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才是日本的首都!」京都人如是說

2021-02-17 妙途日本留學
除了上次推送提過的說話表裡不一,京都人那份身為「千年古都」住民的驕傲,令他們擁有傲視全國的自尊心。那總是高高在上的目光,其實令不少其他日本人感到惱火。某天你從東京帶手信給京都的前輩,精心挑選了一盒「大心堂」的米通,你跟他說這是東京「明治30年創業」的「百年老鋪」,然後他表情瞬間一轉再跟你說:「明治啊,最近一百年也出了些好東西了啊!」是不是有些耳熟呢?還記得京都人的話中話嗎?又如果你帶京都人在東京吃鰻魚飯,即使是入選米芝蓮的「尾花」「江戶川石橋」(都是明治年間創業),他們也有可能覺得美中不足,因為除了味道以外,京都人評斷一間店鋪的優劣,還會看它夠不夠「老」。在京都人的心目中,所謂「老鋪」,沒有好幾百年歷史、經歷十幾代流存下來的店根本配不上一個「老」字:

日本最古老的和果子屋「一和」在公元1000年創業。圖:tripadvisor.jp

像宮內廳御用昆布的「松前屋」於元中9年(1392) 創業、日本最古老的和果子,以炙餅聞名的「一和」於長保2年(1000) 創業、相傳豐臣秀吉曾於此地脫下草鞋休息而得名的鰻魚店「わらじや」於寛永元年(1624) 創業、 箱壓壽司「いづう」於天明元年(1781) 創業、 蕎麥麵店「本家尾張屋」於寬正6年(1465) 創業、「松風」蛋糕(和式味噌蜂蜜蛋糕) 的發明店「亀屋陸奧」創業於慶永28年(1421)、還有為皇室製作早餐以「道喜棕」聞名的「川端道喜」創業於文亀3年(1503) 等等。

京都的店鋪本身就是一冊歷史書。

所以如果有人跟他們說「明治創業」的店鋪是「老鋪」的話,他們會嗤之以鼻,不少京都人都有自己世世代代一直光顧開的老店,如果隨隨便便就叫「老鋪」的話,不就等於侮辱了他們的愛用店嗎?這一點他們是不會妥協的。

在京都,隨便問個路人家裡經營的藥房也可能是寶永元年(1704年) 創業的,你跟他們說明治?京都人會覺得你是跟他們開玩笑了吧?

京都人的「高傲」,也體現於平日語言用字的執著。例如他們稱京都話做「京言葉」,不會稱為「關西弁」,他們也不喜歡「京都弁」這個叫法,因為聽上去像跟其他方言一樣(日本各地方言稱為「OO弁」 )。

老一輩的人以能講純粹的「京言葉」為榮,因為直至江戶中期以前,京都話都是日本的「中央語」 (即標準語,現在的標準語泛指東京方言),所以時至今日他們也不會改說「標準語」去迎合其他人(其他較偏遠地方的日本人有些會怕被人認為是鄉下人而恥於說自己的方言)。動畫《K-ON》裡就出現過主角們去京都修學旅行時聽不明白當地人的說話的情節。

其實現在的年輕一輩己經不太會講純粹的京都話,還會講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或者花街的藝妓,根據1997年出版的《京都市方言の動態》,「どす」 (です) 這個語尾,80歲以上的人有49.2%人仍然使用,10-20歲人卻有54%連聽也沒有聽過。不過雖然現在的京都話已經摻合了不少標準語和大阪語,可是不少人仍然不喜歡別人說他們的語言是「關西弁」。

此外,京都人討厭別人稱京都是「近畿」或「關西」的一部分。在京都人心目中,京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討厭其他人把他們和鄰近的地方歸類,尤其是他們看不起的大阪。如果你去問一個京都人:「記得你是關西出身的吧?」我想他會瞬間變臉然後糾正你:「我是京都出身的。」

有90.9%京都人會在本地以外說自己的方言(圖:netatopi.jp)

京都人的自滿,總是與他們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脫不了關係。他們對自己身為古都住民,擁有深厚而悠長的歷史,以及作為日本文化的出產地而感到自豪。

單是京都市內就有17 個世界文化遺產,街道上滿布町家充滿了古都的氣氛,隨便一個人都可能會告訴你:我家在某某世界遺產的敷地內,我家後院可以看到什麼什麼歷史事件的遺址之類,在京都路邊的一塊石頭都可能有段幾百年前的典故。跟他們聊天,「歷史」「古都」「千年」這些關鍵字會經常出現,別嘗試指出「奈良不是比京都歷史更久遠嗎?」,除非你想跟那個人吵架!

