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見了一個分岔路口,現在讓你選擇,左邊是愛你但不懂你的人,右邊是不那麼愛你但很懂你的人。
我選擇的右邊......
一、「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因為疫情原因,不能回學校,只能呆在家裡,所以我就把這部我在2018年想看卻一直不敢看的電影看了。看完之後,感慨頗多,可能不是因為劇情,而是因為裡面方小曉和林見清的對話。
其實說實話,這部電影的三觀以及主角對待愛情的態度,就我本人而言不是很能接受;所以我們拋開劇情不看,一起來看看劇中出現的那些臺詞和它想告訴我們什麼。
2018年4月28日,由劉若英親手操刀的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這部電影與她那首經典的歌曲《後來》相呼應。
林見清和方小曉結識於一輛開往東北的綠皮火車上,也很碰巧的是兩人是老鄉,住的地方隔得並不遠;從這裡起,故事就開始了。然後就開始,描述女主和男主對於愛情的需求與態度,以及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恨情仇。
二、關於劇情,就那麼多的介紹;下面一起來看看,電影中那些頗有深意的臺詞。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這是林見清和雪地裡對方小曉說的話,曾經的他們,有過太多對未來的幻想。可到了未來,他們都擁有了自己當初所嚮往的生活,不過不再是和曾經一起幻想的那個他。也因為,那時的林見清並不懂得方小曉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這句話,是這部電影中,讓我最記憶猶新的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因為在那一年,有個男孩,跟我說了同樣的話,然後他走了,順帶結束了一年多的感情。當時的我,不明白,他為什麼這樣說。
直到現在,我明白了。因為現在的我們,都很好,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可終究成為了兩條交叉過後的直線,永不平行,也不相交。我們都很好,只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許,在某一刻,你們做著同樣的事;但不是為了你們。也因為,我們既沒有那麼愛彼此,也不懂彼此。
如果你認為當初的我不能和你一起過苦日子,那你如何認定現在的我就能跟你一起過好日子。
在林見清開發遊戲被籤約後,拿到的第一筆錢就是想要去換大房子,因為他認為這是方小曉想要的,並且他也認為這樣做就可以和方小曉一直在一起。可是,他終究會錯了意。
他不知道,那個物質、想嫁富豪的方小曉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方小曉自從喜歡上了那個有理想、純真的林見清之後,意識到物質不是愛情的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方小曉變成了願意陪伴心愛的人過日子,願意陪心愛的人一起去打拼,也願意和心愛的人一起吃苦。
總之就是,覺得愛情比物質更美好。可林見清卻不懂方小曉真正要的是什麼;社會的殘酷,讓林見清變得勢利,那個單純的、有理想的他,被現實磨滅了。所以他才會認為自己有了大房子,方小曉就會和自己在一起。最終分開也是因為不懂對方。
三、或許你懂。
在我的觀念中,一段感情,懂一個人比愛一個人更重要。但可能相愛的彼此,會因為步伐的不一致,追求的不同,從而導致成長不同步,讓兩人漸行漸遠;越來越不懂彼此,也漸漸的走不進對方的內心世界。
在大多人眼中,愛情在現實面前不值一提;在利益面前,愛情也不過如此。可是,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彼此願意對了對方而改變自己的執念,卻被對誤解為自己變了。不再是原來那個自己了。才會變成了爭吵時脫口而出的那句,你根本就不懂我。
時過境遷,或許沒有遺憾的人生不完整吧;那種遺憾教會我們長大,讓我們改變與被改變。這部電影,雖然情節一般,三觀也不是很正,但讓人知道懂一個人比愛一個人更重要,讓很多人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也會讓很多人釋懷,或許也會讓人明白當初的他們為什麼走不到最後。
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說:「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四、聽聞愛情,十有九悲。
往往錯過不是因為出軌、爭吵,很多時候是因為所謂的自認為。他自認為這樣對你好,你自認為這樣對他好;明明就在身旁,不願意開口去問問,也不願意坐下來好好的交談一番。
