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各個時代鋼琴音樂風格簡介

2021-02-15 古典音樂家網

音樂起源於勞動,發展在各個社會階段中,紮根於勞動人民的心裡,人類對音樂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作曲家風格形勢也各不相同。在眾多的鋼琴文獻中,不同作品處理各不相同。而鋼琴學生為豐富自己的曲目、拓寬視野,應多接觸各個時期的作品。在這裡我把各個時代的風格作下簡介:

1、巴洛克時期音樂:巴洛克時期從年代上大約始於1600年至1705年間,當時的思想是博大的,在音樂領域內出現了一些意義深遠的進展。在巴洛克時期,節奏是特別強烈、活潑、持續和反覆的。在旋律方面是活躍的,持續不斷地展開,而且常用顫音和其他裝飾音技巧來修飾。在結構上多用的是復調音樂、多旋律。在速度和力度變化上,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第一次在樂譜上標誌了速度,使用了「柔板」、「快板」等字樣。它的特點是「階梯式的力度變化」。是一個均勻的的弱音段後面跟一個均勻的強音段。例如巴洛克時期代表巴赫,他的管風琴音樂將科學與詩歌、技術與情感、精湛技巧和高貴的思想融為一體,使過去的復調音樂充滿活力,他是巴洛克音樂的巔峰人物、是藝術史上的巨人。

2、古典時期音樂:古典時期音樂一般認為始於1750年(巴赫逝世的那一年),結束於1827年(貝多芬逝世那一年)。在風格上嚴謹而優雅、簡樸莊嚴、準確。古典時期音樂著重形式美、穩重、有秩序、合乎邏輯,同時又有大膽發揮、創造性、幻想的情感。在節奏上,作為音樂整體的一部分,以「極甚精妙和敏銳的手法」來處理。在旋律上,認為旋律是古典和浪漫時期音樂的「靈魂」。在力度上,不同於巴洛克時代的「階梯式力度變化」。而是被另一種力度變化而代替,即在一個段落中強音和弱音更多突然的和戲劇性變化。如:古典時期的莫扎特—最傑出的天賦音樂奇才,而貝多芬—一位強烈而激情的不朽的咆哮者。他們兩個人音樂十分具有代表性。羅曼·羅蘭曾說:莫扎特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是美化了的生活。他的音樂總是指向心靈,並且始終表達情感或激情。而貝多芬的音樂,宣揚了自己生活和創作的準則,那就是最強有力的音樂。貝多芬晚期處於巔峰狀態,他的作品被「超越了從前所有音樂,向人類想像力所能觸及的最高領域翱翔」。這時他完成了兩首最宏偉的作品《第九號交響曲》《莊嚴彌撒》,一位專家稱貝多芬為「人類情感和思想的徹底解放」。

3、浪漫時期音樂:浪漫時期包括了19世紀大部分時間,並至20世紀開始的藝術革命,後由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人們的理想幻滅而結束。從18世紀末至19世紀,到處充斥的民主和個人主義精神,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藝術上。詩人畫家、音樂家喜愛的是主觀性和內心表達,而不是客觀性和形式。這是一個十分有利音樂發展的年代,這是一個從表述情感主義和夢想的時代,是一個自由的、自然的時代。浪漫時期,要類取得勝利,得到解放。浪漫時期的音樂比20世紀音樂溫和得多,也更富抒情色彩,比音樂史上任何時期更吸引了廣泛的聽眾。浪漫時期音樂在節奏上過多使用了有規律的重拍。在旋律上,極為強烈,事實上浪漫時期的旋律直到現在仍然是公眾心目中旋律。它是「如歌的、熱烈的」,而「抒情」是關鍵的。在和聲上比古典音樂要複雜的多,有更多的轉調和半音體系。在力度變化上比古典時期多得多,在力度變化上和音樂的其他方面一樣,浪漫主義作曲家喜歡突然的變化,而這是古典作曲家及力避免的。在浪漫時期音樂中,蕭邦最具代表性。蕭邦是鋼琴時代最多才多藝的鋼琴家,歷史上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也是大作曲家中唯一只寫鋼琴曲而不寫其他作品的人。蕭邦是小型曲式大師,他的作品大多數激烈、富於詩意、充滿感情。許多作品充滿著巴黎人的細膩,而另一些則又顯出波蘭人熾烈的愛國熱情。波蘭舞曲起源于波蘭,一般認為是傲慢、威嚴、列隊行進的交際舞。蕭邦最著名的波蘭舞曲包括:A大調「軍隊」及降A調「英雄」。馬祖卡舞曲在蕭邦的全部作品中佔有特殊地位。它們概略表達了奏鳴曲、詼諧曲等等所產生的英雄氣概、雄偉和復仇心。馬祖卡舞曲是蕭邦的精髓—重感情而不重理智,愉快和悲哀交替進行。

