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億年前的侏羅紀世界中生活著這個世界上出現過的最大生物——恐龍們,人們總是幻想著直面這些恐龍的時候會發生些什麼,史匹柏導演基於這一想法拍攝出了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今天主要就講講《侏羅紀公園1》中出現過的那些恐龍們。
迅猛龍
迅猛龍生活在大約於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時期。迅猛龍身長大約2.07米,臀部高約0.5米。
迅猛龍具有相當長的頭顱骨,長達25釐米;它們的嘴部有26到28顆牙齒,牙齒間隔寬,它們的大腦較大,猜測它們應該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恐龍,而且活躍矯健,是出色的奔跑者,可以捕食行動迅速的獵物。
迅猛龍前臂上長滿了羽毛,不會飛,也許羽毛在它們奔跑的時候可以起到一些協助轉向的作用。
迅猛龍的爪子有三根鋒利且大幅彎曲的指爪,伶盜龍的腕部骨頭結構可以作出往內轉、以及向內抓握的動作,非常靈巧。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迅猛龍是群體恐龍,而實際情況是,伶盜龍的化石基本都單體被發現,它們可能並非是成群結隊的捕食出行的。
腕龍
腕龍生活於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還有白堊紀早期的東非,是高胸腕龍類恐龍中的一個特殊成員。
腕龍的牙齒長得像勺子,很大很平,邊緣鋒利,可以夾斷嫩樹枝。腕龍不能細緻地採食樹葉,而是很粗率地把樹葉和小樹枝一起吃到嘴裡,它們一天要吃1噸多重的食物,胃口相當了得。
腕龍是最稀有的恐龍中的一種。它的前肢比後肢長,也比後肢粗壯。它的脖子很直,頭抬得高高的,它的外形和其他蜥腳類恐龍不太一樣,這使它看上去很像現在的長頸鹿。
這條脖子讓腕龍不用抬起身子就可以夠到樹頂的嫩葉,這對吃東西來說實在是太方便了。在發情的季節,長脖子還能幫助它打敗情敵,腕龍之間可能會像今天的長頸鹿那樣互相觸碰脖子。
腕龍是世界上曾經存在過的最高的恐龍。它能長到15米高,簡直像一棟大樓。它也是體重最大的恐龍之一,平均體重達35噸,相當於10頭大象的重量。腕龍的身體只有約23米長,其中脖子長6米。跟梁龍比起來,它的體長還是短了些。
一些科學家曾經計算過,腕龍的心臟必須達到3噸重才能將血液輸送到頭部。這麼大的心臟實在讓人難以想像,所以他們認為,腕龍應該屬於冷血動物。它的體形這麼大,要想保持體溫恆定不變太難了。
霸王龍
霸王龍類是肉食性恐龍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具有強有力的後肢和長度超過1米的,其領上布滿十幾釐米長的鋒利牙齒。霸王龍名稱中的「暴君」之意,就是從它的這種恐怖形象中來的。與異龍類相比,霸王龍類的前肢更加退化,但後肢卻變得更長,適合於猛衝出去捕提猜物。恐龍的牙齒容易脫落,但是脫落之後新的牙齒很快就會長出來。所以同一個恐龍個體的牙齒也是長短不一的,霸王龍也不例外。
三角龍
三角龍 是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植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7—9米、高2.4-2.8米、重5.5—10噸。他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他們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部份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於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們的角和頸盾。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1.5米。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超過80公分。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
恐龍們的故事到這就要告一段落了,這些也只是《侏羅紀公園》中出現的一部分恐龍們,電影中的具體表達體現了人們對這些龐大的生物們的幻想。你也不妨幻想一下你與這些龐大的生物們零距離接觸時甚至生活在他們之中時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