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人為啥看不起東京人

2021-01-09 澎湃新聞
京都人為啥看不起東京人

2019-12-09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日本2000多年的歷史上,只有過三個都城,第一座都城是奈良市,建於中國的隋唐時期,城市規劃模仿長安。第二座都城是京都,建於中國的宋時,城市布局模仿洛陽。第三座都城是東京都,成立於中國的晚清時期,但城市建設不再學中國。

京都人死活不承認東京是「都城」,因為明治之前,天皇一直居住於京都,京都作為都城的歷史長達1000餘年。

京都人還有一種說法,說明治天皇當年到東京「巡幸」,結果一去不復返,是因為遭到了東京人的綁架。所以,京都人至今依然認為,天皇是到東京「出張」(出差),京都依然是日本的「都城」。因此,京都的市中心,還保留著當年的皇宮,宮內廳派駐了許多人,天天擦桌子,抹地板,等待天皇的駕臨——雖然天皇一年一般只去住一次。

京都人的這一思維風潮,已經從京都已經影響到全國,以至於天皇移駕東京150多年,東京人至今還不敢自稱是日本的「首都」,只敢說是日本的「政治中心」。

今年4月,平成時代結束,令和時代開啟。父皇要從皇宮搬出來,讓位給兒子——德仁天皇。那麼,老天皇(上皇)和上皇后住到哪裡去呢?

京都市長帶領京都人民緊急上書:回京都吧?

結果,日本政府發話:京都不具備接納上皇長期居住的條件。

京都人看不起東京人,不只是因為東京人「綁架」了他們的天皇,還在於京都人認為東京人沒文化,除了工作和喝酒,沒啥素養。所以,京都人給東京人取了一個綽號,叫「仕事蟲」(工作蟲)。

有一次,我去京都,入夜,當地的一位公司社長帶我去祗園的「茶屋」喝酒。

去「茶屋」的路上,他突然跟我說:「我去買一盒糕點」。說完,拐進了一家很普通很老式的民宅。我跟了進去,這根本就不像一家店鋪,因為沒有櫃檯。按了門鈴,出來一位老大爺,社長遞給他1萬日元(約650元人民幣),不一會兒,大爺拎出來一個純白的紙袋,裡面裝了一盒小小的糕點,居然沒有找零。社長出門時還朝大爺鞠了一躬。

