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貓咪嗎?你是貓奴(Cat Addict)嗎
俗話說得好:一擼主子誤終身,從此節操是路人。
「吸貓成癮」這種頑疾自古以來便困擾著人類,歷經數百年,至今無法治癒。
可以說是一日養貓,終身想貓——戒貓?那是不存在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鏟屎官的行列,擼貓也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愛好之一。可作為鏟屎官的你,對於與貓有關的英語你了解多少?
現在就來為你掃掃盲。
fat cat
「fat cats」有人翻譯為「大肥貓」,這樣的翻譯不禁讓讀者聯想到「大橘為重」的橘貓。
在英文中,「大肥貓」是什麼形象?
其實fat cat是英語很早就有的一個俚語,意思是「有權有勢的人」、「大亨」。
例如:He is one of the literary fat cats. 意思就是:他是文學界的顯赫人物。
擬人化的cat
除了fat cat是形容某一類人之外,英語中還有許多擬人化的「cat」,只不過大部分都不是什麼褒義詞。
例如,說一個人(as) sick as a cat是說該人「病得厲害」,尤其指「噁心想吐」;
一個(as) weak as a cat的人「身體非常虛弱」;
barber's cat指「面帶病容的人」;
cat in the pan則是「叛徒」。
另外,英語中常用cat指惡意傷人、包藏禍心的女人:
把脾氣很壞的老太婆稱之為old cat。
脾氣很壞的人也可以用A bag of cats(貓脾氣不怎麼好,很容易炸毛,想想一袋子脾氣不好的貓,會是怎麼情況,不是讓貓瘋狂就是讓自己發狂,a bag of cats就這麼來的。)
由cat加上後綴的 catty指「愛搬弄是非的人」,
而cattish的意思是「狡猾的」、「偷偷摸摸的」。
表示反對或嘲笑的噓聲被稱為cat call。
還有一個用法是Cat Fight(fight between two women)
意思居然是「姐妹撕逼/兩個女人之間的打架」。
據說因為女性打架時,經常(用指甲)劃,抓,喊叫,像貓一樣(這至少是刻板的典型印象),所以兩個女人激烈地打架也經常被稱作「cat fight」。
Because women often scratch, claw, and yell when they fight, like cats do (that’s the stereotype at least), an intense fight between two women is often called a cat fight (noun).
《破產姐妹》裡有一集用到過這個單詞,當時人人字幕組直接翻譯成「撕逼」,也挺有意思。
不過好在,全世界基本上都認為貓是長命的動物,英語文化也不例外,深信貓有九命 A cat has nine lives.
形容「命真大、生命力特別強」就可以翻譯為「have nine lives」;
諺語A cat may look at a king.的意思是「地位再低微的人也有自己的權利」。
形容天氣的cat
大家都知道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表示「下著傾盆大雨」。
你是否會有些奇怪下雨很大和貓狗有什麼關係?
關於這句話的出處有幾種常見的解釋:
一種說法是,這與17世紀使用的地下排水系統有關,當時人們使用的排水系統非常簡陋,排水能力極其有限。
一旦下起暴雨,地下排水溝裡的汙水便四處橫流。隨著汙水流出來的不僅有垃圾,各種汙穢物,有時甚至還有死貓死狗之類的小動物死屍隨汙水蔓延出來,如此狗和貓便與瓢潑大雨扯上了關係。
另外一種說法則和北歐神話中的暴風之神Odin有關。
在關於Odin的作品中經常會有狗和狼來象徵風。
而女巫通常與黑貓一起出現,被水手認為是暴雨的象徵。
所以,rain cats and dogs 可以理解為伴隨著大風大雨的天氣。
好奇心害死貓?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是英文中一句有名的諺語。
西方傳說貓有九條命,怎麼都不會死去,而最後恰恰是死於自己的好奇心。
這句話在1916年3月4日第一次出現於印刷物中。
當天的《華盛頓郵報》有一則關於貓意外死亡的報導,大致內容是說一隻叫Blackie的貓因為好奇心太重,沿著主人家的壁爐一直往上爬,想到樓頂的煙囪裡一探究竟。
結果一不小心摔到地上,死了。這則報導的題目就是: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由於《華盛頓郵報》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句諺語就逐漸固定下來,流傳至今。
他的意思就是,people should mind their own business, 也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太好奇,不要去關心自己不關心的事情,以免對自己造成傷害。
說話和cat
在英語中還有許多用貓來形容「交流表達」的用法,例如:
Cat Got Your Tongue? (say something!)
你的舌頭被貓給吃了嗎?(說點啥吧!)
當問某人為什麼他不說話時,我們經常說:「你的舌頭被貓給吃了(嗎)?」。
這並不是無禮,而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溝通。這個表達源自中世紀國王懲罰騙子的手段,他們把騙子的舌頭割斷,然後餵貓。
To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告密 洩密
一不小心說了別人的秘密,為什麼與貓有關呢?
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說把貓從包包放出來就很難捉到它們,比喻秘密說了出去就很難收回來。
怎麼樣,這些用法是不是還挺生動形象的?
不查不知道,英語中居然有這麼多和貓相關的搭配、俚語,鏟屎官們趕緊學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