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電影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2020-09-14 王木棍

義大利寫實主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代表作「時空三部曲」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堪稱影史上的經典,影迷的必修課。


出生在西西里島的託納多雷用這三部電影,構築出連接過去與當下的時空長廊,讓人穿梭其中,尋覓記憶深處的故鄉與情感印記。所以,「時空三部曲」又被稱為「尋找三部曲」,或「回家三部曲」。


1988年上映的《天堂電影院》,是三部曲的起點,也是讓託納多雷名聲大噪的經典之作。


這是一部有關電影的電影,卻也牽出每個人的兒時記憶與鄉愁。


《天堂電影院》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獲得了坎城評審團大獎。豆瓣上,《天堂電影院》有9.2的高分。


這是一部不會過時的電影,即便今天看起,你也會被它樸實而充沛的力量所打動。因為,每個成年人的心中,或許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電影和電影院承載著的時代記憶與美好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西西里島,導演以小鎮上一個名叫多多的孩童作為主人公。


多多是個熱愛電影的孩子,他總是偷偷到鎮上唯一的電影院裡享受電影帶來的美好時光。也因此跟電影放映員艾費多大叔成了忘年交。



那個年代的世界,還沒從戰爭的陰雲中徹底走出來。鎮上的人們生活單調而清貧,去天堂電影院看電影就是他們最好的娛樂,甚至是精神寄託。


電影提供了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人們會賴在電影院裡不走,會跟著電影的鏡頭和劇情肆意地表達情緒,憤怒、感傷、恐懼、哭泣,會因為接吻鏡頭被剪掉而大聲起鬨,會看了一遍又一遍把臺詞都倒背如流。



電影幾乎成了小鎮人們精神世界的唯一歸屬。電影院的管理員是一名神父,這樣的設定無疑是將電影與信仰聯繫到一起


可也正是這名神父,在宗教保守的觀念支配下,讓艾費多在電影上映前剪去了所有接吻的鏡頭。神父成了電影審查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


對多多以及小鎮上的孩子們而言,電影不僅可以是觀看的故事、大千世界的記錄,也帶來了性的啟蒙。


他們還可以在電影院裡交流、玩樂,融入小鎮社會,社交的啟蒙同樣在這裡完成。


天堂電影院成了孩子們真正的天堂。對多多而言更是如此。因為他還能到放映室,去探究和學習電影放映剪輯的秘密與方法。



然而,影片中關於電影的美好,隨著艾費多放映露天電影而導致電影院失火之後,開始了衰落的轉折。


重新開業後的天堂電影院,和少年多多成為放映員,是那個時代電影最後的榮光。


等到多多以著名電影導演的身份榮歸故裡的時候,電影已經在新時代的發展下,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電視在興起,娛樂也更加多元,物質更加豐富的人們,精神的寄託也不再只有電影。


那場艾費多的出殯,其實告別的是已經衰敗殘破,即將被夷為平地的天堂電影院,以及它所代表的時代。



送殯隊伍中的人,是曾經電影院的老闆和常客,他們已年華老去,噙著淚的眼中滿是對舊時光的留戀與不舍。


託納多雷導演這部電影的初衷,是想將本片作為一個訃告,宣告傳統的電影院和電影生產方式的終結。


《天堂電影院》有著導演極強的自傳色彩。他既拍給自己童年記憶中的電影,也是拍給家鄉西西里島。多多身上一定有著託納多雷自己的影子。



一個人的成長是總是伴隨著失去與遺憾


「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這句《金剛經》中的偈語,恰巧每句最後一個字組在一起是「電影」。電影有時就像人生的一場夢,看的是別人的故事,感悟的卻是自己的人生。


《天堂電影院》裡的多多,電影就是他的人生之夢


孩童時的多多眼中,投射出光影的放映口,會變成獅子張開的大口,有著神秘與未知的力量。


那時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像艾費多大叔一樣的電影放映員。當這個夢想在少年時便已實現,未來卻又滿是迷茫。


