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阿里影業首部主投電影口碑敗了,媒體:國足水準

2021-02-18 影視圈頭條

來源丨PingWest品玩    作者丨華記   


今年,把中國電影拉低到中國足球水準的電影挺多,《擺渡人》要算一部。

必須鄭重地道個歉。在消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曾寫過一篇「就憑王家衛三個字,電影《擺渡人》可以看矣」的文章。而在看完電影之後,相信許多人跟我感同身受:啥?這也叫電影?而微信公眾號嚴肅八卦在她的觀後感中寫道:這個電影,看五分鐘就知道不好,看十分鐘想哭,看一小時會感嘆「我的媽啊為什麼還有68分鐘」。

沒錯兒,這簡直是一場超·長·版·中·國·足·球·賽——在電影裡,擺渡人是一種職業,專門治療都市傷心男女,把那些痛苦迷茫的人送到彼岸。在電影外,《擺渡人》很好地完成擺渡的使命,它擺渡了《長城》,讓其洗脫「年度最爛」的惡名。

「刷分」的善惡彼岸:自己刷的,怎麼能叫刷?

23日零點上映後,短短24小時,我們眼看電影《擺渡人》的豆瓣評分經歷一次又一次過山車般的起伏,從6狂跌到3.3 ,從3.3又漲到4.8,又從4.8平穩回落3.7 ,最後穩定在4.2的位置。

如果說片方還昧著良心說差評都來自對手的惡意刷分,那後面飆升的評分你敢說沒有水軍來刷麼?

事實上,這條評論已經從豆瓣銷聲匿跡,我是通過網頁快照撈回來的。

一部「純外行」的中國大爛片是如何誕生的?

2014年,阿里收購文化中國,後改名阿里影業。樂談Double-H(Health and Happiness)的馬雲對阿里影業有很高期待:

每年要投資或製作8到10部電影、3到5部大中型電視連續劇以及3到5部網絡連續劇。

不過在《擺渡人》之前,阿里影業還是以「參投」為主(如電影《碟中諜5 》),媒體盤點指出:阿里影業2014年虧損超過4億元,2015年倒是盈利了4.66億元,但若不計匯率變動收益,阿里影業還是虧損的。所以到目前為止,《擺渡人》是阿里影業首部主投的電影,其背負的希望就可想而知。

但是,不好意思,這部電影很可能會令阿里影業失望了。

除了喪心病狂地堆砌明星演員、明星編劇導演外,中國式大爛片還需要具備的重要特點是:不懂行的資本越多越好。如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著名導演、監製黃建新分享他對中國電影現狀的看法:

「最慘的就是完全不懂行業的資本介入,因為資本帶有權力的,它會有很多跨界的、額外利益的要求。」

看著這滿滿的出品方名單,我就想:《擺渡人》這部電影到底摻雜了多少資本的利益,哪是一個王家衛就能簡單擺平的。

這樣算起來,《擺渡人》完美契合了以上大爛片的所有必備要素。它再一次證明中國電影的制度優越性——就算你請來華語影壇最頂尖的班底,讓王家衛監製,找梁朝偉、金城武來搭戲,鮑德熹當攝影指導,張叔平作美術指導也沒用——資源再好,預算再高,演員再牛逼,不專業的人再怎麼努力還是朝著不專業的極致走,拍出來的分分鐘還是爛片。

必須指出,《擺渡人》是阿里影業啟動的首個項目,被寄予提振業績的厚望,它的立項可能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導演兼編劇張嘉佳曾經在微博上說過,這部電影經過「三年籌備,118稿修訂,70萬字劇本,十個月拍攝」,並將這視為努力的證明。當時網友@豔光四射性冷淡就寫了一篇文章對其批判一番:

一個劇本要修改118遍,這不是認真,這意味著不專業與失控,更意味著一個項目的草率和沒有方向。

統籌的失誤,製作的無序,拍攝的混亂,最後全部可以用努力和用心進行掩蓋包裝,以至於買方賣方都為自己表演出來的真誠感激涕零。悲情永遠是衰弱無力騙子的強心針。

漫畫般的攝影風格也定下全片浮誇、焦躁的基調,說白了,看著看著就很容易出戲

《擺渡人》有多爛?帶你回味「地攤文學」魅力

你不能說它平庸,這部華麗的電影背後是比平庸還不堪的爛俗。

每一個綻放光芒(尤其是梁朝偉耍帥)的鏡頭都在專注討論「如何走出失戀」這種小學生課題,旁白比對白多一百倍(這也是電影敘事無能的表現)。幾段感情戲都缺乏足夠的鋪墊,愛得莫名其妙,失去得也莫名其妙,看得我們觀眾也是莫名其妙。更可怕的是對白裡面有一半說的不是人話,充斥著各種上世紀90年代地攤文學(或者說是QQ空間語錄)的文風。不信我給大家念兩句。

