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紀錄片《戚繼光》:定格動畫再現英雄歷史

2021-02-21 南京國際動漫創投大會

在韓國首爾的南漢行宮,紀錄片《戚繼光》攝製組用鏡頭記錄了一場有趣的表演:「傳統武藝十八技」,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的樸金秀博士,是傳統武藝十八技保護會的學術理事,他組織的這一武術表演十八技中,包含了朝鮮武術中的9技、日本的倭刀3技,以及最為關鍵的,來自中國的6技,而樸金秀博士也反覆提及了戚繼光這位四百多年前的英雄人物。

狼筅、藤牌、鏜鈀、長槍,這些似曾相識的武器,都跟戚繼光有關,各種武器之間的配合,也可以看到鴛鴦陣的影子。

戚繼光研發的武器和他創製的「鴛鴦陣」十分神奇。尤其是南方人津津樂道的狼筅,就是一種為剿滅倭寇而生的怪兵器。

乍一看,就是一根毛竹,還是那種來不及削去枝杈葉子的,倭寇初見這種古怪的兵器,可能也會犯嘀咕,這到底是個啥?!但是結合了鴛鴦陣,這種因地制宜、看上去很簡陋的武器,卻能對付鋒利的倭刀……

為什麼叫鴛鴦陣呢?是因為此陣左右對稱,就像成雙成對的鴛鴦。

根據南方的特殊地形,鴛鴦陣是一個作戰小隊的形式,10來個人,戰鬥單位雖小,但兵種卻多:有隊長、牌刀手、狼筅手、長槍手、鏜鈀手,鴛鴦陣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全隊密切配合、可攻可守,幾乎沒有什麼破綻,即使來犯的倭寇人數相當,鴛鴦陣也不落下風;而面對一兩個倭寇精兵時,每一種看似普通的武器,都可以被運用到極致……

但這樣的描述只是兵書上靜止的陣圖,在我們的紀錄片中又該如何呈現呢?在傳統歷史人文紀錄片創作中,會大量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法搬演史料,以劇情來填充豐富歷史細節,獲取觀眾的認知與共鳴;而紀錄片《戚繼光》做出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引入了定格動畫這一表現元素。

「定格動畫」一度創造過我國動畫美術片的高峰,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新的技術突破,但是受限於製作成本等因素,一直沒有被廣泛關注。在《戚繼光》這樣一部具有民族性以及愛國主義情懷的紀錄片中,創作者決定大膽嘗試定格動畫,來重點展現戚繼光軍事生涯中的幾場經典戰役、還原戚繼光義烏募兵的故事以及在抗倭鬥爭中的開創性陣法——鴛鴦陣。

但是創作這樣的歷史情境動畫絕非易事。我們就以鴛鴦陣的製作拍攝為例,帶大家去了解一下背後的故事。

首先就是兵器的製作:明軍的刀與倭寇的武士刀是不一樣的,在刀刃、刀柄、刀鞘上的設計、做法都不同,倭刀甚至有自己特殊的綁法和繩結,因此連綁在刀鞘上的繩帶都有所不同。這些小細節在成片中可能只是一閃而過,不會被人注意到,但較真的道具師們都一一照顧到了,是不是細緻考究得令人欽佩?

再比如明軍的藤牌,也經歷了好幾版設計。因為流傳下來的資料不多,道具師就參考了很多繩結製作方法,又用蠟繩去模仿藤的顏色和質感。

即便精細考究至此,對於定格動畫來說也不能滿足需求,因為每一種道具還必須能夠用來拍攝。

狼筅是用竹子製成的,主幹和枝杈隨著行進、揮舞都會有相應的震顫擺動,定格動畫想要拍攝出這樣的擺動,就需要道具狼筅在每一幀都可以完美地定住。因此道具師用鋁絲製作了狼筅的骨架,在上面用黏土雕刻出竹竿的形狀,再經過烤制和上色,反覆試驗才做出了成片中的防禦利器。

再來聊聊動畫。紀錄片《戚繼光》這次邀請到的潤物定格動畫工作室,曾經創作過《風雪山神廟》、《聶隱娘前傳》等作品,在網際網路上有著千萬級點擊量以及居高不下的人氣與口碑;但這一次的拍攝,創作團隊又專門設計、採集了很多動作,大到每一樣兵器的使用,小到倭寇的劍道步,都經過了學習和參考。

諸如狼筅這樣的古代兵器,只有圖譜流傳下來,創作團隊的小夥伴就在工作室屢次「動手」,協助動畫師們,進行動作採集。

定格動畫雖長於表現質感,但一旦人數過多,創作難度就大大增強:畫面中的每一個人物都需要實打實地拍攝,不可能像3D動畫一樣施展「換頭大法」。於是,動畫師們貨真價實地拍攝了幾十組對打場面,儘可能飽滿地填充戰場廝殺。