4、20世紀時期音樂:20世紀的音樂最多樣化,開始時自主性、情感主義和標題音樂,但很快就被一種新的純音樂代替。在節奏上,20世紀音樂中,節奏得到了充分體現,比過去任何時期變化更多、更複雜、更有活力。有些作曲家試採用「多節奏」。在旋律方面,這一直是音樂要素中固定成分,而在20世紀音樂中旋律讓位給節奏、和聲、音色,有時根本無旋律。德彪西是鋼琴音樂最優秀創造者之一,是印象主義音樂的奠基人,他代表了從浪漫主義到20世紀音樂的主要過渡。這一時期,幾乎沒有人比德西更為重要。他在音樂藝術中進行了一場徹底,發明了他以前認為「不協和和弦」的和弦聯合在一起的新方法,並利用它們產生精美的和聲,他打破了大傳統的規則,制訂了一些旨在表現轉瞬即逝的感覺和微妙、飄浮不定的情緒的新規則。

通過以上介紹,使學生民解掌握了不同時代不同風格,這對學生理解作品有很大幫助。同時,為更好地表達音樂提供了可貴有資料。

1、 如果您喜歡我們分享的資料,可以查詢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微信號「classicalmusician」。也可以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2、 新朋友可點擊右上角菜單標註,查看官方微信帳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並加關注;

3、 如推薦您身邊的朋友加關注,掃描上方的官方微信平臺二維碼即可;

4、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多種途徑了解我們:

l古典音樂家網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

l新浪微博:@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l美國莫爾裡國際聲樂歌劇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mrlfestival

