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電影院》是一部最被影迷高估的所謂神作 | LOOK邪論

2021-02-13 虹膜

盛極一時的義大利電影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進入了漫長的衰退期,這個衰退的過程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中止的跡象。在上世紀末的最後十年,世界影壇倒是出現了幾次奪目的「義大利時刻」。

代表了義大利電影歷史性成就的費裡尼與安東尼奧尼分別在1993年、1995年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費裡尼在1993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對著愛妻朱麗葉塔那一通辛酸又幽默的發言,感動了全球電視觀眾。演員羅伯託·貝尼尼以義大利式喜劇風格執導的反納粹題材電影《美麗人生》,在坎城電影節和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

與之類似的一部是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當年公映後獲得了空前熱烈的反響,並且時至今日,依然有無數電影榜單將本片選入各類形容詞修飾的最佳行列。

《天堂電影院》

迷影情懷、小鎮鄉愁、青春荷爾蒙、誇張的嬉鬧、催淚傷感、獨具創意的收尾蒙太奇……《天堂電影院》的外殼有著太多輕易為普通大眾接受的情緒爆發點,但需要不斷質疑的信條依然是:為大眾所熱愛的就一定是經典之作?能感動人、能獲得最大範圍共鳴的就一定是好電影?仔細審視《天堂電影院》的內在肌理、構造以及情感爆點,並不難判斷這部電影強烈的斧鑿痕跡,影片在意識形態方面也存在著極大的誤導效應。

 

影片的視角與敘事是以成年、成名的多多的主觀回憶的方式展開的,回憶的動機來自於他幼年的忘年交、人生導師電影放映員阿爾費雷多的去世。阿爾費雷多的去世,讓多多終於有了三十年來首次回鄉的契機。這是表層信息。但影片真正傳達的要旨並非如此。

《天堂電影院》

在影片劇情進行大半的時候,阿爾費雷多鄭重告誡多多,必須離開這個小鎮,「人生與電影不一樣」。不止於此,阿爾費雷多要求多多「不準回來,不準想到我們,不準回頭,不準寫信……要是你失敗逃回來,就別想來見到我」。多多後來正是遵照阿爾費雷多的告誡,三十年來沒有回鄉,而最終的回鄉,是以著名導演的身份回鄉,所謂衣錦還鄉,這是成功者、勝利者的姿態。這是再典型不過的成功學毒雞湯。

外省卑微青年逆襲,晉升成功者之後才配有鄉愁,才配有回憶的權利,回憶才如此美好,失敗者原來連回憶的權利都沒有。懷舊果然是資產階級才配有的文化消費權利。按照這個邏輯,影片之前一百分鐘(按:本文針對的是124分鐘的正式公映版)大肆渲染的小鎮電影院觀影情懷、放映電影的美好天真情愫、最純真無邪的甜蜜初戀,這一切的一切,原來只有當主體功成名就之後才具有回憶的價值與意義。

要是多多最終沒有變成著名導演,沒有成功,這一切難道就是負面教材?阿爾費雷多的諄諄告誡,其實極其類似於中國父母最常見的一句教育子女的家常話語,「我這麼說是為你好」。

《天堂電影院》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矛盾之處是,多多後來賴以獲得名利的工具不是他物,正是他幼年時代痴迷的電影。一個放棄了全部主體記憶、情感的人,最終卻是要憑藉建立在情感之上的電影創作獲得所謂的成功,我們難道是要理解成託納多雷是在諷刺電影業的虛偽與不堪?實際上,託納多雷的理論就是最淺薄不過的電影的歸電影,現實的歸現實。

 

《天堂電影院》有一些故意模仿費裡尼的元素。小鎮鄉愁是最明顯的。小孩在數學課上童稚可愛的出醜,基本就是套用了《阿瑪柯德》中小女孩學希臘語的搞笑橋段。託納多雷甚至為了讓影片有更直接的「費裡尼元素」,對費裡尼表達某種敬意(費裡尼晚年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力挺託納多雷),讓費裡尼早年作品《白酋長》裡的主演萊奧波多·特裡耶斯泰(Leopoldo Trieste)演了神父Adelfio一角。

但是這些表面的「費裡尼元素」,善意的說法不過是致敬,實際並不能為影片增添一絲一毫真正的費裡尼神韻:在漫畫式的喧譁情境中尋覓人生難得一見的真相、詩意與奇蹟。惡意一點的說法,這些模仿不過又是功利化的塗脂抹粉,借費裡尼來抬高作品身段。

