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後重溫密雲水庫建設者的「紀律之歌」

2020-12-23 瀟湘晨報

密雲水庫

在北京市密雲城區北13公裡處,有片一望無際的綠水,坐落於燕山群峰中,山水相映,風景如畫,它就是素有「燕山明珠」之稱的密雲水庫。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開工建設,僅用兩年,燕山群嶺間高峽出平湖,密雲水庫大壩全部落成。翻看水庫建設的歷史畫卷,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20多萬建設者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正是這些奉獻者,在新中國的水利設施建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在這背後,紀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嚴守紀律和規矩

在施工機械化程度相當低的1958年,來自河北和北京的20多萬勞動者聚集在建設工地,在嚴格的紀律、教育和管理下,依靠人工和土法,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

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為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組織性和紀律性教育,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先後制定了《關於加強政治工作的規定》《關於民工組織領導和生活管理工作方案》《關於工地生活管理若干問題的規定》等系列制度規定,要求全體建設者服從領導、聽指揮,做到思想共產主義化、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工程標準化、習慣當地化群眾化。20多萬建設大軍以班、排、連、營、團為建制,實行軍事化管理。

「連長吹哨,集合、排隊、報數,跟部隊行軍似的」,工地嚴格的管理制度讓當時的建設者印象深刻,「必須鐵鍁交接完,我才能下班走,跟部隊換崗一樣 」。

同時,水庫修建總指揮部制定了《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財務預算和決算暫行規定》《關於機關工作制度的暫行辦法》等制度,對財務預算決算、機關工作等作出詳細規定。嚴格各類開支和財產管理,對工程用料和施工機械的使用實行材料消耗定額、考核登記制度。嚴格機關工作管理,對請假、來客接待、車輛管理使用、客房使用等方方面面都進行了細化。

嚴格的紀律管理滲透到施工建設中的每一個環節,從嚴守工作時間、工作流程、保證工程質量,到講究衛生、禁止浪費糧食等,事無巨細都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進行約束。為了及時研究和解決民工在思想、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支隊規定每七天召開一次支委會,每半個月召開一次生活會;十天召開一次連幹部行政會議,通過檢查工作來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幹部思想和紀律教育。

「三同」轉變幹部作風

為改進幹部工作作風,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面向大壩、面向生產、深入現場。凡是領導施工的幹部,都應到現場指揮,並通過搞試驗田,與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聯繫群眾,解決問題。各級領導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整天忙碌在建設工地,既無星期天,也無節假日。

水庫建設者熱火朝天的勞動

據《密雲水庫報》記載,1958年12月19日晚上12點,水庫總指揮部各部243名幹部組成勞動隊伍,分別在寧河、薊縣、寶坻等支隊工地上參加了夜戰。類似報導還有很多,如,寶坻支隊在搶工決戰的各項施工中,各級黨的第一書記和全體主要負責幹部以身作則,吃住現場,邊勞動、邊指揮;秦皇島支隊黨委建立了幹部勞動制度,將90多名幹部編成一個幹部生產突擊連、五個排、十個班實行管理;武清支隊建立了每日堅持二小時的勞動制度,支隊全體幹部個個走出辦公室,到現場與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

「三同」使廣大幹部轉變了工作作風,幹部既是「指揮員」,又當「戰鬥員」。通過深入群眾、依靠群眾、關心群眾,密切了幹群關係,激發了廣大建設者奮勇爭先的幹勁。在這一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先進典型。如,武清支隊碼頭團政委任有權帶頭參加勞動,為了趕工期,施工十個多月,未回過一次家;密雲支隊一團一連連長王廣生始終與民工同甘共苦,建庫9個多月中,該連200多名民工沒有一個私自離隊,由於工作成績突出,該連被評為先進集體。

勤儉建設密雲水庫

密雲水庫修建時正處在新中國成立中期,條件艱苦、物資匱乏。建設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得益於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水庫建設者始終貫徹「勤儉建庫」方針,反對浪費、節約開支。

慶祝密雲水庫攔洪勝利大會

密雲水庫計劃投資3.67億元,實用投資2.64億元。「勤儉建庫」的方針從水庫建設伊始,就烙印在每位勞動者心裡。在保證工期和質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地節約原材料、節約資金:執行定額管理制度,限額領料,消耗定額;加強資金預算管理,嚴格審批制度,實行投資包幹;一般材料和一些臨建工程採取因陋就簡、就地取材的辦法;材料存放嚴守施工組織設計和場地平圖規定的地點,減少搬運中的損耗和運費。同時,大力發動群眾自己動手製作、改造、修理工具。工地上形成了處處精打細算、杜絕一切浪費的良好風氣。

