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那些美麗古村落,人去村空,讓我們如何守護那最後一抹鄉愁

2021-01-18 老靳行色

十多年前,開始喜歡徒步,喜歡登攀,喜歡山,喜歡水,喜歡漫山遍野的翠綠,也喜歡山溝溝裡孤零零的一個個村莊,「雞鳴犬吠炊煙起」,十幾年的時間,濟南南部山的山爬了大半,每每遇到那些山裡的村落總是有一種難言的情懷在裡面,是那淡淡的鄉愁,還是那純情的問候,或許兼而有之,走的路多了,見得多了,總是就會想一些問題的。於是開始了自作多情的感懷,如何守護那最後的鄉愁,如何讓這美麗的山村留駐最美的時光,成了揮之不去的思緒。

說起濟南,外地人可能只想到了乾隆大帝御賜的「天下第一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小橋流水人家,而很少人能了解,其實濟南10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近1/3是丘陵山區地帶。巍巍泰山屹立在南,綿延的泰沂山脈向東、向西、向北三個方向延展,就成了濟南。

濟南的泉因山而成,因了山,泉城的美名和風光才被眾人所愛。

而濟南南部的山裡除了優美的生態環境,還有眾多的山村依山而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裡的鄉親依然還在守護者自己的故土。

喜歡古樸而自然的山村,是因為山裡的清幽,潺潺的小溪緩緩的在小院旁流淌,淳樸的大爺大娘日復一日的熱情,這兒沒有喧囂,正適合了想要逃離塵世的煩惱。

然而這些古樸的清淨正慢慢地消失,今天讓大家隨我的鏡頭看看我曾經拍下的那些美麗的村落。

1,石頭村——方峪村

在齊長城最西端有個大峰山,這裡擁有諸多齊長城的遺址,在山腳下有一個全是石頭壘成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石頭村」的方峪村。村莊始於宋代,至少擁有600年歷史。這個古村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和大多數山東居民的家譜記載「祖居山西洪洞縣」,明朝遷來此地,然後改名方峪。如今的方峪已經人去屋空,在不遠處建了新村,而舊村就成了幾乎沒有人的空村。

曾經村子裡最宏偉的建築就是村頭的戲臺,村子裡有什麼重大活動都在這裡。今天的老村,只是有偶爾幾個老人還在居住,雖然還有不少完好的宅院,但倒塌的亦不在少數。

2,懸崖上的村莊——逯家嶺

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萊城東北55公裡有一個懸崖上的村莊叫逯家嶺。東界博山,西臨上法山,北靠臥鋪村,為境內海拔最高的村莊。

該村坐落於嶺頂,從古到今流傳這樣一則諺語"衝了泰山頂,衝不了逯家嶺"。過去該村富裕戶較多,時常有盜賊,土匪(那時稱南毛子)來村搶劫銀、糧、 雞、狗、牛、羊……為防匪患,保家護民,清朝鹹豐年間,村主事 人,發動百姓同心協力用一個月時間,在南嶺的要道上修建起一處村寨。每晚派人輪流把守,土匪來過數次打劫都未得逞。而今村寨仍保 留完好。

3,朱家峪

一部電視劇《闖關東》,火了章丘區的朱家峪,朱家峪位於章丘區官莊街道,南麻東南4.5公裡處,太平頂之陰,馬連山西麓。村子有6個姓氏,朱姓為主。是中國北方地區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東省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現在已經開發為為國家4A級景區。

朱家峪有大小古建築近二百處,各種石橋二十餘座,井泉二十餘處,廟宇十餘座,有被譽為「世界立交橋原型」的康熙雙橋、有「古代交通先驅」之稱的雙軌古道,還有文昌閣、關帝廟、朱氏家祠、壇橋七折等,被專家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朱家峪已經整體搬遷至村外,另建新村,村內開發成了景區,但是沒有了人居住的古村還能保護多久,不得而知了。

4,沒口村

在章丘曹範鎮南部的大山裡,我又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鄉村,在深深長長曲曲折折的山路之後,一個叫雙峰山的峽谷中,這個村落如果是十幾二十幾年前估計是沒有路可以進出的,而村莊的由來已經有數百年歷史,史載明代萬曆年間(萬曆年間:1572-1620,距今400多年,許多人寫道村莊有600年歷史,應該是以訛傳訛),王、孫二姓人家由河北棗強遷來,在這個群山環抱、沒有進出口的山凹中建村,沒口村由此得名。

如今的沒口村已經人去村空,幾乎都是斷牆殘垣,但是這兒風景卻是山清水秀,滄桑而清幽。

5,聘賢峪

聘賢村位於曹範鎮最南端的深山裡,距離濟南邢村立交47公裡,如果自駕約一個小時的車程,自現在的京滬高速(也就是濟萊高速段)曹範口下高速向南一直走,就是狹窄而曲曲彎彎的山路。

