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害死李牧的到底是誰?可能不是郭開,另有他人

2021-01-10 一更歷史

最近,《大秦賦》這部古裝劇也正式落下帷幕。

隨著秦將王賁攻陷趙國代地(今河北省蔚縣西南一帶),俘虜公子嘉,秦國總算一掃六合,問鼎中原。

嬴政於公元前221年,定都鹹陽,自稱秦始皇,開創帝制。

不過,《大秦賦》雖共有78集,但到了63集之後,該劇才展開秦國統一天下的主劇情。

而趙國,應該就是最讓嬴政頭疼的勁敵。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破趙都邯鄲,活捉趙幽繆王趙王遷,讓趙國再也無力回天。

可是有不少同學反映,《大秦賦》似乎有意抬高秦國的地位,反倒是削弱了趙國武安君李牧的實力。

因為從劇情來看,雖然李牧接連率兵,抵擋住秦軍進攻,於陣前斬殺秦國上將軍桓齮。

可在第70集至第73集中,嬴政派遣王翦、楊端和,意欲渡過漳水進攻邯鄲,李牧再一次率兵擋住秦軍。

然而,《大秦賦》並沒有著重描寫李牧領兵作戰時的神勇,反倒將秦軍此戰失利的原因,全部歸結於內部不和,這才導致秦軍不攻自破。

那從《大秦賦》的劇情,再結合歷史來分析,這部電視劇是否故意抬高秦國,低估了李牧?李牧最終到底是被誰害死的?

先簡單介紹下李牧的生平履歷。

李牧出生年月不詳,卒於公元前229年。《史記》《資治通鑑》《戰國策》等史書,對李牧的評價非常高,他與白起、廉頗、王翦一起也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據《史記》記載,李牧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幼熟讀兵法,善謀略。弱冠之年,便領邊軍駐守趙國北方邊疆雁門(今山西代縣),抵禦匈奴。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

公元前246年,因為前方戰事吃緊,趙孝成王把李牧從北方邊陲調回邯鄲,抵禦秦國。

公元前244年,趙國發生內亂,趙悼襄王讓樂乘代替廉頗,引發廉頗不滿。此後,廉頗率軍攻打樂乘,並隨之投奔魏國。

再加上趙奢、平原君趙勝、藺相如相繼去世,此時偌大的趙國,只剩下李牧苦苦支撐。

公元前234年至公元前233年,秦趙兩國爆發「肥之戰」。

此戰,嬴政派遣上將軍桓齮,越過太行山北麓,從今河北藁城西南一帶,進攻趙國上黨郡,自南向北入侵邯鄲。

李牧臨危受命,率領約十萬趙國士卒,採用「圍殲戰」的戰術策略擊退秦軍。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最終,「肥之戰」李牧大敗秦軍,以趙國完勝告終,趙王遷敕封李牧為「武安君」。

「肥之戰」結束之後,公元前232年至公元前230年,嬴政又多次派兵攻打趙國,但都過不了李牧這關。

公元前230年,秦相李斯提出一條計策,大秦先拿下韓國,吞併其疆域。

此後兵分兩路,從河北臨漳與河北井陘,呈南北合圍之勢夾擊趙國。到那時,縱然李牧有三頭六臂,也是分身乏術。

嬴政最終採納了李斯這條計策,公元前230年,韓國國君韓王安投降秦國。隨後,嬴政又出動南北兩路大軍攻趙。

趙王遷任命李牧、司馬尚率軍抵禦秦國。王翦、楊端和兵分兩路,順利越過臨漳與井陘,沿著上黨郡南下進攻邯鄲。

李牧則集中兵力,依靠長城天塹,先擊退了楊端和北路軍,後又趁勢而下,截斷秦軍糧道,王翦只得原路返回救援。

李牧利用這種「圍魏救趙」的戰術,再一次擊退了秦國。

《戰國策·趙策四》:「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李牧數破走秦軍,殺秦將桓齮。」

李牧雖不敢說百戰百勝,最起碼也是領兵有方。面對同為四大名將的王翦,李牧也是毫不畏懼。在兵力不對等的情況下,依舊多次擊退秦國。

可回過頭來看看《大秦賦》,由於宮鬥戲佔據了《大秦賦》太多篇幅,以至於壓縮了不少一掃六國的主線劇情。

為了烘託出秦國與嬴政的「偉光正」形象,李牧多次領軍擊退秦國,並非是這位武安君的功勞,反倒是秦國內部出現問題。

由於《大秦賦》這種劇情的安排,也讓觀眾們誤認為,其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也沒什麼了不起。

