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中東地區仍然動亂不止不休,保持著「永戰」的勢頭,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也不曾有一點消退。哪怕是當中看似逃脫美方管控的伊朗,伊核協議終止之時,其實並沒有為伊朗帶來嚮往多時的自由,也不曾為中東帶去任何一點安穩的感覺,反而為沉寂多時的伊朗帶去了殘忍的血光之災。
12月15日美媒「新聞周刊」報導稱,距離伊朗失去其最主要的核武器研究專家之一之後的不到1個月,伊朗國防部長阿米爾·哈塔米14日宣布,國防研發部門的年度預算將獲得256%的增長幅度,即將以3倍於往年的數額投入國防創新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波斯人而言,256是一個特別的數字,它等於4的4次方。總而言之,伊朗損失的這名核科學家的價值:失去他,就要以三倍於以往的科研經費衝抵其中的損失,然而這3倍的付出似乎也救不了伊核研究。
文章認為,這是伊朗對外界又一次有力的核潛力展示,標誌著伊核問題局面的再度升級。這是否意味著,伊朗正在拼盡全力想要實現國內核「自由」?實際上不然,在這看似強硬的大力撥款操作中,伊朗所想的或許並不是如何培養下一個高水平的核科學家,而是退而求其次,從發展核武器改為發展彈道飛彈計劃。
眾所周知,核武器作為一種能看並不一定能用的戰略威懾,在實際戰鬥中並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能力,因為一旦核打擊被發動,那麼受災的必然不會是世界上單獨的某個角落。但彈道飛彈這種超聲音速武器的打擊範圍、可使用情況就廣泛得多,使用起來的限制也不如核飛彈那麼絕對。因此,英媒「衛報」14日消息稱,伊朗宣布,如果美國重新加入伊核協議,並恢復與伊朗互不幹擾的關係,那麼在美國採取此項措施後的一小時內,伊朗也將重回伊核協議的規定範圍之內。
意思就是,美國的制裁令伊朗受不了了,寧願接受伊核協議,不再發展核武器,轉而發展超音速武器,同樣都是自保,這樣不受美國幹預的穩定發展才是伊朗希望看到的。對此,美國顯然不願意就此放任伊朗發展核武器之外的其他威脅性戰略武器,所以藉機指責了一番伊朗涉嫌參與綁架前聯邦調查局特工一事。對於這種額外的壓力,伊朗還是稍微硬氣了一番,稱除了重建伊核協議之外,對於彈道飛彈計劃不接受任何的更改。
至此我們看到,伊核協議在美國的不斷挑事之下,似乎隱隱有著死而不僵、還沒涼透的意思。而伊朗也希望能夠和美國的關係恢復到過去有商有量、不這麼一言不合就發動「致命」打擊的地步。眼看著美伊關係似乎開始趨近於緩和,俄羅斯方面有所表示了。俄專家敲了敲伊朗那邊的警鐘,告誡道,美國並不值得信任,連以色列都不信任這個最親密的盟友,所以美國是不值得得到信任的。
如此看來,伊朗如果真想重建伊核協議,恢復往日平靜的生活,前方道路上可謂是困難重重,不僅要面對美國的持續刁難,還要考慮到國內的一些不滿,而且自己的盟友對於這種試探也並不看好,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美國面前,伊朗尚且沒有什麼真正拿得出手的籌碼與美談判,如果真要說的話,中俄能算得上是它的籌碼之一,但是畢竟是伊朗自己的事,更多的還是要伊朗自己處理好。(貓爪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