《天堂電影院》

此外,使用兒童演員也確實是經典義大利電影的一大特色,羅西裡尼、德·西卡很多著名電影的主角都是小孩。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多使用非職業演員,相比成年人,兒童表演更容易趨自然化。在本片中也可以直觀感受到,扮演成年多多的演員毫無存在感,宛如木偶、殭屍。

 

作為一部戲中戲電影、迷影情懷電影,《天堂電影院》對於電影本身沒有任何反思,一切有關電影的元素都被簡單地處理成煽情的工具。影片始終在不斷的放大集體性觀影的巨大樂趣,這種樂趣完全建立在共鳴之上。

《天堂電影院》的畫中畫

由這一點可以對標埃託爾·斯科拉(Ettore Scola)的《我們曾如此相愛》(C'eravamo tanto amati)。在斯科拉的這部歷史情懷電影中,出現了《偷自行車的人》《生活的甜蜜》《紅色沙漠》《蝕》等經典電影,還包括了主角對《戰艦波將金號》中著名蒙太奇段落敖德薩階梯的模仿、電影知識競賽等電影史元素。

斯科拉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能夠將這些「影中影」與三位主角的人生以及義大利的社會現象作一個巧妙的呼應,這呼應自然涵蓋了某種有關電影內部、外部的智性反思。對比之下,《天堂電影院》就顯得非常粗暴,影片的故事是發生在二戰結束之後,但整個社會處於真空狀態,現實被隔絕。

電影對託納多雷來說似乎就是大眾宣洩產品,像是《枷鎖》(Catene)這樣一部在義大利影史並不怎麼重要的作品,觀影過程在影片中被濃墨重彩的表現,原因不過是它能讓每一位觀眾都哭鼻子,即是所謂的共鳴。與此同時,小鎮集體性的觀影經驗又不斷的被強化。

《天堂電影院》

影片收尾的高潮之一,就是炸掉影院。這是以儀式化的方式哀悼傳統影院的消亡,情感作用不外乎是宣洩。問題在於,真正為了所謂的成功、出人頭地,在內心炸掉影院的又是誰呢?功成名就、衣錦還鄉者,回憶的過程又無比虛偽地將舊時代的集體性觀影經驗自我崇高化。

更為遺憾的是,這位成功的主角自身就是學電影的,但是卻看不到他對電影的反思,他對電影的認識與普通觀眾沒有任何區別,電影難道真的就是他的成名成家工具而已麼?

《天堂電影院》

 

託納多雷為影片精心設計的高潮段落,是影片催淚煽情的至高點──接吻蒙太奇。這也是託納多雷對他所理解的觀影文化最重要的共鳴認同的表現。在表現小鎮觀眾集體性觀影的段落中,影片一方面是極力強化共鳴的情感,另一方面是通過對共鳴的壓制來反向抒發對共鳴的渴求。這個壓制的行為就是審查。這也是全球觀眾最容易獲得共鳴的情意結。

託納多雷更為「妥帖」的是,他沒有像費裡尼那樣毫不避諱地展現人生真實的情慾,而是只凸顯了接吻的情節(審查壓制的難道僅僅是接吻?),這種方式徹底地將觀影的過程溫情傷感化、浪漫化、均質化,同時又有很巧妙的指涉,接吻代表的不僅是觀影歷史的某種美好失落,更是多多美好初戀的再次回想。

《天堂電影院》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主將德西卡也是一位不斷傳遞溫情感、傷感情緒的導演,但德西卡的溫情感非常節制,往往能不動聲色地擊中情感軟肋。託納多雷反其道行之,又是成功學毒雞湯,又是不遺餘力抓住某點要害狂暴煽情,成就了這麼一部欺世盜名的《天堂電影院》,一部義大利影史最被高估的電影。

(提示:上方廣告是微信平臺自動插入,平臺根據文章內容匹配相應的廣告進行展示,具體的廣告在正式發布前我們也並不知道,每位讀者收到的內容也不同。)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大家是真的喜歡這部電影,還是因為導演歲數大?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已經超越了中美之爭

這些世界級的導演大師,最喜歡哪些電影的開場?

大神親自來拍美劇,我只能先打完10分再看了!