然而同學們想想,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結束之後,秦國實力已位居七國之首。

自商鞅變法後,大秦國富民強,糧食充足。

公元前256年,東周投降大秦,也使得秦國可以從洛水順流南下。

所以說,秦國當時實力已經非同一般,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條件,這是其他諸侯國所不能相比的。

秦王政十八年,秦國在滅韓之後,大舉進攻趙國。但趙國當時有李牧,秦軍雖經苦戰,但勝負未分。

王翦自知李牧是個硬茬,有他在,趙國就可保一時平安。於是便向嬴政獻出反間計,提出必須要先除掉李牧。不然,大秦暫無任何東進可能。

後面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清楚了,按照《大秦賦》中的劇情,趙國宰相郭開暗中收受秦國賄賂,向趙王遷說李牧壞話。最終武安君李牧被剝奪兵權,落得一個慘死當場的結局。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

而李牧一死,趙國基本就已經失去了支柱,最終亡國。

所以不管是從《大秦賦》這部影視劇,還是從歷史的相關記載來看,李牧都是帶兵有方,也是當時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

所謂「李牧死,趙國亡」,也是對他軍事實力的一種認可。

然而《大秦賦》中,張魯一飾演的嬴政提及李牧時,也顯得有些無可奈何,或許有一絲惋惜。

那李牧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如《大秦賦》中所說,是被郭開陷害致死,還是另有他人?

《大秦賦》中,李牧是從前線返回邯鄲時,被秦國重金收買的郭開,進獻讒言,最終慘死。

而歷史上記載的是,當時秦國派人潛入趙國,用重金收買郭開散布流言蜚語,說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

昏聵的趙王遷聽到謠言,並沒有加以調查證實,而是派趙蔥和顏聚取代李牧和司馬尚。李牧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並未服從。畢竟陣前換帥,乃是兵家大忌。

最後趙王暗中布局,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遂滅趙。」

從這裡看,《大秦賦》中的劇情倒也基本符合歷史,郭開的確是害死李牧的主謀。

但在《史記·趙世家》中又有記載:其(趙王遷)母倡也,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

那從這裡來看,是趙王遷的母后趙娼後害死了李牧。

這兩處記載相互有所矛盾,但都是司馬遷撰寫。那到底是不是郭開害死了李牧?還真有點說不準了,畢竟沒有細節記載,也沒有真憑實據。

說是趙娼後害死了李牧的記載,同樣在劉向的《烈女傳·孽嬖傳》中,也有所體現。

「娼後淫佚不正,通於春平君,多受秦賂,而使王誅其良將武安君李牧。」

要說趙娼後害死李牧,也有動機。也許是因為李牧當年不贊成趙悼襄王立她為後,並說她出身不正,懷恨在心;也許是真的擔心李牧手握兵權,有朝一日取「兒」代之,這些情況都有可能。

但除了這些,在《戰國策·秦策》中還有一處記載:

「趙王之臣有韓倉子,以曲合於趙王,其交甚親,其為人嫉賢妒功臣。今國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韓倉果惡之,王使人代。」

大致意思就是說,趙國有一個韓倉的大臣,善於曲意迎上,甚得趙王歡心。但此人妒忌賢能,經常構陷有功之臣。如今趙國風雨飄搖,趙王非親勿用,必聽韓倉之言,那武安君必死無疑。

