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吉賽貝·託納多雷
編劇:吉賽貝·託納多雷 Vanna Paoli
主演:菲利浦·諾瓦雷,雅克·貝漢,薩瓦特利·卡西歐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法國 義大利
語言:義大利語 / 英語 / 葡萄牙語
上映時間:1988年11月17日 義大利
片長:加長版173分/155分/國際版123分
「生活和電影不同,生活,難多了。」這句被我們經常念叨的言語出現在了《天堂電影院》的對白中。
心被狠狠地感動了一下,隨即左眼與右眼不自然地分泌出絲絲鹽澀。
我們一直探索著情感最真處的起源點,好讓神經獲得短暫的突兀;
我們一直追尋著靈魂最深處的交織點,好讓思想獲得永恆的烙印。
感動是一把利器,刺透了人所有的偽裝,使人不停地落淚。
故鄉在淚水中隱約依稀,有羊,有初戀,還有電影院。
朱塞佩·託納託雷的《天堂電影院》力量巨大,驗證了影像是情感的凝聚體,是思緒的發散體。
《天堂電影院》幾乎成為了學院影視鑑賞課程必看的影片之一,往往還是第一部觀摩的影片。
在影片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堅強?什麼是執著?什麼是真愛?生活真諦又到底為何物?
主題積極向上,給人信心,給人勇氣。
在影迷們的心中,《天堂電影院》是一座豐碑,後來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與《海上鋼琴師》雖也貴為經典。
可是與前者相比還是有些差距,也相信應該還是《天堂電影院》根深蒂固的原因吧。
童年的多多摯愛電影,在這個鬼靈精的眼睛裡,仿佛也看到了自己曾經的愉悅。
那時候,我大概十來歲左右,與鄰居的玩伴經常溜進電影院看電影。
「溜」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我們先要翻過鐵門,沿著羊腸小道走上了1分鐘,輕手輕腳地打開小門,過了小門,就是電影院的廁所了。
然後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躲過查票老頭疑惑的目光,就大功告成。
在無數次的「溜」中,我們沒有被那查票的老頭子抓住過,甚至有幾次我分明看到他對著我微笑,難道他就是傳說中的「阿爾夫萊多」?
影像中的阿爾夫萊多是個和藹的老人,是個放映員,懂得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別人,也樂意把自己的智慧贈與需要有幫助的人。
電影把多多和艾費多聯繫在了一起,故事也就隨著這條線緩緩展開,「電影與生活的辯證關係」也就開始了。
電影是個美好的物質,銀幕中影像游離跳動,散發出眾多的「酸甜苦辣」,使小鎮的人們得到了情感的寄託。
多多熱愛電影,他把買牛奶的50裡拉奉獻給影院,寧願找來一頓臭打也在所不惜,電影在孩子的眼裡是最美最美的。
由於電影過於美好,多多又深陷其中,他對周遭的環境就有所疏遠了。
做事情總以為可以達到完美,即使現在暫時不能成功,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夠璀璨炫亮。
他離不開家庭,離不開艾費多。直到愛上了艾琳娜後,生活與電影開始有了隔閡。
現實中,多多用了100天的夜晚,守候在艾琳娜的窗外,一顆炙熱的心在一年中的最後時刻慘澹離去。
這是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是有失敗和磨礪的。
幸虧,艾琳娜改變了初衷,在放映間與多多深情相吻相擁,把生活從蒼白拉到了鮮紅。
可是朱塞佩·託納託雷不願意讓生活那麼快屈服於電影,因而後來的情節由於艾琳娜父親的阻礙,使多多的初戀痛苦收場。
生活是個複雜的物質,不光有美好,痛楚也是夾雜其中的。
艾費多為了讓多多了解更多的生活真諦,毅然地要求他遠離小鎮,去羅馬闖蕩,而且途中不能返家。
這些鏡頭告訴我們,要把生活握在手中,首先是要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
多多終於在白髮年代成為了知名的電影導演,可情感生活依舊不如意。
「生活和電影不同,生活,難多了!」
感情生活變成了一道鴻溝,不能夠隨著自己的意志力而發生轉移。
就跟姜文說的:「人世間的事兒什麼都是人事兒,唯獨這愛情,它不是個『人的事兒』,它是個『神的事兒』。」
電影是單一美好的,生活是複雜波折的。在電影中我們享受「酸甜」,在生活我們體會「苦辣」。
電影與生活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是不能統一在一起的,因而就談不上相輔相成了。
可也有例外,那就是多多與艾費多成了忘年交,比電影愈加美好,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