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密雲水庫無價之寶

2021-01-13 新華社客戶端

北京市認真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出多項有效舉措,實現密雲水庫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有機統一。圖為北京密雲水庫全景。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圖為密雲水庫建設時期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資料圖片)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 陳昊報導 60年一甲子。在密雲水庫展覽館內,一件件文物和展陳介紹,記錄著這個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華北地區最大水庫、亞洲最大的人工湖走過的光輝歷程。

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肯定他們為首都生態環境改善作出重要貢獻,強調要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60年前,20多萬建設者戰天鬥地,修建密雲水庫,如期實現「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創造了人間奇蹟。60年間,密雲水庫從北京「大水缸」變成「後花園」「聚寶盆」,走出一條保水富民,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

20萬人兩年大會戰,半年遷出5萬多人

從66米高的白河主壩之上放眼遠眺,總庫容43億多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積188平方公裡的密雲水庫一片煙波浩渺,潮白河水從水庫緩緩流出,自北向南穿過北京城東部。

為根治潮白河水患,變水害為水利,解決北京生產生活用水緊張問題,1958年6月黨中央決定動工修建密雲水庫,比原來計劃提前了近10年。

按照設計要求,密雲水庫需在一年內完成主副壩都要修築到143米的壩頂攔洪工程,兩年之內完成3000萬立方米土石方的填築和開挖、25萬立方米混凝土的澆築、800多噸各式鋼閘門的製作和安裝。

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現今83歲的金權又回想起當年投身修建密雲水庫大會戰的場景。「沒有什麼機械化設備,土方都是一鍬一鍬挖出來的,石頭都是一點一點用大筐背上來的。」說起當初雖艱辛但熱火朝天的建設,金權仍然心潮澎湃。

在施工機械設備不足的情況下,修建水庫只能以人工和土法操作為主。來自河北省和北京市28個區縣以及水利電力部所屬的部分工程局的民工20.6萬人,服從大局、自帶行裝,在各區縣負責同志的率領下陸續開赴水庫工地。

組織管理如此龐大的建設隊伍,還要確保高效、優質的工程質量,靠的是什麼呢?嚴明的紀律和過硬的作風發揮著重要作用。20多萬建設大軍以班、排、連、營、團為建制,實行軍事化管理。「連長吹哨,集合、排隊、報數,跟部隊行軍似的。」金權回憶說,「必須鐵鍁交接完,我才能下班,跟部隊換崗一樣。」

在像金權一樣的建設者之中,湧現出數不盡的先進模範。密雲的「十姐妹隊」突擊隊,創下每人每天篩沙石料5.5立方米的驚人紀錄,日超定額9倍多。暫時沒有住房,就挖個大土坑,鋪上麥秸和炕席,用葦席一圍臨時當宿舍;從水裡往外撈泥,收工的時候全身都是溼的,冬天的時候也不能穿棉衣……

建設一線艱苦奮戰的同時,是流域內各區縣特別是密雲百姓的巨大犧牲與奉獻。修建水庫佔用耕地28.6萬畝,佔當時密雲耕地總面積四成多。遷出65個村、11704戶、56780人,為清理庫底砍掉1000多萬株果樹林木,拆除4.5萬多間房屋。這一切,僅用半年左右時間就完成了。

「國家說讓搬就搬,全村老少沒有一句怨言。」搬遷時剛19歲的尖巖村村民劉顯朋說,因為時間緊急,只帶出了糧食、衣服和農具。大人肩扛手提,年幼的孩子坐在籮筐裡,遷到了6裡地外的北白巖村。

據了解,從1958年至2003年,庫區歷經3次大規模搬遷,共102個村莊、6.9萬多人遷出。

累計為京津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戰略作用不可替代

2014年12月12日,是密雲水庫的一個「大日子」。

這一天,隨著丹江水從陶岔渠首閘奔湧而出,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流浩蕩1432公裡,不僅緩解了北京的乾渴,也讓多年承擔北京城市供水的密雲水庫得以休養生息。

長期以來,密雲水庫擔負著北京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任務。60年來累計為京津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約280億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億立方米,有著「北京城裡三杯水,兩杯來自密雲水庫」的說法。在2014年全年,密雲水庫的供水量更是佔到北京市自來水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作為北京市的「大水缸」,密雲水庫水源主要來自天然降水以及水庫上遊的潮白河。在1999年前,華北地區處於豐水期,尤其是1994年,密雲水庫入庫水量非常充沛,創下153.98米的最高水位、33.58億立方米蓄水量的紀錄。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用水量急劇增長,加上華北地區連年乾旱,密雲水庫蓄水開始入不敷出。「到2002年蓄水量開始持續減少,加之上遊來水較少,水庫多年維持低水位運行。」密雲水庫管理處水政科副科長王榮臣說。