聘賢峪的海拔約在400米左右,位於雙鳳山的半山中,山的東側就是章丘著名的景區「三王峪」。在村頭不遠有一處小廣場,這兒可以停車,一下車就會被山村村民的熱情而感染,一個坐在家門口納涼的老太太熱情的招呼著我,同時說來家裡喝口水吧,讓我感動莫名,多麼淳樸的民風。村莊中古老的建築和新修的建築並存,空中俯瞰很美麗,包括村民時代開發的梯田,形成了美麗的畫面。

看完上面幾個村落,不知道大家什麼感想,但是我總覺得和茫然,也很無奈。古村的存在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傳承,當它變了模樣,是否也預示著我們失去了許多,當我們再想找回曾經的故事,憶起曾經的鄉愁時,或許徒留一聲嘆息了!

我發現了它們的共同點:

建築:古村的建築是時代的見證,也是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還是歷代文化的傳承,到了今天,山裡人不再靠山吃飯、靠水吃水了,外出打工的也好,做生意的也好,收入高了,於是建設一個符合現代生活的新的家園不可避免,原來的石頭房子也好、土坯房也好,總要失去。另闢新地建一個是最好的,實在不行,拆掉舊的重修也是一個方法。

人口:經濟發展帶來了流動性,也帶來了思想的改變,農村那種以種地生活的日子一去不返,也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於是年輕人追求變革,走出山村,去大城市,去更廣闊的的天地了。為了孩子的教育,甚至帶著孩子,定居在大城市或者鎮上,而村裡只剩下了老人,守著老宅,唯有幾隻雞、一條狗陪伴著,而曾經世代辛苦開墾的梯田幾近荒蕪。

這樣的村落,再過幾年或者幾十年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實在不敢妄言。

但我們要思考,如何讓古村煥發新生,如何保住我們最後的一抹鄉愁。當然當前建設美麗鄉村有了政策上的支持,也有許多地方有了可行性的辦法,而我發現還有許多的地方是無從下手,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古村煥發生機,只是停留在修修宅院,通上水泥路,打上水井這樣最基礎的辦法。

去過浙江和安徽的古村落,覺得很有借鑑意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浙江霞山

霞山古城位於浙江開化錢塘江源頭,西北與風光秀麗的黃山接壤,東北千島湖相鄰,西南往道教聖地三青山,霞山古民居有一條十華裡的唐代古棧道,連串著361幢明清古民居。從石撞嶺起步入青雲廟、越過213級臺階,轉輾於民間古居,其間有槐裡堂、愛敬堂、永錫堂、中將堂、古鐘樓等一大批風格獨特的徽派建築,白牆黑瓦,磚雕、木雕形象栩栩如生,花格窗欞浮雕玲瓏剔透,鬼斧神工,令人嘆絕。遊玩免費。

安徽呈坎

呈坎基本是四面環山,5A級旅遊景區。這個古鎮雖然是個小眾旅遊景點,但是它卻有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村中有49處建於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古建築之鄉,素有「呈坎民居佳徽州」之說,是風水模式最佳典範村落。

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把村落變成了景區,但是景區內的人一點沒少,古村的建築依舊原樣,古村的人也依舊生活,而不是整體外遷。

那麼對於咱們大濟南的古村的發展與保護,就說點自己的看法了,不成熟,也不一定對,但是總能提供點思路。

古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當然是一種文化,是傳承,相對於城市來講,古村多位於風景秀麗的地方,當地有獨特的村落文化,也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這是城市所不具備的。

美麗鄉村要保留什麼?村落的歷史和人文景觀,讓後來的人銘記曾經的歷程。為後人增添一處尋找歷史文化的處所。

所以讓鄉村美麗,是一個綜合因素。重要的是留住人,沒有人的村落就沒有了靈性,也沒有了存在價值,我們總不能花費巨資去保護所有的沒有人居住的建築,從而形成一個個沒人的古村落。留人的基礎就是生活和希望。那麼如何讓他們生活得到改善呢?外來投資,外來資本只是外因,內因還是需要認真研究資本和當地居民的關係,讓他們世代收益,而不是拿錢走人,否則等資本不能得利時,這兒就成了沒有一片荒蕪。

萬糧峪cun

比如婺源的發展,他們就是打造古村落旅遊的同時,不斷讓農耕經濟煥發青春,石城的紅葉也好、江鈴的油菜花也好,遊客來了,消費就有了,地方特色的產品可以售賣、民宿就有了用武之地,當地居民也有了可以做的事,種田有收入、旅遊服務可以做工,有錢的可以開民宿、做農家樂等等。有了收入和希望的民眾,自然會保護自己來之不易的文化符號。

我們懷舊,我們有鄉愁,而不是讓單單保留古建築那麼簡單,重要的是,讓文化得以傳承,讓百姓守護自己的家園!

