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蒙將」楊海龍駐村手記:做好駐村每一天

2020-12-23 內蒙古社區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工作情況如何?他們是如何撲下身子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近日,記者跟隨赤峰市林西縣統部鎮甘珠廟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海龍,用鏡頭對楊海龍一天的駐村工作進行了追蹤拍攝。下面,讓我們跟隨鏡頭和楊海龍的駐村手記,來體驗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2020年5月20日,晴轉小雨。

早晨5:30分,天已大亮,初升的太陽向大地播撒著暖意的光芒,洗漱完畢後,在辦公桌前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俗話說「春不種秋不收」,眼下正是播種的關鍵時期,農時不能誤,村裡人恨不得長在地裡黑白連軸幹活,儘快完成春耕,對於我來說也是一樣,這段時間好幾項緊要的工作都需要加緊推進,時間分外寶貴。

入鄉隨「俗」,駐村以來早已習慣了村裡的生活節奏,趁著這會村民下地幹活,來村部辦事的少,翻開筆記本對一天的工作進行梳理:召開「小養殖」研究大會、了解危房改造施工進度、入戶走訪貧困戶......,哪件事需要做好溝通,哪些工作需提前準備、哪些政策需要重點宣傳,一項項提前想好、記下,按計劃逐項完成。

7:30分,家住敖包屯村的孫學義大爺推開了辦公室的門,身上穿著有些褶皺但清洗乾淨的白色襯衫,這與他以往在家時的穿著有些不同,讓人耳目一新。見他進了屋,知道他是為了上午「小養殖」大會來的,我笑著說:「大爺,你來的挺早啊,咱們八點半開會,得先等一會了」。大爺咧嘴一笑:「村裡有方便車,我就老早跟著下來了。」簡單嘮了幾句後孫學義便和同來的孫學福到屋外說話。

2019年10月,林西縣統部鎮甘珠廟村183戶貧困戶都已脫貧,為了鞏固脫貧成果,鼓勵發展庭院經濟,以產業發展推動脫貧攻堅,林西縣出臺了「六小」產業發展政策,為落實好這項工作,按照「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的要求,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走訪,耐心講解政策,了解基本情況和發展意願,結合村民普遍飼養牲畜,農牧結合的生產經營習慣,確定了以養羊、養豬、養雞為主的「小養殖」產業發展主方向。

8:30分,按照之前的分工,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一起做會前準備工作,大會開始後,我們詳細介紹了政策的具體情況和注意事項,部分貧困戶提出了一些心中的疑問以及養殖過程中可能遇見的問題,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現場進行解答。會後統計,共有80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結合自身情況,在養殖項目登記表上簽了字。

11:20分,午飯時間還未到,工作隊來到王鳳明老人家中,為他送去亟需的輪椅。王鳳明老人今年85歲,2020年1月份因病臥床不起,已不能正常下地活動,由他的老伴照顧日常起居。2020年4月份入戶走訪時,王鳳明說現在身體大不如以前了,想申請一臺輪椅,天氣好了好到外面曬曬太陽。了解老人這個困難後,我第一時間聯繫縣殘聯,申請了一臺輪椅,幫助老人解決了出行之憂。在院子裡,我們詳細的將輪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給老人講解了一遍。王鳳明的老伴激動的說:「你們天天惦記著我們,太感謝了,這些年要是沒有國家的好政策,這日子我們還不知道咋過呢。」

14:30分,工作隊再次出發,到危房改造項目的貧困戶家中了解施工進度和建房情況。趙啟和嶽金廷兩戶因居住的土房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均享受到危房改造項目,重建了新房。他們兩家的房屋都已經封頂並安好門窗,現正做內部裝修,很快就會如期完工,徹底解決住房問題。

來到嶽金廷家中時,他和女兒正在忙著清理建築垃圾,看見我們後,嶽金廷老人急忙出來打招呼。 他拍拍身上的灰塵指著新建房子高興的向我們講述著:「我這都70歲的人了,要讓自己籌備建房確實有點力不從心,村裡幫著聯繫了施工隊,談好價錢後統一進行施工,這樣我們就不用自己準備砂石等建材,避免了不少困難,政府幫一點,孩子幫一點,房子就建起來了,縣住建部門還定期檢查施工質量,不像以前那麼操心了,是現在的好政策讓我這把年紀住上了新房,之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15:20分,由於部分貧困戶上午沒有到村部參加大會,從嶽金廷家中出來後,大家分頭行動,逐家入戶走訪,告知會議情況,確定養殖項目。入戶走訪是村駐村工作隊每天的固定工作,沒有特殊情況下每人每天至少保證6戶,這樣就能及時的宣傳政策,了解到貧困戶的最新情況,掌握他們的困難和需求,為精準落實政策、精準開展幫扶夯實工作基礎。