曾經在電視節目中看過一位京都出身的藝人開玩笑說:「要感謝奈良,因為在平安京建都前在那裡模擬建了一次都!」這話如果是認真的話,奈良人聽了不吐血才怪!

整個日本都是「山寨」小京都(笑)(圖:截取自shokyoto.jp)

日本各地類似京都風貌的地方都會稱為「小京都」,像角館的武家屋敷類似的地方全國約有53個。

京都人看在眼裡:「日本的小京都是不是太多了一點?」他們會覺得這種「模仿」很傻很好笑,但心底又為之而感到沾沾自喜。事實上因為住過京都,我也多少被這種思想感染,每當去到一些「小京都」景點時,總是提不起勁,心想既然每天已經在正牌的京都生活著,為什麼要花旅行的時間去看這些大同小異的東西呢?(抱歉啦!全國的小京都!)

一般日本人去東京叫「上京」,唯獨京都人不會使用這個說法,因為他們始終不承認東京是真真正正的首都。

日本古代去京都有「上洛」之稱,而且用「上」字就有自己的地位比對方低的意思,要高傲的京都人反過來承認自己去東京是「上京」,簡直天方夜譚。而京都的老一輩始終覺得既然京都還保留有天皇的御所,所以天皇還是有機會回到京都的。

基於京都人那份高人一等的自我意識使然,他們自認比其他都府縣優越,覺得奈良、滋賀只是鄉下地方,看不起大阪,關西地區中較為友好的只有神戶,對於東京,他們也沒有要屈居之下的意思,正如前述他們不會稱去東京做「上京」。

事實上,現時日本法律並沒有一條明文規定首都是東京,當年明治天皇移駕東京時也沒有在詔書上寫上「遷都」「定都東京」等字眼,所以京都人即使認同行政中心在東京,也不認為日本的中心是東京,於是就有:「天皇升下只是暫時借去江戶而已。」「首都只是被東京暫時借去。」等等的豪語出現了。

來自全世界和日本各地對於京都文化歷史的景仰之情,令京都人的自我意識得到認同,雖然隨著時間年輕一代不再那麼「討人厭」,但自己身住的城市是古都,自己的文化比較優秀的思想卻是植根於每一個京都人的腦裡,在別人眼中看來,這或許就已經是一種傲慢也說不定。

悠長的歷史,可以是自豪與榮耀,但也可能是枷鎖和詛咒,為了守住傳統卻固步自封,就不會有進步。雖然有時他們的高傲令人不快,可是他們為了守住那份自豪而做的努力卻是不容置疑,值得尊敬。