多多經歷了長大成人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讓他在不斷的失去中變得成熟


在不識愁滋味的年齡,多多就失去了戰死沙場的父親,與媽媽和妹妹相依為命。幸好他還有天堂電影院和艾費多大叔。



艾費多又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雙眼,電影院也經歷了第一次的毀壞。


這次失去卻讓多多成為了新的電影放映員,這不過是他人生的一個小小起點。


多多又迎來了自己的初戀,與銀行家女兒的這段地位懸殊的愛情註定徒留傷悲與遺憾。


亦師亦友亦父的艾費多,給多多講了一個關於士兵追求公主的故事。公主讓士兵連續100天守在她的窗下就能以身相許,士兵卻在第99天起身而去。



多多效仿故事追求到了自己心儀的姑娘,卻在服兵役後失去女友才懂得故事的真正含義:如果士兵等到100天公主卻毀約,那士兵將心碎無比,前一晚離開卻能讓公主永世難忘。


這便是人生註定的遺憾。只有失去才會感悟道理,只有離開才有新的生機


只會放電影在小鎮困頓一生的艾費多,不希望多多活成他的樣子。他像把幼崽養大的野獸,要將多多「驅逐」。



他告訴多多:「出去闖蕩吧,永遠不要回來,不要打電話,不要寫信。我不要在這裡跟你談話,我要聽別人談論你」。


多多由此告別了母親,遠離了家鄉,登上了遠去的列車,向曾經在電影裡見到的廣闊世界進發,一去不回。


多多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將初戀的苦澀埋藏心中,不再眷戀故鄉與親情,飛向更遙遠的天空。沒有忘卻的就是自己心中關於電影的夢,終於成為電影大師。


功成名就的多多獨自在城市裡生活,多多的媽媽說,每次打電話都有不同的女人接,但感受不到她們的愛。多多再沒能找到他最珍視的愛情。



逝去的還有時光。


等多多再度回到家鄉,參加的是艾費多的葬禮。一併離去的,還有伴隨了他童年的天堂電影院。他抬頭望向曾經最熟悉的地方,眼中滿是不舍與嘆息。


每個人的人生都在得與失中磨礪,就像那些被艾費多剪掉的接吻鏡頭,只有剪掉它們才能讓電影放映,讓更多的人看到。


而被剪掉的鏡頭只能燃成灰燼,或者珍藏於某人的心中。



有關鄉愁的一切:童年、初戀、友情、親情


豆瓣上,一位豆友在《天堂電影院》下如此評論:


「每個人的童年,每個人的家鄉,每個人的初戀,是最後綿綿長長一直伴隨到死,滲透到了血液裡靈魂裡的記憶和感覺」


導演託納多雷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他的作品裡總有著西西里情結。《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將故事的發生地放在了西西里。



某種意義上,《海上鋼琴師》裡1900至死都不下去的那艘豪華郵輪,也是一座移動的孤島。


託納多雷將他的鄉愁融入進他的電影,多多就像是他本人的化身


天堂電影院裡有多多的童年記憶,有他美好苦澀的初戀情人,有艾費多大叔這樣的忘年交。


在電影的導演剪輯版中,還有多多與母親之間親情的描述。


母親看似對多多苛刻嚴厲,但她每天晚上都要等到多多放映回來,看到他睡去才偷偷下去鎖上門。自從多多走後,她已經30年沒鎖過門,乾脆把鎖拿了下來。



對多多最重要的人,非艾費多莫屬。


多多會坐在艾費多的自行車上享受鄉村小路的溫暖陽光,會在艾費多的指導下學習電影放映,會在沒什麼文化的艾費多考試時給他打小抄,會跟艾費多一起給沒票的人在廣場放露天電影,更會在大火中奮不顧身地救下艾費多的命。



艾費多也把多多當成了自己的兒子,教他道理,給他指點迷津。


他不想聰明好學的多多像自己一樣,一生的時光都耗在方寸間的放映室,耗在恬靜卻封閉的小鎮。


他要讓讓多多去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拳腳,甚至犧牲了多多的初戀,他自己也至死再未見多多一面。