「人跟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似乎一百二十公分,跟你喜歡的人在一起,你會努力縮短這個距離!」

「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我知道我不是他的明天,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他送到彼岸……」

「喝你的酒,讓我很心碎。因為它讓我的每一個晚上都變得很短。」

「人生呢,就是不斷地送死,不斷重生的遊戲。愛得深,沒有錯。」

很明顯,張嘉佳想要模仿王家衛的臺詞風格,但只學到皮毛而非內涵,缺乏站得住的故事與有血有肉的角色刻畫,裝X失敗,剩下的只有各種中二與矯揉造作。張嘉佳把他那鍋雞湯倒進電影資本的汪洋大海,端出來的味道已寡淡如水。

喪心病狂的爛片,值得被喪心病狂地劇透

回到《擺渡人》的設定,梁朝偉是金牌擺渡人,他和金城武開的酒吧也叫「擺渡人」。一開始,你以為這會像《銀魂》的萬事屋那樣,是一個大隱隱於市的職業,平日做一些日常任務如扶老奶奶過馬路之類,偶爾拯救一下世界什麼的。

但實際呢,梁朝偉的工作,除了幫人走出失戀,就是提醒自己還沒走出失戀。坑爹,這不就是心理諮詢師嗎?你拿從醫執照了嗎?萬一把人治壞了怎辦?導演還創造了一個強行失戀的悲慘世界,設置了一群強行痛不欲生的角色,這樣梁朝偉才能一展所長嘛。

面對被男朋友甩了的李宇春,梁朝偉讓她哥李燦森抱著冰塊,跪在一旁說情。「 緣是冰,我把冰抱在懷裡,冰化了,緣也不見了。」「你哥有風溼,他現在抱著一塊冰求你。你不對這段感情放手,你哥也不放手。」MDZZ,結果成功了。

面對被老公甩了的賈玲,梁朝偉把她關在房車餓了足足48小時,然後提醒她除了男人,這世界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事物,例如紅燒肉。

結果又成功了,MDZZ。

Angelababy想要幫助剛失戀的落魄歌手陳奕迅,於是也跟梁朝偉學做擺渡人,拿出去自己全部積蓄幫陳奕迅開個酒吧歌友會。

結果再度成功了。(不要問我為什麼,導演說這叫「幫人走出困境」)

《擺渡人》的整個故事線很混亂,大致有這麼幾段關係:梁朝偉喜歡杜鵑,金城武喜歡張榕容,Angelababy喜歡陳奕迅,陳奕迅喜歡熊黛林卻被甩了。最扯的一條情感線是Angelababy與陳奕迅。Angelababy從小就是陳奕迅的歌迷,一直對他崇拜有加。然而十年前的陳奕迅還不是陳奕迅,而是……鹿晗!

等到鹿晗長大了,樣子變成陳奕迅,歌喉也變成了陳奕迅……

陳奕迅後來跟熊黛林拍拖了六年,終於有一天,陳奕迅拿出鑽戒向熊黛林求婚。熊黛林卻說:我跟你談戀愛很多年,買什麼車什麼房我都無所謂,今天這一幕我已經期待了很久了……然後開始強行要求分手,要求陳奕迅淨身出戶。

拜託,分手也要講求基本法好嗎?這分手的邏輯簡直不可理喻,更加不可理喻的還在後頭。陳奕迅在酒吧歌友會之後,果然就振作了起來,籤了國際唱片公司,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這時熊黛林突然和現男友開著法拉利出現,故意要曬幸福、刺激一下陳奕迅。

Angelababy就說,要鬥酒是吧,我替他喝。梁朝偉勸baby說不要拼了,你的酒量不如她。baby卻說,「誰要跟她拼酒量,我是跟她拼命。」

但問題是,你喜歡陳奕迅為什麼要跟他前女友鬥酒呢?陳奕迅要求你了嗎?還是哪條法律規定,只要你喝酒喝過他的前女友就能獲得女友的合法資格?