1959年8月,中共中央在江西廬山召開八屆八中全會,通過了《關於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密雲水庫各級黨組織進一步貫徹落實「勤儉建庫」方針,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水庫總指揮部各部和各工區採取停發行政經費和壓縮招待費、業務費等辦法,緊縮機關開支。各支隊迅速組織開展了節約炸藥、水泥、糧煤、汽油等活動。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各支隊加強技術改造,有效改良工具和操作技術,從技術改造上實現節約。如,遵化支隊人人訂立節約計劃,對工具實行固定到人,小車實行車、人統一編號,增強了民工責任感;霸縣別古莊團將用壞的車輛、軸碗、壞圈、壞珠子集中一起,舉辦廢品展覽會,教育民工愛護工具;黃委工程總隊發明的風動震搗器、風動打毛器、皮帶器等,不僅節省了人力,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今的密雲水庫,碧波蕩漾,天水茫茫,承擔著向首都北京供水的重要責任。而密雲水庫建設者的紀律之歌,必將激勵著每一代密雲人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地建設好、發展好自己的祖國和家鄉!(通訊員 葉亮 戰泳霖 || 責任編輯 張禕鑫)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守護好密雲水庫無價之寶
    60年前,20多萬建設者戰天鬥地,修建密雲水庫,如期實現「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創造了人間奇蹟。60年間,密雲水庫從北京「大水缸」變成「後花園」「聚寶盆」,走出一條保水富民,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
  • 燕山懷中一泓水 潤澤京華千萬人——寫在北京密雲水庫建成六十周年...
    這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密雲水庫,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水源地。1960年9月1日竣工以來,密雲水庫持續滋潤京城六十載,承載著一庫首都「生命之水」。在金權看來,艱苦奮鬥就是當時的密雲水庫精神。源於塞外的潮河和白河在燕山群峰中蜿蜒曲折,於密雲城南交匯成潮白河。千百年來,災害頻發,兩岸人民飽受其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制定了密雲水庫修建規劃,決心治理水患。20歲那年,金權背著鋪蓋卷一頭扎進建設工地,成為一名風鑽工。
  • 北京衛視《檔案》揭秘周總理的密雲水庫往事
    北京衛視《檔案》揭秘周總理的密雲水庫往事 2020-10-12 2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修庫人保水人講述感人故事
    「通過翻閱史志資料及當年的《密雲水庫報》,我們查閱到了很多當年的人和事。」尋找「最美保水人」活動組委會丁紅玲介紹,徵集令發布後,組委會尋到了一些留存的影視和文字材料,真實記錄下了水庫建設時的火熱場面。與此同時,很多密雲水庫建設者的後人也通過線索徵集渠道主動找來,希望幫老人找到當年的工友。
  • 世代守護這一「壺」淨水——密雲水庫上遊兩市三區組成「保水共同...
    9月1日是「燕山明珠」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紀念日。北京市密雲區舉行「牢記囑託·接續奮鬥」群眾主題活動,水庫建設者﹑守護者等代表及500餘名黨員幹部、群眾共同為密雲水庫慶祝「生日」。同日,密雲水庫上遊兩市三區聯手組成「保水共同體」,籤署《密雲水庫上遊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戰略合作協議》。密雲水庫 攝影:記者敖蓉60年來,密雲人民為建設密雲水庫、保護密雲水庫做出了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
  • 密雲發布三年行動計劃 「六大行動」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
    來源標題:密雲發布三年行動計劃 「六大行動」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 9月7日,密雲區委二屆十二次全會召開,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重要回信精神,進行全面部署,動員全區上下進一步守護好密雲水庫,發布三年行動計劃
  • 「猛虎突擊隊」的女隊長,60年前,密雲水庫工地上有位「花木蘭」
    「不修好水庫不回家、不修好水庫不結婚!」那一年,姐妹們在決心書上寫下的那些鏗鏘誓言,像一束束光,像一團團火,至今想起來依舊溫暖,依舊充滿力量。1958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修建密雲水庫,動員北京、河北地區的民工參加水庫建設,並要求一年攔洪,兩年建成。
  • 尋找最美保水人|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今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紀念日,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在宜居密雲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尋找最美保水人」欄目。聽聞國家治理潮白河水患需要自家搬遷,尉國光的爺爺、父親一時犯了難,對奮鬥了幾十年的家業萬般不舍。1958年汛期攔洪前,是石匣搬遷的最後期限。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修密雲水庫一方面是治理潮白河,一方面是為北京吃水,這都是大趨勢。咱們得舍小家顧大家,要服從國家利益,不能不搬。
  • 密雲水庫流域五地聯合保水一年成效明顯
