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空點綴著繁星
裝飾了無數人童年的夢。
如今舉起相機卻不知
如何拍下最美的瞬間?
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一起
學習一下星空拍攝的技巧
入門篇
仰望星空總是使人著迷,人類的飛天夢也從未止步。不論是古時傳說,還是現代科技,我們總是對無盡的宇宙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嚮往與渴望。
俗稱的星空攝影一般可以粗略的分為兩大類:深空攝影以及星野攝影。深空攝影一般情況下指以拍攝深空天體為主要目的的攝影門類,屬於一種專業性較強的拍攝方法;而星野攝影則主要是以拍攝帶有自然景觀或者人為前景,而背景則以常見星空亦或者星軌作為遠景的拍攝方式。
星野攝影由於帶有前景,所以同時又需要拍攝到儘可能多的星空為一個基本出發點,所以常會選用超廣角鏡頭亦或者魚眼鏡頭作為常用鏡頭。一般常見選擇的焦段大致為14-35mm之間,並且光圈越大的廣角鏡頭越具有優勢。常見的單張拍攝多會選擇14-24,16-35這樣的鏡頭,亦或者魚眼鏡頭。當然,尼康新的AF-S 尼克爾 20mm f/1.8G ED也是一顆不錯的星野攝影鏡頭。在超廣角中1.8的超大光圈,20的寬廣視角都使其成為了星野攝影的新寵。
超廣角焦段拍攝夏季大銀河的常用焦段
下面我們就來細化地梳理一下各個廣角焦段拍攝星空的優缺點以及特性。首先就以大家最常用的14-24/16-35這個焦段來淺析一下。
14/16這樣的超廣角段應該是我們較常用的星空拍攝焦段,這個焦段能最大限度的在單張照片內囊括儘可能多的星空,尤其是在拍攝夏季大銀河(蟹狀星雲帶)的時候,更是成了我們的第一選擇。
▲14mm的單張豎排星空,能囊括儘可能多的內容
▲
超廣角端的星軌,即使沒有非常準確的對準北極星,也能拍攝到同心圓,不太容易前功盡棄,且便於構圖,使得構圖有了更大的可控空間。
▎超廣角焦段拍攝星空的優勢:
1.涵蓋較多的星空。
2.地景/前景能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
3.在黑暗中構圖比較方便,可以依照大致焦段視角進行構圖。
4.擁有較寬廣的視場,便於星軌拍攝時尋找北極星,不至於出現沒將北極星納入構圖的情況。(前提是在找對方位的情況下,這裡分享一個尋找北極星的小貼士,北極星位於北鬥七星勺口的直線方向)
▎超廣角焦段拍攝星空的不足:
1.會有畸變,如果前景與拍攝機位處於同一水平線上,會有明顯畸變。
2.由於較廣的視角,容易受到畫面中其他人造光源的影響,從而造成畫面中出現不那麼討喜的光暈。
3.超廣角鏡頭並不適合進行多張拼接,容易出現較為嚴重的不可修復的拼接裂痕。
▲16mm平視角拍攝就有較為明顯的畸變
廣角焦段全景拼接的選擇
以24-35這樣的普通廣角焦段為例:
