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武漢與成都的發展格局:分別對標的是上海與北京

2020-12-23 天下經濟觀察

武漢和成都可謂是近年來發展得比較好的城市,也是網絡輿論中討論得最多的二線城市。由於兩城經濟規模常年不相上下,同時在各自省內首位度相當,經常成為網友對比的對象,甚至兩地網友經常在網上爆發激烈的口舌之辯,最終也沒有結果,因為任何一方都沒有完全的優勢壓倒另一方,也可以說是旗鼓相當吧。

然而如果仔細對比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完全是兩座不同的城市,在根本上沒有多大的可比性,他們所走的城市路線、布局的產業結構、國家定位(詳情於國家中心城市批覆文件)、發展方向都存在巨大差異,而且各自對標的城市也各不相同。其中武漢對標的是上海,而成都對標的是北京。

我們首先來看下上海與武漢,這兩城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很多人都知道,上海與武漢是國內唯一以「大」著稱的兩座城市,大上海、大武漢從過去一直流傳到現在,但是由於武漢被上海拉開了很大差距,目前已經沒有可比性。從地理環境來看,都是沿江城市,也都是國務院認定的長江經濟帶三大核心城市之一,不同的是一個在中遊,一個在下遊,上海所在的下遊正好是出海口,可以直接從上海港將貨物發往海外。而長期以來,武漢通過長江運輸的貨物往往程序複雜,要先進入上海港,然後去往目的地,但是近年來,武漢突破了這道枷鎖,現在從陽邏港發往日本等地區的商品,直接從武漢出發直達出海口,不再繞行,而這也是武漢被批覆建設長江中遊航運中心之後的又一個突破,武漢一直在努力打造內陸地區水運樞紐,向上海港看齊。

從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來看,兩座城市都是我國高教實力雄厚的城市,但是上海的高教質量要更強,武漢的高校數量和學生數量要更多,正如上海擁有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這對實力不相上下的雙子星,武漢也有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這對綜合實力處於伯仲之間的強校,雖然實力差了些,但是格局都是相同的。而武漢也在努力縮小差距,去年投入高教經費超過300億,超過了總科技研發經費的1/3。在醫療衛生上,復旦和上交都是國內醫學實力的佼佼者,僅次於北大和協和,武漢顯然無法匹敵,但是也有華科同濟、協和、武大中南在內實力強大的醫學院。

在科研上,上海是國內少有的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城內布局眾多科研院所和一批國家大科學裝置,科研實力雄厚。而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科研實力最強的城市,同樣科研院所聚集,目前建設有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重力精密測量設、P4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國家光電研究中心等科技設施,也一直在努力建設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2019年在發改委的回函當中指出,對武漢的大科學裝置數量認可,但是科技設施不集中,無法形成科學集群效應,等適當時機在申請。

在產業布局上,兩城走的都是高端產業路線,武漢目前布局有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網絡安全與人才創新產業基地、國家存儲器基地、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另外還在布局國家大健康產業基地。上海則有船舶產業基地、裝備產業基地、石油化學工業基地、精品鋼材基地、汽車產業基地和微電子產業基地,總體而言,武漢的產業布局在未來並不亞於上海。而在2019年公布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上,兩城數量相同,都有4個產業集群獲批。

在城市建設風格上,都是高樓林立,沿江光彩繽紛,顯得氣勢磅礴,而高樓絕對數量都位居國內前5,只是武漢綠地600米高樓被叫停,否則兩地高樓有可能是旗鼓相當。

當然兩城最大的差異在於經濟和人口。不同於北京和成都,武漢和上海的下轄面積都沒有達到1萬平方千米,在大城市中數據面積較小的城市,突出的差異在於上海高達3.8萬億的經濟規模和超過2000萬的人口,而相比之下,武漢16000多億的產值還不到前者的一半,而且1100萬的常住人口也不到上海的一半,而比較有意思的是,兩城的人均GDP卻相差不大,甚至武漢2018年還一度領先上海。

從目前情況來看,武漢一時半會還趕不上對標的上海,主要差距在於經濟規模、人口規模、可支配收入這些方面,其他如醫療、金融、知名度等等與城市經濟水平有關,不做過多分析。

正如武漢對標的是上海,成都的對標城市則是北京。

北京與成都相似,都是屬於不沿江、不沿海的內陸城市,且兩城下轄面積都有超過1.2萬平方千米,而且人口規模大。相對於北京超過2000萬的人口規模而言,成都卻只有1600多萬,不過成都市規劃工作者在此之前已經有規劃,在2025年之前使得城市常住人口達到2000級別。作為首都,北京正在制定嚴格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長,於是去年,北京地區人口淨流入量為負,也就是說並沒有增加人口,反而在減少。而成都近年來淨流入人口都在穩步增長,很有可能在2025年實現對標。