2004年,密雲水庫迎來史上最「乾渴」的一年,蓄水量只有6.5億立方米,僅剩總庫容的1/7左右。

南水北調緩解用水緊張後,2015年9月密雲水庫迎來首次南水入庫。據王榮臣介紹,在補充南水、降雨和上遊來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密雲水庫的蓄水量快速增加。「去年10月水位最高時曾達到149.71米,蓄水量近27億立方米,水面面積超過140平方公裡。」

「雖然南水進京之後,密雲水庫已經不是城區供水主力水源,但它的戰略作用不可替代。」密雲水庫管理處主任劉大根說,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段幹線檢修期間,密雲水庫成為北京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累計向北京城市供水近6億立方米。「密雲水庫既是首都戰略水源地,又是南水北調來水調蓄庫。密雲水庫的水位持續攀升,蓄水量不斷增加,首都供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更加凸顯。」

旅遊年收入近65億元,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伴隨著密雲水庫的轉型升級,庫區群眾的生產生活也煥發出新生機。

為了加強庫區生態保護,密雲區採取了退耕還湖、畜禽禁養、水庫封閉管理等一系列措施:10.4萬畝「押寶地」全部退出耕種,94個「庫中島」全面清理,水庫一級保護區畜禽養殖全部清退,300多家企業關閉,網箱養魚撤出……長期精心守護,使得庫區水質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水標準。

庫區保護不可放鬆,群眾生計也不能落下。面對人均耕地少、禽畜禁養、收入來源單一等發展難題,當地發揮庫區保護帶來的好山好水的優勢,發展旅遊、綠色農業等生態產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8年起,密雲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鄉村旅遊「十百千」工程,2019年實現接待遊客830.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4.9億元。

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的同時,密雲區政府還出資扶持庫區農民發展養蜂、露地菜田、現代高效果園等佔地面積小、科技含量高、汙染少的特色農業項目,並通過「綠崗就業」方式、聘請2000多農民成為庫區的「保水網格員」。截至目前,共確定產業項目16個,涉及資金上億元,有效助力了低收入農戶脫低增收。

今年35歲的孔博是土生土長的密雲人,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通過發展慄面貝貝南瓜、紫土豆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創辦的「密農人家」電商品牌成為淘寶網蔬菜類目銷售額第一名、淘寶網唯一雙金冠蔬菜店鋪,年銷售額近5000萬。僅2019年,該公司直接帶動400餘農戶戶均增收4000元。

「60年來無數密雲百姓建設和保護著密雲水庫,我們新一代密雲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保護和開發好密雲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孔博說。

緊盯保水責任強化政治監督,守護好「燕山明珠」

經過多年治理,密雲水庫及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但也要看到,由於庫濱帶地區生活汙染及農藥、化肥使用所導致的面源汙染等問題依然存在,各項保水護水措施仍需嚴格落實,保水護水意識不能有絲毫鬆懈。

不久前,密雲區紀委監委保水監察專員辦公室的4名工作人員驅車前往50公裡外的太師屯鎮,對鎮黨委、政府落實保水責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座談中了解到,該鎮上莊子村在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過程中,部分村民反映選址不合理。工作人員馬上直奔問題點位,現場進行核實。

當天下午,工作人員就回到區水務局,詳細了解有關情況,並調取文件資料,對上莊子村汙水處理設施選址問題進行核查處理,及時消除水源保護的安全隱患。

密雲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為完善全區保水機制,該區紀委監委圍繞密雲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緊盯「退耕禁種、畜禽禁養、庫中島清理、庫濱帶及圍網建設」水源保護四大工程等開展專項監督,及時發現並糾正不作為、慢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確保工作順利推進。2017年以來,共查處相關問題58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8人。

在區紀委監委的推動下,各項強化庫區生態保護的措施更加有力推進。

2016年,密雲水庫管理處和涉及水庫執法的8個部門組建聯合執法大隊,全權負責水庫執法工作。2018年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成立,統一行使區級部門涉及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的131項涉水執法權,執法能力顯著增強。

今年5月28日,密雲區紀委監委印發《關於在首都水源保護工作中強化政治監督的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指出,要重點督促各單位做好各類涉水違法違規查處,認真開展水庫一級區內綜合執法工作,並主動與上下遊地區紀檢監察機關進行工作對接,督促各地職能部門落實水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責任,推動跨界水體聯合監測、預警及水汙染防治聯合執法機制有效落實。

「我們將堅持把首都水源保護作為監督執紀的重要內容,嚴肅執紀問責,進一步壓緊壓實保水政治責任,以鐵的紀律守護好『燕山明珠』。」密雲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劉永強說。

