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泱烏泱的毛中人,這口古井,你記得否?

2021-01-18 澎湃新聞
烏泱烏泱的毛中人,這口古井,你記得否?

2020-09-02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以下文章來源於JH分水嶺 ,作者分水嶺文友

JH分水嶺

分水嶺原意為河流的分界線。多以山脈為界。 我們紮根民間,哪怕僅有一位作者,僅有一位關注,我們仍將精編推送……

近日在《今日頭條》裡,我看到一位毛中校友寫的四十年後重返母校的感慨:母校的變化令人吃驚,讓人陌生,只有一棵老樹和一口古井依在,引人聯想,叫人流連。

是的,我也有同感。四十年前的那一排排整齊的灰瓦白牆教室,那四合院似的學生寢室和食堂看不到了;那人工拉繩敲擊的清脆迴響的鐘聲,那吹哨代操的喊聲也聽不到了;一切都變得那麼神速,變得那麼徹底!

但,說起那口古井我更有共鳴。

「井"字方而圓,寥寥四筆,方圓融合。井應該是人類開始定居生活時就出現了,它是人們生活的依賴,是人們家園的組成部分。在《論衡》中就記載著這樣一首歌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井而飲,耕田而食"。它展示出農耕時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場景,詮釋出原始的自由安閒、自給自足的簡單快樂。井不會像泉水一樣自然而生,是人類徵服自然的產物。有井的地方就有人煙,反之,有人煙的地方也一定會有井。

這種農耕文化在中國沿續很久,毛坦廠古鎮的「家家有庭院,戶戶有水井"的民居特色,就是這種文化傳承的體現。毛坦廠鎮四面群山,中間是衝積平原,因而地下水特別豐富,所以每家都在庭院裡打口水井,方便生活。由於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毛坦廠人打水井十分簡易,只要兩個內行的人協作,一天就能打出一口井來。

我當年在毛中工作時,就請了兩名打井人員在自家小院裡打口水井。他們先從大河裡拉來一車較大的鵝卵石,然後開挖。因地下全是流沙,為防止流沙崩塌,採用挖一層,用石交錯鋪一圈的特殊工序,這樣一直挖鋪下去,等到近兩米深時,就算挖好了。然後上來,把井口用磚和水泥做個圈欄,就宣布大功告成了。第二天一看,井水有一米多深,清澈見底,藍天白雲倒映在井水中,令人心情愉悅。現在我又背井離鄉,也不知它的命運如何了。

毛坦廠中學的這口古井是比較大的,在毛中創立之前就有了。當時是毛坦廠黃家大茶行,也可能是兼顧生產和消防用水,打了一口比較大的井。一九三九年,這個茶行改為學校用房,這口水井就變成了毛中的「古井」了。

自從有了學校,這口古井也開始「沸騰"起來了。井離男生宿舍較遠,但離女生宿舍很近。井臺的石板因為經年累月的踩來磨去,圓潤光滑,全然沒有石塊的生硬和稜角。井口一米左右,井身圓壁邊磊砌著一圈圈青卵石,石縫間生長著一叢叢水草,還附著一層綠色苔蘚,春夏秋冬,古井不受乾旱雨水影響,始終保持著同樣的水位線,不深不淺,終年豐盈。井的水溫也基本不變,冬天從井裡升起暖暖的熱氣,不用加溫就可使用,夏天又讓人感到無比的清涼。所以井臺邊上灑落了學子們多少美好時光,蕩起了他們多少歡聲笑語!

古井旁有一棵粗長的絲綿樹,此樹又韌又密,是過去刻木章的材料。學校在這棵樹2.5米高處的支杆上加一個寬鬆的鐵環,在這環下面吊掛一根又細又長的杉木,杉木的一端用鐵絲繫著一個石跎,杉木的另一端繫著一根竹竿,竹竿下面吊著一個木桶,這就是這口古井汲水的全部設施。既古老又特別,打起水來,既安全又省力。

每天一到早上或晚上,井旁就響起了吱悠吱悠的交響曲。用力把吊竿壓下去,把水桶直放井中,待空桶汲滿發出咕咚咕咚聲響後,便交錯著用雙水拉起吊竿,等另一頭跎石將要著地時,滿桶清澈的水隨著身子的直起便提到了井臺,然後把水倒進臉盆就開始洗涮了。打水的多是男生,女生在旁不好意思地等著分享,所以井邊洋溢著男幫女享的動人情意,有時也演繹著男尷女羞的難忘故事……

