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宣州王紹貴:用沙盤記錄家鄉變遷

2021-01-19 央廣網

  八仙桌一般大的沙盤,像一塊平攤的捲軸,展示出「九街十八巷」歷史風貌,記錄下新中國成立以來宣城社會的變遷。這是共和國同齡人王紹貴的「特殊作品」。

  童年記憶

  「我今年正好70歲,為家鄉做沙盤,是想記錄家鄉的時代變遷。」王紹貴指著沙盤中心區域告訴記者,「看,那兒就是開元塔,九街十八巷的地理中心,寶塔南面府山頭則是文化中心,古時候叫跑馬場,年俗活動、傳統節慶、商業買賣全部集中在那一帶,我就出生在對面的四小城隍廟邊,整天泡在廣場上看燈、聽戲,挺淘氣。」

  據介紹,王老曾是宣城化肥廠工人,改制後被安置在宣州區城北社區從事黨務工作,一生耳濡目染宣城的社會人文,常年堅持採訪宣城居民、查找檔案資料,以畢生精力打造出「九街十八巷」沙盤模型。

  「宣城一目了然,就像個烏龜背,中心區域的府山頭最高,呈橢圓形向四周環狀分布展開,直到被宛溪河、護城河、道叉河三條水系隔出城市邊界,在此之間的街巷統稱『九街十八巷』。」王老忘我地解說著沙盤,也勾起他的童年往事,「其實,在60年之前,宣城風貌與明清時代無太大差異,我從小就沿著石板小路去宛溪河挑水,在古城牆上眺望河中漁船,奔跑在大街小巷的商鋪裡捉迷藏,那時上小學沒有太多負擔,童年生活是豐富而快樂的。」

  萌生初心

  王老指著沙盤解說過去的宣城,九街十八巷都有明確的地理標識,那時城內有月城護門,城外有寶塔、石橋等古蹟。不過說到歷史遺蹟,他的聲音低沉了下來。據了解,王老在沙盤中標出的宣城古蹟,大多被毀。

  「也就是那個時候,觸動了我的心靈,下定為家鄉歷史做沙盤的決心。」據王老介紹,當時不僅牌坊、古城門等歷史遺蹟被毀,就連東門濟川河邊的鎮城之寶「水澗頭大鐵牛」都被拆了去大煉鋼鐵了。要知道這大鐵牛自宋代就在那兒了,是宣城著名知縣張果用於防洪抗旱的水文儀器,記得小時候每年汛期漲水,大人們都會帶著小孩去看大鐵牛,口口相傳一些水文經驗。「因此被拆時心裡很不解,我當時不過十五六歲,卻天真地決心要復原家鄉原貌。」

  王老回憶說,在軍天湖跟木匠師傅學徒時,每天不僅要學習很多手藝,還要承擔很多雜活和農活,生活比較艱苦。就在學習木工手藝的時候,他一邊回憶宣城古蹟與景觀,一邊將其打造成木製小模型,亭臺樓閣都嘗試過,這也為後來大沙盤的製作奠定了基礎。後來常有人讚許王老沙盤比例精準、還原真實,正因其早在20歲之前,他就在規劃設計沙盤的整體布局和各個景點了。

  家鄉變遷

  據王老回憶,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他被推薦參軍入伍,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

  「我在上海當了5年兵,退伍分配回宣城化肥廠工作,這時家鄉已逐漸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發生巨變。」王老又在沙盤上演繹當時的景象,當時街道上的石板路已改成水泥路,大街小巷都安裝了路燈,木直街與豆腐巷變成了消費娛樂的小吃街,府山頭建起了燈光球場,到處洋溢著全新活力。他也重拾為家鄉做沙盤的籌備工作。

  他在化肥廠工作時,正值計劃經濟轉軌前期,生產效率優先,每逢農忙季節,只要社會有需求,廠裡就會打出「大戰100天」的標語,大家非常忙碌,這段時間,王紹貴全身心投入廠裡工作,暫時放下了沙盤製作的事。

  這一幹就是十多年,轉眼就是90年代末,工作勤奮的王紹貴已是化肥廠保衛科科長。這時,又迎來了體制改革的浪潮,50歲以下買斷工齡、50歲以上退休或內退,王紹貴當時50多歲,內退轉到城北社區工作。在社區工作後,他敏銳覺察到,社區服務工作是個好機會,可與眾多宣城老人收集口述史料,讓未來的沙盤製作更具真實性,儘管收入較低,他不間斷地收集宣城史料。王紹貴這一幹又是十幾年。

