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西部「水缸」將成為都市型飲用水庫範例

2020-12-23 閃電新聞

位於寶安區的鐵崗水庫、石巖水庫與深圳水庫、西麗水庫並稱為深圳市的「四大水缸」,是深圳市主要的飲用水源水庫。寶安區鐵崗-石巖水庫是深圳西部重要的水源保護區,承擔著寶安和光明區近700萬居民的優質飲用水供給任務。

▲鐵石水庫。

鐵崗-石巖水庫水質保障工程(以下簡稱「鐵石水質保障工程」)於2018年啟動,被列為深圳市重點工程項目。

寶安區委區政府貫徹落實省、市工作部署,推動實施了鐵崗-石巖水庫水質保障工程。該工程分四期進行施工,總投資54億元,包含清汙分流溝、生態庫、轉輸隧洞、分散調蓄處理和復綠等12個子項目,是寶安在推進茅洲河流域黑臭水體治理的基礎上,落實國家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又一重大戰役。

工程主要通過修建清水截流溝及修建河口生態庫,來實現飲用水水庫與入庫河流及河口生態庫的物理隔離、生態區達標清水與建成區未達標雨水或河水的清「汙」分流,目前工程已全面進場並全力推進。

據悉,通過建設系統性項目工程,鐵崗-石巖水庫將在建成區與飲用水水源水庫之間形成物理隔離,避免不達標水體進入飲用水水庫,經淨化的雨水將可以不經建成區直接轉輸進入飲用水水庫,為水庫水質提供更堅實保障。

▲鐵石水質保障工程二期首臺盾構隧洞順利貫通。

作為保護寶安、光明兩區700萬人口飲用水水質的民生工程——鐵崗-石巖水庫水質保障工程(以下簡稱「鐵石水質保障工程」)自2018年啟動以來,一直備受關注。

12月10日上午,位於寶安區航城街道境內作業面的一處垂直井的最後三根支護樁被盾構機推倒、碾碎,此舉標誌著鐵石水質保障工程二期首臺盾構隧洞順利貫通,盾構機在水工隧洞中成功使用,工程取得階段性戰果。

■寶安之困——全區原水總供水量4.71億立方米,境外引水量超八成

工程加快推進的背後,恰是民生之需、民之所盼!

眾所周知,深圳人的生活用水量、工商業用水量與日俱增。

這其中,作為傳統國土大區、工業大區、民生大區,寶安人口和工業企業數量眾多,生活生產用水需求巨大。

▲貫通儀式現場。

寶安雖然地處沿海,但由於陸域範圍沒有大型的河流、水庫或湖泊,導致可作為飲用水源的水資源量嚴重缺乏,目前僅有鐵崗、石巖和羅田3座中型水庫作為飲用水源水庫,水源主要來自境外引水。2019年全區居民生活用水總量達1.65億立方米,工業用水總量達1.66億立方米。全區原水總供水量為4.71億立方米,其中境外引水量高達3.94億立方米、佔供水總量的83.5%,本地自產水量為0.77億立方米、僅佔供水總量的16.5%。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寶安區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日益凸顯,水資源亟需加強保護。

■寶安之創——數個全國首創,為市民提供更優質飲用水源

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直接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為改善鐵崗-石巖水庫水質,讓居民喝上更安全的放心水,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態優先、保護為主、水質為重」的方針,寶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在省、市、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鐵石水質保障工程於2018年啟動,被列為深圳市重點工程項目。

▲貫通儀式現場。

如何破解困局?寶安用好創新這劑良藥。寶安區水務局主動謀劃、積極探索、反覆論證、創造性提出「物理隔離、清汙分流」的治理新思路,經向區委區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呈報,最終確立了以「保護水質、釋放土地」的目標,「流域統籌、分區處理」的原則,「物理隔離、清汙分流、生態修復、調蓄補水」為策略的工程總體方案。