我很好奇地問社長:「就這麼一點,要1萬日元?」他嗯了一聲,說:「這是京都的老鋪,已經800多年了,味道一直都沒變。」

白色的紙袋上沒有印刷任何的花紋和字,只是糕點盒子上印著一個10日元硬幣大小的家紋。這就是京都人的「腔調」。

到了茶屋,媽媽接過糕點,滿懷感激:「いつも、ありがとう」(謝謝您總是給我們帶禮物)。

「茶屋」是藝伎館,非親近的客人,是不會允許到藝伎館來喝酒,因為藝伎館裡一般都只有兩三個和室房間,最多接待4、5位客人,一般都是藝伎外派服務。

社長是地道的京都人,他跟我說了一句:「東京人太土氣,連一座茶屋都沒有,只會泡在銀座的酒吧裡看女人的胸乳,跑歌舞伎町看脫衣舞。」

社長沒說我是從東京來的,只跟媽媽介紹說:「徐先生是中國人」。媽媽說:「そうですか、京都には中國の観光客が多いですね。」(是嘛,京都的中國遊客可多了)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臺灣綜藝:京都人看不起外地人,衝繩人竟吐槽東京落後?
    來自北海道的Kana說:「京都人不太接受外來人,一定看不起我們,好像京都以外的人都不是人的感覺。」這句話得到了除京都人ken以外其他人的贊同,來自衝繩的Kyoda還趁機補了一刀。說完京都之後,Kana矛頭指向了東京:「東京是很冷漠的地方,而且很愛劈腿,看Makoto就知道。」
  • 「京都才是日本的首都!」京都人如是說
    那總是高高在上的目光,其實令不少其他日本人感到惱火。某天你從東京帶手信給京都的前輩,精心挑選了一盒「大心堂」的米通,你跟他說這是東京「明治30年創業」的「百年老鋪」,然後他表情瞬間一轉再跟你說:「明治啊,最近一百年也出了些好東西了啊!」是不是有些耳熟呢?還記得京都人的話中話嗎?
  • 法國美女分析:為啥大多數的西方人,都會從內心看不起中國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的西方人骨子裡,是看不起中國人的,他們大多數人都覺得中國很落後,中國人也很懦弱,就算是如今,中國的發展其實已經超過了很多的國家,但是很多人依舊保持著不信任的態度。法國美女分析:為啥大多數的西方人,都會從內心看不起中國人。其實這裡有很多個因素。第一個就是西方人其實一直都保持著一個比較驕傲的心態,這不僅體現在對中國人身上,對於非洲和亞洲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如此,這其實就是很多老牌家族的共性,這不僅僅體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其實各種方面都是如此的。
  • 京都人秘密的歡愉
    不給別人添麻煩也就是日本國民的道德底線在李永晶的《留學記憶東京》一書中就提到「恰當地界定自己與周圍其他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是迷惑文化的核心。《留學記憶東京》一書中作者也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自己騎自行車不小心跟一位大媽碰撞,但是在沒有搞清楚是誰的錯的情況下,大媽先向作者道歉。後來才知道日本人是有主動道歉的習慣,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不給其他人添麻煩,當事者都會主動道歉以此來化解衝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日本人對他人的高度顧慮造就了社會生活的高度秩序化。
  • 京都人憑什麼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不知這個笑話有幾分真實,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本人對京都人的普遍印象:說話禮貌,內心苛刻,也就是所謂的「腹黑」。京都人的文雅和好面子人所共知。一千年前,愛好風雅的平安貴族寫漢詩、玩雙陸,水邊宴飲,月下賞花,對季節變換極其敏感。正像《源氏物語》和《枕草子》中描繪的一般,貴族交往必然伴隨著詩歌贈答,宮廷中還有女官專職替天皇、皇后在正式場合賦詩。
  • 東京&京都藥妝店價格大PK
    旅行者到日本旅行,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東京及其周邊或者關西地區(比如大阪、京都等),也有可能是二者相結合。
  • 京都人的秘密歡愉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京都人的秘密歡愉》,是NHK於2015年拍攝的一部關於京都與京都人的故事。和大多數紀錄片的形式不太一樣,除去旁白和事件人物的採訪,這部片子還有演員在劇中扮演著京都普通人演繹京都生活,將京都獨特的文化用很生活化的形式展現,淺顯易懂又意味深長。鏡頭選景與構圖極為講究,色調柔和,古樸典雅,每一幀畫面都可截下來當壁紙。推薦大家觀看,是一部即養眼又靜心之作。
  • 東京,京都五日自由行~
    東京(Tokyo):秋葉原(akihabara)12月24日--Day1東京(Tokyo):大江戶溫泉,臺場(Taito)高達,臺場海上公園,彩虹橋;銀座(Ginza),築地市場;東京塔夜景12月25日--Day2東京(Tokyo):晴空塔(Sky Tree),Sumida水族館;淺草寺,Monta貓屋;歌舞伎町(Kabukicho
  • 女行記 從京都到東京,滿滿回憶的楓葉季
    姐妹們在代官山的漫時光,傾聽京都庭園中落葉的聲音,體驗日本傳統文化,做恬靜的和服少女。11月女行團從京都到東京,來自不同城市的女孩兒們,每天有酒有故事有美景有美食,組成了這次滿滿無限回憶的日本楓葉之旅。