慢慢地就會發現,兩個人有了距離,不再像剛開始那樣的親密,會感覺對方變了。通常說的最多的就是,「你變了,你沒有以前那麼好,沒有以前那麼體貼」。其實他變了是有原因的,他的好、他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他可能會下意識地自認為你不喜歡。所以才會改變原來的行事風格,你才會覺得他變了。
張愛玲說過,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於我而言,相遇即是緣分;兩個毫無交集的人能夠相遇、相識、相知、相愛是因為彼此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對方來到自己的身邊。來之不易的愛情,理應珍惜。
我個人覺得,作為女孩子,應該適當的放下傲嬌,聽他訴說他的過往;合適的收起小脾氣,當他的小朋友也不是不可。作為男孩子,應當把自己的心收一收,把它打包好一併交付給你的小朋友;用正確的方法去對待異性,給足她安全感。而不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應該學著慢慢地懂得對方得意圖。
當面臨困難的時候,兩個人要牽著手,一起去克服它,而不是自以為的為了另一半好,而把他推開。或許,你是不願意讓他和自己一起受苦,你會心疼;但你不讓他和你一起,你怎麼知道你有多愛他;你又怎麼知道,其實你的那個他,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脆弱。
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愛情其實並沒有世人口中的那麼、那麼的不堪一擊,只是在這場角逐中,有人賭贏了,有人賭輸了。另一半,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因為我們非親非故,可他卻把我放在心尖上寵著,無微不至。更是因為,他懂我所做的決定,懂我的小心思。
或許這和相處模式有關吧。我認為,在想要冷戰的時候,試著換一種方法,試著兩個人坐下來,以聊天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把自己所擔心的、所顧慮的都告訴對方。自己心裡想要的是什麼,也可以循序漸進的告訴對方;不要什麼都不說。想要對方懂得自己,溝通是個關鍵的步驟,沒有溝通,就不知道彼此的想法,就會出現自認為的那種方法是好的。
五、新鮮感不是和新的人去重複舊的事情,而是和舊的人去探索新的事物。
在一段戀情中,感情可以從無到有,但了解與懂得,一定是要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去做的一件事情;不然就會打著自以為很懂得旗號從此失去了那個其實和自己很合拍的人。
我大一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張皓宸的《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這本書講述了12段愛情,12種相處方式,12種結局。因為愛,讓兩個陌生人相遇;因為緣分,讓兩個平行世界的人,交織在一起。
愛情的奇妙就是如此吧,可以讓相愛的人相聚,卻也可以讓相愛的人相離。書中寫道『我們都需要一願意陪你的人,不需要那麼多的承諾,給一個舒適的擁抱,噓聲後,安靜的,與你走完一生的人』。
真正的愛情,不是轟轟烈烈、一閃而過;而是細水長流,白頭偕老。走在老街上,我不會羨慕卿卿我我,瘋瘋鬧鬧的小情侶;但我會羨慕夕陽西下,卻依舊牽著手回家的老爺爺,老奶奶,因為他們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一起陪著對方嘗盡人生百態。
六、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都說,能陪你度過一生的人,不一定是最愛你的那個,但一定會是最懂你的那一個;他懂得你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次不安、每一次委屈。因為他懂,所以他會保護你;因為他懂,所以他會珍惜你;也因為他懂,所以他會更愛你。
就像查普曼說的那樣,我告訴你,愛神是萬物的第二個太陽,他照到哪裡,哪裡就會春意盎然。
最後
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結尾吧。
『願你能因為某個人的出現而讓世界豐盈,願你的生活如同賀卡上燙金的祝詞歡脫,願這悠長歲月溫柔安好,有回憶煮酒,願你沒有軟肋,也不需要鎧甲,願我們和愛的人一起浪費人生,熱淚盈眶,長生不老。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因為是你,晚一點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