相關焦點

  • 密雲發布三年行動計劃 「六大行動」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
    來源標題:密雲發布三年行動計劃 「六大行動」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 9月7日,密雲區委二屆十二次全會召開,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重要回信精神,進行全面部署,動員全區上下進一步守護好密雲水庫,發布三年行動計劃
  • 世代守護這一「壺」淨水——密雲水庫上遊兩市三區組成「保水共同...
    9月1日是「燕山明珠」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紀念日。北京市密雲區舉行「牢記囑託·接續奮鬥」群眾主題活動,水庫建設者﹑守護者等代表及500餘名黨員幹部、群眾共同為密雲水庫慶祝「生日」。同日,密雲水庫上遊兩市三區聯手組成「保水共同體」,籤署《密雲水庫上遊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戰略合作協議》。密雲水庫 攝影:記者敖蓉60年來,密雲人民為建設密雲水庫、保護密雲水庫做出了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
  • 尋找最美保水人|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第二期為您帶來《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舉家搬遷離故土 水庫移民情意長》現年69歲的尉國光是土生土長的密雲水庫人,曾經為修建水庫,他舉家搬遷;為保護水源,他帶頭關閉庫區企業另謀出路;而後帶領全村發展綠色產業走上致富路。今天我們一起聽水庫移民尉國光為我們講述他與水庫的故事。
  • 六十年後重溫密雲水庫建設者的「紀律之歌」
    密雲水庫在北京市密雲城區北13公裡處,有片一望無際的綠水,坐落於燕山群峰中,山水相映,風景如畫,它就是素有「燕山明珠」之稱的密雲水庫。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開工建設,僅用兩年,燕山群嶺間高峽出平湖,密雲水庫大壩全部落成。
  • 密雲水庫流域五地聯合保水一年成效明顯
    密雲區深化密雲水庫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加強流域協作,積極開展汙染防控、環境執法、水環境監測和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確保密雲水庫流域生態環境良好、密雲水庫水質安全。潮河是密雲水庫兩大入庫河流之一,為充分了解密雲水庫及其上遊流域水質變化情況,密雲區在2019年與懷柔區、承德市初步建立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工作機制的基礎上,今年將白河流域的延慶區和張家口市納入流域管控小組,將「三地」拓展成「五地」,組成「保水共同體」;並積極會同相關市區探討潮河、白河流域跨地區協同監測機制建設,形成「五地」聯合監測方案;同時與密雲水庫上遊潮河流域各地生態環境部門開展深度合作
  • 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修庫人保水人講述感人故事
    當年20萬工人齊聚燕山腳下潮白河畔,夜以繼日奮戰在密雲水庫建設工地。如今,密雲水庫已經成為京城重要的飲用水源地。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密雲區發布「最美保水人」徵集令,尋找在密雲水庫建設、移民、保水、富民、宣傳等方面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物事跡,一同追憶那個年代的故事、那段光輝的歷史、那些可親可敬的奉獻者。徵集令發布短短十餘天,組委會便陸續收到30餘條珍貴的線索,根據這些線索,已尋到40餘位曾參與過密雲水庫建設的老人,那些印刻在時光中的感人故事再度閃亮。
  • 北京衛視《檔案》揭秘周總理的密雲水庫往事
    北京衛視《檔案》揭秘周總理的密雲水庫往事 2020-10-12 2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年密雲水庫保護區內違建將全拆除,老張自己拆了「張家大院」
    密雲區委宣傳部供圖行動河道邊「張家大院」自拆密雲區巨各莊鎮巨龍河畔,密雲水庫南側的潮河河道旁,一片佔地7000餘平方米的違建,這兩天正在自拆之中,約20天後,這裡將全部拆除,不久將會變成一片綠地。違建主人老張,今年58歲。
  • 北京密雲水庫「上鏈」「入雲」構建自動化管理平臺 保障防汛供水...
    密雲水庫管理處總工趙龍介紹,「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2020年初,密雲水庫完成了雨水情遙測、水質自動監測、防汛綜合業務管理三大系統的『上鏈』『入雲』工作,接入北京市領導『駕駛艙』系統,為保障水庫工程安全、防汛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預報預警和指揮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撐。」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黑鸛、白鷺「同框」了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
  • 燕山懷中一泓水 潤澤京華千萬人——寫在北京密雲水庫建成六十周年...
