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鄉村」古村落保護讓「千年仁裡」更美麗

2020-12-21 央廣網

走進績溪縣仁裡村,只見這裡依山傍水,登源河穿境而過,風景優美,古民居、古建築群保存完好,祠堂、牌坊、巷道、古井、石板路隨處可見,被譽為江南建築三絕的石、磚、木三雕文化更是獨領風騷。  仁裡村歷史悠久,始建於南北朝梁大同5年(公元539年),位於績溪縣城東南3公裡,地處黃山山脈和西天目山山脈結合帶,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歷史,因程姓人口居多,故又名「程裡」。

「仁裡村是一個千年古村落,也是中國傳統村落。這幾年來,仁裡村對保護古民居提上了一個重要的議題,村民的意識也得到了增強。仁裡在古巷道、古池塘以及古民居古井這一塊多保存的比較完善。下一步就是通過古民居的保護來提高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仁裡村支部書記高建義介紹,近些年,仁裡村積極修繕古民居,保護古村落、發展鄉村遊、延伸產業鏈,既美化了環境,保護了古村落,還迎來了遊客,增加了村民收入。

仁裡村把打造「千年仁裡」的品牌形象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核心,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先後修復古路1400米,馬頭牆2300平方米,修繕古民居12幢,全面恢復了仁裡「四門八巷」的原始徽州古村落風貌。

此外,仁裡村結合優良的自然生態,純樸的民風民俗,厚重的徽州文化,豐富的歷史遺存,將鄉村建設與旅遊發展、生態建設等相結合,把生活富裕作為美麗鄉村的前提和基礎,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村莊環境,注重產業發展。2019年,仁裡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3.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0元,全村「農家樂」旅遊經營戶10餘戶。

高建義說到:「近幾年來,我們以古村落、古民居這個平臺入股旅頭公司、土地流轉以及成立勞務分包公司、盤活農村宅基地,來增加村集體經濟,今年有望能達到50萬元,用來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

仁裡村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內,先後榮獲「中國特色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國家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等榮譽,成為績溪縣的一張精緻名片。(方蓉)

