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etro可調諧雷射技術在雷射雷達和車聯網產業的應用與實踐

2021-01-17 通信世界網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在中國聯通聯合國內外多家Tier1運營商和設備商所倡導的G.metro標準化研究工作中,採用了基於低成本可調諧光模塊的波長自適應單纖雙向接入波分系統,具備波長自適應配置、海量尾端設備zero-touch、超低時延、高效透明傳輸和低功耗等特點,並於2018年2月在ITU-T SG15全會上正式通過並發布,編號為ITU-T G.698.4。

低成本可調諧雷射技術是一種基於DFB雷射器的流控或溫控技術,可實現C波段ITU標準波長的寬帶、快速可調諧功能,其應用領域可擴展至車聯網(V2X)和雷射雷達(Lidar)方向,實現產業雙向打通和設備共用的局面。在響應國家提速降費號召的大背景下,有助於運營商尋找新的業務方向,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

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原理

顧名思義,調頻連續波是一種將雷射器的輸出頻率隨時間線性調製的方法,其功能實現的一般性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雷射源發射的雷射經過耦合器1後分成兩路光信號,一路經過耦合器2和前端鏡頭髮射,另一路經過耦合器3到達探測器。反射回的雷射信號依次經過鏡頭、耦合器2和耦合器3後,進入平衡探測器和第一路本地光進行混頻,利用數字處理電路將混頻後的電信號進行處理,得到對面物體的距離和速度信息。這種原理和相干光通信機制十分相似,具備抗背景噪聲幹擾、發射功率低、人眼安全和探測精度高等諸多優點。

圖1  FMCW雷射雷達原理框圖

根據這種原理,作出發射和返回雷射的頻率—時間曲線圖,如圖2所示,縱軸為頻率,橫軸為時間。在圖2上排圖中,在一個發射周期T內,雷射器輸出連續線性調製的雷射,從逐漸增加至最大,後由最大減小至,兩個過程所用時間相等為T/2。出射光經過空間飛行後,比直接進入耦合器3的本地光產生了的時間差,於是在同一時間產生了中頻差頻,如圖2下排圖所示。假設雷達和物體的距離為R,掃頻寬度為ΔF,則由此推導可知距離R=cT/4ΔF,其中c為真空中光速。如果物體發生移動,則會在差頻譜中產生都卜勒頻移,此時,上升沿和下降沿的中頻分別為,則物體的距離R1=(+)R/2,移動速度v=c(-)/4

因此,我們只需要在數字電路中,依次提取,即可實時測算物體的距離和速度。進而從推導公式中可知,距離精度,即距離解析度只與調製帶寬ΔF有關,因此對於低成本寬帶可調諧通信用雷射器,使用此方法具備天然的探測精度優勢。

圖2  FMCW測量原理頻率—時間曲線圖

低成本可調諧雷射技術在雷射雷達方向的應用與實踐

目前,雷射雷達普遍存在於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場景中,能夠輔助駕駛員觀察路面情況並採取有效決策。配合視頻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這種組合傳感器為車輛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提供了高效的安全保障。然而目前頭部雷射雷達廠商大多採用成本十分昂貴(單個雷達在十萬元左右)且穩定性(機械掃描)、安全性(905nm高功率脈衝雷射)均較差的脈衝式(ToF)雷射雷達技術路線,而成本低、安全性好、穩定性高的調頻連續波(FMCW)制式雷射雷達,則採用了傳統的C波段和可調諧工作模式,匹配相干光通信的部分簡化結構,可以將G.metro場景中使用的光源稍作修改投入使用,是運營商產業鏈可以直接打通並提前布局的業務創新點。

