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港灣(BCbay.com)專欄作者無憂花開:萬聖節快到了,以前從來沒覺得這個節日跟我有什麼關係,覺得這就是一個商家促銷吸金的噱頭,年輕人穿上奇裝異服盡情宣洩的契機而已。
到了加拿大,同樣的感覺自然繼續延續。直到一周多前去幼兒園接孩子,另一個同是華人小朋友的媽媽問我給孩子買沒買服裝,做沒做南瓜燈之類,我還蒙圈的不知道要怎麼過這個萬聖節。
後來她一句話點醒了我,「這節跟大人沒嘛關係,這就相當於咱國內的六一,是給孩子們的節日!」
記得很久以前曾看過一個新聞,為了圓一個癌症孩子的蝙蝠俠夢,美國一整個城市都被都化裝成童話世界的樣子,當時特別感動。不過現在親歷西方的萬聖節,真心感受到這裡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組織都全部動員起來,正經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ta高興就好!
廢話少說,直接上圖。
我兒子參加的第一場萬聖節大趴,圖書館組織的,反鬥城裡花25塊錢買的武士道服裝,我們最近在學空手道,學的咋樣我都不好意思說,用花拳繡腿來形容我都覺得是糟踐這字眼兒,不過各種行頭真是沒少配,只要看見就不走……
原配的武器是硬塑材質的,很尖銳,我怕發生危險沒給他買,圖書館裡的老師看到了,竟然用紙板給我們現場DIY出來一把刀,把我感動壞了,這也太有愛了!
在國內的時候,總感覺萬聖節是那種在有老外的地方才會有氣氛的節日,或者就是酒吧娛樂場所什麼的,親臨加拿大才發現,這氣氛跟過年似的,商場裡面有很多櫃檯在賣各種各樣的萬聖節服裝,從大人到孩子,從魔鬼到天使,基本上人人都有,應有盡有。
我家社區裡的西人鄰居在兩三周前就開始在院門口布置,看得我都瘮的慌,黑蜘蛛、黑貓、黑蝙蝠、五六個骷髏、三四個吊死鬼、還有好幾個巫婆、幽靈,感覺妖魔鬼怪、魑魅魍魎都被他鼓搗到自己家了,天天從他們家門口路過,心裡都冷颼颼的,也會覺得這可能也是一種「文化衝突」,這藝術我還真享受不來。
我在微信群裡問過,為什麼老外要把這些嚇人的東西擺到自己家門口,大家回答各種各樣,有一個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儀式感吧,這大概就跟咱過年時貼春聯和福字差不多吧!」
暈!一邊是骷髏、吊死鬼,一邊是春聯、福字,這能一樣嗎?
自己查了一下,再結合大家的說法,具體應該是這樣的,每年10月31日是萬聖節(Halloween),也叫鬼節,這一天家家會弔起南瓜燈並無限給小孩子派發糖果,也因為有糖吃,所以萬聖節成了小孩子們最愛的節日。
具體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五百年時,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人們相信,亡魂會在10月31日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並在活人的身上找尋生靈,以獲得再生的機會。人們擔心鬼魂來奪取自己的生命,所以在10月31日到來時,會將所有燈光熄掉,使得鬼魂無法找尋到活人,人們還將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的樣子以將鬼魂嚇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萬聖節流傳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當初宗教和迷信的色彩,它成了一個孩子們的節日,也給了很多年輕人進行化裝舞會的機會。
最早行動起來的是所有和孩子相關的機構,比如社區圖書館的兒童部,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都是很早開始就布置了各種萬聖節元素,也算是情緒渲染吧。
從上個周末開始,已經陸續有各個機構舉辦的萬聖節聚會,隨著節日的臨近,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我和娃爹手機裡的記事本上已經標註了超過10場形式各異的慶祝,哪個規模都不小,這段時間的周末乃至每天課後,我們倆純粹就是他的司機。
昨天剛剛參加了一場圖書管組織的party,說是11點開始,10點不到各位小主就陸續駕臨了,有加勒比海盜,有超人,有灰姑娘,有白雪公主,有小馬寶莉,有消防英雄,有汪汪隊,還有蜘蛛俠,當然,還有我兒子這個武士道……小朋友們到了教室,看著對方都情不自禁的大叫,這一天他們心中的英雄夢實現了!
另一邊在孩子的幼兒園,我有幸看到了老師們的節目彩排:一個個幽靈、女巫以及各種卡通造型在校園和教室走廊間穿梭,老師們可抓住這一機會嚇唬嚇唬這些熊孩子了,這在加拿大的教育機構裡絕對算得上奢侈。
不過這真的只是前奏,從現在開始進入萬聖節時間,好戲還都在後面,據說到了節日當天,下午天色剛剛變暗,街上的各種「小鬼兒」就開始出動了,挨家挨戶收保護費,見人就叫「Trick or treat!」翻譯過來就是「不給糖就搗蛋!」
各家各戶自然都是敞開大門,把早早準備好的各式糖果,送到「小鬼兒」們南瓜形狀的糖桶裡。
還有一點值得一說,也是我覺得有愛的地方,前兩天孩子拿回家一個小紙盒,上面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標誌,裡面還有一封給家長的信,大意就是讓孩子在萬聖節去討糖時最好帶上這個,門內人自然就會明白,大多數人都會給上幾個硬幣表示一下心意。這樣,積少成多,數數整個加拿大的學生數,也會是個不小的數字。
而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從小培養關愛、同情、幫助別人的品德和習慣,孩子們帶盒子還是不帶,都是自願的。不過家長總是鼓勵自己的孩子去募捐,孩子們也非常願意這麼做。
另一方面,讓我挺有感觸的是,社會對節日的活動也一直做著正面的引導,比如要求大人教育孩子們不做恐嚇性的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開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
家長則會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能敲門打擾。另外討糖過程的始終必須站在大門口等待,無論什麼天氣都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則要求,不給自家製作的食品,也不能給沒有正規廠家包裝的食品。
所以說,帶孩子在加拿大過個萬聖節,講究可真不少。
無憂花開:天津妞兒,愛碼字,愛攝影,愛烘焙,愛旅行,愛販賣生活一切美好。當下,只願在溫哥華的溼潤空氣裡,做一個有趣有料的寶媽。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