Anyway,baby贏了, 陳奕迅沒有選她,而是扶起熊黛林說「讓我再送你回家一次吧」,從此baby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備胎生活,影片也走向了結尾。

反正,這部電影的邏輯全餵狗了,討論劇情的我智商也餵狗了。捂胸口……我做錯了什麼非要來看這電影。

最後字幕首先致謝的三個名字(監製&編劇 王家衛、特別演出 李宇春、鹿晗)也暴露了片方想要討(xiāo)好(fèi)的目標人群,這三方的粉絲。

我終於有點理解為什麼在上周的發布會上,除了講話,王家衛大多數時間都是抿著嘴巴。或許他也在衡量著《擺渡人》的得失利弊:畢竟這部電影可掛著他自己跟「澤東25周年呈現」的名頭。既然已經上了賊船,只能咬咬牙「頂硬上」。天知道,王家衛是吃了張嘉佳家多少盆小龍蝦,才肯答應這份「一生逼格可能毀於一旦」的工作。

對梁朝偉、金城武等一幫老戲骨來說,被片方這麼無情地揮霍消費,值嗎?真相只有一個,所以段子手出動了——

目前最被接受的猜測有仨:一是張嘉佳鬥地主贏了他仨一筆巨款,情非得已,拿爛片抵債;第二是興許張嘉佳當時是拿著槍逼著老幾位揮霍半輩子的聲名,接下那麼一部爛片;第三是張嘉佳可能有梁朝偉和金城武的裸貸視頻。

張嘉佳說,《擺渡人》試圖用周星馳的幽默,講一個王家衛的故事。但電影通篇都在為失戀者灌雞湯,而且是極其廉價毫無營養的雞湯,本身故事扁平,搞笑橋段老舊,角色性格浮誇且缺乏基本的行為邏輯,配樂是粵語金曲大串燒……難道張嘉佳的歌單裡只有Beyond跟陳奕迅嗎?我從三裡屯電影院出來,到旁邊的茶餐廳吃夜宵,人家放的陳小春都比你的要有情調多啊。

這大概就是《擺渡人》陣容強大、製作精良卻依舊一臉尷尬的原因。資本在這部電影起到一個完美的示範作用:如何製造一部精品的垃圾電影。它找來了王家衛,找來了梁朝偉、金城武,找來中國電影最頂級的製作團隊,也找到一個看似很火的IP,但最後交給了一個半吊子的人當編劇跟導演,結果只能是玩脫了。想起最近阿里影業明年還要上映一部經典網遊改編的奇幻機甲動作電影《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只能說,祝好運。

最後奉勸張嘉佳一句,在地球(尤其是在中國)拍電影是很危險的,你還是回火星接著寫雞湯文吧。

相關閱讀

《擺渡人》爛過《小時代》?明星作家的電影夢

來源丨投資中國網    作者丨馬芊   

新手導演張嘉佳走馬上任,不僅砸了監製王家衛的牌子,壞了梁朝偉、金城武等巨星的名聲。更嚴重的,這部阿里巴巴集團進入文化影視娛樂領域之後第一部擁有全面主控權的電影產品,單從口碑來看,張嘉佳這回也坑了「爹」。 

不免讓人聯想起郭敬明的《小時代》上映時,批評聲音蜂湧而來,甚至讓人忽略了這背後,從版權方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到製作公司和力辰光的股東,郭敬明用他瘦小的身軀,默默支撐起的一切。

與動漫和網劇IP不同的是,內容產品的IP化複雜得多,拿《擺渡人》來說,從小說到劇本的進化張嘉佳「改了100多次」,從編劇到導演,跟著王家衛學了三年。即使影片上映,也很難滿足粉絲心中「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超預期。

但,單從好故事本身和作家的明星效應這兩點,足以贏得資本市場的有力助推,張嘉佳、郭敬明的文化生意,後續可期。

張嘉佳的時間海

沒當上《擺渡人》 卻錯過了《全世界》

這並不是張嘉佳作品改編的第一部電影。2016年10月,張嘉佳原著改編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與郭敬明的《爵跡》衝檔。此次交戰,甚至有媒體給出,「這次郭敬明對面,第一次站著不是叫韓寒的同齡人。」的評價。 

拋開出品方光線和樂視的愛恨情仇不談。《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主要出品方除了光線,還有磨鐵娛樂。磨鐵娛樂是這部電影的IP版權擁有者,出品方和攢局者。而《爵跡》「臺前幕後」都站著郭敬明,自己作品改編,擔任導演和編劇,也是攢局者最世文化的董事長。

