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3歲被大清皇帝納入後宮,五次懷上龍胎,卻只做了九天的皇太后

2020-12-25 騰訊網

清朝時期,如果妃嬪足夠長壽,所生之子又繼承了皇位,她們將母以子貴,獲得皇太后(皇后)的名分。很少有妃嬪會因養子繼承帝位而獲封皇太后,有清一代,只有一人實現了這個願望,她便是孝靜成皇后。

華閥鍾祥

關於孝靜成皇后的出身,讓人有些疑惑,首先孝靜成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姓氏),但卻屬於滿洲正藍旗,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這孝靜成皇后的出身非同小可,據史料記載,孝靜成皇后是元昭宗(北元第二位皇帝)的後代,先祖索諾木在清朝初年入滿洲正藍旗,由此,才成了擁有蒙古血統的滿洲旗人。孝靜成皇后的前幾代祖先主要在軍中任職,到了孝靜成皇后曾祖父興德這一代開始,才轉向政壇,孝靜成皇后的父親花良阿便在刑部任職(官銜為員外郎)。

清朝道光五年,年僅13歲的孝靜成皇后以滿洲正藍旗秀女的身份參加了外八旗選秀,如花似玉的她被皇帝一眼看中,隨即選入宮廷,賜號為靜貴人。

五懷龍胎

清朝後宮史上從來不缺易孕體質的妃嬪,比如說為乾隆生下六胎的令妃,恰好,孝靜成皇后也屬於易孕體質。就在她入宮的第二年便有了身孕,這對盼子心切的道光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胎兒還未降生,道光便將孝靜成皇后晉封為靜嬪了。

不久之後,孝靜成皇后便生下了皇次子奕綱。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從道光八年開始,一直到道光十二年,孝靜成皇后又四次懷上了龍胎,生下了三個兒女(註:道光八年小產一次),分別為皇三子奕繼、皇六女與皇六子奕訢。

然而,或許是因孝靜成皇后生育年齡較小的緣故,她所生子女成活率並不高,除了道光八年的小產之外,只有皇六女與皇六子奕訢活了下來。不過,孝靜成皇后也算是為皇室立了大功,道光帝先後將其晉封為靜妃與靜貴妃,孝慎成皇后病逝後,以靜貴妃的身份一躍成為大清後宮第二主位,僅次於孝全皇后,早就越過了和妃、恬嬪等老資格妃嬪。

撫養太子

道光二十年正月,孝全皇后突然崩逝於圓明園,隨後,孝靜成皇后便被晉升為皇貴妃,總攝六宮之事,一直到道光三十年道光帝去世。這段時期,孝靜成皇后除了撫養生子奕訢之外,還撫養了孝全成皇后留下的皇四子奕詝。

可能有人要問了,道光為何不直接將孝靜成皇后冊立為皇后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清朝沒有一位皇帝冊立過四位皇后,睿智如康熙也只冊立了三位(孝誠、孝昭、孝懿),道光是不敢輕易超過自己的先祖的。

第二,如果將孝靜成皇后冊立為皇后,那麼孝靜成皇后所生之子奕訢將成為「皇后之子」,這將使得選定繼承人的難度加大,不利於將來皇四子奕詝繼位,因此,道光才最終取消了這個念頭。不過,以孝靜成皇后的資歷和能力,是完全有可以繼位中宮的。

榮封太后

道光帝去世後,孝靜成皇后所撫養的皇四子奕詝(孝全皇后之子)繼承了皇位,是為鹹豐皇帝。鹹豐繼位後,將孝靜成皇后尊封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以皇太后的禮遇贍養。

按理來說,鹹豐帝的這個舉措已經很合理了,但孝靜成皇后對「皇后」的名分念念不忘,再加上當初連續生育極大地損耗了身體,到鹹豐五年時,孝靜成皇后已經是油盡燈枯了。

此時,恭親王奕訢又在苦苦哀求,「無奈之下」,鹹豐便將孝靜成皇后尊封為康慈皇太后,算是了了養母最後一個心願,但也開了「皇帝養母封皇太后」的先例。鹹豐五年七月初九日,就在孝靜成皇后被封為皇太后的第九天,她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不過,在孝靜成皇后的葬禮方面,鹹豐帝卻有意進行了降低,比如說不為其上道光帝諡號,諡號為孝靜皇后,牌位不入太廟,鹹豐帝沒有親自送葬等等。這一切都能看出鹹豐心中的不情願,當然,鹹豐帝此舉也有壓制恭親王奕訢的目的,果不其然,此後,奕訢便丟掉了實權,終鹹豐一朝再也沒得到過重用。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宣宗實錄》《大清會典》