甘珠廟村駐村工作隊共4人,其中六零後1人,八零後1人,九零後2人,工作中大家齊力攻堅,是一支戰力強勁的「六八九九」工作隊。六零後的王宏莊資歷最「老」,派出單位是縣融媒體中心,基層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負責;八零後的我是一名「老」駐村幹部了,已經在統部鎮駐村5年,2019年6月底調整到甘珠廟駐村;「小常」常靖宇在統部鎮司法所工作,是電腦高手,工作不怕難有一股韌勁;「小範」範玉瑤2020年初考錄到縣委宣傳部工作,根據統一安排,先到村裡駐村鍛鍊,工作細心有條理。無論是各項扶貧常規工作,還是信息大排查等突擊工作,這一支兩「老」加兩「小」的工作組合都精神飽滿、幹勁十足。

16:15分,前幾天有人反映淨水設備在使用時出現故障,於是我來到了村幸福互助院,重點看看維修後的使用效果,順便再宣傳一下使用淨水設備的好處。互助院住著37戶貧困戶,院內有倉房、廁所等附屬設施,房頂有配套的光伏發電項目,乾淨漂亮,整齊劃一。

17:14分,我們來到了王鳳林家。王鳳林外出務工,妻子李桂芳患有嚴重的肺病,多次手術治療花去了家裡的大部分積蓄,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在家裡養病。2019年5月份王鳳林因務工時不慎受傷,導致腿部骨折,修養期間他參加了由縣勞動部門和統部鎮政府組織的勞動技能培訓班,系統的學習了老年人護理技術。腿部傷恢復後,培訓班老師為他聯繫了北京一家養老院去做護工,現在每月有3000元的工資收入,緩解了家庭的生活壓力。嘮到這時,妻子李桂芳感動的說:「我們這一家能住進互助院,有了工資,這一切都是政府的扶持,我也不能總是閒著,雖然不能幹太重的活,我準備為咱們互助院義務打掃打掃衛生。」

17:39分,從王鳳林家裡出來,恰巧互助院幾位老人在一起說話拉家常,屋前的小菜園已經栽上了秧苗,嫩綠叢叢,畫面溫馨和諧,看見我後,他們親切的打著招呼,我也和他們聊上了幾句,從言談和笑聲中,我再次感受到他們真心的幸福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夜幕降臨,村子裡回歸了寂靜,遠處不時傳來村民家中牲畜家禽的叫聲。大家又重新核對了一遍「小養殖」人員名單,防止有落下漏報的,根據一天掌握的貧困戶近況,在電腦上整理完善了貧困戶信息臺帳。完成這些後自己開始計劃著明天的工作:敖包屯村西大溝過水路面施工項目正在做施工設計,需要打電話問一下進度,儘量趕在雨季來臨之前完成建設,鎮水利站明天到四塊石頭村維修自來水管道,需要協助村兩委到現場去組織實施......。

22:30分,忙碌而充實的一天已接近尾聲,翻看手機,微信裡兒子發來短視頻,畫面中他正靠著牆背誦新學的古詩。兒子四歲了,駐村這幾年聚少離多,大都是由妻子照顧,想到這時心理不覺有一陣歉意,但為了當下的工作,為了能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出一份力,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完成所有工作後,躺在宿舍的床上,腦海裡仍然浮現著白天的一幕幕場景,有開會談發展時大家的暢所欲言,也有入戶時迎面而來的暖心微笑。

回想在甘珠廟村近一年的時光,自己走過17個村組的每一個角落,訪遍並掌握了所有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規劃村產業發展,協調項目資金修繕通村道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組織文藝節目,為群眾諮詢惠民政策,為貧困大學生爭取助學金......。駐村工作瑣碎複雜,涉及到黨的政策執行落地,事關為百姓排憂解難。事無大小,無論是一家一戶還是千家萬戶,做成不易,做好更難。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工作中多問、多看、多想,問需問計於百姓,練就見微知著的眼力,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想長遠發展思路,想持久高效實招,帶著感情和耐心,從細微處著手,真心實意的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做好駐村每一天,對得起組織的信任。

23:00分,天已經很晚了,很多工作未完待續,早點休息為明天的工作充足電力,繼續在扶貧路上耕耘、奮戰,加油!