事實上,早在一年前,張嘉佳也高調宣布成立影視公司——時間海影業。此前,時間海影業已經拿到景林資本、辰海資本超過1億元的A輪融資。而時間海也確實作為《全世界》的出品方之一,只是投資比例並不高。對此,CEO王海雲的解釋是,「全世界的電影改編權賣給磨鐵娛樂的時候,張嘉佳還沒有成立公司。」 

而《擺渡人》的啟動比《全世界》還要早,因此時間海無緣參與投資,張嘉佳個人只是以導演和編劇的身份加入到項目中。 

時間海影業成立於2015年12月10日,在成立之初,就指向資本市場的大熱門IP。以青年創作者為核心,以IP孵化的方式發行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籤約年輕作者,通過包裝與出版將他們本人或作品打造成 IP 後,再輸送到產業鏈內其它環節,轉製成不同形態的內容,比如院線電影或網劇,以謀求更大的商業價值。 

張嘉佳的定位很明確,不籤「老江湖」,轉而選擇名氣沒那麼大的年輕作者作為籤約主體。年輕作家往往缺乏市場經驗和人脈資源,而時間海提供的就是一套有大IP張嘉佳做支撐的培養機制,使年輕作者更容易對接上出版資源,甚至還能接觸到業內一流的編劇、導演。按籤約作者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和定位,制定個性化發展路線,時間海定位在為創作者服務的夥伴模式。 

對此,辰海資本方表示,大趨勢上國人文化消費意願和欣賞水平都在上升,未被開發的購買力需要通過好內容來釋放。之前大家對電影質量的判斷普遍比較粗淺,但現在電影票房和豆瓣電影指數越來越線性相關,優質內容的需求被放大。隨著華誼、光線等巨頭逐漸淡出內容生產環節,新的電影製作方機會變多。看中時間海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看重團隊的IP儲備和開發能力。

2010年,郭敬明創辦上海最世文化。2013年,華策影視高調牽手郭敬明,稱將以1.8億元增資郭敬明旗下最世文化,取得該公司26%的股權。據1.8億元受讓26%股權計算,郭敬明全資持股的最世文化估值高達6.9億元。

3年前,市場上錢還沒這麼多,「郭敬明身家7億」的新聞,讓網友們震驚了。 

與傳統出版公司相比,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更像一家偶像藝人經紀公司。郭敬明籤約了近百個文字、繪畫作者。郭敬明自帶的聚光燈效應,使這個平臺上的年輕人,都很容易受到關注。 

「就像春晚一樣,如果都是大牌在上面,大家都會想要去上,最後就變成這個品牌不斷地複製來複製去。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種商業模式也支撐著公司朝前運轉。」郭敬明曾這樣比喻自己的商業模式。

除了與華策、中南傳媒兩家A股上市公司合作之外,郭敬明在剛剛衝上新三板的和力辰光持股4.05%(價值1.35億元),同時與騰訊影業等公司有影視劇版權開發方面的合作。在今年10月12日,又宣布了與千和影視的戰略合作。

如今,郭敬明再也不是那個以身價震驚網友的郭小四,資本市場也不是曾經7億就能吵得沸沸揚揚的資本市場了。5月6日,樂視網披露《交易預案》,計劃以98億元高價收購樂視影業100%股權。按樂視影業的重組計劃,郭敬明將持有141.54萬股的樂視網股份,在眾多明星股東中,僅次於張藝謀的340.15萬股。

但隨著證監會加強跨界重組監管,注入樂視網的命運懸而未決,樂視影業亟需兌現2016年5.2億淨利潤的承諾。《爵跡》和《長城》則是最關鍵的作品。而此前《爵跡》的失利,無疑為這份業績承諾的前景更添變數。

市場對於郭敬明的期待,顯然早已超越了電影本身。

儘管,王家衛的靈氣,梁朝偉的名氣,金城武的帥氣還是沒能把張嘉佳的人氣轉化成電影《擺渡人》的好口碑。但陣容的「現象級」卻把阿里影業壕氣的資本開路模式,再一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 