最愛的這套動畫登上9.6分的最高點,不負我多年追隨

不是韓國人,《寄生蟲》的隱藏信息你沒法100%理解

連看三遍《寄生蟲》,鄭重給出一個差評

從4.8到8.0,這是我見過最大的國產劇評分逆襲

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這部電影讓我回想起港片的巔峰時代

除了師奶殺手,他還是中國最頂尖的話劇演員 | 國伶

有人完整統計了昆汀電影中的暴力和死亡,結果是……

看來嶽雲鵬很難摘掉「爛片之王」的帽子了,除非……

相關焦點

  • 該反思CC對藝術電影的負面作用了 | LOOK邪論
    作者按:之前我的專欄「LOOK邪論」,還有開寅的專欄「歪萊塢」,初衷都是和主流輿論唱對臺戲,為我們所認定的被低估、被埋沒、被扼殺的電影翻案,或是打擊、重創、顛覆那些我們認為被高估、被熱捧的電影。但從這篇開始,我們涉及的對象或不再局限於單部電影。一種電影現象、一個電影觀念,都會被我們拿來討論,顛覆,翻案。
  • 上影節:天堂電影院4K+寶萊塢5星神作
    ;4、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60年前執導的喜劇片《早安》;5、50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午夜牛郎》;6、40年前法蘭西三大美女明星主演的《勃朗特姐妹》;7、30年前義大利電影大師託納多雷贏得坎城評審團大獎的《天堂電影院
  • 「論劇求本」第8期《天堂電影院》:如何理解那個被「剪」掉的吻
    2020年7月1日,按照集團領導的安排和部署,總編室繼續採取線上論壇的形式舉行第8期「論劇求本」論壇。本期論壇選擇的主題電影為《天堂電影院》。該片斬獲了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以及第42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 《天堂電影院》影史上最多吻戲 向經典致敬
    網易娛樂3月16日報導 (文/蔡世偉)《天堂電影院》導演吉賽佩託納託(Giuseppe Tornatore)今年歡慶60大壽!今年也剛好是《天堂電影院》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殊榮屆滿25周年!4月8日將推出《天堂電影院》數字修復版,此次上映的版本為123分鐘的「國際版」,也是當年得獎的最經典版本。
  • 為什麼《天堂電影院》是此生必看的經典電影?
    圖/重回電影最黃金的澎湃年代如果你還沒看過《天堂電影院》,那一定要趁這時刻細細品味1988年,義大利(Italy)電影《天堂電影院》(Cinema《天堂電影院》當年上映時,獲得了影迷們巨大的迴響,它完美的敘事魅力更讓片商接連在上映25周年和30周年時,重新在大銀幕獻上數位修復紀念版,除了讓觀眾重新在戲院感受這影史上的經典,更記錄了一段逝去的電影黃金時代。
  • 《天堂電影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堪稱影史上的經典,影迷的必修課。這是一部不會過時的電影,即便今天看起,你也會被它樸實而充沛的力量所打動。因為,每個成年人的心中,或許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 莫裡康內之夜:樂迷和影迷走進沉浸式「天堂電影院」
    13首莫裡康內的電影配樂,以《海上鋼琴師》和《天堂電影院》勾起特別的情感。孫小姐說,當《天堂電影院》的《愛的主題曲》(Love Theme)響起時,情不自禁就要流淚了。電影音樂會,以電影畫面和現場演奏的雙重效果,為影迷和樂迷們帶來特殊的視聽佳宴。
  • 《天堂電影院》——一部永不過時的奧斯卡傑作
    今天,又看了一遍《天堂電影院》。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之前獲得了許多獎項,好像也是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我最開始應該是初中的時候看的這部影片,印象好模糊了。我才發現一部好的影片在不同時期觀看會有不一樣的心理感受。
  • 第六期觀影|影片《天堂電影院》觀影分享
    ·託納多雷執導的《天堂電影院》,並現場分享觀影體會。《天堂電影院》講述的是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詹卡多村莊,膠片人生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而艾費多則是「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師,因為電影的穿針引線,使得他們建立起來亦師亦友、亦父亦子的感情。放映師所扮演的是個引領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帶領著多多成長。三十年後,成名的多多回來向他的老朋友做最後的告別。
  • 胡亮宇 | 以重返影院的方式重返電影:《天堂電影院》的2020解讀
    在2020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環節長長的片單中,《天堂電影院》的出現似乎尤為別有深意。在新冠疫情讓世界陷入停擺,電影業遭受前所未有之重創時,一部關於關於電影、關於電影院的經典之作再度登上銀幕,既像是一次療愈性的久別重逢,又像是時代自身狀況的鏡照。