相關焦點

  • 「理通三迤」駐村扶貧隊員要做好「四門」功課
    ,做好「四門」功課,提升自我能力,為駐村扶貧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對扶貧政策理解透徹,把握到位,如果政策把握不準,解讀不到位,是很難做好扶貧工作的,所以駐村工作隊員鍛造自身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理論知識。要深入理解政策,把理論學透徹,認真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文件和各類重要講話精神,以便能夠迅速了解掌握村情村況,摸透群眾的貧困現狀。
  • 【脫貧攻堅 •她行動•一線手記】且以他鄉是故鄉,駐村幫扶更...
    【脫貧攻堅 •她行動•一線手記】且以他鄉是故鄉,駐村幫扶更駐心 2020-11-02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永不悔|織金縣阿弓鎮吹聾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7年12月,因單位一名駐村老同志退休,我被組織安排接替他的工作,正式成為縣紀委派駐阿弓鎮吹聾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初到吹聾村任職時,看到村辦公室年久失修、樓房漏雨、水電不通,辦公環境十分簡陋,全部村級資產就是三張板凳。全村目前在冊黨員21人,常年外出務工的5人,年齡偏大,60歲以上的7人,平均年齡達52歲,且多年未發展黨員。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讓我受益匪淺|岑鞏縣天星鄉紅星村同步小康駐...
    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主動請纓,來到天星鄉紅星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成為了紅星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紅星村位於天星鄉東部,距天星集鎮有10公裡路程,距縣城36公裡,四面環山,風景宜人,有村民組18個,村民507戶2121人。走訪幫扶對象「這個扶貧幹部,戴個眼睛,文質彬彬的,會不會幹不長久,就會跑回縣裡去咯。」
  • ...我被大家親切笑稱為「駐村釘子戶」|息烽縣鹿窩鎮大石頭村駐村...
    我叫皮模權,來自息烽縣中醫院,現在是息烽縣鹿窩鎮大石頭村駐村工作隊成員。自2011年開始參加駐村幫扶工作以來,十年間參與了5個村駐村幫扶,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我被單位派駐縣內永靖鎮上洪馬村,開始了自己的駐村工作。
  • 【理通三迤】駐村扶貧隊員要做好「四門」功課
    作者:玉燕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對黨的初心使命的堅守和踐行,作為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基層幹部,駐村工作隊員要更加嚴於律己,做好「四門」功課,提升自我能力,為駐村扶貧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閉門」抓學習。
  • 張家界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駐村鐵軍」踐初心
    我市共有來自國家、省、市、縣的駐村幫扶工作隊911支、駐村幹部2802名,他們下沉一線,精準發力,描繪出一幅幅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時代畫卷。 我市還對292支駐村工作隊進行了調整,做到黨群部門幫「弱」村、經濟部門幫「窮」村、政法部門幫「亂」村、科技部門幫產業滯後村,並實現「一村一隊、一隊三人、駐村工作隊隊長兼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今年來,共向貧困村派駐358支工作隊1144名工作隊員,向貧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貧困村選派505支工作隊1516名工作隊員,向貧困人口100人以下的非貧困村選派48支工作隊142名工作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做百姓愛戴的「駐村人」丨獨山縣下司鎮新同村駐...
    我叫張灶榮,是獨山縣下司鎮新同村駐村幹部,駐村工作以來,我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的就是實現我心中的一個願望,那就是不能愧對組織和鄉親們對我們的信任,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做一個百姓愛戴的「駐村人」。
  • 職業中學駐村工作隊駐東韓村第一書記訪談
    饒陽電視臺記者來到了東韓村,現場了解一下職業中學駐村工作隊的駐村幫扶工作是如何開展的。職業中學駐東韓村工作隊李二彪告訴記者:東韓村地理位置偏僻,是典型的農業村,原貧困人口較多,在各級政府和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村基礎設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村內主街道、環村道路、進村道路全部進行了硬化,主街道兩側全部進行了綠化、亮化,為村民新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並於2017年達到了脫貧標準,順利脫貧,2018年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二三事 字字寫真心丨湄潭縣茅坪鎮地關村駐村...
    我到這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已有5年。翻開日記,駐村點滴,緩緩浮現。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陰  春節過後,我開始到地關村上班。此時冰雪未消,寒風刺骨,困難群眾皴裂的雙手,凍紅的鼻頭,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下鄉走訪途中,看到很多困難群眾衣衫單薄,甚至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我心裡琢磨著他們需要過冬物資。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既要人駐 更要心駐丨安順市平壩區羊昌鄉...