l美國莫爾裡國際鋼琴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piano

l美國古典聲樂家國際聲樂比賽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competition

相關焦點

  • 【音樂百科】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概述
  • 【音樂百科】奏鳴曲(sonare)簡介
    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奏鳴曲始終是由一件或兩件樂器演奏的最重要的器樂體裁,它展現了浪漫主義音樂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作品的史詩性、標題性、主題的發展性、變奏性和歌唱性等方面;樂章的數目有所發展,多樂章、單樂章(李斯特首創)不一。該時期對奏鳴曲做出重要貢獻的有舒伯特、蕭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等作曲家。
  • 【音樂百科】小提琴派別簡介
    法比學派人才輩出,影響深遠,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J.蒂博以及現在仍活躍在世界樂壇上的Y.梅紐因。 俄羅斯、蘇聯小提琴學派   L.奧爾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近50年的教學,使他成為20世紀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費茨、M.埃爾曼、N.米爾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門下。
  • 【音樂百科】敘事曲(Ballade)簡介
    他的17卷敘事曲,包括《魔王》、《愛德華》、《女店主的女兒》等著名歌曲,對F.舒伯特的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除獨唱敘事曲外,也有為獨唱、合唱和樂隊而作的敘事曲,如H.沃爾夫曾把他的獨唱敘事曲《猛火騎士》改編成合唱和樂隊作品。波蘭作曲家F.F.蕭邦是鋼琴敘事曲的首創者,以後德國作曲家J.勃拉姆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和挪威作曲家格裡格等也都把敘事曲的體裁應用於鋼琴作品。
  • 【音樂百科】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Renaissance Music)
    這種手法後來被普遍用於經文歌與彌撒創作中,甚至影響了世俗音樂牧歌和尚松的寫作。5.簡介奧蘭多.迪.拉索。16世紀最重要作曲家之一,作有大量的宗教和世俗音樂作品。音樂風格靈活生動、精緻而又多樣化,精心處理音樂與歌詞的內容和語調關係。
  • 【音樂百科】英國音樂簡介
    布利斯走過各種不同的創作道路,從早期的《色彩交響曲》那樣反傳統的現代主義,經過對各種風格的探索,最後轉向象康塔塔《福音》那樣充滿中世紀情趣的音樂。他被英國皇室授名為「女王的音樂大師」。魯布拉寫了許多器樂和合唱音樂,特別是8部交響曲。蘭伯特寫了不少舞劇音樂和優秀的評論,其中所著《嗬!音樂》(1934)一書最為知名。
  • 【音樂百科】福音音樂(Gospel Music)簡介
    著名的樂隊有大蓬車、克拉拉病房歌手(Clara Ward Singers)、轟動夜鶯(Sensational Nightingales)、天鵝銀調(Swan Silvertones)和魂煽動者(Soul Stirrers)。福音音樂傳到南方白人教堂後,歌手們在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的影響下發明了一種新唱法。早期著名樂隊有斯塔姆普斯四重唱和黑森林兄弟。
  • 古典時期的鋼琴音樂
    在這兩個時期的交替轉化中,鋼琴藝術史上經歷了一個審美趣味轉變、鍵盤樂器更迭、作品曲式創新和演奏實踐改變的過渡階段,直至18世紀70年代才最後確立了古典主義。  過渡時期鋼琴音樂風格的演變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的轉變。18世紀後半葉的歐洲,思想上和政治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聽鋼琴音樂,要注意把握巴洛克、古典、浪漫時期的風格差異.
    斯卡拉蒂《E大調奏鳴曲》 k.380 從容的行板不同時代的音樂風格對鋼琴藝術的影響
  • 【音樂百科】巴西音樂簡介
    例如碟內收錄了99年被選為最佳女新人Ana Carolina的作品,風格混合了怨曲、騷靈、探戈、搖滾以及富巴西色彩的新興跳舞節奏,新潮得來卻拖著一條優美傳統尾巴。歌手Milton Nascimento則有另一較具特色的曲風,部份受到他所來自的殖民地—the state of Minas Geraes—的影響,同時在他的音樂中,主唱的寬度及深度可以超越語言的界線與隔閡。Ivan Lins』與Djavan的音樂都帶有流行爵士的感覺。Jorge Ben以及特別是Gilberto Gil,在他們的音樂中都有相當程度的非洲風格。
  • 【音樂百科】浪漫主義樂派(Romantic Music)簡介
    和聲是表現浪漫主義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諧和音的擴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轉調在樂曲裡的經常出現,擴大了和聲範圍及表現功,增強了和聲的色彩。作曲家創立了多樂章的標題交響曲和單樂章的標題交響詩,這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的形式。
  • 【音樂百科】小步舞曲(Menuet)簡介
    可以寫成獨立的器樂曲,也常用於古組曲或奏鳴曲的第三樂章。通常為帶"三聲部中段"的復三部曲式結構。 原為法國土風舞,一種三拍子的舞曲。約1650年傳入宮廷,逐步變成速度徐緩、風格典雅的舞曲,流行於貴族社會。
  • 【音樂百科】幽默曲(Humoreske)簡介
    R.舒曼的降 B大調《幽默曲》和安東·德沃夏克的八首《幽默曲》都是鋼琴作品。 德沃夏克於1894年創作的。當時正在他的祖國——捷克的葦梭卡地區度假,其間一連寫了八首「幽默曲」,皆為鋼琴獨奏小品。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演奏風格與特點分析
    此外,巴洛克鋼琴音樂還加入複雜的裝飾音,吸收歐洲不同地區的音樂風格、演奏形式,對多種怪異音樂元素進行,以形成一種富有哲理性、邏輯性,華麗卻不失嚴謹的音樂表現。(三)注重鋼琴音樂的裝飾音與調性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最重要特徵,在於其對裝飾音的頻繁使用,以及調性取代調式進行不同音符的排序。
  • 【音樂百科】練習曲(Etude)簡介
    「練習曲(Etude)」原是作曲家們為學生練習某種演奏技巧而創作的曲子。這類曲子很多,僅19世紀歐洲作曲家就寫有上千首。   最早和系統地寫鋼琴練習曲的是J·S·巴赫。他的《12平均律鋼琴曲集》裡的「前奏曲,有很多都帶有「練習曲」性質;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也系統地寫過一些鋼琴練習曲,例如《12首超級技巧鋼琴練習曲集》,著名的鋼琴曲《鬼火》,就是其中的一首。
  • 【音樂百科】探戈(Tango)簡介
    後來,探戈舞傳入歐洲,受歐洲民間舞蹈的一些影響而形成西班牙式、義大利式和英國皇家式三種探戈舞。當代國際標準探戈舞的前身即為英國皇家式探戈舞,它融會了世界上各種探戈舞的精華,因其具有剛勁挺拔、瀟灑豪放的風格特點而享有「舞中之王」的美稱。探戈舞曲的節拍為2/4拍,速度為每分鐘33小節。其基本節奏為鼓聲強勁、令人振奮的蓬嚓嚓嚓|蓬嚓嚓蓬嚓|,近年來更突出其鼓點聲,多改為蓬蓬|蓬得兒蓬.
  • 音頻應用知識:幾種音樂風格簡介
    幾種音樂風格簡介Alternative Pop/Rock另類流行/搖滾在本質上來源於80年代中期到
  • 付瑞金音樂百科知識『器樂學習知識』【《簡述解說鋼琴演奏的技術與技巧》】
    付瑞金音樂百科知識『器樂學習知識』【《簡述解說鋼琴演奏的技術與技巧》】【介紹器樂學習知識《簡述解說鋼琴演奏的技術與技巧》】
  • 【音樂百科】約德爾調(Yodeling)簡介
    約德爾歌曲既有獨唱的,也有多聲部的,或由一人獨唱,多人應和的。形式多樣但唱法是統一的。傳統的約德爾演唱時一般不用樂器伴奏或只用牛鈴伴奏。由於地區的差異,傳統約德爾的演唱風格也不盡相同。每個地區甚至互座山谷中都有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是在速度和節奏方面),形成了所謂的約德爾方言。 約德爾唱法及其歌曲最早產生於阿爾卑斯山北麓的瑞士德語區,後來傳播到全瑞士和奧地利及德國南部。是歐洲民間音樂中的一朵奇葩,是這一地區的重要文化傳統。1912年瑞士正式成立了約德爾協會。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代表人物
    3.代表作品巴赫一生中可以說他的創作及時專門為鋼琴而創作的,其代表作品絕大多數都是鋼琴作品,其創作範圍極廣,用華格納的話來講,它是「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他的創作除歌劇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其實在巴赫所處的時代,當時的鋼琴還是一件比較新鮮的事物,知道巴赫去世買鋼琴才逐漸被廣泛地應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