「各省區聯合會」,俗稱督軍團。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團體出現呢?那是因為袁慰廷死後,再無一個如此重量級的人物可以號令群雄。由於王士珍引退,袁慰廷之後北洋的頭號人物就是段祺瑞。
  • 張勳復闢上色老照片:圖2街頭掛著黃龍旗,圖8張勳府邸被炸成廢墟
    此時養心殿內,張勳身披朝服馬褂,頭戴紅頂花翎,三拜九叩的跪在12歲的溥儀面前。這就是由張勳主導的一次復闢鬧劇,史稱「張勳復闢」。照片中就是北京城外正在生火做飯的辮子兵。 暗中尋找機會打壓段祺瑞,這個能助其一臂之力的人就是張勳。但在張勳看來對自己封官加爵的清廷,是皇恩浩蕩,以至於其在民國成立五年張勳依舊拖著一根長長的大辮子,並且要求自己的士兵一律不得剪辮子。照片中街頭的「辮子軍」及巡警正在街道上檢查可疑人員。
  • 「辮帥」張勳因復闢遭世人口誅筆伐,卻一生恪守儒家傳統忠孝節義
    這個人就是我們中學歷史學過的張勳,由於「張勳復闢」這個事兒太著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研究張勳復闢的原因以及他復闢的過程,失敗後張勳以及「辮子軍」的結局,卻經常忽略了張勳這個人。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於7月1日與康有為擁溥儀復闢,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張勳有一妻十妾。妻名曹琴,曾為張勳守貧10年,被光緒帝皇后隆裕封為一品夫人。據說張勳一生對髮妻曹氏都是恭恭敬敬,史書記載"事之若母,家庭事無大小,俱一一問過曹夫人"。
  • 張勳為什麼鬥膽敢復闢?皆因為被一幫人給忽悠了
    張勳以一個北洋系的外圍而虎踞江南,袁世凱在的時候,對他也禮讓三分,可見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民國成立了五六年,張勳和他的部隊留著辮子,我行我素。但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政治主見,他忠於清室,做夢也想復闢,這只能批評他頭腦不清楚,他的決心還是有的。當北京城內發生府院糾紛以及督軍團大鬧北京城的時候,他卻在徐州捻須微笑,他策劃清朝復闢的謠言煊騰一時,日本報紙也大字揭露,可是一般人都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