相關焦點

  • 池底古村落——博陵寨 那片濃濃的鄉愁
    池底古村落 池底村,又名「博陵寨」,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陳村鄉,距鄉政府5公裡,距澠池縣城2公裡。 2013年6月池底村被省政府列入《首批河南省傳統村落》。
  • 了不起的村落,忘不掉的鄉愁
    還有無數沉默在版圖一角的傳統民俗,隨著村落的消亡,在漫漫時間裡失落退場。甚至,我們從不知道它們存在過。村落的消失,幾代人的記憶被連根拔起,也許下一個十年,鄉愁的另一邊,只剩下一個民俗博物館。不甘心的他們,用了5年時間踏遍30多個省市的深山老林,去尋找中國最隱秘的那些村落,趕在時間之前,再多記錄一點它們不為人知的美。2017年底,第一季開播,從大興安嶺到雲南邊陲,從西北的雪山到臺灣的大海,10個老去的村落,10分鐘一集的片長,美得讓人說不出話來。
  • 濟南古村落正在消失,風景秀麗無遊客,現在只剩下一家人獨居
    就在今天,肉肉給大家介紹的賢子峪古村,是一個連濟南人都不知道的地方,這個村子沒有什麼名氣,更沒有商業開發,就是這樣來過的朋友更能體會到這裡的寧靜和古樸,這裡不收門票,往來的遊客很少,但更能讓你感受到這百年氣息的古韻。賢子峪村,又名函山峪、岱西村,位於濟南市平陰縣城東南5公裡處,是一個森林茂密,林蔭掩映的村莊。
  • 《美麗介休---不能遺忘的山區古村落》(八十一)趙家窯村
  • 客家紀錄片《匠村》發布 傳承老手藝牽掛那一抹鄉愁
    客家紀錄片《匠村》發布 傳承老手藝牽掛那一抹鄉愁 2020年01月13日 09:2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1月12日電 (李思源 錢曉芸)「當你走進村子,近距離感受老手藝人的熱情與專注,這是最讓人觸動的。」
  • 合肥這個村入選第七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此前已有24處…
    3月9日,安徽省民政廳公布了第七批安徽省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候選名單,合肥市長豐縣義井鄉蔡崗村入選。開展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對保護歷史古蹟、挖掘地名文化遺產記憶以及傳承優秀地名故事有推動作用,讓海內外遊子能更好地記住鄉愁。 劉新軍說,安徽歷史悠久,地名文化遺產豐富。從2014年開始,安徽率先在中國開展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認定保護工作。評定的硬指標包括集鎮、村落形成至今達1000年以上,專名沿用也要達1000年以上;軟指標則是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內涵等。
  • 古村落如何做到「修舊如故」?
    然而,儘管國家對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給予幾百萬元補助,但這對於一棟古建築動輒上百萬的維修經費而言,是杯水車薪。在古村落除了「見物」還要「見人」。缺少人氣的古村,圈起來保護也沒有生機,難逃衰敗的命運。但多數被列入保護的老房子,採光、通風、排汙等存在「先天不足」,村民往往住不慣、修不起、拆不得。
  • 「永州古村落」冷水灘陡角頭村:一直被追尋的鄉愁
    【永州古村落】冷水灘陡角頭村:一直被追尋的鄉愁圖文陳瑜據說,楊村甸鄉不僅有騰雲嶺「三絕」:四明山絕、嶺口水庫絕、「湖南銀杏王」,還有保存完好的回龍村「王氏宗祠」與陡角頭村的「歐陽宗祠」也增添了騰雲嶺風景區的古韻色彩
  • 「堯都古村落」之土門鎮柴裡村
    本輯徵集的內容是堯都區的一些古村落。它覆蓋面大,河東、河西、山區、平川,鄉鎮村堡,方方面面,應有盡有。這些古村落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社會畫面,有爛漫的田野、古老的房屋、廟宇和祠堂,頗有趣味的民俗風情,還有說不完的古老故事,令人心醉神往,愛不釋手。
  • 保護古村落 不能只盯著古村落
    河上仍有船屋住著人,村民們在河邊互相幫手洗衣服。近冬至時節,水位不高,水中幾個沙洲點綴,對岸山影連綿,似能聽見山嵐之聲。12月20日,廣東省古村落評審專家組一行到清遠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考察認定工作,這座如畫的小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皖」美鄉村」古村落保護讓「千年仁裡」更美麗
    「仁裡村是一個千年古村落,也是中國傳統村落。這幾年來,仁裡村對保護古民居提上了一個重要的議題,村民的意識也得到了增強。仁裡在古巷道、古池塘以及古民居古井這一塊多保存的比較完善。下一步就是通過古民居的保護來提高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 溧陽這五個村成為「江蘇省首批傳統村落」!