這樣的創作拍攝雖然艱辛,但也成就了人文歷史紀錄片《戚繼光》的影像創新,用一種更新穎、更有感染力的藝術語言展現了民族文化內核,也可以影響和啟迪更多的年輕觀眾。

我們也特地從成片中截取了鴛鴦陣的定格動畫,大家一起先睹為快吧!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戚繼光》:用定格動畫「演繹」名將的戎馬一生
    這個片段來自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出品的五集歷史人文紀錄片《戚繼光》,該片講述了「參將」「倭患」「新兵」「鐵軍」「戰神」五篇故事,用獨特的定格動畫作為重要表現元素,深度挖掘了戚繼光這一英雄人物的時代意義,講述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 紀錄片《戚繼光》的全新視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吸引年輕受眾豐富人文紀錄片語言在傳統的歷史人文紀錄片創作中,會大量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法搬演史料,以劇情來填充豐富歷史細節,獲取觀眾的認知與共鳴;而紀錄片《戚繼光》做出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引入了定格動畫這一表現元素。
  • 紀錄片《戚繼光》在浙江衛視首播!蓬萊取景地搶先掌握
    該片共分五集,每集30分鐘,通過歷史縱深的細緻挖掘、人文遺蹟的實地考察、經典場景的歷史還原、全新理念的動畫展現,反映戚繼光的生平事跡,描繪戚繼光傑出的軍事才能及其創新創造精神。據了解,該片攝製組先後到山東蓬萊、福建福州、浙江溫州等多個省市進行實地拍攝,在蓬萊拍攝期間分別到戚繼光故裡、蓬萊閣、古船博物館、戚繼光墓、易三小學等地取景。
  • 【重磅】紀錄片《戚繼光》今晚浙江衛視首播!蓬萊取景地搶先掌握···
    紀錄片《戚繼光》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年度重點扶持項目,並確定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錄片展播片目。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承制,其目的是為紀念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新時代繼續發揚戚繼光的愛國主義精神。該片共分五集,每集30分鐘,通過歷史縱深的細緻挖掘、人文遺蹟的實地考察、經典場景的歷史還原、全新理念的動畫展現,反映戚繼光的生平事跡,描繪戚繼光傑出的軍事才能及其創新創造精神。據了解,該片攝製組先後到山東蓬萊、福建福州、浙江溫州等多個省市進行實地拍攝,在蓬萊拍攝期間分別到戚繼光故裡、蓬萊閣、古船博物館、戚繼光墓、易三小學等地取景。
  • 戚繼光後人匯集橫店探班歷史大劇《抗倭英雄戚繼光》
    橫店影視製作公司出品的歷史大劇《抗倭英雄戚繼光》正在橫店緊張拍攝中。
  • 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國》12月7日播出
    12月2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管理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國》(第一季)開播發布會在國家博物館報告廳舉行。紀錄片《中國》共12集,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追溯今日中國和中國人「來時的路」。據悉,《中國》將以8K高清晰度的拍攝水平領跑歷史紀錄片新道路,為後來者提供標準更高的基石。
  • 浙江2部紀錄片入選2019年度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
    ,浙江廣電集團出品的《中國村落》《戚繼光》兩部作品分別被評為優秀系列片、優秀短片。   《戚繼光》   五集人文歷史紀錄片《戚繼光》於2019年10月14日至17日在浙江衛視首播。全片聚焦戰神戚繼光在東南沿海的抗倭經歷,以分集《參將》《倭患》《新兵》《鐵軍》《戰神》為脈絡,用獨特的視角,全新的創作思維,大膽啟用定格動畫作為表現元素,深度挖掘了戚繼光這一英雄人物的時代意義。
  • 解鎖超棒的人文歷史紀錄片
    今天,我們再為大家推薦5部「歷史文化」主題的紀錄片,和孩子一起接著漲知識吧!漢朝人把他們的故事鐫刻在石頭上,作為地下墓室內壁的石材,歷經劫波,一直留存到今天,就像一部漢代的歷史紀錄片。漢畫是漢代的圖像史料,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代表性文化遺產之一,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未被世人充分認知,漢畫已成為中國形象塑造的未曾充分開發的重大資源。
  • 9集大型人文紀錄片《五大道》 品味天津近代百年歷史
    由天津市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天津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9集大型人文紀錄片《五大道》2014年10月6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後受到廣大觀眾
  • 壯闊的歷史畫卷 永恆的英雄戰歌——紀錄片《英雄兒女》熱播引發...