【免責聲明】如發現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信息我們將及時處理。本站內除標註原創,否則文圖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日本的靈魂是京都,京都的形象是平安神宮
    京都,景點多,景色美,猶如風韻美女,自有風情。電影《聶隱娘》中有唐朝仕女從廊下說笑走過的一幕,畫面極美,意境悠遠。而這一幕便是在京都平安神宮取景的。在京都,平安神宮是個比較神奇的存在,單純路過的人也會被他吸引。橫跨整個道路的鳥居,彰顯著平安神宮的不凡。
  • 存在感日本第一的京都,竟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它從794年的日本平安時代起就被定為日本的首都,一直以來都是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直到1869年遷都東京,京都才斷了這「千年首都」的名號。雖然現在還是有很多京都當地人表面上承認東京市首都,但在骨子裡依舊認為京都才是日本的首都,只不過這份倔強一直放在心中。
  • 京都人憑什麼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不知這個笑話有幾分真實,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本人對京都人的普遍印象:說話禮貌,內心苛刻,也就是所謂的「腹黑」。京都人的文雅和好面子人所共知。一千年前,愛好風雅的平安貴族寫漢詩、玩雙陸,水邊宴飲,月下賞花,對季節變換極其敏感。正像《源氏物語》和《枕草子》中描繪的一般,貴族交往必然伴隨著詩歌贈答,宮廷中還有女官專職替天皇、皇后在正式場合賦詩。
  • 詩意日本,和風古韻,醉夢京都
    京都的歷史文化京都它位於日本列島中部,是近畿地區的中心。它建於公元794年,被日本稱為「心靈的故鄉」。它也是日本的文化象徵。京都自古以來就是日本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首都才遷往東京。
  • 京都人為啥看不起東京人
    日本2000多年的歷史上,只有過三個都城,第一座都城是奈良市,建於中國的隋唐時期,城市規劃模仿長安。第二座都城是京都,建於中國的宋時,城市布局模仿洛陽。第三座都城是東京都,成立於中國的晚清時期,但城市建設不再學中國。京都人死活不承認東京是「都城」,因為明治之前,天皇一直居住於京都,京都作為都城的歷史長達1000餘年。京都人還有一種說法,說明治天皇當年到東京「巡幸」,結果一去不復返,是因為遭到了東京人的綁架。
  • 《京都之謎》:千年古都的遷都歷史之謎,京都特色的怨靈文化之謎
    一、曾經千年首都的京都,被選擇與被拋棄的歷史之謎京都,作為日本歷史裡的首都,從公元 794 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京都舊稱),到1868 年明治維新後明治天皇遷都東京為止,約莫 1200 年。這裡不得不提到日本天皇的兩大派系——天武系和天智系,以及日本古代皇位的繼承制,有父子繼承的,也有兄終弟及的,更有夫婦繼承的情況…… 可想而知,日本天皇位紛爭之複雜之慘烈。因此,在天智系的桓武天皇即位後,面對當時的首都奈良(平城京)都是天武系盤根錯節的勢力,外加當時佛教對朝廷的滲透之深,想也知道,遷都是勢在必行的大事。
  • 市政廳|日本文化廳要為「地方創生」從東京遷到京都?
    根據2014年的統計數據,東京人口密度為6106人/平方公裡。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讓京都民眾稍微鬆了一口氣的是,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在11月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政府將會以「文化廳向京都轉移為前提,來討論相關議題」。
  • 不屑鮮豔招牌、絕不自稱關西人…日本京都人到底有多傲嬌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事實上現在京都人依然這麼覺得),坐擁自然風光和悠遠歷史,也讓京都人的個性與鄰居大阪人大相逕庭,雖然同屬關西,相處模式卻天差地別
  • 月讀|誰的京都:讀川端康成《古都》
    京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名字中的兩個字——「京」和「都」——都意指「首都」的城市。更耐人尋味的是,京都原本只叫「京」,在明治維新遷都東京(江戶)後,「京都」的名字才被鞏固了下來,可見京都人對失去首都地位是如此耿耿於懷。其實也有他們的理由。最有歷史依據的一點是:天皇從未下過所謂「遷都詔書」。故而,一部分京都人認為,名義上此地仍是日本的首都,天皇家族只是出訪了東京——一百多年——罷了。
  • 京都人秘密的歡愉 看完真帶感!
    京都——多麼古老的叫法。作為日本曾經的首都,京都承載著日本這個國家濃厚的歷史底蘊,在這裡人們可以體會到獨屬於京都的隱秘氣質。