為了驗證FMCW原理的正確性和基於低成本可調光模塊的可用性,中國聯通研究院聯合中科院半導體所、海信和長飛進行了第一階段的測試實驗。實驗原理如圖3所示,圖中可調諧光源採用基於G.metro標準的光模塊進行改進開發,優化了調諧速率,可實現太赫茲(THz)每秒的調製速率,遠高于波分系統中秒級波長切換速率,並且在所有現存FMCW光源調製速率報導中處於一流水準,提高調製速率是提高探測精度的重要指標。

在一期實驗中,採用光纖延遲線作為模擬空間光路的延遲辦法,根據相干原理設計探測距離,在接收端採用平衡探測器,將本地光和延遲光作外差輸出,通過示波器捕捉拍頻正弦信號,轉化為距離和速度信息。實驗中分別採用1米、20米和5千米光纖進行模擬,通過示波器的正弦波周期反推距離,證明了FMCW原理的正確性和可調光源的可用性。

圖3  雷射器驗證光路圖

在二期實驗中,將延遲光纖光路打開變為空間拓撲,使用發射準直器和接收透鏡組,並加以EDFA光放大器提高空間輸出光功率。實驗原理圖如圖4所示,EDFA為雷射雷達專用開發的多通道放大器,輸出功率可調,能夠實現瓦級高功率輸出,覆蓋全C波段。在藍色箭頭處分別測量光功率,發現輸出功率在EDFA後為31.5dBm時,接收透鏡組後測量可接收功率高達25dBm,耦合進光譜儀後,峰值光功率為—56.7dBm,消光比大於20dB,充分證明可以從示波器讀取該頻率信息。

圖4  EDFA和透鏡組功能驗證實驗拓撲

至此,基於ITU-T G.698.4標準的改進型可調諧低成本光模塊的可用性和FMCW原理的正確性已基本驗證完成。第二階段擬開展基於FMCW原理的原型機的組裝和道路實測功能驗證實驗。

基於FMCW制式的雷射雷達在車聯網中的應用和探索

談到車聯網(V2X)或智能網聯汽車時,首先想到的是基於5G無線空口(PC5和Uu)技術和5G組網架構下的無線通信系統,即基於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的C-V2X。結合切片和MEC等技術,可以實現超低時延和海量連接車輛與車輛(V2V)、車輛與設備(V2I)、車輛與行人(V2P)以及車輛與網絡(V2N)的多場景端到端通信。在超大帶寬通信需求下,可以使用雷射雷達輔助空間光通信的手段,實現Tbit量級高速率信息處理速度。如圖5所示,車輛A&B可以實現直接通信,車輛A&B亦可和路測設備進行直接數據交換。其通信過程由雷射雷達進行定位輔助,藉助可調諧光模塊,收發不同波長的雷射,區分通信和雷達掃描信號,將實時掃描的位置信息反饋給光學天線,進行時分復用的通信和掃描。

圖5 基於雷射雷達的車聯網組網簡化示意圖

眾所周知,車聯網的距離基本處於視距,在無遮擋情況下,可以利用光通信的超大帶寬滿足車輛臨時數據需求,例如視頻、下載或車內VR請求。首先,利用雷射空間傳輸可以有效避免頻譜重疊和空間電磁幹擾,在視距下是一種很好的替代性選擇;其次,基於低成本波分前傳網絡,可以實現資源搬遷利用,避免開通路側5G基站,節約投資和建設成本,以光學信號的超低時延滿足客戶的通信需求。目前中國聯通研究院已經開始推動產業布局和生態的形成,以期與5G車聯網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

綜上所述,基於G.metro的低成本可調諧雷射技術在雷射雷達和車聯網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和出色的市場前景,是5G通信的一個重要補充手段。經過前期的一系列測試,已基本確定低成本可調諧光模塊的可用性與原理的正確性,在雷射雷達輔助車聯網通信的專利布局中,優先搶佔賽道,並且已經具備了核心技術的孵化能力,為運營商數位化轉型中的業務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力參考依據。