這個焦段的雖然不能如超廣角焦段那般儘可能多的收入星空入鏡,且畫面帶來的衝擊力也要小的多,但是由於本身不是很廣的原因,卻也使這樣的廣角焦段成為了星空全景圖拼接的完美選擇。24,35這樣擁有1.4大光圈的定焦鏡頭,加之較小的畸變,使得它們成為了拼接超高像素星野全景圖的不二選擇。
▎廣角焦段拍攝星空的優勢:
1.較大的光圈,優質的定焦成像畫質,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星空圖片的質量。
2.良好的畸變控制。
3拼接後可以得到超高像素的高清星空影像。
▎廣角焦段拍攝星空的劣勢:
1.視角並不夠廣,無法單張就拍攝到滿意的大銀河長度。
2.由於焦段問題導致曝光時間不能非常長,需要相應提高感光度以及開大光圈。
3.如果以人物作為前景的時候容易,由於視場較小,人物的輕微晃動更容易造成鬼影。
以上的圖片由普通廣角焦段進行拼接而來。同時,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在拼接的時候儘量選擇使用定焦鏡頭,相比與變焦鏡頭而言有著較大的光圈,較為優質的畫質都是值得選擇的。
魚眼照片具有戲劇性
最後,我們來說說魚眼鏡頭在星野攝影中的運用。
魚眼鏡頭是一種焦距為16mm或更短的並且視角接近或等於180°。它是一種特殊的廣角鏡頭,「魚眼鏡頭」是它的俗稱。為使鏡頭達到較大的攝影視角,這種攝影鏡頭的前鏡片直徑很短且呈拋物狀向鏡頭前部凸出,與魚的眼睛頗為相似,「魚眼鏡頭」因此而得名。而魚眼鏡頭可謂星野攝影中的制勝利器,由於銀河在蒼穹中的位置,在魚眼鏡頭中,可以自然而然的拍出銀河的弧度,從而使的照片 充滿戲劇性。
▎魚眼鏡頭在星野攝影中的優勢:
1.寬廣而帶有特殊畸變的視角,可以製造獨特的視覺體驗。
2.極近的對焦距離,為拍攝提供了更多可能。
▎魚眼鏡頭在星野攝影中的劣勢:
1.由於其獨特的鏡頭畸變,掌握不好容易導致構圖怪異。
2.較淺的景深,需要對被攝物體(一般指前景)進行精細對焦,否則容易出現脫焦。
如果像我一樣喜歡使用魚眼鏡頭進行星野拍攝,大家只需要做一件事兒,那就是打開「腦洞」(發揮想像力),大膽去試。
▎拍攝星空的前期準備:
1、首先,你要有一臺單反或者微單(全畫幅(FX格式)相機,擁有較好的高感控噪能力,能獲得較好的畫質,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入D5100或者D90,D7000等DX格式的機身不能拍,我就有成功帶著用D5100的朋友拍攝星空的經歷,只是畫質會遜色於FX格式的相機)。
一個大光圈的廣角或者超廣角又或者魚眼鏡頭,亦或者長焦或中焦段鏡頭(拍攝入雪山星空特寫時使用)(同上,曾經有2次帶著使用入門機+標配鏡頭拍攝成功經歷)。
快門線,相機電池若干(至少有一塊備用電池);穩定的三腳架(如果不心疼也可以把相機插泥巴裡或者找石頭來固定,但容易汙損相機,不推薦);閃光燈(非必備,引閃可有可無,夜間長時間曝光可使用閃光燈手動模式+閃光燈測試按鍵手動多次閃光),可調光手電筒或者頭燈。禦寒防水衣物、高熱量食物、手套、帳篷、睡袋、防潮墊(選配)。以及最重要的:一個良好的身體!