後來韓倉果然在趙王面前進獻讒言,說李牧的壞話。最終趙王派人取代李牧統帥之位,令其速返邯鄲。

也就是說,害死李牧的也可能是這位韓倉的大臣,那可能就不是郭開了。

總而言之,電視劇是電視劇,歷史則是歷史,二者不可混淆而談。

《大秦賦》也沒有太過低估李牧實力,只是這部電視劇是以秦國與嬴政為主角,編劇還是想給秦國多施以筆墨。諸如李牧這樣名將,佔據不了太多戲份,導致光芒有些黯淡。

畢竟李牧此前駐守北方邊陲時,曾經殺的林胡、東胡、樓煩、匈奴等部族四散而逃,差點就像霍去病那樣「封狼居胥」。

能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率領處於絕對弱勢的趙國,頑強抵擋住如狼似虎的秦軍,李牧已實屬不易。

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也是名副其實。

當然,關於他的死,到底是誰害死的?目前也沒有一個很確切的結論。但是,肯定離不開奸佞小人的構陷。

參考資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策·秦策》《烈女傳》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大秦賦》秦王政不殺郭開,本是1步閒棋,但郭開的回報超乎想像
    從《大秦賦》學點啥第14期 《大秦賦》中趙國權臣郭開奉命去抓秦國太后趙姬回國,進而威脅秦王政,但不幸行徑敗露,自己遭秦人抓了個正著。秦王和李斯對此沒有客氣,下令要將郭開給車裂。
  • 《大秦賦》中趙國丞相郭開,廢廉頗、毀李牧,他的真實結局怎樣?
    郭開的一生,似乎就是為了毀滅趙國而生的。《大秦賦》中的他的,個性諂媚而不失詼諧,演員也將這個人物演繹的有血有肉。為了增添故事的邏輯性,編劇還增加了一段情節:趙國試圖挾持秦國王后趙姬,趙王偃令丞相郭開親赴雍城執行此任務。
  • 趙偃郭開,大秦賦裡的阿呆與阿瓜
    《大秦賦》本該是部歷史正劇,可是每當看見趙偃和郭開這倆活寶,就像看到了一部喜劇老片,金·凱瑞和傑夫·丹尼爾斯主演的《阿呆與阿瓜》。據《戰國策》描述,趙偃和郭開疑似是同性戀人,這個觀點沒實據可靠。《大秦賦》中,趙偃和郭開視國事為兒戲,是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和姦臣的關係。趙偃十分溺愛郭開,但凡郭開所求,趙偃基本上都能滿足。不管是金錢、官位還是兵權。以至於郭開坑死兩位趙國名將,廉頗和李牧,以一己之力幹翻了四大名將中的兩位,更是間接導致了趙國的滅亡。
  • 大秦賦大結局:李牧沒死於郭開之手,回到邯鄲,以怪異姿勢自殺
    李牧引軍去後,倡後有些氣餒,就命郭開召秦使頓弱進宮相見,想以十城的代價換取秦軍退兵。頓弱卻稱趙國若不投降,秦軍是絕不會收兵的。春平君聞訊趕往宮中,在宮門口遇見郭開。春平君怒斥郭開賣國投降,兩人爭吵不止。倡後聽到爭吵聲,出宮查看,向春平君聲言召頓弱入宮是自己的主意。
  • 大秦賦:郭開到底是「大奸臣」,還是「真功臣」?你怎麼看
    正在熱播中的《大秦賦》,郭開一角吸引了我的眼光,郭開是趙王偃的讀書伴郎,因為從小陪伴趙王,而且善於拍馬屁,深的趙王心,以至於為趙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歷史上的郭開權力很大是趙王偃的寵臣,而且是趙王偃兒子遷的老師,所以說話分量大,以至於禍亂趙國朝政,比如廉頗退位,以及李牧慘死,最終導致了趙國滅亡!那麼郭開與廉頗有啥仇冤呢?其實也沒啥大事,就是在一次酒宴上,因為觀點不一,被廉頗訓斥了一頓,因為本人自己好面的原因,導致他懷恨在心,想找機會報仇。
  • 大秦賦:郭開下場慘不忍睹,秦王兩字就結束了他生命,死的真不值