    日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認定公布了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溧陽共5個村落榜上有名分別是竹簀鎮陸笪村陸笪別橋鎮塘馬村塘馬上興鎮餘巷村牛馬塘戴埠鎮同關村靈官崑崙街道毛場村沙漲傳統村落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瞧瞧這些首批省級傳統村落竹簀鎮陸笪村陸笪陸笪村位於北山重鎮竹簀的最北部,村的西北群山連綿,一條彎彎曲曲的澗河從村前流過,南下經溧陽北河到太湖,人稱「四十九條凹,凹凹歸陸笪」,這裡丘陵、水田、桑園、茶葉、竹木掩映
  • 木梨硔村:徽州最後的文藝處女地,人們驚嘆這是天上的村落!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徽州最後的文藝處女地,人們驚嘆這是天上的村落,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是湯顯祖在遊玩過徽州之後留下的詩句,到過徽州的人應該都能夠引起共鳴,青山綠水,粉牆黛瓦,如同一幅看不捲的水墨畫卷。
  • 惠州古村落兼具人文自然美 傳承特色民俗
    雖然經過600年的滄桑,平海古城至今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四座城門樓、部分城牆、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老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廟、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歷史文物。走進惠東平海古城,從保存的古建築,我們可以感受那戰火頻仍、動蕩不安的歲月。也能從建築中,體會到古村落的祖輩們聚族而居,精誠團結,共御外敵的景象。
  • 我們的網紅村|古村落+紅色文化,即墨的這個傳統村莊不要太好玩!
    《我們的網紅村》系列短視頻由中共青島市委網信辦青島市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我們的網紅村傳承歷史文脈的南裡村走進即墨區金口鎮南裡村南裡村完好保留著六十餘棟清代民居建築以及三處鄒氏支祠,守備府是即東地區唯一完整四合院建築。守備府是原先鄒國相的故居,鄒國相曾任候選守備,所以這條街也叫做守備街。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後,南裡村整治了每一條街道小巷,空中強弱電、光纜、網線等線路全部入地,每年都會維修維護古建築,最大限度保護了古村落整體風貌。
  • 【中國鄉愁】敦煌:難忘那一抹鄉愁--媽媽的冬至飯
    【中國鄉愁】敦煌:難忘那一抹鄉愁--媽媽的冬至飯 2020-12-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隴南康縣朱家溝村:紅綠意蘊留鄉愁
    【專題】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 ,這是冬日朱家溝村為遊客帶來的溫暖。 朱家溝村落 康縣在朱家溝美麗鄉村打造中沒有大拆大建,亦沒有砍伐樹木,而是原汁原味保留了古村原貌,讓紅綠意蘊留鄉愁成為美麗鄉村的內核。
  • 千年古村落被大火燒毀近半 老宅防火應警鐘長鳴
    楠溪江自永嘉縣最高峰大青崗流出,環繞括蒼山與雁蕩山,自北向南百轉千回,直注甌江,最後奔流入海。它像是一把萬年不壞的琵琶,在風雨雷電的撥動下,向著遠方的大海,吟唱著古老的歌謠,那歌謠裡有著千年的傳奇、吳娃越女的溫婉柔情、世世代代的耕耘,以及山水靈動的秀麗。這裡的古村落大多是線性布局,在山腳下沿著一條山溪或小河,跟隨著山形水勢鋪出主要的村道或街巷,便徐徐展開粉牆黛瓦的畫卷,布局具有很強的序列感。
  • 小昆:一個神奇美麗的古村落
    它就是具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紹興嵊州市長樂小昆村。祠堂歲月紹興嵊州市長樂小昆村位於西白山麓海拔500米處,偉岸的西白山宛若一道天然的屏障,讓這個小山村遠離城市的喧囂,靜謐而美好。而到了秋冬之時,則是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如詩如畫,村民謂之為「畫圖山」,意即像畫圖一樣美麗。村中有條奔流不息的小溪,清冽甘甜的溪水是大自然給小昆村的饋贈,滋潤著小昆這一方土地和世代百姓。
  • 美麗鄉村系列(七):古村落煥發新生機——淺井村
    在禹州市的北部,有一個頗具江南園林風格的古村落,那就是淺井鎮淺井村。明嘉靖年間的《鈞州志》記載:「淺井,在州西北五十裡朵兒山,掘地七尺得水,餘地深甚無水。」淺井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