    如今,我卻有了一個光榮的稱呼:羊昌鄉稻香村駐村第一書記。從2020年1月至今,我每天忙得連軸轉,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更多的是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稻香村產業風景怡人(錢凱 攝)稻香村,地如其名,是一個廣袤豐盈而又美麗的村子。
  • 各駐村工作隊為了防洪也是拼了
    為切實做好春季防汛抗洪工作,防止融雪性洪水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損失,各「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及早勘察、及早動手,安排部署防汛抗洪工作。昭蘇縣薩爾闊布鄉闊額爾墩村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深入農戶家中查看洩洪通道的情況,掌握好第一手情況,做到「胸中有數」;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堆在洩洪通道裡的垃圾成為洩洪的關鍵,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積極組織村民開展清淤工作,將渠道裡的啤酒瓶、飲料瓶和白色垃圾清除出來,儘快疏通渠道。
  • 追記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鎮西村駐村工作隊員莊寧斌
    莊寧斌這個「老黃牛」,在他再次主動請纓駐村扶貧時即可見其真心。2018年,大化科技局要選派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如果單位需要,我可以去啊,我有較豐富的扶貧工作經驗。」莊寧斌說。「其實他有很多理由可以不去:父母雙雙癱瘓在床需要照顧,他在百馬鄉百馬村駐村扶貧4年回來才半年多,小孩即將面臨高考的關鍵期。」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 真幫實扶|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
    我叫舒均遊,是黔東南州應急管理局派駐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幹部。在妻子身懷六甲、父母年邁多病、孩子年幼無知的現實家庭困難面前,我毅然服從組織安排,於2019年6月到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深知在基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狠抓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
  • 「我的扶貧故事」記錄變遷,紅河情深|羅甸縣紅水河鎮紅河村駐村...
    2018年的一天,單位領導找我談話,說是正準備要讓我到村裡去鍛鍊鍛鍊,那年不久,我就服從組織的安排,被派到紅水河鎮紅河村駐村了。為此,我儘快擺正自身位置,虛心學習,與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隊員一起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調查了解,滿腔熱情地與群眾交流談心,兩個多月的時間全部走訪了村裡的每一個寨子每一個小組,了解了全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掌握了真實、準確、客觀的第一手資料。
  • 郭兵:駐村駐心青崗坪,真心幫扶土家人
    2017年5月至現在,他駐村駐心青崗坪,真心幫扶土家人,所在的青崗坪村於2018年底實現整村脫貧出列。三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受到當地村民和各級組織的肯定,他先後被評為「十大感動長陽·脫貧攻堅人物」「湖北省工作突出的駐村第一書記」,並榮獲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駐村扶貧期間,他寫下一千多篇見證青崗坪村脫貧攻堅奔小康歷程的扶貧日記,這些扶貧日記被宜昌博物館收藏。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愛人去駐村|三都自治縣中和鎮獨寨村駐村幹部...
    和愛人商定後,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夫妻雙雙去駐村!韋昌慧(右)分享群眾的喜悅駐村第一天,我從一名公安局的大隊長,變身為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網格員。雖然之前也一直在做脫貧攻堅工作,但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次包保任務加倍了,責任也更大。雖然只是2249個網格中的一員,但是一個網格沒做好,都有可能全盤皆毀。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貼心女書記」駐村扶貧留美名——記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大北村駐村...
    2017年3月,響應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察右中旗二中物理教師王鑫離開三尺講臺,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擔負起黃羊城鎮大北行政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的重任。  重任在肩,初心不改。在大北村駐村幫扶以來,王鑫認真學習貫徹扶貧政策,走村入戶訪貧問苦,把自己的一片真情灑向鄉間。
  • 德州駐村書記王偉凱:駐村是實打實的幫扶,心貼心的服務
    確認汙染是因河流上遊住宅小區的生活汙水沒有按要求接入汙水管網後,王偉凱和鎮領導多次到相關部門對接協調,採取多種方式整治汙水,最終將小區汙水接入管網,徹底解決了新豐收河汙染的問題。知民心,懂民意,才能解民憂。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酷暑難耐,王偉凱一家一家的走,今天家裡沒人就明天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