    這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密雲水庫,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水源地。1960年9月1日竣工以來,密雲水庫持續滋潤京城六十載,承載著一庫首都「生命之水」。於是,國家先後調整密雲水庫供水方案,水庫從最初向京、津、冀全面供水,到後來停止向河北、天津供水,再轉為主要擔負向北京城市生活供水的重任。京城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北京城裡三杯水中,有兩杯來自密雲水庫。」密雲水庫被稱作北京的「大水缸」。2004年,密雲水庫迎來建庫以來最「乾渴」的一年,蓄水量僅有6.5億立方米。北京水資源到了最緊缺的關鍵時期。
  • 「猛虎突擊隊」的女隊長,60年前,密雲水庫工地上有位「花木蘭」
    今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的紀念日子。作為首都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密雲水庫今年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在與密雲毗鄰的懷柔區,有一位銀髮蒼蒼又精神矍鑠的老人,讀書、書法、朗誦、演講,愛好廣泛。密雲水庫的消息,老人尤為關注,對那裡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北京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創新完善保水...
    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劉一荻)素有「燕山明珠」之稱的北京密雲水庫,坐落在燕嶺群峰之中,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綜合利用、多年調節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目前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同時也是首都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  近年來,密雲區堅持實行最嚴格的水源保護制度,嚴肅查處各類破壞水生態環境行為。
  • 密雲水庫邊的養蜂人 十一萬蜂群釀出「甜蜜的事業」
    當下夫婦二人已經搖出了新一批的荊花蜂蜜,正等待賣個好價錢。實際上在整個密雲,還有兩千餘戶蜂農像王全生一樣,與超過11萬蜂群一起忙碌於這份甜蜜的事業;也有持續8年拿到綠色食品質量標誌的合作社,帶領近千蜂農創造甜蜜生活。從前提起密雲,人們都知道這裡有北京的「大水盆」密雲水庫,但在當下,伴著數以億計蜜蜂的振翅聲和蜂農的汗水,北京「天然蜂場」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 五阿哥永琪陵墓當年在密雲水庫被發現,揭曉數百年的傳說
    小時候看電視劇,得知五阿哥是一個從小聰明又深受乾隆喜愛的皇子,《還珠格格》五阿哥永琪確有其人,他的陵墓當年在密雲水庫被發現,揭曉了一個250多年的傳說
  • 密雲水庫發現五阿哥永琪墓,墓室打開,揭曉一個300年的傳說
    好的你,壞的你,調皮的你,闖禍的你,可愛的你,可恨的你,我都要!」這樣像蛙哥的男友請來一打。在《還珠格格》中蛙哥為了和小燕子在一起放棄了王權富貴,和小燕子走天涯了。這件事讓乾隆非常難過,於是下令厚葬永琪,最終將陵墓建在了如今的密雲一帶,墓葬非常宏大,佔地360畝,據縣誌記載,用的墓山水環繞,腳踩蓮花頭衝鳳凰,風水之優秀是諸位皇子們都沒有享受過的,陵園外修建三米高紅牆,園中更是修建大量的建築,裝飾的十分豪華。
  • 五阿哥永琪墓在密雲水庫被發現,墓室打開,揭曉一個200年傳說
    永琪死後葬於北京密雲十里舖楊各莊村。它位於一個絕佳的位置,佔地360多畝。《密雲縣誌》記載永琪的墓足下蓮花山,面朝鳳凰山。它的背後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如葦子峪、麻子峪、鷂子峪。在山的中央,一條月亮河穿過。整個墳墓被山和水包圍。墓地周圍是一圈3米高的琉璃瓦和紅牆。其中擺設有漢代白玉橋、碑建築、宮門、和享宮。墓地內外廣泛種植松樹和柏樹,使墓地更加莊嚴肅穆。
  • 「縱情山水、魚樂密雲」北京密雲區第十七屆魚王文化節正式拉開序幕
    國際在線消息:金秋時節,正值國慶、中秋,也是北京密雲水庫一年一度的開河季。9月26日上午,「2020第十七屆北京密雲魚王文化節」在密云云佛滑雪場正式拉開序幕。此次活動由密雲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密雲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北京市密雲區溪翁莊鎮人民政府協辦。
  • 勾勒建築藝術,致敬山水密雲水庫景區,喚醒心之所向
    逐水而居,是與生俱來的追求歸於山林,是靈魂深處的精神寄託化繁為簡,是閱覽天下之後的終極審美1.自然篇北京水源地 深得大地偏愛密雲位於燕山與華北平原交接地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連續5年保持在90%以上,2020年10月9日,密雲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密雲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豐水期面積達188平方公裡,有「燕山明珠」之稱。陽光城·君山墅&陽光城·溪山悅,位於密雲水庫風景區,燕山、雲蒙山與雲佛山,潮河、白河環繞在側,天然生態涵養,觀瀾山巒大境、悠遊靜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