如此深沉的愛,永遠留在了多多的鄉愁裡。



在多多的鄉愁裡,也永遠無法釋懷自己的初戀艾蓮娜。


女孩的善睞明眸皓齒紅唇,他在陽臺下風雨無阻的守候,放映室裡甜蜜的初吻,久別的相思,重逢的喜悅,無疾而終的苦澀。



導演剪輯版中,有講述多多回到家鄉後與艾蓮娜的重逢。艾蓮娜嫁給了多多兒時的玩伴,就是跟在黑板前答不上題、幫多多運送膠片的那個小孩。


其實,剪輯版的這段交代,反而破壞了初戀應有的意境。


初戀更值得懷念,無需刻意的祭奠。遠去的就讓他遠去,留存在記憶中的才最美好


就像多多在家中重新放出年輕時偷拍的艾蓮娜影像,洋溢著青春的美麗臉龐在膠片上定格成永恆。



電影裡有一個露宿在小鎮廣場上的瘋子。他總是說,這片廣場屬於自己。對於小鎮上的人來說,那片廣場就是他們永遠的故鄉。多多也一樣。


多多榮歸故裡,在破敗的天堂電影裡踟躕,回望著自己的青春年少,到處都是自己曾經的影子。


每個人都會有獨屬於自己的兒時記憶,記憶裡都是家鄉。每個人也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天堂電影院」,一處承載著兒時夢想和生活印記的「天堂」



很多人也跟多多一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更有的人,再沒機會回到他熟悉的家鄉,它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兒時的「天堂」也不知所蹤。甚至有的人,連這份「面目全非」都無緣再見,故鄉永遠留在了記憶中的遠方。


電影結尾,多多回到城市,打開艾費多留給他的禮物。那是30多年前,艾費多剪掉的接吻鏡頭。在銀幕前,多多看著這些接吻集錦,仿佛穿越時光,眼中閃爍著驚喜與悸動的光芒,心中再次泛起漣漪。


這一幕極具觸動力。電影的膠片就像我們腦海深處的記憶片段,往日重現,卻物是人非



結語


不得不說,《天堂電影院》是那種能走進人心中的電影。它用樸實無華的電影語言,簡單溫情的故事,觸動到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多多的飾演者,孩童的可愛機靈,青年的英俊深情,成年的滄桑沉穩,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雅克·貝漢飾演的成年多多,戲份和臺詞都不多,卻把那份歷經世事還要克制內心波瀾的感覺詮釋的入木三分。