如果你去過這兩個城市就會發現,不同於其他城市的高樓林立和氣勢磅礴,這裡基本是不可能看到成片的高樓群,縱然有,也是熙熙攘攘,零零散散,彼此之間相隔甚遠。當然各城市風格與歷史淵源和城市遺留息息相關,北京更多的古建築和四合院,而成都的建築有些濃厚文化氣息。

成都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與北京對標得更緊密。截止到今年年底,成都將擁有超過500公裡的地鐵裡程,在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另外遠期還規劃了差不多與北京同等的軌道交通裡程。而在機場建設上,繼北京第二機場大興機場後,成都緊追步伐,今明兩年將開通天府機場,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又一個開通雙機場的城市。

如果說在機場和地鐵的對標上並不明顯,那麼北京七環和成都七環簡直堪稱別無二致。

北京是國內首個規劃七環的城市,成都則是第二個,而截止目前,還沒有第三個城市出現此類規劃。2018年6月,首都環線高速(也稱北京七環)宣布閉環通車。成都七環也稱成都第三繞城高速,預計今年12月底通車,屆時將成為全國第二個建成城市七環的城市。

不同於上海和武漢注重硬實力,北京和成都顯然更注重軟實力和影響力,旅遊業、服務業、金融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比重往往更高,而現代工業、高端製造業、裝備製造、科技產品研發則不是主打對象。成都設有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的總領事館數量,這為推動其成為西部地區國際交流中心和提高國際知名度創造了無可比擬的優勢,海外影響力和網絡傳播力則為旅遊和餐飲帶來了帶來了機會和收入,其實,有時候,軟實力更像是一座城市的標配,雖然可能不及硬實力那麼好使。

對標北京,成都最大的差距還是在於經濟規模上,其次人均GDP、人均收入差距也很大,而對於前者的人口優勢,以成都在省內絕對的優勢地位來看,達到2000萬人口並不難,只有有政策,隨時可以吃掉與重慶接壤的資陽,在人口和經濟規模上都會更加穩固,而且打通了與重慶的聯繫,更符合成渝城市群的發展。

當然,對標比自己發達的城市,本身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是能否趕上甚至縮小差距,還得看城市規劃者的智慧和未來所爭取的國家政策。