相關焦點

  • 丹徒黃墟村——讓古村落在鄉村振興中「煥新」
    近年來,黃墟村積極修繕保護傳統村落和古建築,讓古村落「煥新」,讓歷史文化「活起來」。據《黃墟殷氏家乘》載,黃墟村始建於元代。現存的黃墟古村落,以「十字街」為中心,向東西南北方向延展,建築以徽派風格為主,歷史遺蹟眾多。古村核心區民國前所建民居約2.1萬平方米,古街、祠堂、故居、古墓、古樹等保存較為完好。
  • 保護古村落 不能只盯著古村落
    12月20日,廣東省古村落評審專家組一行到清遠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考察認定工作,這座如畫的小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把小村子放到大的「山水景觀」中去「青蓮鎮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都是我們陽山最繁華的地方」,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清遠市政協特聘文史專家黃遠奇說。
  • 我區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助推鄉村振興
    去過南村的人,都會被它濃厚的故鄉感徵服,它被視為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是我區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之一。    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像文布鄉南村這樣的傳統村落越來越多,古村落在保護中得到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
  • 美麗鄉村系列(七):古村落煥發新生機——淺井村
    在禹州市的北部,有一個頗具江南園林風格的古村落,那就是淺井鎮淺井村。明嘉靖年間的《鈞州志》記載:「淺井,在州西北五十裡朵兒山,掘地七尺得水,餘地深甚無水。」淺井由此而得名。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發現隴南之美——專家學者點評...
    發現隴南之美——專家學者點評美麗鄉村「甘肅方案」美麗鄉村建設論壇現場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莊俊康 祁玉潔 實習生 吳風穎12月23日上午,2020「孫雪濤說,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做法可總結為「一保二修三建四拆」,用英語總結為「P-M-C-D」。「P」就是protect(保),注重保護鄉土文化,加強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等文化遺存的保護開發。目前培育了武都張壩、康縣朱家溝、文縣白馬山寨、徽縣青泥嶺等一批留住古老鄉愁、富有創意新韻的歷史文化名村。
  • 領奏「古村落旅遊」 風華正茂再出發
    1994年,黟縣就超前把西遞、宏村、南屏、屏山、關麓等價值較大,藝術性、完整性保存較好的古村落納入縣城總體規劃,對重點古民居按「省保」「市保」「縣保」級別分別掛牌保護。    上世紀90年代開始,西遞旅遊服務公司、黃山京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先後成立。1999年,黟縣決定將西遞、宏村兩個活態的古村落打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 古村落如何做到「修舊如故」?
    他認為,在過去30年的快速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我國多地出現了過多關注發展速度而忽視當地原有鄉村、古村落歷史遺存的保護,進而導致地域文化喪失、鄉村空心化、都市同質化等問題,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一直艱難重重。
  • 濟南:那些美麗古村落,人去村空,讓我們如何守護那最後一抹鄉愁
    而濟南南部的山裡除了優美的生態環境,還有眾多的山村依山而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裡的鄉親依然還在守護者自己的故土。喜歡古樸而自然的山村,是因為山裡的清幽,潺潺的小溪緩緩的在小院旁流淌,淳樸的大爺大娘日復一日的熱情,這兒沒有喧囂,正適合了想要逃離塵世的煩惱。然而這些古樸的清淨正慢慢地消失,今天讓大家隨我的鏡頭看看我曾經拍下的那些美麗的村落。
  • 避開雪季和櫻季,走進口袋裡私藏的隱世小村落!
    日本有三大合掌聚落,分別是岐阜縣白川鄉、京都府美山町,還有福島大內宿。▲ 大內宿合掌村白川鄉內共有五座合掌村落,其中以擁有114座合掌屋的荻町規模最大,是大部分遊客所造訪的合掌村落,全名為「荻町合掌造り集落」。
  • 領奏「古村落旅遊」 風華正茂再出發——寫在中國黟縣西遞、宏村...
    劃定西遞、宏村、塔川、盧村、協裡等田園風光保護核心區,西遞村榮獲「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盧村油菜花成為「中國美麗田園」。發展「特色」。出臺《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設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創立西遞宏村保護基金。目前全縣已有44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浙江安吉6處靜美古村落,安樂吉祥之地,隱藏絕美秘境
    這裡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自古人文璀璨。 一起來看看安吉6處最美古村落,你可曾去過幾處? 1 鄣吳鎮·鄣吳村
  • 績溪:古村落裡的慢生活
    厭倦了城市裡的車水馬龍,喧囂浮躁,如畫卷般的古村落是很多人內心最淳樸的嚮往。績溪縣瀛洲鎮仁裡村,「仁裡」二字語出《論語.裡仁》"裡仁為美」。仁裡村建於公元539年,南朝梁大同5年工部尚書耿源進助國鎮天大將軍致仕後與弟新安山水卜居於此而建。
  • 打開寄情田園之門 開闢全新美麗之路——「一帶一路」美麗鄉村建設...
    與會嘉賓在康縣村落留影。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農村部休閒鄉村旅遊等級評定專家竇文章認為,隴南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尤其是康縣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我們堅持生態打底、文化塑魂、旅遊賦能、網絡引領,讓2000多個貧困山村變身美麗鄉村。」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表示,隴南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搞大開發,不搞一刀切,加強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等文化遺存和乞巧節、白馬人文化等非物質文化的保護開發。遊客觀賞隴南傳統文化表演。
  • 「堯都古村落」之土門鎮柴裡村
    敬請期待~往期精彩連結【堯都古村落】之堯廟景區堯廟村【堯都古村落】之屯裡鎮西蘆村【堯都古村落】之麻紙的故鄉賈得鄉小程村【堯都古村落】之古白馬城喬李村【堯都古村落】之堯廟鎮伊村【堯都古村落】之段店鄉西孔郭村【堯都古村落】之段店鄉九洲堡村【堯都古村落】之梨花山下小蘇村【堯都古村落
  • 在「浙」裡 看見鄉村未來 「十三五」浙江美麗鄉村建設交出「高分...
    「十三五」以來,浙江根據《浙江省深化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不斷深化「千萬工程」,全面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從一處美向全域美、一時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內在美、環境美到發展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轉型升級,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高水平的浙江樣板。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
  • 「脫貧攻堅·村村道」黎平縣岑引村:建設美麗鄉村 加速鄉村振興
    走在村裡,除了感受到房屋之多、村寨之古外,還能感受到這個寨子非常整潔,天氣雖寒尤暖,村民們卻非常熱情淳樸,生活很安逸。岑引村位於龍額鎮西北部7.5公裡處,東抵岑溝村,南與唐面村交界,北同岑母村毗鄰,西接從江縣慶雲鎮,由岑引、立更、高兄、洞裡、高香、金良、八歸7個自然寨組成,由於地處偏遠山區,該村發展一致滯後。
  • 福建三明:「美麗庭院」景如畫 文明鄉風扮靚美麗鄉村
    最理想的庭院環境,大概就像描述這般,閒時坐在庭院裡,看看花花草草,聽聽潺潺流水……近段時間以來,福建三明各地積極推進「美麗庭院」建設,鼓勵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推動農村生活環境改善,用「美麗庭院」建設這個支點,撬動鄉村文明。
  • 鄉村振興丨騰衝帕連村火了,詩意燈光照亮美麗鄉村
    一群好玩的人聚到一起,把教育引入鄉村,用文化和藝術改變一個村,保護五合帕連村這個傳統傣族村落。這裡有電線桿刷成大毛筆寫意蒼穹,有稻田裡的守望者,一群稻草人越過群山,越過曠野,越過河流,在星光燦爛的夜空下講述鄉村童話的故事。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當一群藝術家集聚在鄉村時,就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將製造出更大的影響力。
  • 山西美麗鄉村顏值代表:晉城市陽城縣上莊村
    編者按日前,山西8個村落入選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公示名單。為更好地發掘山西鄉村生態涵養、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等多種功能,本網將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將8個村落一一展示。在「兩節」來臨之際,為百姓提供更多出行選擇,同時帶動全省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價值提升,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 「兩會聲音」建設美麗鄉村 變得更美更富
    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劉茜 文/圖)州人大代表、瑪納斯縣涼州戶鎮太陽廟村村委會副主任楊彥軍「『十四五』開新局,美麗鄉村怎麼建?怎麼能讓鄉村變得更美更富,這是我們村今後工作的重點。」太陽廟村是涼州戶鎮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之一。楊彥軍介紹,2020年村裡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解決了太陽廟村金葡萄莊園小區集中供熱問題,現在村裡水電路網一應俱全,村民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楊彥軍告訴記者,太陽廟村地處種植釀酒葡萄的「黃金地帶」。這幾年,在村黨支部帶動下,60戶村民種植1300畝釀酒葡萄,村裡每年釀酒葡萄經濟效益高達7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