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績溪,是安徽省五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南朝梁大同元年建縣以來,至今已有近1500年歷史。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據統計,境內1000年以上古村落有25個,500年以上古村落有30個。那些被時光遺忘的絕美古村落,在煙雨斑駁淋漓的水汽瀰漫中,若明若暗,色彩愈發微妙而意境豐富。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處人少景美的小眾古村-仁裡古村。
仁裡古村位於宣城市績溪縣瀛洲鄉,距離縣城大約5公裡左右,村落建在登源河偏西一側,是徽杭古驛道上的重鎮,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粉牆青瓦,翹腳飛簷,小橋流水,遠山清秀,中國古詩詞中裡的意境與幽靜,你都可以在這個千年古村中找到。
仁裡是一個有著1400年歷史的千年古村落,這裡是是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少兒時代的嬉戲和啟蒙地、唐越國公汪華的故裡。據史料記載,南朝梁大同年間,工部尚書耿源進其弟弟耿汝進遊歷於此。見到此地風光旖旎,山水環抱,是一處絕佳生息繁衍的場地,於是便攜帶家人遷居於此,並取村名為「仁裡」。後來這裡成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裡。由於人口迅速膨脹,明末清初曾改稱大仁裡。現在全村大多數原住民都姓程,為理學大師程頤、程灝後人。
歷史上的仁裡是徽商會集的水陸碼頭,聚財蓄氣,千丁萬灶,為徽杭古道上的重鎮。素有「小小績溪縣,大大仁裡村」之說。走進村子的巷道中,沿街看老房子,有些屋脊、馬頭牆剛剛維修過,黑白線條分明,缺損的門板換成了新的。到處還留存著古老而樸實的明清建築,上面是片片黑瓦,正面排排木門相連。最有特色的要數位居村中央的仁裡首富浩有派的家族古建築群,由八大戶組成,其中房屋院落鱗次櫛比、交錯相通,置身其中,猶如迷宮。
仁裡被譽為「大城裡」,全村有四門三街十八巷,有古城門、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書院、古碼頭、桃花古壩、古井……依然可見歷史商業重鎮的繁華。彎彎曲曲的街道,林立的店鋪,古色古香的門匾,斑駁的牆面,還有那屋頂上瘋長的瓦松,它們組合在一起,就如同一幅江南水墨畫,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長長的石板路,斑駁的牆面上還留著上個時代模糊的標語,沿街零散保留著傳統手工業、鐘錶店、理髮店、雜貨鋪等老牌商店。
巷道曲徑通幽,大小巷道東西南北相互交接、貫通。那些被歲月抹去表皮的鵝卵石和青石板,光潔如洗,色澤潤滑,猶如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用畢生精力打造的珍珠翡翠,光鮮亮麗,超然非凡。小巷包容了一切,那一段段灰白的泥牆記錄著一段段歷史。
那麼,你有來過安徽省宣城市嗎?對宣城印象怎麼樣?你聽說過仁裡古村嗎?你覺得這些隱藏深山的古村落該如何發展旅遊業?如果有機會的話,你想不想到這裡來走走看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往期精彩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位於黃山新安江畔,現在是4A景區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位於安慶一片原始,面積達20000餘平方米
安徽又一古鎮走紅,位於黃山與九華山之間,深受遊客好評
安徽又一古鎮走紅,藏於宣城青龍灣深處,老街巷裡40米長桌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