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還只看特效?剖析《頭號玩家》中的「新審美現實主義」

2020-12-24 大劉愛生活

引言:

"當我們這代人在遊戲裡砥礪成長,超越地域結交最真實的友誼,跨過虛擬收穫最純真的愛情。當遊戲為代表的流行文化終於戴上光環,成為被傳頌的偉大故事,讓我們激動歡笑流淚,這意味著,一代人的怕與愛被認可了。"——《頭號玩家》

作為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史匹柏的電影風格有目共睹,他善於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其電影內容往往在現實與虛擬之間遊走。

故而,有人用"新審美現實主義"來稱呼史匹柏這類穿越虛擬和現實的電影的藝術風格。電影《頭號玩家》上映,在觀眾熱情的尋找片中彩蛋的同時,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史匹柏在影片中對新審美現實主義的書寫。

針對電影中的現實主義運用,電影理論大師安德烈·巴贊將他們分為了三類:本體現實主義、戲劇現實主義以及心理現實主義。而在史匹柏所導演的電影《頭號玩家》中,三種類型的現實主義手法都得到了體現。

《頭號玩家》海報

一、角色人物的細節描寫,「本體現實主義」的體現

在《頭號玩家》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導演史匹柏不僅刻畫出了虛擬世界中的遊戲角色,對於影片中真實世界中的人物,也進行了細緻的描寫,這就是所謂的"表現對象的真實"。在保證了遊戲角色立體完整的同時,又保證了真實世界中人物形象的豐滿,而在虛實切換之間體現出的人物的細節,正是對本體現實主義的進一步詮釋。

遊戲角色"帕西法爾",其含義為勇氣、拯救。這樣一個騎士的形象,其操控者韋德·沃茲卻是一個生活在貧民區,平平無奇的普通男孩。身為女性的艾奇,遊戲形象是一個高大魁梧的黑人男孩,之所以如此設定,只是不想因為自己是女性而受到歧視。少年周不想因為年齡小而被大家輕視,故而在"綠洲"創建了日本忍者修的角色形象;

而遊戲的設計者詹姆斯·哈利迪則化身阿諾克,以上帝的身份觀察著他的遊戲世界。虛擬世界中的遊戲角色,或多或少,都是現實生活中玩家意願的體現,是他們理想之中的自己。

現實世界中的男主與女主

雖然影片之中的玩家與他們所操縱的角色是截然不同的形象,但因為《頭號玩家》受眾群體大多都是遊戲愛好者的緣故,畫面在角色與玩家之間切換,並不會引起觀影者的間離感。就像影片中的玩家一樣,觀影者們同樣可以在遊戲中塑造的角色形象身上,找到理想之中的自己。史匹柏正是通過將人物的設計細節化的手段,幫助觀眾找到了這種本體現實主義的通路。

男主人公的遊戲角色——帕西法爾

二、遊戲背景的巧妙融入,「戲劇現實主義」的體現

根據安德烈·巴贊的觀點,所謂"戲劇現實主義",最主要的特徵便是"時間和空間的真實性",史匹柏的成名作——"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便以真實存在的恐龍為影片背景,達到了這一要求。

而在《頭號玩家》之中,因為故事發生在遊戲的世界之中,利用別人和體感所構建的遊戲世界本就是虛擬的,故而影片的背景也不必具象化,在遊戲世界的設定之下,史匹柏對時間與空間進行了更為巧妙的處理。

與現實世界不同,在遊戲空間之中,是沒有時間概念存在的,除卻一些需要計時完成的關卡之外,遊戲內並無對時間概念的體現。

在空間方面,也因為是遊戲世界的緣故,在不同的空間內進行切換也不會顯得突兀,而在現實世界與遊戲世界相切換時,則是以VR的技術承接代過。如此一來,巴贊所提出的戲劇現實主義的要求,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消除了。

女主人公的遊戲角色——阿爾忒彌斯

值得一提的是,在《頭號玩家》的設定之中,痛覺是共享的,也就是說如果在遊戲中受到了傷害,相應的痛感會通過連接點設備傳遞到玩家身上,遊戲中發生的事情會直接影響到現實世界,這是目前的遊戲尚且無法實現的功能,也是吸引觀影者的賣點之一。

三、親切化的影片劇情,「心理現實主義」的體現

在巴贊的理論觀點之中,敘事的真實性是與感性的真實性是針鋒相對的,蒙太奇等各種剪輯手段打斷了現實世界裡事件正常發展的真實性。巴贊所認為的心理現實主義並非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巴贊致力於使觀影者在觀看影片時,會被某一個鏡頭、某一處畫面所觸動,進而產生感同身受的體驗,而這正是史匹柏導演電影時的理念。