相關焦點

  • 五大雷射雷達技術路線分析:齊聚美股 車載雷射雷達將走向何方?
    2020 年對雷射雷達產業來說,是劃時代的一年。 Velodyne(VLDR.US)、Luminar(LAZR.US) 兩家先後登陸美股,Innoviz、Aeva 和 Ouster 三家正在路上。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我們認為2021年雷射雷達行業有望加速發展,當前行業處於規模商用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夜,主要理由包括:1)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將自動駕駛作為重要賣點,而雷射雷達是高等級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2021年多家車企(寶馬、長城、北汽、蔚來)計劃在其量產的高端車型中使用雷射雷達。2)以華為代表的巨頭將入雷射雷達行業,有望加速產業商業化進程。
  • 音圈電機雷射雷達掃描技術在揚塵治理中的應用
    打開APP 音圈電機雷射雷達掃描技術在揚塵治理中的應用 tmmotion 發表於 2020-06-28 09:05:56 所謂揚塵,其是由於地面上的塵土在風力、人為帶動及其他帶動飛揚而進入大氣的開放性汙染源,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被用到揚塵治理當中,包括近幾年炙手可熱的雷射雷達掃描技術。
  • 深度剖析國內主流VCSEL廠商在雷射雷達上的應用布局
    隨著 5G 技術逐步推行,光通信晶片及 TO 封裝二極體市場需求巨大。同時雷射雷達(LiDAR)是智能駕駛不可或缺的眼睛,車規級高功率脈衝 VCSEL 是雷射雷達的核心器件。除了消費類 3D 傳感,VCSEL 在光通信和自動駕駛領域的 LiDAR(雷射雷達)方面也極具應用前景。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2、按照目前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的預估,1000美元以下是L4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規模化採購的價格目標,而L2+、L3的價格目標在500美元以下。3、雷射雷達要想成為「車規」級產品,必須要同時滿足「成本夠低」、「可靠」以及「可量產」三個重要條件。我們從投資的角度來分析Luminar。首先,我們要看行業。
  • 雷射雷達成功「破圈」,駛入量產快車道
    AGV多採用磁軌導航技術,無法自主避障,雷射雷達可解決該短板。2)導航視覺方案需優化。雷射雷達可實現路徑規劃,不用額外安裝反光板,定位精度、路徑柔性高。今年,雷射雷達在工業領域持續放量,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數據,預計2020年AGV市場規模將較上年增長20%。同時,雷射雷達在C端應用場景需求一路走高。其中,掃地機器人銷量暴增,據京東數據,1-9月掃地機器人銷量同比增長91%。
  • 手機+雷射雷達,將為我們帶來什麼?
    近期,某知名手機品牌推出的新款手機中配備了三個攝像頭,而且增加了一顆 LiDAR,雷射雷達掃描儀。很多人不禁會問雷射雷達(LiDAR)是什麼?雷射雷達代表「光檢測和測距」,它的工作原理是將雷射從物體上反射回來,以測量光回到傳感器的時間,從而測量它們的距離。
  • 雷射雷達——從航天到平板都用它
    測量型LiDAR主要用於高精度測圖;導航型LiDAR主要用於智能車、機器人和飛行設備的導航避障。兩類產品的測量原理和技術基礎相近,主要區別在於作業方式、探測距離和測量精度的差異。表1.所示為兩類雷射雷達產品的主要技術及應用差異說明。從表中可以看出,導航型LiDAR產品以探測距離、測距/測角量精度和探測成像灰度為代價,換取了設備尺寸重量降低和雷射掃描線數增加。
  • 佳光科技李鑫:智能汽車是雷射雷達發展的良機
    202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將基本形成。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全面形成。203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享譽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社會。」他預測,到2020年,智能汽車市場規模能突破千億,在1214億左右。
  • 馬斯克diss的雷射雷達要成為新風口
    雷射新銳Luminar表示正在與大眾、福特等13 家車企合作,合同價值達 15 億美金,首款量產雷射雷達產品將安裝於沃爾沃汽車。寶馬的雷射雷達供應商Innoviz推出了第二代產品,成本相較於第一代下降70%,將於2021年在寶馬量產車型中批量應用。
  • 雷射雷達即將迎來大爆發,你看得懂它麼?科普雷射雷達指標參數
    雷射雷達的廠商這幾年飛速發展,美國玩家Luminar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老牌廠家Velodyne也虎視眈眈,國內更有華為和大疆攜技術優勢來勢洶洶,更不用說這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初創企業。而作為主機廠的車企,也不甘落後。
