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時期鋼琴音樂情緒淺析
導讀:古典鋼琴作品的音色與作品的韻味、意境、情緒密切相關,無論是強烈或暗淡、明亮或輕盈,又都與作品的結構密不可分。了解好這些內容才能在彈奏這一時期的鋼琴音樂時有著更好的把握。
1、古典的定義
所謂「古典的」,準確地說,是指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那是西方文明兩個偉大的時期。多少個世紀過去了,人們依然在企圖借鑑那個時代的精華。一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新發掘出來的古希臘和南部義大利的神廟又真正開始重視「古典」。
2、古典主義的定義
「古典主義」是一個不明確的詞義,它有幾種不同而又相關的含義。一種很不恰當的用法是將它認為成流行音樂以外的音樂,包括所有種類的嚴肅音樂,不管它是何時創作的以及為什麼目的而寫的。而此處我們所指「古典主義」的是大約1750年開始至1827年貝多芬逝世為止這一時期的音樂。
由於優秀的古代文化的影響,人們常將「古典」一詞視為傑出的、卓越的含義。不論是一首詩,還是一輛汽車,如果說是「古典的」,那就意味著它是此類中的佼佼者。人們也往往傾向於把某個圖案設計稱之為「古典」,意味著這個比率保持了自然的平衡,並無奇特或標新立異,而是遵循規範的原則。
正由於信奉這種「適當的比率」和「自然平衡」的原則,使得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迥異於其他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的作曲家在考慮音樂結構時都遵循這一基本概念:一種調性間平衡的概念,使聽眾明確的感覺到這段音樂是如何進行;並且因為段落之間的平衡,聽眾在聆聽一首樂曲時能準確地知道緊接著出現的內容是什麼。作曲家只是對這個作曲系統和輪廓加以變化,而不是積極地創作出樂曲來使聽眾著迷或感到不可思議。
或者我們可以說在音樂創作上不存在所謂「古典時期」,而可以把其稱為「古典風格」。按照這種風格,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寫出了他們的名作。但是這種風格並非僅僅出現於他們三人的作品中,這個時期的其他作曲家的創根基本上也是這種風格。
3、古典時期後的過渡風格
在巴洛克時期和古典時期之間,還有一些短暫的過渡階段。其中之一是洛可可(Rococo),就像音樂史學者給巴洛克取名一樣,是按照其風格而取名的。這一名稱原是藝術史學者專門用來指17世紀末18世紀初法國的裝飾性藝術的。這一時期的法國建築中,巴洛克式的雄偉、嚴峻的風格分解或者柔化。由此發展出一種新穎的、優美的、富有想像力的風格。像所有的法國文化及趣味一樣,這種風格也迅速傳遍歐洲,在德國南部及奧地利特別流行。
另一類是華麗風格。在音樂上它首先有流暢的旋律,並且摒棄了複雜的和聲對位手法;其旋律聽來極為清晰,通常用通奏低音演奏固定的音型或者很慢地進行。華麗風格的樂曲最理想的表演媒介是人聲,作曲家通常把樂句分得簡潔而又規律,使用問答式進行,歌者的聲音較為朦朧但卻極富感情。另一種流行的表演媒介是長笛,人們特別欣賞它那優雅而溫和的色彩。華麗風格也指舞蹈節奏的使用,巴赫等人在他們的鍵盤樂組曲中採用的外加樂章之一,即稱為「華麗曲」;它意味著常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短小的旋律樂句,一如姿態優雅的鞠躬和禮儀。
4、古典鋼琴作品的觸鍵與其情緒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大師,先後以維也納為生活、創作的中心地,他們之間有著內在的深刻繼承關係,共同對歐洲音樂史產生了久遠的影響。音樂中的「古典主義」一般以維也納古典派的主題創作特徵為標誌,在作品中追求三大要素的平衡,即:通俗的音樂語言、嚴謹的音樂結構、深刻的音樂內容。古典鋼琴作品的音色與作品的韻味、意境、情緒密切相關,無論是強烈或暗淡、明亮或輕盈,又都與作品的結構密不可分。
同時,彈奏鋼琴需要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運動來完成。有的作曲家的作品依靠手指的快速跑動來完成,這種方法奏出的音色晶瑩純淨,顆粒清晰;有的不僅使用手指,還特別注意使用手臂,乃至軀幹自然施加的下沉重量觸鍵,即所謂的重量彈奏法,這種奏法適宜彈奏明亮堅實、渾厚輝煌的作品;而彈奏古典鋼琴作品只需要手指結合手臂的自然重量即可,軀幹與大臂過分的動作都會改變應有的聲音。
不同觸鍵方式會產生不同的音色,用指尖頂端觸鍵,發出的聲音透明單薄;用手指指面多肉部位觸鍵發出的聲音柔和豐滿。古典鋼琴作品的音色和情緒變化豐富,要求演奏者不斷改變手指觸鍵的部位,透明圓潤的聲音要使用指尖頂端的部位,而柔和深沉的音色應使用靠近指面的部位;不同的力度要求應選用不同的手指觸鍵高度,一般來講,手指較高的觸鍵法聲音洪亮,較低的觸鍵法聲音輕柔。古典鋼琴作品大多以低高度觸鍵為主,為了獲得某種特定的音色,彈奏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結合,觸鍵時掌關節、腕關節與肘部乃至肩部的靈活放鬆、協調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為了彈奏出古典鋼琴作品輕巧明快、純淨亮麗的音色,還要有明確的觸鍵落點,落點並非只在琴鍵的底部,各個深度都可以產生不同的力度層次,落點的深淺要視具體作品、具體樂段和具體樂句的要求而定。
5、結語
總之,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音樂作品內容,不同的作曲家因其所屬的時代不同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各有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彈奏不同的鋼琴作品時,要先對其所處的時期和作品的情緒有個大致的了結,這樣才能更好的彈奏出原汁原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