    文/小凡娛影 導語:《大秦賦》郭開下場慘不忍睹,秦王兩字就結束了他生命,死的真不值 由張魯一、段奕宏等合作的《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該劇也即將收官了,目前秦王已經滅了韓國和趙國,秦王能這麼快滅掉韓國多虧了寧騰,寧騰得到了秦王的封賞,然而趙國丞相助秦國滅掉趙國
  • 《大秦賦》中坑慘廉頗坑死李牧,一萬斤黃金出賣趙國的郭開,最後被誰殺了?
    廉頗雖老雄心尚在,但是經過郭開的勾兌,在趙王眼裡就成了一個能吃能拉的老飯桶,趙國也失去了一次鹹魚翻身的機會。春秋戰國史料存世較少,但是唐朝宋朝的詩人並沒有放過郭開,紛紛含沙射影拿郭開當反面典型:「秦襲邯鄲歲月深,何人沾贈郭開金。廉頗還國李牧在,安得趙王為爾擒?」「說客為秦諜,君王信郭開。向令名將在,兵得到叢臺?」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在《大秦賦》中,不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等秦國君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翦、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樊於期、桓齮、王齕、楊端和等秦國將領,同樣讓人沒有忽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秦國的武將讓人印象深刻,趙國作為秦國一統六國的最大對手,也有不少一流的將領。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李牧、龐煖、廉頗,可謂《大秦賦》中的趙國三大名將。
  • 大秦賦:秦國第一戰將郭開,並非是編劇杜撰,真實的歷史觸目驚心
    有時候一個人一夜之間,莫名其妙就火了,就比如說這個郭開,在情節豐富氣勢恢宏的《大秦賦》裡,一夜之間莫名其妙地就火了。大家都把郭開冠以大秦第一戰將的稱號,再加上郭開那一副看上去就想揍一下的嘴臉,郭開一下子就火了,凡是郭開出現,彈幕上必是,大秦第一戰將的字樣,熱度遠超王翦和李牧,因為趙國的這兩個中流砥柱,就是郭開弄死的。
  • 歷史上的郭開,無才無德卻身居高位,為一己之私禍害趙國
    前言郭開是最近正在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他在劇中是趙悼襄王的髮小,是趙國的丞相,性格自私貪婪,瑕疵必報,一肚子壞水。這個人物形象和歷史上的郭開可謂是十分相符,郭開在名將輩出、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就是一個以奸聞名後世的大奸臣。
  • 史實與虛構之間——關於《大秦賦》的一些小貼士
    最後的收官之劇長達 78 集,原名叫 「大秦帝國之天下」,後來改名為 「大秦賦」,號稱是 2020 年的 「年中大戲」,說是讓人看後,盪氣迴腸,豪情滿懷。 「大秦賦」 剛播出時,果然讓人矚目,豆瓣網評分直衝 8.9 分。但是隨著劇情進展,豆瓣網評分卻斷崖式下降,至全劇結束時,竟然慘跌到了及格分以下。儘管評論的口碑不佳,但實事求是地說,收視率還是挺高的。
  • 真實的郭開:趙偃去世後才當上丞相,把國王賣了,國王還替他數錢
    真實的郭開:趙偃去世後才當上丞相,把國王賣了,國王還替他數錢《大秦賦》開播有段時間了,故事情節還是蠻不錯的,畢竟有暢銷小說的底子,只是有些演員不盡如意,尤其是個別主演,總讓人感覺很彆扭。不過有些配角卻讓人眼前一亮,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趙國奸臣郭開。01何謂小人?
  • 《大秦賦》嬴政化身大文豪,李牧重現戰神,趙姬隱藏的小公主