▲寶安區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育基介紹相關情況。

寶安區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育基介紹說,在推進項目進程中,該局工程的一系列「首創」破解了都市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源保護難題,包括:利用九圍河口、應人石河口庫尾空間新建生態堤隔離出兩個生態庫,首次通過建設生態堤切斷了不達標水體與水庫的水力聯繫;首次在兩個生態庫內新建人工溼地,將山地初期雨水和建成區入河雨水引入溼地,雨水經淨化後進入生態庫進行調蓄;首次採用「隧洞+生態庫」理念,將不滿足入水庫標準的水體蓄在生態庫,並可將水體排放至西鄉河進行生態補水;首次採用50年一遇降雨標準設計建設生態庫,遠遠高於全國其他城市設防標準;一項工程同時統籌解決了水源地保護和黑臭水體治理問題,屬全國首次。其中「隧洞+生態庫」的創新工作理念最大限度減少了對地面的影響,節約了寶貴的城市空間,保護了珍貴的地面自然生態。

努力換來成效。

據李育基介紹,目前工程(一、二、三、四)期總體工程量已達50%。根據區生態部門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鐵崗-石巖水庫水質穩定在Ⅱ類水,其中鐵崗水庫有2個月達到Ⅰ類水,相比2016-2018年期間兩座水庫長期處在Ⅲ類水邊緣的情況,寶安「水缸」水質明顯好轉,工程初顯成效,工程完工後將以更高標準保護水庫水資源,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飲用水源。

■寶安之美——為市民建設了一個水清岸綠、休閒宜居的生態環境

更美的風景將隨著鐵石水質保障工程的不斷推進,徐徐展開。

其不僅僅實現了對飲用水源水質的保障,更為周邊市民建設了一個水清岸綠、休閒宜居的生態環境。

▲鐵石水質保障工程正穩步推進。

據了解,一期工程規劃的石巖河口生態庫,未來將建成深圳市面積最廣、庫容最大、生態系統最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最徹底的都市型河口溼地公園。二期工程規劃的九圍河口生態庫,可對九圍河、西鄉河及鐵排河進行補水,保障水位及生態環境的穩定,在九圍河口設置表流溼地,營造生態植物島,對生態庫水質進行淨化。通過水源涵養工程,進行對林地的生態修復,形成特色的林下漫步空間。對庫容開挖後的庫岸,也會進行生態修復,結合新開挖的庫岸設置親水步道、水上步道等休閒措施,打造活力運動區。九圍河口生態庫遠期結合規劃將打造為寶安國際水上運動中心,打造大灣區最核心的研發基地,為高端人才提供一處頭腦風暴和休閒冥想的空間,成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多元交融創新的生態系統典範。

■寶安之範——預計2021年主體完工,將提供都市型飲用水庫水質保障工程建設範例

鐵石水質保障工程預計將於2021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工程完工後,將為全市、全省甚至全國提供都市型飲用水庫水質保障工程建設範例。

所言非虛。

▲鐵石水質保障工程預計將於2021年底完成主體工程。

屆時,鐵崗、石巖水庫水質將進一步提升,長期穩定在地表水Ⅱ類以上水質,力爭常態達到地表水Ⅰ類。生態庫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Ⅳ類,力爭達到地表水Ⅲ類,可以作為河流流域補水的重要水源,促進流域水生態環境提升。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工程正式完工經深圳市政府驗收並報省政府備案後,鐵崗-石巖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區劃調整方案將正式生效,大部分城市建成區將被調整出水源保護區。在保護水質的前提下,項目將提供多元化的場所,如溼地生態、九圍龍舟賽道等,為寶安增色添彩,打造多元化城市發展格局。

屆時,項目將實現保護與發展雙促進雙提升,在有效解決水庫13條入庫支流面源汙染問題、保障和改善2座飲用水水庫水質的同時,為片區經濟再騰飛構建新發展格局,直接惠及近700萬寶安區及部分光明區市民,真正做到「讓保護更嚴格、讓發展更充分」。