  夙願終成

  王紹貴從事社區工作期間,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發現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就主動帶領年輕人上門服務。其中,一位叫李玉山的百歲老兵,王紹貴帶人上門服務了18年,直到病逝送終。老人的女兒專門為王紹貴送來了一面錦旗,在周邊傳為佳話。

  2016年,王老退休,終於可以著手完成沙盤模型了,由於積累了一輩子的歷史資料和模型製作技能,很快,他就完成了他的人生夙願,其精準度和真實還原性引來各界點讚。王老還因此被宣城住建部門作為嘉賓,邀請上了「百姓問政」欄目,介紹宣城城市的人文地理,因為他對這個城市非常了解。在節目現場,王老還結合多年沙盤製作採訪和實地勘察,提出這樣的觀點:古代宣城城區很少內澇,是因為下水道都是雙層結構,建議城建部門延續道法自然的哲理,建好城市設施。「沒想到城建部門當場就給予答覆,甚至提出完善建設時間表。」

  如今,王老的沙盤已成為社區居民教育的專業史料,陳列在城北社區。而眼下他本人又做起了更潮的事情,一邊騎著摩託車暢遊祖國大好河山,一邊用微信沿途展示宣城沙盤,向各地好友推薦「九街十八巷」的美好印象。(項嘉)