否認女性身份化身為黑人男性的艾奇

不同於一般都好萊塢式的科幻影片,史匹柏所指導的《頭號玩家》,在將少數族裔、亞文化、性別、離散等文化元素的群體涉及在內的同時,還用現實主義的表達方式豐富了劇情,打破了觀眾對此類科幻電影的認知,給予觀眾更強的身份認同的代入感。

例如影片中的男主角韋德,為了尋找遊戲發明者詹姆斯·哈利迪的記憶,通關"綠洲",他前往了遊戲中的圖書館內尋找記憶碎片。

而影片中詹姆斯·哈利迪的記憶是通過3D視頻一樣的方式呈現的,視頻中所呈現的場景,是現實的世界,可以引起觀眾的親切感和共鳴。

史匹柏為劇情裡的人物造了一個回到過去的夢,不僅讓劇情中身處遊戲世界的男主人公看到過去的世界的樣子,也使得觀影者由科幻的劇情中回到了現實。

史匹柏的電影,往往會向觀眾傳遞真善美的願景,《頭號玩家》也不例外,影片中通過寫實的鏡頭,給予觀影者共鳴的手法,正是心理現實主義的體現。

鑰匙——開啟最終彩蛋的關鍵所在

四、賽博朋克空間的構建,對「現實世界」的警醒

作為科幻電影子類型之一的賽博朋克電影,《頭號玩家》基於遊戲的背景,構建出了現實的世界與虛擬的世界兩處空間。電影的鏡頭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中切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反差。使得觀眾能直觀的感受到事物和情節的突出,進而感受到視覺空間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和意義所指。

電影基於科學發展的現狀,對未來展開了無限的想像,進而構建出了一個"烏託邦"式的遊戲世界,而這個烏託邦世界最終以瓦解告終,無疑反應出導演對未來世界發展的擔憂。儘管史匹柏善於使影片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切換,但他的立足點還是十分明確的,始終立足於在現實世界之中。

破敗不堪的現實世界

在影片之中,遊戲世界是光怪陸離的,而與之相對的,《頭號玩家》中的現實世界卻是昏暗壓抑,死氣沉沉的。不管玩家們在遊戲世界中如何大放異彩,終究是要回歸到現實世界之中,這一切都無不在表現史匹柏從虛擬世界向現實生活發出的吶喊。

賽博朋克類型電影往往都展現技術發展能夠帶給人們的正效應,探索人類未來的社會形態,並且通過考慮當代人的存在狀態的反映去批判和反思技術的負效應。《頭號玩家》將人類的生活緯度由現實世界拓展到了虛擬世界,通過整個綠洲世界的搭建和人們一次次進入、熟悉、依賴、彷徨、逃離的過程,呼籲觀眾回歸現實,找尋丟失在科技發展中的人與人之間最為真摯的感情。

最終的金色彩蛋

五、結語

對遊戲世界的依賴,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影片中主人公從對虛擬世界的沉迷到抗爭,直至最後的掙脫,無一不是史匹柏在影片中表達的對價值意義的追求。史匹柏在影片中利用虛擬和現實的對話,深刻的反思了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深層影響。

《頭號玩家》作為史匹柏的最新力作,引起了許多研究者的關注。我們不僅僅要從傳統好萊塢高概念電影或是科幻片的角度去分析它的特效和技術,也應該看到從新審美現實主義下電影全新發展。