  • 禾賽站上中國雷射雷達第一股
    據悉,禾賽未來銷售收入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國內外無人駕駛、 高級輔助駕駛、機器人與車聯網等領域對雷射雷達需求的增長、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及戰略客戶開發進度等因素。技術是雷射雷達的核心要素。根據招股書顯示,禾賽具備先進性體現在雷射雷達整機系統、晶片化研究成果、雷射雷達通用技術研究成果、雷射氣體傳感器技術研究成果等方面。
  • 【車雲報告】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最佳CP初養成
    不難發現,隨著企業自動駕駛方案的選擇和規劃,車用雷射雷達的商業化正悄然發生。但不同雷射雷達企業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策略各不相同,產品技術也存在差異。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作為最佳CP如何走到一起?作為雷射雷達的領軍企業,Velodyne,Ibeo和Quanergy打開市場有何不同姿勢?來看車雲菌的調研。
  • ARCFOX BU總裁於立國:極狐即將量產搭載3顆雷射雷達新車
    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汽車烏鎮夜話」論壇上,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 BU總裁於立國語出驚人:「我們和華為聯合打造了ARCFOX極狐最新款產品HBT。新車搭載3顆96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華為提供的晶片算力達到352萬億次每秒」,引發了不僅汽車圈,也包括科技圈的廣泛關注,一時間激起廣泛熱議。
  • 無人機空地一體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 首先對三維雷射技術的概念、發展及空地一體掃描技術的研究背景進行了分析,然後對空地一體掃描技術進行定義並對空地一體掃描技術的特點進行了總結,最後對其應用進行了研究。
  • 華為卡位雷射雷達賽道,ARCFOX極狐HBT或成量產第一車
    12月21日,華為首次面向公眾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消息人士稱,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ARCFOX極狐HBT有可能成為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成為量產第一車。
  • 雷射雷達下半場:前裝量產高地之爭
    可以說,特斯拉在過去幾年的一系列「神助攻」對推進這一趨勢功不可沒——作為智能汽車產業的「前輩」,視覺算法能力領先的特斯拉已經不止一次證明了,在人工參與程度不斷降低的過程中,沒有雷射雷達的方案很難行得通。當然,功勞首先得歸於那些持續創新推動技術更新換代的雷射雷達廠商們。
  • ARCFOX極狐HBT成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量產第一車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向炎濤12月21日,華為首次面向公眾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同一天,ARCFOX極狐HBT諜照曝光,顯示該車型成為首個搭載了華為三個雷射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據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伴隨華為車規級雷射雷達的亮相,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成為量產第一車。
  • 科普| 選擇雷射雷達還是攝影測量?你需要知道這些
    而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是國際測繪遙感領域,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利用照片進行三維重建成為一項關鍵性的技術。測繪應用中另一項技術在近幾年也越發地成熟,那就是機載雷射雷達技術,近年來機載雷射雷達技術已漸漸應用到工程測量中,並在某些應急測繪場景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機載雷射雷達技術與攝影測量技術原理不同,各有其優點缺點。面對不同測繪項目的成果需求是選擇雷射雷達還是攝影測量?
  • 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圍繞汽車級雷射雷達的技術路線之爭,愈加激烈。 近日,有報導稱,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將徹底改變目前的汽車級雷射雷達市場格局,並倒逼ToF雷射雷達退出主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