多年以後,雅克·貝漢又在另一部異曲同工的經典電影中,飾演了主人公的成年時候,這部電影就是上映於2004年的《放牛班的春天》。


相關焦點

  • 電影 |《天堂電影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家天堂電影院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這「時空三部曲」中,我還是最喜歡《天堂電影院》。上岸,他不是偏執,而是害怕;《天堂電影院》是每個人的童年,每個人的家鄉,每個人的初戀,是最後綿綿長長一直伴隨到死,滲透到了血液裡靈魂裡的記憶和感覺。
  • 天堂電影院:有光的地方,就是天堂
    但難以置信的是,在黑河-騰衝線的另一側,還有很多人從未在電影院看過電影。於是,「天堂電影院」公益項目的創始人們,在這個景色如天堂般的地方搭建起了屬於當地人的電影院,用光影照亮了他們的世界。當我們見到「天堂電影院」的發起者程城的時候,他正忙著和攝影師、導演海燕討論剛拍攝完成的宣傳片的剪輯,雖然距離遠赴新疆參與搭建電影院已經有一段時間,他依舊穿著「天堂電影院」的隊服,程城告訴我們,這件衣服讓他的團隊感到驕傲
  • Life·Moives|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如果有人生電影評選榜單,《天堂電影院》一定名列其中。義大利南部小鎮的放映師艾弗達與多多小朋友因電影相識。尚處在童年的多多不僅喜歡看電影,對放映電影和艾弗達「剪」電影也非常感興趣。這種對光影世界的好奇讓他也想成為一位電影放映師。
  • Life·Moives|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如果有人生電影評選榜單,《天堂電影院》一定名列其中。▲《天堂電影院》截圖可以說,電影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精神寄託。相信很多人的電影啟蒙,都是從兒時的「壩壩影院」開始的。,但在電影院的氛圍仍然與眾不同。
  • 《天堂電影院》:記憶與鄉愁
    本周推介的佳片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最為經典的電影之一,上映於1988年的《天堂電影院》。該片講述了電影放映師艾佛特和小男孩多多之間亦師亦友的情感。這是一部有關電影的電影,卻牽出每個人的兒時記憶與鄉愁。
  • 為什麼《天堂電影院》是此生必看的經典電影?
    Paradiso)正式上映,在導演朱賽貝託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的詮釋下,他以一種溫暖的基調又扣人心弦的劇情,描繪出二戰後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澎湃和美好,電影不僅在《IMDb》上有擁有高達8.5分的好評,雋永的深意和韻味,彷彿也讓人回到了那個電影產業最蓬勃發展的年代。
  • 電影放映——天堂電影院
    傷心的多多在艾佛特的鼓勵下,離開小鎮,追尋自己生命中的夢想…… 30年後,艾佛特去世,此時的多多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導演,他回到了家鄉,看到殘破的天堂電影院,追憶往昔,唏噓不已。多多意外地遇見了艾蓮娜,往日種種,真相大白,他們如何面對彼此?『豆瓣短評』1.《天堂電影院》,這次看的是導演剪輯版,長達2小時53分鐘。
  • 賞析電影《天堂電影院》
    完整版本的重逢戲中,薩爾瓦多與艾蓮娜事隔三十載,終於有機會當面問清楚當年離別時候沒有解開的謎題,終於發現原來彼此都是如此深愛著對方,都在離別前約定的天堂電影院徘徊等待過。但事過境遷,縱使兩人已經知道薩爾瓦多的杳無音訊和艾蓮娜的離開原來都非己願,而是艾弗雷多的「棒打鴛鴦」,也早已到了不惑之年,身不由己。因而,完整版本的觀眾扼腕的,更多會是兩人無疾而終的、遺憾的愛情。
  • 膠片電影推薦《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導演: 朱塞佩·託納多雷編劇: 朱塞佩·託納多雷 / 瓦娜·30年後,艾佛特去世,此時的多多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導演,他回到了家鄉,看到殘破的天堂電影院,追憶往昔,唏噓不已。多多意外地遇見了艾蓮娜,往日種種,真相大白,他們如何面對彼此?
  • 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因為疫情宅在家的這段時間,終於有時間看看追喜歡的電影和電視劇了,前兩天看了《天堂電影院》。電影的結尾部分,成名的Toto回來向他的老朋友Alfredo做最後的告別。Toto收到Alfredo留給他的禮物——當初被鎮上的檢查員勒令剪掉的吻戲膠片。Toto獨自看著影片,百感交集。
  • 《天堂電影院》的夢想啟蒙與時光留痕