相關焦點

  • 科幻片不僅僅是特效,剖析《頭號玩家》中的「新審美現實主義」
    電影《頭號玩家》上映,在觀眾熱情的尋找片中彩蛋的同時,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史匹柏在影片中對新審美現實主義的書寫。針對電影中的現實主義運用,電影理論大師安德烈·巴贊將他們分為了三類:本體現實主義、戲劇現實主義以及心理現實主義。而在史匹柏所導演的電影《頭號玩家》中,三種類型的現實主義手法都得到了體現。
  • 10年後史匹柏再拍科幻片,炫酷視效、找梗狂潮卻讓《頭號玩家》不怕「劇透」?
    相隔10年再次執導科幻片,即將在3月30日上映的《頭號玩家》,史匹柏用「懷舊」元素和「炫酷」特效,勾勒出自己對於未來世界的拷問:人們究竟願意生存在哪一個世界 可以說,年過70的史匹柏,用盡全力去探索「新世界」。其初心已經足以讓觀眾放心電影的品質,再加上電影本身的視效場面和「彩蛋」,讓《頭號玩家》根本不怕「劇透」的風險。炫酷視效依舊是進口片「良藥」,為何看好《頭號玩家》突出重圍3月份,影市扎堆了《黑豹》、《新古墓麗影》、《環太平洋2》等諸多進口大片。
  • 《頭號玩家》:好萊塢科幻片,帶你進入哈利迪的綠洲世界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科幻片---《頭號玩家》。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之前刷爆微博和朋友圈的神作《頭號玩家》。而這部影片上映之後,更是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8.7分,五星好評達到48.9%,可以看出觀眾對其喜愛程度。
  • 影評 | Everyone is Ready Player One——淺評影片《頭號玩家》
    而《頭號玩家》將會是他最後一部視覺效果的影片,也許,是他科幻片的絕唱,也更是一個時代的節點。他是美國電影的織夢者,一直都是。當然,他也從未令人失望,只會帶來真正的感動,僅以我有限的文字,記錄下我的感動。影片《頭號玩家》,是由史蒂文執導的一部科幻片。
  • "頭號玩家"致敬上世紀流行文化 彩蛋密集看嗨觀眾
    原標題:每一秒都有彩蛋,觀眾看嗨了 昨天,中美同步上映的科幻片《頭號玩家》,用極富創意的設定和絢麗的特效,再次印證了他「造夢大師」的美譽。遍布全片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元素,更在影迷群中引發了一場尋找彩蛋的競賽。   有影迷評價,該片是史匹柏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
  • 《頭號玩家》:看遊戲和電影的彩蛋文化,科幻世界是如何構建?
    而史匹柏的電影,卻能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與商業性,從戰爭片到愛情片,從科幻片到歷史片,他都能夠以商業電影導演的身份拍攝得遊刃有餘。如濃厚商業性的《侏羅紀公園》,傳遞出藝術性和書寫現實主義的《辛德勒的名單》,憂患未來科技統治人類的《人工智慧》等,很多他所執導的電影都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
  • 科幻片:美國電影《頭號玩家 (2018)》原版高清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日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8-03-30(中國大陸) / 2018-03-11(西南偏南電影節) / 2018-03-29(美國)片長: 140分鐘又名: 玩家一號 / 挑戰者1號(港) / 一級玩家(臺) / 一號玩家\   劇情簡介:
  • 你們一定要去看《頭號玩家》啊!!!
    而從影片中,你明顯感受到,史匹柏有意在其中夾帶了大量私貨。我猜測,那應該是只屬於史匹柏的部分。而那些私貨部分,才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這裡有太多的電影梗,太多的迷影元素。尋找彩蛋當然不是《頭號玩家》快樂的源泉,那些隨彩蛋帶來的記憶才是。你會想起曾經沉迷於它們的日子,與那些電影、音樂與遊戲相伴的日子。就好像片中提到的玫瑰花蕾,相信影迷都知道,這是對應著《公民凱恩》的主題,也屬於一處彩蛋。但是,玫瑰花蕾在《公民凱恩》裡的含義還在於,它是主角童年最難忘的東西,這也恰好點明了《頭號玩家》的魅力:把你曾經最愛的東西,帶回給你。
  • 《頭號玩家》電影續作《二號玩家》正在籌備中
    《頭號玩家》是由史匹柏執導的科幻冒險片,於2018年3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全球累計票房達5.82億美元。這部電影改編自ernestCline(恩斯特·克萊恩)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大男孩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寄託,沉迷於遊戲,通過對虛擬遊戲設計者的深入剖析,在經歷了種種苦難之後,找到了三個通關鑰匙打通了遊戲,同時也獲得了一個女友的故事。在這裡,只要帶上VR設備,不同次元的經典角色、人物就可以匯聚一堂。即使你是個失敗者在現實社會的邊緣中掙扎,你也可以成為這裡的超級英雄。
  • 不要著急去看《頭號玩家》,《閃靈》以及女主角先了解一下會更好