圖1
鏡頭手動對焦至無限遠時如圖1所示。
2、尋找銀河位置
圖2
圖3
其次有很多朋友說自己找不到銀河的位置,可用手機APP來尋找。個人認為一些軟體很是逆天,如圖,當然,由於銀河的位置原因,在北半球冬天是見不到銀河的大光軌帶的。所以冬天如果你是以拍攝大銀河為目的,那麼還是小心為上,本來就冷了,還見不到那該多掃興。春天夏季銀河在後半夜升起;夏天的話,夏季銀河的主軌在一天黑後就能看見,在午夜前後豎起;秋天的話夏季銀河在一天黑後基本就是豎立的了,到後半夜則沉到地平線下。
3、星空的拍攝
首先,鏡頭焦段越廣,曝光時間可以相對較長。個人比較常用的曝光時間為25s、30s這兩個時間。這樣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進行拍攝,保證留有充分的時間來對構圖進行調整,因為我主要在高原拍攝星空,經常會遇到5分鐘前還星河浩瀚,5分鐘後就烏雲密布的情況。
ISO則根據黑暗程度來選擇,拍攝銀河的話,1600起比較靠譜,我最高曾用到過8000。常用為2000-6400的ISO。當然如果有f1.4級別廣角鏡頭的朋友另當別論。在光線充足或者鏡頭光圈夠大的情況下可以稍微小一點,在大部分最大光圈只有2.8的時候,可以毫不猶豫地開到最大,超廣角鏡頭下最大光圈的景深依然是夠的。
至於畫質問題,建議不要在意光圈減損的那點兒畫質。最終會好過出現非常多的噪點。(ps.越大的光圈能拍攝到的暗星就越多)
說完了基本的拍攝要點,就要來說說想法了。
拍攝星空很容易(天氣夠好,遠離光汙染),但是要拍的有趣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試想一下如果只拍個銀河,或者選擇一個很普通甚至是糟糕的前景,會使照片大打折扣。我選擇前景一般傾向於選擇古建築或者自然景觀作為前景,實在沒前景了我就自個兒上陣,用人當前景,這樣會使照片變的有趣的多,如圖4,5,6。
圖4
圖5
圖6
然後就是前景的補光,圖5因為廟旁剛好有盞路燈,我就沾光借用了路燈來為我的前景補光。而圖4,6因為都處於完全沒有人造燈光的地方,則是我自己補光。圖4採用了之前說到的閃光燈手動閃光補光,圖6則是用頭燈補光。
圖7
而像圖7那樣的,我則是依靠一輛路過的摩託車的車頭燈來給整個路面補光,並拍到了有趣的摩託車光軌。
圖8
至於圖8的雪山我則是靠快要落山的月光來補光,在這裡也順便提一下當使用中長焦段拍攝時,曝光時間不可太長,所以不建議在新月時使用,因為要使用中長焦拍攝的景物一般離我們比較遠,不便於補光,所以只得依靠月光來補光。
同時由於中長焦拍攝時不能太長的曝光,否則會拖軌。所以建議在有月光作為天然補光 燈的情況下使用。星軌的拍攝:可用低感光,單次長時間曝光或得,或者多張疊加(30s-60s張x120+可獲得較好效果)但是拍攝星軌時不宜使用過高感光,至多1600,否則拍攝到的星星過多疊加後會慘不忍睹。
圖9
如圖9採用分次曝光最後疊加而成。
進階篇
首先你得盡情發揮想像力。你需要去構思場景,並像個導演般去構思畫面中的故事背景,而不是人云亦云拍攝星空。並且前景才是靈魂。我是個具有魔幻情結的人,所以傾向於去表現星空神秘、人類渺小等主題。當然你在構思場景時也不能過於不沾邊,還是要和場景有一定的融合。
例如圖5
圖5
可能很多人會選擇拍攝佛塔與星空。但我選擇加入人物,這樣就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而在場景布光上,我則是採用閃光燈加頭燈各一盞的方式。主要是我當時只帶了一個閃光燈。相機距離人約5米,通過手持閃光燈照亮背景以及人的輪廓。人手持頭燈照亮人物前方,佛塔背後則是來自遠方小鎮光汙染所帶來的奇特效果。由於我自己在拍星空人像時,不是很喜歡把人拍得太清楚,所以我更傾向於採用打輪廓光的方式來進行拍攝。這當然取決於個人愛好。
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張沒有使用頭燈以及閃光燈的圖片。
見圖6
圖6