有一首小詩寫道:老井一口賦春秋,往事連綿語難休。醉是動情桶提水,人性主題心底流。

母校的古井就是這麼神奇,雖經百年的洗禮,仍井泉汨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滋潤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古井又是那麼德高,至今還保持著那旺盛的生命力,那無私堅韌的品質默默地激勵一茬一茬學子走好人生。

隨著現代化無孔不入的侵佔,由井而生的農耕文明逐步被現代都市排擠,人們對井的記憶仿佛一夜之間恍若隔世,「井"真的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所以,毛中把這口校園古井保留下來,是保住了我們記憶的根脈,是保住了家國故園的美好情懷。伴隨歲月的積澱,水井的文化意義漸漸地超越了功能意義,成為一種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義不同的符號。

去年,毛中校長請我為古井取個名字,我不敢違囑,取名曰「源味古井」。用源頭的「源"字,表達源起、源本之意,並注釋為「臨井思源,懷德體味",希望我們的後代皆能如此。(作者:張維權)

來源| JH分水嶺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烏泱烏泱的毛中人,這口古井,你記得否?》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山區鄉裡那口古井
    侄子說:叔,到了,你老家就在這裡。哪裡還有我老家模樣?一切都變了,變得一點都不認識的陌生的地方了。有順口溜,雷伍坪,山高路不平,三年不下雨,紅苕棒兒脹死人。饅頭山都幾乎不見了,山腰的那些大院子小院子也不見了,一塊塊梯田不見了,冬天一派明亮亮水汪汪,夏天一派蔥綠,秋天溝下溝上翻金浪不見了。
  • 金華:今年起保護新規讓850口古井煥發新顏
    「這次全省新發現古井水源2715處,相比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3243處,多了近一倍。」市文博研究員蔣金治說,實際上,金華還有許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古井,有的經普查還未登記,有的仍在使用,有的是在施工過程中偶然發現的。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老百姓對身邊古井的保護意識在不斷提高。去年12月,市區江北西華寺東面發現一口古井。
  • 毛中的古井:張維權
    但,說起那口古井我更有共嗚。「井"字方而圓,寥寥四筆,方圓融合。井應該是人類開始定居生活時就出現了,它是人們生活的依賴,是人們家園的組成部分。在《論衡》中就記載著這樣一首歌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井而飲,耕田而食",它展示出農耕時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場景,詮釋出原始的自由安閒丶自給自足的簡單快樂。井不會像泉水一樣自然而生,是人類徵服自然的產物。
  • 獅山紅旗古井,一汪承載香山記憶的「眼」!
    還記得2018年底, 街道從古井抽水, 用於森林防火的高位蓄水池補水, 抽水機抽了近一天, 古井的水位僅下降了20公分, 水量依舊充足,源源不斷......
  • 六口千年古井沸騰不止,水中啤酒、飲料啥味都有!來杯雪碧嘗嘗吧
    趕緊查閱相關資料——最終才知道了這6口井所處的位置,以及它們的來龍去脈。這6口古井就位於丹陽市延陵鎮九裡村,這裡有座著名的旅遊景點——季子廟!就在季子廟東南約百米的地方,安放著6口古井。在當地,這6口古井也成了一個知名的旅遊景點,名字叫「沸井湧泉」。
  • 請您鑑賞九井峰生態茶園「九口古井」
    據介紹,「九井峰」這個全國知名的茶葉品牌,系因當地留存九口南唐古井而得名。記者逐一探訪發現,分布在九井峰生態茶園內的九口古井,水質佳美,且一井一傳說。當地群眾告訴我們:這九口古井歷時千年,井水甘甜品質未變,而且永不乾涸,非常神奇。有圖有真相。獨家首次公開九井峰生態茶園修葺一新的九口古井之實景圖。敬請各位看官鑑賞。