    生前,他曾與導演瑟吉歐•萊昂、朱塞佩•託納多雷有長期的默契合作,為《天堂電影院》等諸多經典影片配樂,被譽為電影配樂大師。隨後,《天堂電影院》曝光了30周年紀念版預告,影片將於7月24日重映,以致敬經典,紀念大師。在義大利南部小鎮姜卡爾多,小男孩多多喜歡看電影。
  • 《天堂電影院》:最美的天堂,是人間大愛
    經典,是每次闊別重逢都能像初次那樣一見如故的作品。我們愛經典,因為在其中重新發現了自我;我們甘願為之徵服,乃是能從中抵達生命的疆界。《天堂電影院》這部人盡皆知的傳世佳作,影史中的「聖經」,用其如泣如訴的旋律,追憶了我們匆匆而去的流年。
  • 天堂電影院丨電影與生活的不規則辯證
    這句被我們經常念叨的言語出現在了《天堂電影院》的對白中。心被狠狠地感動了一下,隨即左眼與右眼不自然地分泌出絲絲鹽澀。我們一直探索著情感最真處的起源點,好讓神經獲得短暫的突兀;我們一直追尋著靈魂最深處的交織點,好讓思想獲得永恆的烙印。感動是一把利器,刺透了人所有的偽裝,使人不停地落淚。
  • 編導藝考電影《天堂電影院》影評
    《天堂電影院》的諸多成就都銘刻在了1988年的劇場版上,導演託納多雷在世界影壇的地位也由此而得以奠定。在劇場版中,託納多雷以多多與電影放映員艾弗特之間的忘年交為主線,以回憶的形式著重講述了多多童年及青年時期在西西里成長的那段往事。在這個偏僻的小鎮上電影是人們唯一的娛樂活動,而天堂電影院便是他們唯一的娛樂場所。
  • 《一秒鐘》VS《天堂電影院》:我們都在追逐一顆星星
    同被稱為「寫給電影的情書」的兩部電影,故事核心都是圍繞著「電影」產生的,而隱藏在故事背後的,都是導演們心中的往事。張藝謀在宣傳影片時提及:「總有一部電影會讓你銘記一輩子,銘記的也許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那種仰望星空的期盼和憧憬。」
  • 天堂電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30年後,艾佛特去世,此時的多多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導演,他回到了家鄉,看到殘破的天堂電影院,追憶往昔,唏噓不已。多多意外地遇見了艾蓮娜,往日種種,真相大白,他們如何面對彼此?大頭綠豆:電影院題材;緣分錯過後重逢。都是很不容易的題材。恐怖電影,電影院裡所有人都捂住了雙眼,只有一個男人無所謂地瞪大雙眼看,轉過頭去,樓上也有一個面無懼色的女人在對著他笑。一切停止在此時。
  • 今日電影推薦《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電影如天堂,天堂非電影。《天堂電影院》導 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編 劇:吉賽貝·託納多雷、Vanna Paoli類 型:劇情片,於1988年11月17日在義大利上映。影評一千個人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電影帶給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人生只有一次,每當人生做出關鍵抉擇的時候,我們便要承受放棄一些事物的痛苦。"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走就走的年紀過了,以後就更難逾越生活的屏障。
  • 重溫導演加長版《天堂電影院》,32年的美麗與憂傷依然深入骨髓
    02《天堂電影院》這部影片採用倒敘結構,以薩爾瓦多的視角展開回憶,因此一開篇就給人帶來一種綿長、悠遠的懷舊氣息。「天堂電影院」被燒毀的「清晨祭奠」一幕,人群中了一句「以後鎮裡就沒有娛樂了」,很直白的體現了當時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電影只是一種聲畫構造的娛樂工具。後來,隨著新的「天堂電影院」的建成,電影隨著時代發展了,電影的類型也增多了。
  • 重溫導演加長版《天堂電影院》,32年的美麗與憂傷依然深入骨髓
    02《天堂電影院》這部影片採用倒敘結構,以薩爾瓦多的視角展開回憶,因此一開篇就給人帶來一種綿長、悠遠的懷舊氣息。建築的生命往往比人的生命更長久、更堅韌,即便是一座灰土破板的小屋,也可能是爺爺那一輩留下來的。所以,人們常常能在建築的一些不起眼的變化中感覺到時間的流逝。這種變化,可能只是改了一道欄杆,或者是換了一扇門板。在《天堂電影院》中,電影院的興衰變化,同樣支撐著影片線索的發展,形象地展示了時光流逝、人物變遷的過程。
  • 《天堂電影院》:即使沒有「天堂」可以回去 你仍要熱愛生活
    一、因為天堂很美好,所以更需要離開我認為,每一位達到情感成熟(emotional maturity)的人,都是經歷過對父母「絕對依賴→相對依賴→朝向獨立」的路。然而,我們常常不懂的是獨立以後的生活,為何常常孤獨得與原生家庭離遠遠的;以及家庭若是相當美滿,那人為何還得要離家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