這個其實非常簡單。人物靠火堆照亮,而火堆看似較大,實則是將要熄滅的微弱明火。這樣是為了防止照片地景部分過曝;而人物距離相機約10米又是超廣角鏡頭,所以人物的輕微移動完全看不出來。
熟悉我照片的朋友應該知道,我非常喜歡運用帳篷作為星空照片的前景。這裡跟大家分享下帳篷作為前景的小經驗。
如圖7
圖7
帳篷作為星空前景非常合適,尤其是顏色與星空有較大反差的帳篷。由於帳篷本身就是個大型柔光箱,將閃光燈置於其中渾然天成。同時可再使用一盞輔燈作為周邊環境的補光。具體參數參見光位圖。
接下來跟大家講一下最近拍的兩張星空人像。第一要務還是劇情,也就是圖片的故事性。首先要明確這一點你的圖片才會有意思,其實這幾張的創意也是突發奇想。當時由於燈架斷裂,朋友正好拿著破損的燈架在玩耍。於是我就突發奇想,有了將斷掉的燈架當作魔棒的想法。
如圖8
圖8
我之所以讓模特擺出這樣的造型,是為了表現人類探索永不止步的觀念。而閃光燈舉過頭頂,可以較為均勻地把人照亮。
於是就有了這張照片,這張照片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個意外收穫。關鍵是合理運用鏡頭。這張圖我選擇使用魚眼鏡頭,而非超廣角。因為周圍場景都是空曠的沙漠,而魚眼鏡頭的畸變則能恰到好處地烘託氣氛;而長廣角的畸變相對而言明顯遜色許多。閃光燈直打時需要注意的是,把鏡頭上灰點全部擦拭乾淨,避免帶來難看的眩光以及光斑。
如圖9
圖9
我則是把整個城門樓這個場景調動了起來。在拍攝時我腦海中一直浮現著《魔戒》中甘道夫高舉魔杖對著炎魔高喊「You shall not pass」(你不能通過這裡!)的畫面。
當然這個場景的拍攝需要助手。助手拿著輔燈躲在門洞,用手遮擋半邊閃光燈,做人肉聚光筒的效果。而模特拿著閃光燈對天直打。由於整個場景較大且距離較遠,我採用較高的輸出量。主燈用了1/8的輸出,而輔燈則是用了1/16的輸出。
接下來和大家說說如何藉助其他光源來進行拍攝。
如圖10
圖10
我運用吉普車自身的鎖車燈作為車身補光,發現讓鎖車燈亮3次得到的曝光是比較正確的。而等待後面公路上行駛的大車車燈進入畫面後開始曝光。
由於大車速度慢且行駛速度均勻,所以對畫面的曝光也會相對均勻且不易出現過曝,進行光軌拍攝以及對整體環境補光。與此同時還能藉助行駛中大車的光線,進一步給車體補光。
而上面我提到的幾張照片都是通過單張曝光直接得到。下面我就來和大家說說同一場景分次曝光合成的星空人像。
如圖11
圖11
我分別對人物即前景,石林即中景以及星空遠景分三次曝光。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天空中有較明顯雜光幹擾,所以如果對畫面單次曝光的話,天空會嚴重過曝。
同時由於中景石林部分補光需要大功率燈光,而我當時又沒有。於是我選擇了分三次曝光。而人物手中的光源則是種有較長繩纜、可以發光的LED燈頭。喜歡光繪的同學應該比較清楚,這可以營造出類似於時空之門的效果。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營造的一種氣氛。
關於星野創意攝影的前期部分我來給大家總結一下:
腦洞要大開,思路要活躍,曝光要準確,閃燈不能少,模特得要有,沒有自己上,道具靈活用,才能拍的好。
我想大家一定很好奇我是如何把星空的拍攝以及前景的拍攝做到如此均勻的曝光,下面我來為大家揭秘:
1、首先對銀河進行曝光
2、對前景曝光-帳篷
這裡我用到了尼康的SB-900以及SB-700兩支閃光燈,分別為主燈1/32手動曝光,輔燈1/128手動曝光。
進入後期修圖軟體,對兩個圖層進行合成。由於圖像邊界明顯,所以合成變得非常容易。
-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新海星微信訂閱號
學習攝影知識,參加攝影活動
購買攝影器材
盡在新海星攝影俱樂部
攝影俱樂部電話:0536-8100021
攝影俱樂部QQ群:195036417
攝影俱樂部地址:勝利街與鳶飛路交叉口向西300路北(陽光100城市廣場1號樓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