相關焦點

  • 她是清朝最受寵的皇貴妃,六年五次懷上龍胎,後代出了兩位皇帝
    莊順皇貴妃是道光後宮中年紀最小的妃子,生於道光二年,比道光小了整整四十歲,然而,這一現象在古代皇室中很常見,也算不上新奇。清末初年,十五歲的烏雅氏(莊順皇妃)參加八旗選秀,家世顯赫、容德俱佳的烏雅氏被天子一眼看中,隨後被納入後宮,初封為琳貴人。
  • 她15歲被皇帝納入後宮,八年五胎封皇貴妃,王公百官都為她服孝
    與舒穆祿氏相比,烏雅氏是幸運的,因為她在降級之後迅速復寵,並五次懷上龍胎,成為給道光生育兒女最多的妃嬪。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道光帝已經是56歲的老人了,也就是說,這烏雅氏竟比道光帝小了41歲。 就在莊順皇貴妃入宮不到一年,她便見識到了天子的威嚴,也不知是犯了什麼錯誤,道光帝下旨將其降為常在。一般來講,像莊順皇貴妃這種情況,是很難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的,然而,或許是道光帝太喜歡這位新人了,就在莊順皇貴妃被降級不久,她便利用一次侍寢機會復寵了。
  • 魏瓔珞原型:從宮女到皇后,她七次為乾隆懷上龍胎,兒子也成皇帝
    她只是一名小宮女,卻7次為乾隆懷上龍胎,乾隆:將她葬入皇陵吧推薦語:無論古今,女人永遠都是處於弱勢地位,即便是在如今這個男女平等的社會當中,其實很多男人還是抱有男權主義的思想,他們覺得女人就是比自己要弱小。
  • 難怪後宮嬪妃大多數無身孕,甄嬛卻能屢次懷上龍胎?太后一語道破
    導語:女子的一生無外乎嫁個夫家,生兒育女罷了,後宮女子只是希望得了皇帝的寵幸,有個孩子相伴罷了,一入後宮深似海,後宮嬪妃本就很多,得皇帝寵幸就是一大難事,能懷上孩子的更是稀少,後宮嬪妃大多數無身孕,就是奉為貴妃的端妃和華妃也都無子嗣,甄嬛卻能屢次懷上龍胎?這是為何?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 她是甄嬛的侄女,18歲納入後宮,卻被乾隆連降兩級,打入冷宮
    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六月的一天,又有一位新人被召進了紫禁城的內廷,此時的繼後那拉氏已經奄奄一息,人們紛紛猜測這位被召入的新人有可能是入宮取代皇后位置的,而且,這位新人與崇慶皇太后也是關係匪淺,那麼,這個女人究竟是誰呢?不錯,她就是曾在乾隆後宮風光一時的順妃。
  • 18歲少女入宮,三次為乾隆懷上龍胎,死後乾隆親自寫詩悼念
    古代社會,受醫療水平限制,女人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不僅嬰兒成活率較低,就連生育的女人都有很大危險,即便是在太醫雲集的後宮,妃嬪因生育而丟掉性命的,也不在少數,比如說康熙原配孝誠仁皇后,就在生育皇子胤礽時,死於難產。今天筆者要講的是乾隆後宮,一位死於難產的妃子,她就是忻貴妃。
  • 她是清朝最得寵的皇后,與皇太后爭奪後宮大權,甚至為此丟掉性命
    說起清朝最得寵的皇后,大家可能會想到孝獻端敬皇后,即大名鼎鼎的董鄂妃,不過,這董鄂妃的皇后名分是順治給追封的,生前她並沒有做過皇后,而且,滿清皇室對這位皇后也不太認可,沒有為其系帝諡,沒有將其牌位放入太廟與奉先殿。今天筆者要講的是一位正牌皇后,也是清朝最得寵的皇后,她就是孝全成皇后。
  • 她13歲就被納入後宮,給乾隆養了兩個兒女,死後皇帝親自祭奠!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初一的上午,京城西郊西花園一片肅穆,67歲的乾隆帝親自來到一金棺前舉起了酒杯,他在向剛剛死去的一名妃子祭奠,能夠得到大清天子的親自祭奠,想必棺中的這個女人不是一般人,她在乾隆心中定有一定的位置,不錯,這個女人便是在乾隆後宮佔據一席之地的舒妃。
  • 她13歲入宮就是皇后,卻在20歲守寡,後當57年的皇太后,她是誰?
    順治曾下詔說她作為皇后不但侈靡奢費,生活上不知簡樸而且善於嫉妒後宮的佳麗,對於後宮的管理極度鬆弛,難以母儀天下。於是是便將她廢除,攆回了老家蒙古。這位可憐的皇后又第二次成為了政治犧牲品!順治的第二位皇后也是科爾沁草原的孛兒只斤氏,也就是孝惠章皇后,她13歲進宮後不久就被封為皇后;孝惠章原是孝莊皇太后的娘家親戚,當時的大清貴族為了維護江山,只能跟蒙古聯姻,這樣就能讓蒙古的鐵騎來保衛大清的河山。
  • 進了大清後宮,閒著沒事包吃包住還有工資?日子沒想的那麼好過
    從電視劇中看到的後宮生活,每天睜開眼睛先想今天怎麼給自己打扮一下,怎麼給不喜歡的人添個堵,想個辦法能見皇上一面最好能懷個孩子。要是有懷孕的嬪妃就想著怎麼製造一場意外給她打個胎。這樣的生活每天看著就累,尤其是做過壞事的,天天提心弔膽的。
  • 甄嬛傳:後宮妃嬪大多無孕,為何甄嬛屢次懷上龍胎?太后一語點破