來源 | 晶報APP

記者:柯季

相關焦點

  • 為了守護300萬人的"大水缸",他們刷新了近十年的深圳爆破記錄!
    作為深圳的經濟大區與中心城區綠色發展新標杆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是南山區的一貫堅持為了守好300萬深圳西部百姓賴以生存的"大水缸"這一大串漂亮數據背後有許多不得不說的故事故事的開頭還要從深圳"四大水缸"之一的西麗水庫說起建成於1960年的西麗水庫,位於南山北部片區的西麗街道
  • 貴陽飲用水源汙染嚴重水質堪憂 排汙溝被苗圃掩蓋
    貴州省貴陽市主要飲用水源來自「兩湖一庫」,即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據貴中國青年報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網站的介紹,「兩湖一庫」每天為120多萬市民供應飲用水,佔貴陽市城區用水量的60%,被稱為貴陽市民的「三口水缸」。   然而,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在當地調查發現,其中一口「水缸」的水質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 福建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一,是莆田市的「大水缸」,能與千島湖媲美
    福建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一,是莆田市的「大水缸」,能與千島湖媲美,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養育了幾千萬次普京人的是什麼?普田新二十四景之一的深圳湖映碧東深圳水庫,東深圳水庫是普田市唯一的大型水庫,是普田市的「大水壺」和生命線項目,水是生命之源,沒有它,每家都沒有自來水,普達人心中的希望太多了,小時候,走在水壩旁邊,對老奶奶說:「那是什麼?」於是貓對這個水庫有了第一印象,但是遊客只知道被稱為「天下第一水」的千島湖。
  • 掃除攪渾「大水缸」的「黑手」
    鶴群在不遠處的山頭棲息,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鳴叫,湖水清澈,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這就是被我們湛江人親切稱作「大水缸」的鶴地水庫,它解決了湛江400多萬人的飲水問題。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法分子竟打起了「大水缸」的主意——2009年以來,鄧壽禮為了牟取非法利益,糾集鄧仕城、官祖志等19人在鶴地水庫非法抽砂銷售……這些貪慾而骯髒的手,攪渾了湛江人的「大水缸」!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強大攻勢下,這個橫行當地的惡勢力犯罪集團終於灰飛煙滅。
  • 諸暨陳蔡水庫除險加固
    ,被稱為諸暨人的「大水缸」,供水受益人口佔了諸暨總人口的近70%。年3月動工的陳蔡水庫是我市7座大中型水庫之一,是如今諸暨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也是浦陽江流域防洪體系中的重要控制性骨幹工程。1980年下半年,17歲的石建光成為水庫建設大軍的一員,他當時的主要工作是在距大壩約1公裡的溪溝挖沙石,再用雙輪車將塘沙運到大壩上,「每天工作量為10車(五千公斤),可以記10工分,工資約兩元錢。」回憶起40年前的一幕幕,他仍記憶猶新,「有幸能為民生工程出一份力,雖苦猶甜。」
  • 守護好密雲水庫無價之寶
    在密雲水庫展覽館內,一件件文物和展陳介紹,記錄著這個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華北地區最大水庫、亞洲最大的人工湖走過的光輝歷程。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肯定他們為首都生態環境改善作出重要貢獻,強調要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廣東「第一大湖」,蓄水量近140億立方米,專供香港人飲用
    低數量近140億立方米,專為香港人飲用!正是萬綠湖,位於廣東江原東原縣的華南地區第一大湖,又名新豐江水庫,也是華南最大的生態旅遊景點,四季都是綠色的,到處都是綠色的名字,被冠以「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的稱號。
  • 守護深圳水源地,來看羅湖新動作!
    「大水缸」,也是連通深港的「生命線」,對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支撐不可取代,是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深圳水庫。��經過長期的協作、調研和會商,羅湖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也深刻體會到:如果將生態環境公益保護僅限於辦理個案,遠遠不足夠,還需要推動保護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才能長效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
  • 54萬尾魚苗 「入住」珊溪水庫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
  • 深圳福田:探路先鋒,奮楫行舟向未來