    《大秦賦》嬴政化身大文豪,雖然未曾見過秦皇的武藝如何,但是嬴政一嘴的口才,卻是讓人不由得直呼:「真是大文豪穿越過來的吧?」李牧重現戰神,《大秦賦》的李大將軍,一顰一笑,都是威武睿智的神將之姿,讓人很有安全感,也難怪有人認為是李牧領盒飯之後,趙國才緊跟著隕落的,尤其是邯鄲城守衛戰,看得人大呼過癮,李牧駐紮城外,和城池形成掎角之勢,不斷來回放秦軍風箏,在運動中,消耗對手力量,以弱勝強,看得人拍案叫絕。
  • 郭開:秦滅趙為何如此順利?我詆毀廉頗,誣殺李牧
    廉頗還國李牧在,安得趙王為爾擒。(唐·周曇)郭開是戰國時期的趙國大臣,為趙悼襄王與趙王遷倚重,但郭開為人卑劣,貪得無厭,因為私怨使得廉頗不被重用,又收受秦人賄賂害死名將李牧,使得趙國失去了抵抗秦國的兩個重要支柱,直接導致了趙國的滅亡。那郭開是如何陷害廉頗與李牧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大秦賦》追到現在,發現最大的看點居然是紈絝子弟趙偃
    文:青檸圖:網絡友友們,今天的《大秦賦》你們看了嗎?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誰能想到,年輕時只顧和倡女談情說愛的趙偃,有一天也會認認真真的搞事業,還搞得有模有樣的。尤其在看了《大秦賦》第57和58集以後。《大秦賦》演到現在,嬴政出兵滅掉六國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但在行動之前,嬴政想先把趙偃騙到秦國。郭開假惺惺地勸了好久,其他大臣也擔心趙偃在秦國遭遇不測,但趙偃認為秦趙結盟對自己攻取燕國有利,就雄赳赳氣昂昂地去了。
  • 坑慘廉頗,坑死李牧,一萬斤黃金出賣趙國的郭開,最後被誰殺了?
    廉頗雖老雄心尚在,但是經過郭開的勾兌,在趙王眼裡就成了一個能吃能拉的老飯桶,趙國也失去了一次鹹魚翻身的機會。春秋戰國史料存世較少,但是唐朝宋朝的詩人並沒有放過郭開,紛紛含沙射影拿郭開當反面典型:「秦襲邯鄲歲月深,何人沾贈郭開金。廉頗還國李牧在,安得趙王為爾擒?」「說客為秦諜,君王信郭開。向令名將在,兵得到叢臺?」
  • 大秦賦 | 大秦後世勿忘東出
    別名《大秦帝國4之東出》,講述的是戰國後期秦統一六國的故事。今天不講歷史,看看這部歷史劇有多正。《大秦賦》是那種可以在骨子裡把你看穿的歷史文化劇,有股細嚼慢咽的韻味。劉冠麟飾演的反派人物郭開是劇中的搞笑擔當。
  • 大秦賦:趙佾為何又被倡後戲耍?倡後看穿他的軟弱,將其輕鬆拿捏
    電視劇《大秦賦》中趙王在被秦王所欺騙後,趙國已經處於危機之中,秦軍大軍圍困邯鄲,局勢危矣,而按照劇中的設定,趙佾是有能力在趙國危難之際,主掌朝政,甚至是自立為王的,可是這一次,哪怕趙佾得到了宗室和李牧的支持,卻依然敵不過倡後,被倡後輕鬆就搞定了,可以說倡後的確把趙佾拿捏得死死的。
  • 《大秦賦》之亡趙二人組:郭開和趙偃,歷史上都是什麼下場?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國將領桓齮佯攻橑楊,趙偃召集群臣商討對策,得知橑楊三萬守軍已擋住二十萬秦軍,遂不聽李牧諫言,不讓龐煖回援邯鄲,並將李牧、趙佾貶到雲中、代地。攻燕的趙軍將士軍心渙散,都想回救邯鄲,此時龐煖接到軍令,趙偃命趙軍一個月攻下薊城。在此背景下,龐煖陷入苦戰,嬴政下令攻下橑楊,進逼趙國都城邯鄲。
  • 《大秦賦》郭開對大秦有大功,為什麼會被嬴政殺了?
    被網友們贈予一個可愛的暱稱「開開」但趙國滅亡之後,郭開就被秦王下令烹了,也就是把他煮了。這是為什麼呢?不是說秦始皇不殺功臣的嗎?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因果?我們還是先回憶一下郭開是什麼人,做了些什麼事情,又是怎麼幫助秦國滅了趙國的吧……首先,郭開是誰?在趙國是什麼角色?郭開原本是趙國公子偃的一個小廝、伴讀。公子偃也就是趙偃,是趙國趙孝成王的第二個兒子,前面還有個太子趙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