成立以來,阿里影業豪擲巨資,收購電影產業鏈上下遊公司佔領市場。兩年來,基本打通了內容製作、線下發行、線上售票平臺、線下影院、娛樂電商全產業鏈環節。

電影產業究竟能不能等同於IP、明星、概念的疊加效應?對於IP的狂熱追逐真的可以到不需要專業編劇的程度嗎?《擺渡人》的開局不利也許是時候讓這場資本盛宴冷卻下來,重拾藝術和內容本身的價值。


相關焦點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影口碑崩了?出品方阿里影業換帥了!
    這是阿里影業繼2016年12月以來的再次換帥動作,當時阿里影業宣布俞永福兼任CEO,原CEO張強和原總裁張蔚轉任聯席總裁,向俞永福直接匯報。當時,阿里影業推出的首部主控主投的電影《擺渡人》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
  • 對於博納影業8000萬美元主投《決戰中途島》,該如何評價?
    美國中心城邦影片公司是導演艾默裡奇自己的公司,是電影的製作方;而博納影業8000萬美金的投資,顯然是電影第一大出品方;而獅門影業則是電影的北美發行方。據悉,《決戰中途島》是導演艾默裡奇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拍攝的大片,但是即便是和艾默裡奇合作許久的索尼也並不願意投資這部電影。此時,博納影業「接盤」主控主投,成為了電影最大的「金主」。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一個帶病的項目把眾多大公司拖入泥淖 阿里影業的電影之路走得並不順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票房低於預期,而電影的口碑也遭遇差評,豆瓣電影上有超過85000人打分,一星差評就高達45.5%,兩星差評20.8%,這兩者相加佔比近7成,亦有自媒體大號呼籲不要看此片,甚至冠以「年度爛片」。
  • 《傲嬌與偏見》票房破億 阿里影業首部自主開發喜劇
    原標題:《傲嬌與偏見》票房破億 阿里影業全產業鏈優勢漸顯   4月27日,阿里影業新片《傲嬌與偏見》上映第8天,票房成績突破億元,同時在觀眾中收穫了良好口碑。《傲嬌與偏見》是阿里影業首部自主開發、製作並發行的青春浪漫喜劇,可以看作一部檢驗阿里影業全產業鏈能力的作品。
  • 《擺渡人》口碑風波背後,阿里影業的電影之路還很長
    作為阿里影業第一個公布的電影項目,《擺渡人》可以說是一次大膽的新手試水。而慘澹口碑也暴露出了阿里影業、淘票票在內的出品方在電影口碑營銷和渠道維護方面的經驗欠缺。但《美人魚》的口碑很快得到扭轉,大批的支持聲音火速馳援,儘管在上映之初產生了兩極分化的口碑,但該片依然吸引了大量觀眾走進電影院一探究竟,並創下了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在如今眾口難調的中國電影市場,有許多影片本身以外會影響票房的因素存在,口碑營銷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尤其是在賀歲檔、春節檔等重要檔期,面臨前有狼後有虎,影片扎堆上映搶奪排片的時候尤其顯得格外重要。
  • 奈飛購入《徵途》電影海外播放權 阿里影業等聯合出品
    摘要 【奈飛購入《徵途》電影海外播放權 阿里影業等聯合出品】據巨人網絡消息,《徵途》電影出品方確認,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已購入該電影的海外播放權,負責該影片的全球發行。
  • 從春節檔看阿里影業的「網際網路+」影視商業版圖
    其中,"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中國全民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表現可謂驚豔,不但僅用兩日就在大年初三零點時分逆襲三片、成為單日票房冠軍,還成為口碑最高的春節檔電影,連遠在大洋彼岸的《阿凡達》導演卡梅隆和《紐約時報》都紛紛為它點讚。截止今天中午12:30,《流浪地球》單日票房約為1.5億,幾乎等於《瘋狂外星人》和《飛馳人生》的總和。
  • 《一條狗的使命2》上映 阿里影業成外片最佳合伙人
    這部由安培林和阿里影業再度合作推出的口碑佳片,延續了前作愛與陪伴的主題,將人們被帶回到那個溫暖治癒的世界。《一條狗的使命2》是繼《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何以為家》之後,阿里影業通過聯合出品或推廣為內地觀眾帶來的又一部高口碑外語片,阿里影業和淘票票被業界稱為優質外片的「中國最佳合伙人」。
  • 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影片助力賀歲檔 《拆彈專家2》《沐浴之王...
    「核彈沒有炸,但電影真是太炸了!」12月24日,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在全國公映,為2020年末中國電影賀歲檔帶來一波最強熱潮。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該影片預售票房達3000萬,淘票票評分高達9.3,有望創造又一個年度票房+口碑高峰。
  • BAT大戰春節檔:阿里投5部,騰訊系多維「秀肌肉」,愛奇藝「獨寵」成龍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阿里影業都是一個強勁有力的「追趕者」。從最初的內容製作到後來的網際網路票務,阿里影業一直在追隨著電影產業的變化而變化。但隨著電影市場網際網路程度增高以及阿里影業在內容製作上交出了足夠多的學費,轉而引領變化就成為了必然之選。
  • 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影片《拆彈專家2》上映