  • 從東京到京都,一起去Chillin'Out | Pre-View
    參照了《孤獨星球·日本》以及《孤獨星球IN·從東京到京都》的推薦行程,我制定了一套(似乎還不)完美契合主題的旅行。很簡單,從東京進,大阪出。選擇的機場分別是東京羽田國際機場和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羽田機場距離東京市區很近,搭乘電車最快只需要40分鐘左右即可抵達東京的中心地區,相對成田機場而言,羽田機場在交通和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無疑是巨大的,也能節省下很大一筆機場急行電車的費用。
  • 淇淇淺談日本的五大城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京都的不同
    作為一個20多年旅居在東京的中國人,淇淇今天從歷史與地理的角度來淺談一下,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京都這個五大城市的不同特色。其實,日本每個地區都有些屬於本地的一些特點,這是與各地的不同的地理,歷史,文化的發展與演變有很大的關係。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橫濱的不同,很難用一兩句話來簡單概括。
  • 私讀丨如果京都,一個旅人
    京都是名副其實的古都,各行各業的名師巨匠,數得上的「千年老店」遍布,今天很多老派的京都人還會有一種說不出的驕傲,骨子裡看不起年輕現代五光十色,缺點底蘊的東京。如何描述京都,其實不太容易,何況是外來的人視角,看得出《京都漫步》的編輯團隊,是真心喜歡這個地方,為了追尋客觀視角,採編團隊實際上也採訪了很多日本當地人。
  • 市政廳|日本文化廳要為「地方創生」從東京遷到京都?
    根據2014年的統計數據,東京人口密度為6106人/平方公裡。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讓京都民眾稍微鬆了一口氣的是,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在11月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政府將會以「文化廳向京都轉移為前提,來討論相關議題」。
  • 京都人為什麼在日本鄙視鏈頂端?
    給京都人送禮,千萬要小心@送禮與回禮京都人對於送禮和回禮也有即成的規則。比如送禮的時機。如果你有事有求於京都人,在他沒有答應你之前送上禮物,是非常失禮的。這個京都的小夥得到了東京一份夢寐以求的體面工作,但他卻苦惱於如何說服自己放棄繼承祖輩傳承下來的清洗屋(專門為寺廟或個人清洗木質物品的手藝店),他覺得如果放棄,「對京都這座城市,心中有愧」。
  • 【大阪 奈良 京都 東京】時隔一年的不完整回憶
    沒有京都的驚豔,沒有東京的繁華,找不到太合適的形容詞,舒服倆字兒完美契合。很適合生活。一路上,除了人就是鹿,大鹿小鹿...路邊有賣餅的人,奈良的鹿很好這口,100日元可以買十片左右。我嘗了一口,不適合人類食用。
  • #京都&東京#賞櫻?看這一篇就夠了~
    京都和東京的花期很接近,基本上都是三月底到四月初的那段時間。林小姐曾經每天四處遊走記錄開花情況(在微博搜#今日櫻花播報#可以看見),上圖是2016年東京開花的日期。日本本地人都是就近選擇,之前林小姐住在東京的時候真的很少有「特地」要去哪兒賞花的記憶。因為櫻花真的太多了,尤其是河邊、學校、小公園……都一定會有櫻花。當然,要在受局限的時間內看到最美的櫻花,林小姐也是有自己的推薦,這次先講講最受歡迎的京都和東京。講真如果只能推薦一個城市,林小姐會毫不猶豫地推薦京都。因為櫻花多且景點集中,櫻花旁邊的景色也是最「日本」的。
  • 錢俊︱日本自助遊(3);除夕,從東京到京都
    除夕那天我們坐新幹線從東京到京都,希望晚上在京都找家中餐館,正兒八經地把年給過了。
  • 不屑鮮豔招牌、絕不自稱關西人…日本京都人到底有多傲嬌
    ,有人曾說「與大阪人交心只要三天,與京都人交心卻要十年」,到底京都人是在矜(傲)持(嬌)什麼? 傲嬌1:京都就京都,沒自稱關西人的!京都人雖然不愛出風頭,但個人主義還是挺強的,就算去了東京發展,被問到是否來自關西時,也會回答「我是京都人」。但即便喜歡這種泛稱的京都,對京都的定義卻因人而異,有人覺得左京區最適合居住,有人覺得中京區才有歷史風情……總之就是「我們是我們,別人是別人」的思維。
  • 京都大學盯上了阿基拉,對東京奧運會中止的名場景進行復刻
    不久之前,就有京都大學的學生們在自主招生的入試現場,擺放了眾多不同形態的QB(《魔法少女小圓》系列那位超人氣推銷員),學生們除了在校園的路旁擺放QB,甚至還在一座叫作「折田先生像」的雕像旁,醒目地放了一隻QB。
  • LOVE IN JAPAN~日本北海道(小樽、札幌)—京都—東京蜜月之旅
    和LG的緣分是從日本開始的,那是12年的6月,我們因一碗拉麵兩條原本不相交的平行線漸漸開始有了交集~而後,在第2天京都的行程,我又悲劇地拉肚子了……然後,他就主動來搭訕問我怎麼了,有沒有藥……(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對話)然後的然後,到了第5天(自由活動或迪斯尼),由於未滿10人不能成團,所以我們倆都加入餘老師,四人小組遊東京Disney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