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4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老茶館、六尺巷,把群眾矛盾化解在最基層;「紅色物管聯盟」、社區食堂,創意「微服務」精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樓道「板凳會」、黨群議事會,社區的事怎麼辦大夥來商量……安徽省以黨建引領推動社會治理創新,讓來自群眾的每個聲音得到尊重,每件「小事」受到重視,多元共治奏響大城小事「幸福協奏曲」。
上午9點左右,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的十幾家茶館陸續開門迎客,茶館老闆忙著為茶客們燒水、沏茶。用鎮上的龍鬚泉水泡「棒棒茶」,再配上一小碟瓜子、花生,喝茶、拉呱、議事……以這樣的方式開啟一天的生活,在臨渙鎮已延續了六百多年。
「『一杯清茶解糾紛,不去衙門去茶館』是臨渙人一代代沿襲下來的習俗。」臨渙鎮茶館調解委員會的「金牌」調解員王士宏告訴記者,如今,鎮裡在茶館設立「百姓說事點」,依託當地老黨員、鄉賢能人、退伍軍人組成一支支調解志願隊,以茶為媒,為轄區居民解開鄰裡之間的「疙瘩事」。
「一杯茶」調解法、六尺巷調解法、「老娘舅」調解……黨建引領、多方參與、情理法交融,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助力和諧社區建設。
薄荷色餐椅、明亮的落地玻璃窗,秋日暖陽裡,位於合肥市瑤海區七裡站街道的恆通社區食堂顯得格外溫馨。西紅柿炒雞蛋、魚香肉絲……幾道可口小菜,三五街坊老鄰,社區的老人們一邊吃著飯,一邊嘮著嗑,盡情享受正午時分的悠閒時光。
「近幾年社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為居民建起了食堂、球場、休閒長廊等設施。環境好了,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提起社區的變化,78歲的恆通社區居民曹定凡滿是欣慰。
恆通社區所在的合肥市瑤海區,曾是合肥市東部的工業集中區。在老百姓眼裡,瑤海區有著工業迅猛發展時期的輝煌記憶,卻也留下開放式老工廠區宿舍集中、物業缺失、環境髒亂等民生痛點。
合肥市瑤海區委書記黃衛東暗下決心,必須改善轄區老百姓的居住環境。「我們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力量,建立『紅色物管聯盟』,通過融合共建、聯動共治、資源共享,打造『美好生活共同體』,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社區的事讓大家拿主意。社區食堂、文化活動、物業收費,每個細節經過樓道『板凳會』、黨群議事會協商,充分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恆通社區黨委書記王志紅告訴記者,社區成立自治管理委員會,每周二下午召開例會,老黨員、老職工帶領居民代表共議社區大事小情,解決群眾關注的「關鍵小事」。
「喜歡甜點的同學注意啦,今天下午烘焙公益課又要開課了!」滁州市琅琊區豐山街道龍池社區的業主微信群裡,烘焙社團的活動消息一出現,立即引來居民的熱烈響應。
「四點半課堂」、社區合唱團、「益米菜園」……在安徽,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協同聯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創意「微服務」讓社區大家庭充滿陽光和活力。
「龍池社區成立社會組織聯合會,通過公益創投基金募集資金,搭建社區社會自治服務平臺,激活社區活力。」龍池社區黨委書記孫濤說,除了烘焙社團,社區近幾年培育出書法聯席會、堅果科技服務中心、逆風慢跑團等多個社區社會組織,社區登記註冊的志願者達1198人,成立了「六色花」志願服務隊,常態化開展醫療、環保、文藝、託管教育等特色服務。(記者 王菲)
往
期
推
薦
來源 | 新華網
原標題:《中央網媒看安徽 | 大城小事裡的「幸福協奏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