    「核彈沒有炸,但電影真是太炸了!」12月24日,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在全國公映,為2020年末中國電影賀歲檔帶來一波最強熱潮。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該影片預售票房達3000萬,淘票票評分高達9.3,有望創造又一個年度票房+口碑高峰。
  • 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影片助力賀歲檔,《拆彈專家2》《沐浴之王...
    「核彈沒有炸,但電影真是太炸了!」12月24日,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在全國公映,為2020年末中國電影賀歲檔帶來一波最強熱潮。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該影片預售票房達3000萬,淘票票評分高達9.3,有望創造又一個年度票房+口碑高峰。
  • 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影片《拆彈專家2》上映 被譽為「十年內最佳港片」
    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影片《拆彈專家2》上映 被譽為「十年內最佳港片」 2020-12-24 18:06:4112月24日,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在全國公映,為2020年末中國電影賀歲檔帶來一波最強熱潮。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該影片預售票房達3000萬,淘票票評分高達9.3,有望創造又一個年度票房+口碑高峰。  《拆彈專家2》由寰宇娛樂和阿里影業共同打造,是阿里影業「錦橙合制計劃」第5部作品,也是該系列上映的首部港片、首部商業大片。
  • 觀眾吐槽《擺渡人》是部爛片:阿里憤怒回應
    《擺渡人》這部賀歲電影受到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畢竟劇中集合了梁朝偉、金城武...這樣的大咖。讓人沒想到的是,這部電影上映後,用戶給出的影評大多以差評為主,面對爛片的形容,阿里影業坐不住了(阿里影業的首部主控主投作品),現在他們對這件事進行了回應。
  • 光線入局《三生三世》大電影,與阿里影業化敵為友?
    在第20屆上海電影節開幕式論壇上,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發表了「未來不與上遊的內容公司競爭,要成為電影行業的服務者」的感言後,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卻表示,電影行業很小,大家做著做著也許還是會競爭。 就在外界認為王長田仍將阿里影業視為潛在競爭對手時,他執掌的光線傳媒卻參與了阿里影業主控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投資,雙方悄然牽手進行合作。
  • 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影片《拆彈專家2》上映,被譽為「十年內最佳港片」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該影片預售票房達3000萬,淘票票評分高達9.3,有望創造又一個年度票房+口碑高峰。   《拆彈專家2》由寰宇娛樂和阿里影業共同打造,是阿里影業「錦橙合制計劃」第5部作品,也是該系列上映的首部港片、首部商業大片。
  • 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影片助力賀歲檔,《拆彈專家2》《沐浴之王》熱映
    「核彈沒有炸,但電影真是太炸了!」12月24日,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在全國公映,為2020年末中國電影賀歲檔帶來一波最強熱潮。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該影片預售票房達3000萬,淘票票評分高達9.3,有望創造又一個年度票房+口碑高峰。
  • 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影片《拆彈專家2》上映,被譽為「十年內最佳港片」
    「核彈沒有炸,但電影真是太炸了!」12月24日,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在全國公映,為2020年末中國電影賀歲檔帶來一波最強熱潮。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該影片預售票房達3000萬,淘票票評分高達9.3,有望創造又一個年度票房+口碑高峰。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1917》上映背後,影片出品方兼國內協助推廣方阿里影業再次成為焦點,因為這也是阿里影業繼《綠皮書》《何以為家》《徒手攀巖》等項目後再次助力海外高口碑作品登上內地大銀幕。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參投和負責宣發的海外影片連年迎來市場爆發,優異成績背後阿里影業的選片眼光和宣發經驗也引人好奇。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截至目前的影院復工熱映新片中,《1917》無疑是口碑最好的一部。 無論是其「一鏡到底」的呈現手法還是故事主人公穿越生死的驚險歷程,都讓這部影片是一部生而為大銀幕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帶領觀眾「進入電影」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