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數百個攤位開始忙碌起來,各式陶瓷器皿、首飾、擺件以及手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 李韻涵 攝
中新網景德鎮10月22日電 題:瓷都裡的「景漂」青年:「創」是這裡的關鍵詞
作者 李韻涵 姜濤
「沒有創意在這裡是『活』不下去的。」今年研究生剛畢業的應園園已經是「千年瓷都」景德鎮的一個「老景漂」了。
走進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數百個攤位映入眼帘,各式陶瓷器皿、首飾、擺件以及手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創新、創業、創意……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開始沒想留在景德鎮的。」2016年,應園園結束了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四年的陶藝學習後去了北京。「北漂」了一段時間後,又回到景德鎮繼續研究生學習。
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內的陶瓷版權服務站。 李韻涵 攝
「在景德鎮如果你不做自己的東西,真的浪費了這個環境。在這裡你只要做你自己喜歡的,客戶能接受的,就一定有賣點。」2018年,還在讀研期間,應園園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正如應園園所說的,她既做著自己喜歡的產品,也找到了產品的賣點。如今,應園園的客戶遍布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地,從最開始不足一平米的流動攤位到現在成立自己的公司、工廠,行情好的時候,一個月的銷售額可達9萬餘元。
應園園目前在陶溪川邑空間內有了固定攤位。邑空間約有148個攤位,「原創」是入駐邑空間最重要的條件。邑空間每個月實行動態管理,沒有定期創新產品或者抄襲了其他產品,都無法在這生存下去。
「如果每樣產品都申請國家專利那麼專利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可以申請外觀設計的版權保護證書,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應園園表示,目前在陶溪川裡面就可以免費申請版權保護證書,審批十分快速。
除了保護「景漂」們的創新成果,景德鎮也真金白銀支持「景漂」創業。該市推出「景漂貸」,最高可執行90萬元貸款額度,同時也給予一定的免息政策。
走進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數百個攤位開始忙碌起來,各式陶瓷器皿、首飾、擺件以及手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 李韻涵 攝
在距離陶溪川不到十公裡的景德鎮陶瓷大學,也是另外一個創業聚集地,大大小小由學生創辦的陶藝工作室在校外星羅棋布。
「景德鎮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包容性很大,來了就不想走。」老家在安徽張文卿也畢業於陶大,本科期間在校外與同學一起創辦了工作室,如今工作室月流水可達3萬元。
「我已經申請了景德鎮專門給『景漂』的扶持金,以後也想擴張自己的工作室,再買一個窯,燒制產品會更方便。」談及未來的規劃,張文卿難掩笑意。
張文卿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旁的工作室。 受訪者供圖
就在9月底,張文卿工作室的對面又開了一家新的工作室。工作室的合伙人之一蘇傑也是一位在讀研究生。
「目前正在燒制樣品,已經有上海的公司在與我們洽談了。作為一名學生,也想看看現在的市場是什麼樣的。」談起開工作室的初衷,蘇傑的想法很簡單,不想浪費課餘時間,想看看理論如何變成實踐。
夜幕降臨,瓷都裡大大小小的工作室依然燈火通明,拉坯機不停轉動,窯火不息,照亮了「景漂」們的創新和創業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