相關焦點

  • 中國高校第三城:成都西安實力不俗,武漢南京希望更大!
    中國大學的格局中,有清北復交的說法,北京和上海也是我國目前大學實力最強的兩座城市。截至目前,北京擁有34所雙一流大學,上海為14所雙一流,實力確實遙遙領先。
  • 中國十大都市圈:上海第1,南京領先成都,全部來自於五大城市群
    公開資料顯示,這十大都市圈分別是上海大都市圈、北京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廣佛肇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重慶都市圈、武漢都市圈以及長株潭都市圈。何為都市圈呢?根據國家正式文件,都市圈位於城市群內部,並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 新一線頭部城市紛紛對標廣州!「蓉渝漢寧杭」有機會超越廣州?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核心城市,他們四十多年前就成為了第一個「吃桃子」的城市,據GaWc2020城市名單,我國共有6座城市邁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臺北、深圳。
  • 成達萬高鐵開工,未來成都到北京、上海只要7小時
    成達萬高鐵開工,未來成都到北京、上海只要7小時 2020-12-24 13: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詳解協同發展能力
    最為值得關注的是,在前五年的研製基礎上,為響應新發展格局之下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需求,2020年的指標體系對標全球城市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設定目標值。如綜合GDP水平、製造業500強總部數、合作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機場客貨運量、網際網路用戶數、空氣品質指數(AQI)等,對標紐約、東京、巴黎、倫敦等國際城市。
  • 新武漢北,紅安有了一個新的地理名稱,恆大項目將對標上海迪士尼
    ——紅安南,這是一個紅安和武漢的一個新的地理位置!這裡是湖北省的重點項目地——武漢恆大文化旅遊康養城,該項目橫跨覓兒、八裡、太平三鎮,它現在有了一個統一的地址,就是「武漢北·紅安經濟開發區園陽大道特1號」。
  • 2017法國夏至音樂節:北京 上海 寧波 成都 武漢 瀋陽 順德 太原 長沙 重慶 免費!
    今年的夏至音樂日—法國音樂節將在中國10個城市舉行:北京、上海、寧波、成都、武漢、瀋陽、順德、太原、長沙和重慶。2016法國音樂節:北京 上海 寧波 瀋陽 武漢 成都 順德北京 上海 寧波 成都 武漢 瀋陽 順德 太原 長沙 重慶
  • 光谷商圈格局變遷,武漢順民助發展
    隨著中國光谷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口的不斷流入,城市配套的升級,大光谷新格局開始成型,各大企業入主光谷,作為連接武漢市東大門的主幹道關山大道開始崛起。武漢順民地產全力以赴共助光谷發展。浪潮翻湧到今天,高速發展的光谷讓「老光谷」不堪負重,光谷中心城應運而生。5大千億級產業集群、8大高新產業園區、93家世界500強企業、2300多家高科技企業聚集的她,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政治、經濟地位都是毫無爭議的中心。武漢順民地產坐落其中,交通便利不言而喻。
  • 2019: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排名
    按照人隨產業走、產業決定城市興衰、規模經濟和交通成本等區位因素決定產業布局的基本邏輯,我們在2019年4月《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研究報告中對全國除三沙市和港澳臺外的336個地級行政單元的發展潛力進行客觀排名,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武漢、重慶、天津、杭州位居前十。
  • 茶顏悅色首登武漢、喜茶上海第100家、南陽共享際一周年……11月...
    (點擊查看,了解更多北外灘資訊)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分別為北京成都近日,仲量聯行(五大房地產諮詢機構之一)參考商務部關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的評判標準,借鑑紐約、中國香港等多地傳統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新加坡、杜拜等新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指標,制定「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
  • 香港、上海、深圳的格局
    香港的面積只有北京的1/15,人口卻是北京的1/3。我們現在感覺北京很擁擠,要分流人口,想想香港人是怎麼活下來的。所以,香港用了北京1/15的地,解決北京1/3的人口居住,縱觀整個亞洲國家及城市,也是鳳毛麟角的。香港是怎麼解決居住問題?香港的房地產是高度市場化的,內地資本、國際資本都可以進入香港買樓、炒樓。所以,香港的房價是隨行就市的。
  • 觀察|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深莞惠、廣佛肇發展潛力居前
    2019年上海、北京、深莞惠、廣佛肇都市圈發展潛力居前,之後則是蘇錫常、天津、南京、成都、杭州、重慶、武漢、長株潭等都市圈。深莞惠、廣佛肇近年人口增長領跑全國,2015-2018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分別高達61、60萬,杭州、重慶、長株潭、上海、鄭州、西安、武漢、成都等都市圈亦大幅增長,除上海大都市圈外均主要由中心城市貢獻。
  • 夜景最美的兩個城市,不是杭州和武漢,連北京和成都落選
    當我們國家的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時,現在我們大力發展旅遊業,經常旅遊的人可能會發現,一般人去景區遊玩,白天遊人絡繹不絕,但晚上出去看風景的人卻寥寥無幾,其實白天看風景和晚上看風景是不一樣的,城市裡的夜景多了幾分別樣的味道,我國夜景最美的兩個城市——北京和成都落選了,
  • 新北中心:憑什麼改寫成都商業格局?
    從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到日本六本木,再到北京國貿、上海虹橋,這些城市綜合體是展示城市鼎盛的符號,是城市的動力旗艦,用鋼筋鐵骨般的巨槳推動城市化進程大步向前。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幾乎所有的一線城市都有自己的封面城市綜合體,而眾多新一線城市也正向此進發。其中,已連續5年位列新一線城市榜首的成都也有志於此:在城北將崛起一座新的封面級城市綜合體——新北中心。
  • 2020年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北京升至第三
    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位居前四  蘇州、珠海、東莞、泉州等市表現搶眼  測評發現,2020年全國296個城市的營商環境指數得分來看,深圳、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位居前十,其中北京、杭州的名次比2018年有所上升。蘇州、珠海、東莞、泉州、佛山、嘉興、湖州等表現突出。
  • 北京武漢廣州進前三:教育實力大PK,哪些城市值得託付
    根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梳理,2740所普通高校分布在336個城市中,其中有7個城市有60所以上,分別是北京、武漢、廣州、重慶、鄭州、西安、上海。如果考察數量TOP10的城市,還要加上成都、天津、長沙。不難發現,經濟實力和高等教育實力,有著很強的正相關。城市為高校提供資金,高校則為城市的發展輸送人才。全國的高校,很大一部分都一二線城市「瓜分」了。
  • 上財商學院新發展格局下上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順利舉行
    12月19日,新發展格局下上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聘任儀式在學校行政樓舉行。參加本次論壇的領導和嘉賓有:上海市政府參事楊建榮,上海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戴柳 ,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權衡,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幹春暉;上海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信元,上海財經大學科研處處長靳玉英,商學院運營管理系教授謝家平,商學院產業經濟系系主任居恆以及產業經濟系的其他老師。
  • 解讀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新發展格局中的站位和使命
    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而在新階段,按照中央對上海的定位,必須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第三個,發展格局之變,就是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 2019大排名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9」綜合排名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杭州、成都、天津、南京和武漢。這10個城市分布在5個城市群,其中長三角城市群3個城市、珠三角城市群2個城市、京津冀城市群2個城市、成渝城市群2個城市、長江中遊城市群1個城市。 在綜合排名榜單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4個城市的地位穩固,綜合實力超強,連續四年穩居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