    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重點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壯麗圖景,凸顯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和現實意義。這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紀錄片,以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資料和當事人口述,再現了70年前志願軍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與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進行殊死戰鬥的情景。
  • 14集大型歷史人文電視紀錄片《過臺灣》今日開播,鎖定海峽衛視,觀臺灣四百年歷史風雲!
    大陸旅臺畫家冉茂芹的大型油畫作品《先民渡海》再現的就是這一歷史場景。時光的留聲機轉到這裡要先按個「暫停鍵」了。接下來,海小峽今天誠心推薦的一部電視巨製隆重登場 ,由它用影像來「續說」明朝末期至1945年臺灣光復這四百年間的臺灣滄桑歷史……這就是——14集大型歷史人文電視紀錄片《過臺灣》!
  • 穿越500年 浙江臨海再現「戚家軍」英勇抗倭歷史
    「戚家軍」英勇抗擊倭寇,保家衛國、救民於水火的歷史場景。戚繼光率「戚家軍」首次以「鴛鴦陣」法,在鳥銃、弓、弩的配合下,一舉大敗倭寇。自此戚繼光依靠「鴛鴦陣」,大破倭寇於台州各地,取得「九戰九捷」的輝煌戰果。
  • 最佳還原的戚繼光「鴛鴦陣」,看後非常過癮
    我們都知道,明代的偉大軍事家戚繼光同志,有一個特別厲害的陣法,名字叫做鴛鴦陣。憑藉這個堪稱同時代最先進的陣法,戚繼光得以指揮自己的戚家軍屢次大破倭寇,並取得了一系列超乎想像的戰果,戰損比能達到百位數比十位數,甚至百位數比個位數的誇張程度。
  • 央視人文紀錄大片傳遞了什麼樣的歷史態度?
    題圖為紀錄片《玄奘之路》 近期《楚國800年》《激變玄武門》《長城:中國的故事》《玄奘之路》等多部央視歷史人文紀錄片廣受關注,與時下大量平庸無為的螢屏節目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對待再現歷史的問題時,它們在「放開」演繹還是有所「謹守」、把握編導主體意識和觀眾收視需求的關係上,進行新探索和新追求,也為螢屏節目增添人文厚度和深度提供了思考。…………………………螢屏「追」歷史,放開還是謹守?
  • 最近這些高分紀錄片你看了嗎?歷史和文物類主題片表達愈加年輕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 12月14日至17日,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廣州舉行,眾多紀錄片製作平臺在發布全新片單的同時,也探討了紀錄片的發展趨勢。數據表明,年輕用戶觀看紀錄片的三大驅動要素為「興趣愛好」「充實自我」「滿足好奇」,而在內容方面,文化、人文類題材紀錄片愈來愈受歡迎。
  • 《蕩寇風雲》再現抗倭傳奇!浙產電影佳作謳歌民族英雄戚繼光
    在趙文卓飾演的一代名將戚繼光的帶領下,這支由浙江百姓組成的中國歷史上首支「特種部隊」戚家軍,在台州實現九戰九捷,橫掃倭寇。岑港之戰、台州之戰這兩場發生在浙江的殲敵大戰,在電影中得到大篇幅還原。台州的戚繼光紀念館,陳嘉上去了4次:「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名將,但真正戰無不勝的人不多,戚繼光就是一個。
  • 《英雄兒女》獲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歷史文獻紀錄片獎
    本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以「真實高於月亮」為主題,在十周年之際,藉助紀錄片這一媒介,喚起人們對於真實價值和紀錄片社會功能的關注和思考。頒獎典禮上,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獲得最佳歷史文獻紀錄片獎。
  • 學術工具 好看的歷史紀錄片推薦
    1.中國通史(100集)紀錄片《中國通史》匯集了史學研究學者的精華相比枯燥古文連篇的歷史文集,面向大眾,各種l論述都通俗易懂,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了中華文明起源到辛亥革命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場景宏大,製作精良,較為全面地講述了中國古代歷史發生、發展過程,揭示了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
  • 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過臺灣》央視開播
    走到今天往事已經遠去但親歷這片土地依然令人覺得祖先的血脈仍在流淌一部滄桑寫就的過臺灣歷史猶在昨天       12月8日,記者從馬尾區委宣傳部獲悉,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過臺灣》於12月4日19點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CCTV-9)正式開播,海峽衛視當日22:28同步播出,《過臺灣》將連續14天與全國觀眾見面。
  • 《抗倭英雄戚繼光》登央視
    《抗倭英雄戚繼光》將於2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蘇丹 攝    《抗倭英雄戚繼光》今日舉行開播發布會。總導演李惠民,導演趙箭、張廣峰,製作人宋亞平、總美術錢運選等主創人員與記者見面。 蘇丹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英雄史詩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將於2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導演李惠民攜朱曉漁、顏丹晨、于榮光等該劇主創今日聚集北京,為該劇開播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