相關焦點

  • 安徽高院刑二庭黨支部到宣州法院開展基層黨建聯繫點工作
    安徽高院刑二庭黨支部到宣州法院開展基層黨建聯繫點工作 2020-12-21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畫中國行」採風活動即將走進安徽宣城、浙江安吉:在「山嶼海...
    上月,活動首站來到福建廈門,用詩書畫作品展現廈門經濟特區「潮起鷺江四十年」的輝煌成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次活動得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委和浙江省安吉縣委高度重視,宣州區委宣傳部和安吉縣委宣傳部聯合擔任活動的指導單位,浙江山嶼海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 宣城一網上逃犯到派出所查詢自己是否是網上逃犯
    5月4日,記者從宣城警方獲悉,宣城一男子到派出所查詢是否是網逃結果的確是網上逃犯被警方控制。  5月1日下午,一男子來到宣城市公安局宣州分局水東派出所,要求民警幫忙查詢自己是否是網上逃犯,結果民警一查,該男子還真是被上網追逃。於是,該男子迅速被民警控制。
  • 宣城任免兩名副市長
    自1987參加工作至今,王普一直在宣城任職,先在老家廣德工作21年,先後在廣德縣農業區劃辦、縣委政研室、縣政府辦公室、縣經貿委等單位工作,2002年任廣德縣副縣長,四年後任縣委常委。2008年,王普跨縣履新,出任寧國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2012年任市長,2005年任寧國市委書記。
  • 安徽宣城家訓館:古訓留香薪火傳 嘉言懿行有傳承
    ……這一句句膾炙人口的安徽宣城家訓在日前「走出」了族譜,「掛」上了牆面。4月29日,由宣城市委宣傳部傾力打造的全省首個傳承和弘揚優秀家訓的市級主題展館——宣城家訓館正式開館。一件件文化實物展現傳統家訓,一塊塊展板描繪宣城家風文化。一條條家規,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策鞭,更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的傳承。
  • 宣城發布幹部任免公示 涉及這17人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宣城發布消息:為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進一步擴大民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把幹部選好、選準,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現對以下擬任人選進行公示:楊明星,男,漢族,1963年11月生,籍貫、出生地宣州,大學學歷,理學學士,中共黨員,現任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二級調研員,擬擔任正縣級領導幹部
  • 安徽衛視《閃耀安徽》開播 主持人周群馬瀅首期尋訪宣城
    原創紀實尋訪節目口子窖《閃耀安徽》於12月17日晚9:20在安徽衛視播出,在首期節目中,主持人周群和馬瀅將來到美麗的宣城,共同探訪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和獨特魅力。宣城:「熱愛,可抵歲月長」自古以來,宣城就是一座讓文人墨客魂牽夢繞的地方,這座江南小鎮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沉澱,如今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尋訪中,主持人首先來到了李白筆下的「敬亭山」,與50名漢服少年一起,共同感受宣城的恬靜美好和如詩如畫。
  • 安徽衛視《閃耀安徽》今日開播 主持人周群馬瀅首期尋訪宣城
    安徽衛視《閃耀安徽》今日開播 主持人周群馬瀅首期尋訪宣城 2020-12-17 09:29:54   來源:安青網
  • 宣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把天花治好了!
    宣城,簡稱宣,古稱宛陵、宣州,是安徽省地級市。宣城地處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文房四寶文化、徽文化、詩歌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並存共榮,素有「宣城自古詩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稱。
  • 宣城新火車站第一趟列車駛入!
    經過河南、安徽、浙江三個省份的商合杭高鐵,其北段預計2019年底通車,南段預計於2020年通車,將成為宣城市區開通的第一條高鐵線路。「新宣城站西站房7月27日進入緊張的拆除建設階段,為迎接商合杭高鐵做好準備。」
  • 抗洪救災獻愛心 宣州民企在行動
    7月的宣州大地,洪魔肆虐,連續遭遇多場暴雨侵襲,致使洪水暴漲,險情迭出,抗洪救災形勢嚴峻。
  • 譜牒研究:因仕宦而定居宣城的家族
    《甘棠崔氏宗譜》記載,元和年間,崔群任宣歙觀察使,少子勵生長幕府,鍾愛宣州山水佳麗高爽清涼,後代隨定居宣城。《槐蔭徐氏宗譜》記載,南唐時,魏王徐知證任宣州節度使,卒葬宣州,次子思孝率子孫定居宣城。宣城崔氏始祖崔群畫像《雁翅唐氏宗譜》記載,南宋,唐太嶽任宣州節度使,遇元兵南侵,戰死宣城,後人因此定居宣州。《慈谿李氏宗譜》記載,北宋丞相李綱幼子實之公,宦遊寧國,遂家焉。《魯墨錢氏家譜》記載,宋有良範公官寧國軍節度推官,其季子公佐隨父任。愛魯墨山水,遷居於此。
  • 安徽宣城市委領導率團赴臺灣考察訪問
    安徽宣城市委領導率團赴臺灣考察訪問 2016年06月23日 15:5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23日宣城市訊 6月5日至11日,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號稱宣城「大城裡」,全村四門三街十八巷
    安徽宣城,績溪,是安徽省五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南朝梁大同元年建縣以來,至今已有近1500年歷史。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據統計,境內1000年以上古村落有25個,500年以上古村落有30個。
  • 安徽電視臺《閃耀安徽》開播儀式舉行 主持人帶您探索城市深度
    《閃耀安徽》是一檔以紀實尋訪為表現方式,呈現新時代背景下安徽省各市建設成果、城市名片、發展特色的節目,將陸續走進宣城、蚌埠、合肥、安慶、淮北、蕪湖和滁州,用新視聽、新視角、新故事,全面展現時代浪潮中「閃耀安徽」的新形象和新風採。
  • 安徽宣城好人曹高林熱心捐款—— 「這是我們一點的心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幹部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匯聚成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重要力量,包括各級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及志願者,他們衝鋒在前,奔走在疫情阻擊戰的前沿陣地,用行動譜寫「好人宣城」的昂揚旋律。文明宣城、宣城文明網開設專欄《「疫」線好人行》,聚焦這股溫暖力量。
  • 宣城一名幹部任前公示
    為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進一步擴大民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把幹部選好、選準,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現對以下擬任人選進行公示:湯軍,男,漢族,1975年6月生,籍貫、出生地宣州,大學學歷,法律碩士,中共黨員,現任市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四級高級檢察官,擬提名為縣(市、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候選人。
  • 宣城這一縣將「騰飛」,黃金儲量750千克,有望「撤縣設區」
    宣城是安徽的一個地級市,在當地來說,這一個城市還是比較低調的,甚至有很多外地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當然了,這裡沒有名氣也不僅僅是因為它低調的原因,也是因為這裡的發展並不是很好,如果說這裡的經濟水平很高的話,並不需要有多少表現,在這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於這裡的文章就會鋪天蓋地。並且因為安徽的合肥這兩年的名氣太高,將省內大多數城市都掩蓋住了。
  • 安徽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牽手臺灣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安徽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牽手臺灣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中國臺灣網3月25日宣城消息 日前,安徽省宣城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鄧一丁等5人應臺灣崇佑技術學院邀請赴臺灣參訪交流。  在臺期間,鄧一丁等與臺灣相關高校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 安徽工商聯繫統積極投身抗洪救災
    宣城:生產自救不忘回報社會  持續的強降雨使安徽宣城市人民生命財產遭受了嚴重損失。面對災情,宣城全市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自身同樣受災的情況下,一方面積極自救,一方面時刻不忘回報社會,主動向廣大受災群眾伸出援助之手。  宣城市工商聯繫統組織了200多人的抗災搶險、醫療和志願服務隊,參與一線搶險和安置受災群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