  • 金溢士多 | 天堂電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我是個電影狂,算不上對每一部電影都有深切的體會,是喜歡沉浸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的那類型影迷,能通過電影看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種人生,十分奇幻美妙。相信大部分熱愛電影的人,一定觀賞過以下這部《天堂電影院》,它是一部平淡、溫馨、感人的電影。其中有電影的發展史,從膠片電影放映室到電視,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從默片到有聲電影,通過電影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 賞析電影《天堂電影院》
    【摘要】義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系1988年上映,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的一部半自傳式影片,曾獲得1990年第6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獎
  • 電影院復工第一天,影迷們就被《尋夢環遊記》唱哭了......
    消息一出,朋友圈一片歡呼:終於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了。直到現在,《尋夢環遊記》在豆瓣上的評分仍然高達9.1分,是影迷最鍾愛的動畫電影之一讓影迷記憶最深刻的,是米格唱給太奶奶coco的那段畫面。病重中的coco已經意識模糊,記憶對於她來說,就像飄渺的雲煙一樣抓不住。
  • 它是寫給電影的情書,也讓我愛上電影——《天堂電影院》幕後趣事
    我曾在網上有人這樣形容《天堂電影院》,他說:「沒有哪一個熱愛電影的人,會公然宣稱自己不喜歡《天堂電影院》。也再也沒有哪一部片子,可以像這部1988年的經典之作一樣,以電影的方式致敬電影。它是託納託雷「回家三部曲」中的首部作品,也是口碑最好的一部。它連繫著童年,連繫著夢想,連繫著鄉愁,也連繫著愛。」
  • 這一場漫長的「天堂電影院」之旅 |北影節展映幕後專訪
    此外,今年還特別設計了一個單元叫做「電影萬歲」,如《天堂電影院》等影史經典之作都包含在內。 這一單元的形成則和今年疫情爆發之後對電影行業的影響有直接關係。邀片團隊負責人李爍坦言,疫情發生之後,大家跟電影院隔絕的時間越來越長,她們覺得應該去選擇和策劃這樣一個主題,去喚起大家對電影院的那種熱情和那種懷念的感覺。
  • DC年度神作《小丑》上映後,外國影迷直接被嚇得逃出了電影院....
    ,實在是讓人防不勝防,指不定哪天正悠閒地走在街上就突然挨了一槍子兒,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由此也的確看得出來導演及演員們在拍攝時的用心良苦,不過也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不,就在上周五於美國各大影院上映當天,《小丑》就受到了無數影迷們的追捧——不僅斬獲了高達3990
  • 《天堂電影院》:記憶與鄉愁
    本周推介的佳片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最為經典的電影之一,上映於1988年的《天堂電影院》。該片講述了電影放映師艾佛特和小男孩多多之間亦師亦友的情感。這是一部有關電影的電影,卻牽出每個人的兒時記憶與鄉愁。
  • 天堂電影院:有光的地方,就是天堂
    但難以置信的是,在黑河-騰衝線的另一側,還有很多人從未在電影院看過電影。於是,「天堂電影院」公益項目的創始人們,在這個景色如天堂般的地方搭建起了屬於當地人的電影院,用光影照亮了他們的世界。這部讓人肅然起敬的影片,直擊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這也是「天堂電影院」公益項目創始人們的初心。
  • 日本新片展筆記之三:這部日本版「天堂電影院」感人至深
    原因有二:這是一部極具觀賞性的快樂喜劇,這是一部致敬電影歷史和青春人生的情懷佳片。周防正行是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曾經兩次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他們終於被警方發現,逃跑途中俊太郎僥倖逃脫,帶著盜竊來的財物,改名換姓進入「青木館」電影院,成了一名真正的「活動弁士」。在這裡,他與兒時玩伴慄原梅子和昔日偶像山岡秋聲相遇,又因山岡秋聲的醉酒潦倒脫穎而出,成為「青木館」的頭牌「人氣弁士」。20多年前,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的《天堂電影院》曾經瘋魔了全世界的影迷。
  • 每天一部電影——《天堂電影院》
    初戀的純潔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對小情侶的海誓山盟被艾蓮娜父親的阻撓給隔斷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蓮娜去念大學。傷心的多多在艾佛特的鼓勵下,離開小鎮,追尋自己生命中的夢想……30年後,艾佛特去世,此時的多多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導演,他回到了家鄉,看到殘破的天堂電影院,追憶往昔,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