    密雲區深化密雲水庫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加強流域協作,積極開展汙染防控、環境執法、水環境監測和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確保密雲水庫流域生態環境良好、密雲水庫水質安全。監測項目包括水中的25項指標,其中現場監測的有水溫、溶解氧、PH等,其他項目都會拿回到實驗室進行相應的分析,分析結束後我們會同相關市區進行數據交換,為密雲水庫的水環境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區生態環境局環境保護監測站副站長張久龍說。
  • 光輝歲月·火熱年華——海子水庫建設者詩歌選線上展
    1958年平谷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創造出了平谷水利史上的空前,也創造了極其可貴的海子水庫精神,即大團結大協作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北京密雲水庫「上鏈」「入雲」構建自動化管理平臺 保障防汛供水...
    「自1998年密雲水庫引入自動監測系統以來,經過幾代的技術提升和設備改造,為水庫工程與水質監測、洪水預報與水資源調度等決策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保障。」構建水質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在距離南水入密雲水庫出水口三四百米遠的位置,有一架白色的「飛碟」停在水面上。這「飛碟」並不是什麼外星來物,而是密雲水庫於2019年投放使用的水質自動監測白河分站的一個組成部分-——白河浮標站。
  • 密雲水庫發現五阿哥永琪墓,墓室打開,揭曉一個300年的傳說
    書中的字跡蒼勁有力,可見他在書法上面也有一定的造詣,如此觀之,可見永琪乃是一個全才。這件事讓乾隆非常難過,於是下令厚葬永琪,最終將陵墓建在了如今的密雲一帶,墓葬非常宏大,佔地360畝,據縣誌記載,用的墓山水環繞,腳踩蓮花頭衝鳳凰,風水之優秀是諸位皇子們都沒有享受過的,陵園外修建三米高紅牆,園中更是修建大量的建築,裝飾的十分豪華。
  • 五阿哥永琪墓在密雲水庫被發現,墓室打開,揭曉一個200年傳說
    公元1763年,乾隆28年,九州清晏起火。大火猛烈,以至於乾隆被困裡面,在關鍵時刻,只有老五永琪衝進火海,帶著父親奪門而出。這一舉動讓乾隆終生難忘。經過仔細考慮,在乾隆30年,永琪被封為「和碩榮親王」。「榮」這個字在當時意義非常,很少被隨意使用。清朝只有兩個王子贏得了這一榮譽。其中一人是死後才被追封。永琪獲得了這個稱號,這表明乾隆對他寄予厚望。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北京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創新完善保水...
    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劉一荻)素有「燕山明珠」之稱的北京密雲水庫,坐落在燕嶺群峰之中,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綜合利用、多年調節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目前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同時也是首都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  近年來,密雲區堅持實行最嚴格的水源保護制度,嚴肅查處各類破壞水生態環境行為。
  • 今年密雲水庫保護區內違建將全拆除,老張自己拆了「張家大院」
    近日,密雲將對水源保護區範圍內、28條重點河道周邊違建重點拆除。密雲將在一年內完成188萬平方米違法建設的拆除和266公頃土地的騰退任務,拆違量是過去7年的總和。今後市民來到密雲,可以體驗到更綠更美更乾淨的生態環境。
  • 五阿哥永琪陵墓當年在密雲水庫被發現,揭曉數百年的傳說
    小時候看電視劇,得知五阿哥是一個從小聰明又深受乾隆喜愛的皇子,《還珠格格》五阿哥永琪確有其人,他的陵墓當年在密雲水庫被發現,揭曉了一個250多年的傳說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黑鸛、白鷺「同框」了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
  • 密雲水庫邊的養蜂人 十一萬蜂群釀出「甜蜜的事業」
    實際上在整個密雲,還有兩千餘戶蜂農像王全生一樣,與超過11萬蜂群一起忙碌於這份甜蜜的事業;也有持續8年拿到綠色食品質量標誌的合作社,帶領近千蜂農創造甜蜜生活。從前提起密雲,人們都知道這裡有北京的「大水盆」密雲水庫,但在當下,伴著數以億計蜜蜂的振翅聲和蜂農的汗水,北京「天然蜂場」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 15年保水人王榮臣看水庫發展變遷
    今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紀念日,宜居密雲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尋找最美保水人」欄目,第十期為您帶來《王榮臣:水環境保護工作者看密雲水庫發展與變遷》。密雲水庫管理處水政科副科長王榮臣,從2005年開始從事水環境保護工作。
  • 勾勒建築藝術,致敬山水密雲水庫景區,喚醒心之所向
    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連續5年保持在90%以上,2020年10月9日,密雲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密雲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豐水期面積達188平方公裡,有「燕山明珠」之稱。陽光城·君山墅&陽光城·溪山悅,位於密雲水庫風景區,燕山、雲蒙山與雲佛山,潮河、白河環繞在側,天然生態涵養,觀瀾山巒大境、悠遊靜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