  • 豆瓣9.1:京都人的私房雅趣,一起解開日本京都的「咒語」
    /京都人秘密的歡愉》。京都的綺麗依然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題,但在帶你欣賞這座城市的黃昏破曉、飛花葉落時,更多的是把京都令人神魂顛倒的原因歸結為——京都人。全篇共20集,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多個角度,在一年四季的變換中,全面展現京都人的生活。聞者怦然動心,見者如沐春風。讓我們一起走進京都人秘密的歡愉,解開他們生活的咒語。京都在你心中是什麼?
  • 日本自由行攻略:京都、大阪和奈良
    寫了這篇流水帳希望給需要的人帶來一些便利。【十月日本關西六天五晚行程單】Day1:北京—京都主要景點:關西國際機場、鴨川Day2:京都主要景點:嵐山,日式早餐500日元/人價格便宜還好吃,日本民宿通常很乾淨衛生放心,也體驗了一下日式客房。
  • 日本京都的古書店
    住吉具慶繪《洛中洛外圖卷》(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元祿年間京都書店的風景,店門口是過路賣花人。  京都的書店,在近世初期即已出現,最早只售賣由大阪港傳入的漢籍(唐本)。而後,寺院或個人開始經營私刻書籍,手抄本、舊書也漸成為書店經營的內容。慶長年間(1596-1615),京都出現了日本最早的出版從業者——本屋新七。他在慶長十四年(1609)刊行古活字版《魁本大字諸儒箋解古文真寶後集》,是日本最早標註書店名的出版物。
  • 京都人為什麼在日本鄙視鏈頂端?
    而只有像這部紀錄片裡的人類社會學教授愛德華那樣在日本久居,才會感受京都之所以處於日本各地區鄙視鏈的頂端,是有原因的。而網際網路上,關於京都人的「優越感」也有不少傳說:▵該網友可能居住在大阪,據說大阪人和京都人是「死對頭」和京都人做鄰居,分寸拿捏要到位@鄰居門前只掃30釐米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愛乾淨的民族之一,其中京都人更是愛乾淨之最。
  • 淇淇淺談日本的五大城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京都的不同
    後來天皇的後代們,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將首都從奈良搬遷到了36公裡以外的京都,讓京都成為日本天皇的新家。一直至今為止,1200多年,京都一直日本皇帝的本家。所以,來到京都,你會覺得這裡街道的古建築氛特別多,沒有東京那樣的高樓林立的現代氣派,但是多了很多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寺院神社。
  • 止庵VS史航:京都的氣象讓我們慚愧
    從公元794年到公元1868年,京都都是日本的首都。
  • 臉上笑嘻嘻心裡吐槽帝,京都人憑什麼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不知這個笑話有幾分真實,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本人對京都人的普遍印象:說話禮貌,內心苛刻,也就是所謂的「腹黑」。京都人的文雅和好面子人所共知。一千年前,愛好風雅的平安貴族寫漢詩、玩雙陸,水邊宴飲,月下賞花,對季節變換極其敏感。正像《源氏物語》和《枕草子》中描繪的一般,貴族交往必然伴隨著詩歌贈答,宮廷中還有女官專職替天皇、皇后在正式場合賦詩。
  • 京都初次旅行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
    「清水寺」可以說是京都旅遊經典中的經典。從日本的諺語「從清水舞臺跳下」就可以推斷出清水寺被日本人視為主要的觀光地了吧。 平安神宮看起來是從平安時代建起來的感覺,但實際上是明治28年(1895年)作為平安京遷都1100年紀念,在曾經首都中心的地方建立起來的,重現了當年的朝堂院。 平安京在第50代天皇恆武天皇的下令之下,在794年10月22日開始稱為首都。在那之後,到明治2年(1869年)遷都東京的1075年間,都作為日本的首都、皇家安居的場所。
  • 京都人的秘密歡愉
    全劇共有20集,另有一部4劇集的衍生劇《京都人的私房雅趣》,目前在B站可以觀看全片。紀錄片以一名旅居京都十載的英國老紳士愛德華的視角來拍攝的,做為一個深深痴迷京都文化的外國人,在洛志社大學擔任日本文化的教學,正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 京都賞楓記(上篇)
    京都の秋 古代波斯人用羊毛織成上好的地毯,京都人卻享受著楓葉鋪成的紅地毯 。圖片來自網絡 M21《唐紅的戀歌》電影海報多年前偶然看到一組京都古剎紅楓的攝影作品,如痴如醉,下定決心有朝一日定要拔草。京都,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