    在城區高速發展下,福田原有區位優勢和勞動力比較優勢逐漸減弱,區域內土地資源緊缺、土地價格攀升,使得福田經濟結構向金融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工業傾斜。2019年,福田區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723.92億元,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37.9%,佔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的47%。總部企業也因此持續集聚,招商、平安、正威等深圳本土世界500強企業紮根福田,越來越多的企業從這裡走向世界。
  • 湖南省江埡和皂市水庫管理處舉行揭牌儀式
    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顏學毛與湖南澧水水利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文柏海為省江埡和皂市水庫管理處揭牌。 江埡和皂市水庫管理處處長鄧命華發言,省水利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鍾再群講話。
  • 記憶與新生:前海壹號之深圳40th X雲端慶生會圓滿舉辦
    卓越·前海壹號,「記憶與新生:深圳40th X雲端慶生會」如今,正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迎來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回顧過去,深圳經濟特區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歷史性變革的縮影;展望未來,獨具創新活力的深圳,將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和全球標杆城市提供重要支撐。慶生會上,李詠濤先生分享了三大觀點,來闡述他對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看法。
  • 湖南衛視拍攝威溪水庫白蟻老巢,捕獲一對蟻王蟻后!
    湖南衛視重現危及威溪水庫白蟻老巢上周報導關於危及威溪水庫的白蟻事件,雖然事情己經過去了十多天,但此事件的警示作用非同小可,俗話說千裡之堤,潰於蟻穴,這是千百年來歷史帶給我們寶貴的經驗威溪水庫是我市唯一一座集農田灌溉、防洪為主,結合發電和向城區供水等多功能的中型水利骨幹工程,是城區26萬人民的「大水缸」。水庫大壩建於上世紀70年代,屬低強度泥土壩。11月4日,水管部門邀請湖南華寶生物防控公司開展土棲性白蟻防治。
  • 陳蔡水庫被評為全省優級飲用水水源地
    陳蔡水庫水源地 達標上榜 評估等級為優 陳蔡水庫是諸暨最大的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也叫東白湖,總庫容1.164億立方米,位於諸暨東南部的東白湖鎮境內,浦陽江支流開化江上遊的陳蔡江上。
  • 廣東珠海北部有一座水庫,大鏡山水庫位於石溪風景區裡面
    一個城市,一個可以供市民飲用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位於廣東珠海市,有一處當地著名景點,風景裡面還有一個大水庫,這就是珠海北部的大鏡山水庫。大鏡山位於珠海北部,是當地防洪、蓄水、居民飲用水重要水源地之一,從這個巨大的水庫可以看到周圍群山環抱,擁有珠海八景之一的石溪風景區,加上位於公園景區內的大鏡山水庫,可謂珠海市的又一天然風水寶地。
  • 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巖水庫大壩開始填築 預計18個月後完成
    這意味著,能為成都中心城區提供至少30天應急水源保障的「放心水缸」又向成都市民「邁進」了關鍵的一大步。「目前,壩料運輸距離較遠,料場開採難度大,質量控制要求高,未來,我們要做好大壩填築質量控制,高要求完成大壩趾板及面板混凝土澆築,為成都市民鑄造『放心水缸』。」 成都環境集團所屬李家巖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 陳蔡水庫加固改造工程正式開建
    9月30日,諸暨陳蔡水庫加固改造工程正式開工了!總投資10個億!陳蔡水庫於1977年動工,1984年封孔蓄水,水庫運行已近40年,是全省為數不多的未除險加固的大型水庫之一。2018年8月,水庫大壩被鑑定為「三類壩」,存在重要安全隱患,需及時除險加固。隨後,諸暨市政府專門成立了陳蔡水庫加固改造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2年多來,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 資源保護增殖放流,54萬尾魚苗「入住」珊溪水庫
    溫州網訊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活動現場放生魚苗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增殖放流,以漁保水,既能維護水質,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是一種重要的生態手段。
  • 兩大新城+三大引擎,深圳西部這裡的爆發是必然的
    寶安區發展和改革局在2020年10月14日就曾發布《寶安區重大項目「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這是深圳各區的首份意見稿,其中提出寶安區未來將圍繞寶安中心區、空港新城、空鐵樞紐三大發展核心片區,建設「濱海城市新中心」「西部城市中心」「空鐵門戶樞紐」。
  • 湖南衛視拍到邵陽水庫白蟻老巢,一對蟻王蟻后被活捉!
    幾日前報導的關於危及威溪水庫白蟻事件湖南衛視重現危及威溪水庫白蟻老巢威溪水庫是我市唯一一座集農田灌溉、防洪為主,結合發電和向城區供水等多功能的中型水利骨幹工程,是城區26萬人民的「大水缸」。水庫大壩建於上世紀70年代,屬低強度泥土壩。11月4日,水管部門邀請湖南華寶生物防控公司開展土棲性白蟻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