    雍正後宮佳麗三千,但是登基數年,子嗣卻少之又少。在甄嬛生下朧月公主之前,宮裡頭只有三阿哥和溫宜公主,四阿哥因母親身份卑賤,是皇帝意識不清時寵幸得,難以拿上檯面,便一直養在圓明園。除了這三位外,皇上沒有了其他子嗣。
  • 大清的最後一位太后,一生從未得過榮寵,卻親手結束了大清的江山
    清朝的滅亡暗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一生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還進過監獄,死後還沒能葬入皇陵,清朝的滅亡的時候,溥儀才是幾歲的一個孩子,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在隆裕太后的幫助下宣布了退位,曾經光輝的清朝結束了,今天說的是隆裕太后。
  • 18歲少女被65歲乾隆納入後宮,瘋狂寵幸,死後還獲封貴妃之位
    在乾隆的后妃團中,循貴妃是年齡偏小的一個,她比乾隆小了47歲之多,她18歲參加選秀被乾隆看中,成為乾隆後宮的一員,瘋狂寵幸之後,卻情志不遂,終致香消玉殞,不過,死後的她卻被乾隆追封為貴妃。
  • 慈禧上位史:從「胡同女孩」到大清皇太后的「幕後隱情」
    在她十七歲那年,這個普通的女孩,命運發生了轉折。老皇帝過世,新帝鹹豐繼位。經過層層的篩選,慈禧終於夢想成真進入了紫禁城,成為新帝後宮中的一名貴人。二、進入紫禁城後,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氏有了一個新名字:蘭貴人。慈禧很有野心,對「貴人」這個卑微低下的身份很不滿意。剛入宮的慈禧並不得寵,比她得寵有雲嬪,麗貴人和玫常在三位嬪妃。
  • 四名女子一同選秀,三個降級,只有她成皇后,兒子還做了大清皇帝
    在這被選中的四名女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無疑是全嬪了,全嬪姓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全嬪雖然姓鈕祜祿氏,但她與鳳巢之家鑲黃旗鈕祜祿氏並非一族,兩者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全嬪的家世遠遠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顯赫。
  • 她16歲進入後宮,18歲守寡,靠一番胡鬧與皇太后平起平坐
    所以要想得到皇帝的寵愛還需要一樣東西,那就是生育的皇子。後宮女子自古都是母憑子貴,很多女人在先皇活著的時候可能沒多大權利,但是,先皇一死,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那麼立馬搖身一變,皇后、皇太后封號立馬接踵而來,而容顏總有老去的那天,所以,後宮中的女子受寵程度更多依賴皇子。
  • 醉臥美人膝 《我在大清當皇帝》後宮養成記
    雖說聖上統治江山已頗有心得,但這後宮的瑣事,是否也讓人略感頭疼呢?莫慌,《我在大清當皇帝》後宮養成術火熱出爐,帶你三百六十度立體圍觀大清後宮!【後宮詳解】《我在大清當皇帝》後宮分為:三宮六院、交泰殿、儲秀宮、太和殿、御花園和冷宮。其中,太和殿需要徵服世界到1-6才能開啟,御花園需要後宮勢力達到一萬才能開啟。
  • 輔佐了兩任少年皇帝的太后,實實在在是「大清第一女強人」
    據統計,在清朝入關前,科爾沁蒙古與滿族皇家聯姻多達33次——有21女嫁給滿族皇家,娶回滿族皇家12女。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國號大清。隨即建立後宮制度,15個后妃中,僅有5人擁有獨立的居住宮殿,稱為「五宮制」。來自科爾沁蒙古的姑侄三人均為五宮成員,其中,孝端高居正宮皇后之位,可見這個蒙古部族與滿族皇室的關係有多麼鐵。
  • 13歲少女被康熙寵幸,卻生下一個殘疾兒子,雍正:將他封為親王
    受醫療水平所限,古代後宮的妃子所生的子女經常會出現夭折的情況,當然也有一些殘疾兒,比如說康熙後宮就有一個妃子生下了殘疾皇子,她就是成妃,成妃所生的這位皇子為七阿哥胤祐。
  • 十六歲的太皇太后,她親姨媽是她孫媳婦(五千年的點滴)
    因為她兒子的朋友丁外人都可以和長公主私通,建立親密關係了。所以上官安把寶壓在長公主身上,他跟丁外人關係也不錯,就特意找到丁外人,跟他說:「老丁啊,聽說長公主要為皇帝選皇后了,我有個女兒,也就是霍光大將軍的外孫女,長的是不錯,我就想讓她當皇后,這就得通過你跟公主說說。如果這事兒辦成了,我們爺倆都在朝為官,再加上後宮有人,我們就真正抖起來了。這個事能不能辦成,就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