    上映五天4.73億,豆瓣評分9.2分,《頭號玩家》真這麼好看嗎?是的,如果你是科幻迷這部影片一定不容錯過,如果你對科幻不感冒,但你是個遊戲迷、動漫迷或者影迷,去看這部影片也會大呼過癮,影片中太多的80、90後回憶元素的集合,使得這部影片不止是一部科幻片,還兼職了回憶殺的功能。
  • 《頭號玩家》裡的炫酷畫面是這樣拍攝的!
    下面是《頭號玩家》的幕後拍攝現場,從視頻中我們能看到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是如何誕生的:《頭號玩家》此次採用了動作捕捉、實景拍攝和電腦動畫三種製作形式,而且還採用了VR設備協助拍攝。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可以在電影中感受到飛車狂飆、驚世團戰這樣燃炸的龐大場面,也有遊戲中形象各異的虛擬人物,從宏觀到細節,無不展現出特效的酷炫與逼真。
  • 《頭號玩家》:有人看到特效,有人看到整部流行文化史
    但最著名的電影還是要數《金剛》:還記得《頭號玩家》開場那隻大砸四方的猩猩嗎?金剛爬上紐約帝國大廈的鏡頭,簡直是影史中永不磨滅的豐碑之一。儘管從現在的角度看來,片中的特效極其簡陋;但原子彈輻射變異、東京被大肆破壞這些概念,無疑打動了戰後心理受傷的日本觀眾。在《頭號玩家》裡,大反派決戰時駕駛的就是哥斯拉系列電影裡的怪物:機械哥斯拉。
  • 《頭號玩家》原著作者:電影續作《二號玩家》籌備上了 -電影,頭號...
    《頭號玩家》是由史匹柏執導的科幻冒險片,於2018年3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全球累計票房達5.82億美元,反響不錯。該片根據Ernest Cline(恩斯特·克萊恩)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無所寄託、沉迷遊戲的大男孩,憑著對虛擬遊戲設計者的深入剖析,歷經磨難,找到三把鑰匙通關遊戲,並且還收穫了網戀女友的故事。在這裡,只需帶上VR設備,不同次元的影視遊戲中的經典角色就可以齊聚一堂。就算你在現實中是一個掙扎在社會邊緣的Loser,在這裡也依然可以成為超級英雄。
  • 《頭號玩家》開發續集《二號玩家》
    24日,有外媒報導稱,《頭號玩家》續集電影在做了。該片小說原作者恩斯特·克萊恩近日推出書的續集《二號玩家》,他同時也表示,《二號玩家》的電影也在開發中了,正在早期階段,新冠疫情下好萊塢的情況不太穩定,「但從做第一部的經驗,我能看出參與的每個人都很享受」。
  • 電影《頭號玩家》彩蛋全解析!
    史蒂文·史匹柏的新電影《頭號玩家》(又譯:一級玩家)就要在3月30日登陸內地院線了,這部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背景設定在未來世代,卻有大量八九零年代的電影、電玩流行元素,而預告中也透露了大量彩蛋的信息。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正片中有哪些你沒想過的彩蛋出現吧!PS:本文含劇透,請謹慎閱讀!謹慎閱讀!謹慎閱讀!
  • 豆瓣評分9.0以上科幻片 科幻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
    隨著年初的《流浪地球》的大熱,許多不看科幻片的觀眾都對科幻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就來盤點下豆瓣評分9.0以上的科幻片。《頭號玩家》 豆瓣評分9.1分  科幻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  1:《盜夢空間》
  • 《頭號玩家》,不知道老皮多會玩遊戲,但是他會玩電影啊
    拋開光怪陸離的彩蛋,目不暇接的特效,劇情簡單到死——一群普通玩家對抗人民幣玩家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贏到最後的人能取得財富,而贏的過程要不斷剖析創作者的內心。這點跟西部世界何其相似。但立足點不同。頭號玩家更傾向於玩。一群mvp排行榜玩家,直播組隊下副本。嗯,玩的人很嗨,看的人也很嗨。唯一的缺點是文戲太弱了。
  • 盤點電影《頭號玩家》中的那些流體梗!
    《頭號玩家》中各種彩蛋和各種梗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各路大神甚至都從中找出了將近140個梗。在此,小編也湊個熱鬧,找一下《頭號玩家》中的流體梗。到底有哪些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1. 男主在綠洲中最好的朋友——艾奇 [「綠洲」是對電影中虛擬世界的稱呼]
  • 我們對《頭號玩家》的愛,源於心中那片綠洲
    因此幾個月前當我在電影媒體上首次看到《頭號玩家》的相關介紹時,除了「綠洲」兩個字以外,對影片的疑似網文輕小說世界絲毫產生不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順手就把這部「利用3DCG和電影特效還原玩家在遊戲世界裡大冒險」的片子歸類為「期待度:兩星,有刻意討好玩家的嫌疑,可看可不看」。當時我的態度是:就憑男主戴個VR眼鏡有啥可拽的?
  • 《頭號玩家》致敬梗喚起遊戲情懷!
    本片有非常多的遊戲人物和電影人物(看一遍肯定數不完),我只記得熟悉的蝙蝠俠、喪鐘、哈莉奎因、金剛、霸王龍、獵空、春麗,當然還有最後大戰的哥斯拉對高達。這部電影感覺就是玩家的福音啊,畫面好的沒話說,影片中大量的遊戲情節。據說viveport上有《頭號玩家:綠洲測試版》,可以去看看。總體來說本片還是不錯的,期待電視貓上的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