  • 后庄印記-古井
    期間,你會遇到幾處無人打理的長滿灌木野花雜草的小型園子,可能還有三兩個墳冢,如果是深夜,磷火顯示,有點聊齋的味道。走到寨子西邊,與一條南北路接壤。接著往西南門方向,少許幾步路,在路的左邊,你會看到一口與眾不同的古井。英莊寨人口稠密,它不是一個小村莊,而是擁有幾千人口的大寨,古井多處,然而最大的當屬這個。
  • 故宮72口古井,井底珍寶眾多,為何沒有人敢去打撈?
    故宮去過故宮的人,都知道故宮裡面有72口古井,這些古井大小不一,這些井主要的職責就是滅火,因為故宮多是木質結構的房屋,很容易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只能就近取水滅火。很多人看到這兒,就會說,這只是電視劇中的情景,並不可信。不過在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西逃,宮中的寶物帶不走,可是又不想讓這些寶物落入旁人之手,該怎麼辦?這個時候,慈禧太后就命人將很多珍寶都投在了井裡,八國聯軍算是打撈不到這些寶物了。不光是慈禧太后,歷朝歷代末代皇帝也都會將一些寶貝扔進深井裡,長年累月的積累,故宮深井中的寶物可以說是堆積如山了。
  • 東錢湖韓嶺村一口古井水位越來越低 村民憂心忡忡
    這口井位於寧波十大古村落之一的東錢湖韓嶺村,據傳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但是村民們發現,最近兩年來,這口古井的水位越來越低,已經下降了約一半,且還在進一步減少。  古井年代尚待考證  東錢湖韓嶺村,是金老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從家門口到古井口,只隔了一條一米多寬的人行道。
  • 青城山古井驚現墨西哥鈍口螈!悲劇的是,這隻「萌寵」 吃光水中蝌蚪
    看起來通體粉白,沒有攻擊性,半個手掌大……5月24日晚,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青城山天師洞大殿背後的一口古井中,發現了這款「最萌水族寵物」——原產於墨西哥的墨西哥鈍口螈,目前廣泛存在於寵物市場。「每年這個時候,那口古井裡都會有很多本土蛙類的蝌蚪,但是昨天我去看的時候,一隻蝌蚪也沒有。它已經把裡邊兒的蝌蚪掃蕩一空了。」趙力說。
  • 原來,西街有這麼多古井
    這口水井位於西街118號店前,如今已不存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她家中沒通自來水,平時飲用在鄰居家接自來水,洗刷則是在這口水井中打水使用,一天在打水時,無意間被臺灣媒體拍下,這一充滿生活氣息的瞬間被保存了下來。
  • 古井裡的長仙...
    這正是早上幹活收工的時候,村民們見他們爺兒倆一大早在井臺上又是燒香上貢,又是磕頭禱告,都趕過來瞧稀奇,問原因。李二鼠神秘兮兮地說:「快跪下說話,這井裡有長仙顯靈了!」大夥一聽,全都笑了:「我說李二鼠,你大白天說夢話吧?都啥年代了,你還長仙短的搞封建迷信,就不怕公安局抓了你?」李二鼠聞聽急眉火眼地說道:「誰搞封建迷信了?
  • 大橋鎮的古井傳說之二(揚州江都區大橋鎮)
    銅井 大橋集鎮菜市街有一口古井,人們一直稱它叫「銅井」。 200多年前,菜市街這個地方還沒有這口井,它的來歷要從居住在這裡的一名叫李曉雲的郎中說起。
  • 醉美荷城古孟村,與你邂逅古樹、古井、古洋樓
    如果你想了解荷城哪些古仔,或者你知道哪些古仔,歡迎在後臺留言告訴小編。近日,荷城微新聞的一位叫子木的粉絲跟小編分享了她的兒時記憶,她說:我來自荷城古孟村李家,9歲不到就遷到荷城,李家位處整個村子的中間,李氏祠堂外有一棵大榕樹。大榕樹下記載了許多李家人的記憶,以前在炎熱的時候,李家無論大人小孩,都到樹下乘涼。
  • 【新片影訊】《阿麗塔:戰鬥天使》《朝花夕誓》《古井兇靈》,您買票了嗎?
    這口井獨屬於權尊勢重的童家,並深處童家大院內的一個小院子裡。這口井從視覺上看並沒有什麼異樣,不僅乾淨利落而且功能健全,很符合童家鐘鳴鼎食的社會地位。可偏偏是這樣一口瘮人的井,內部卻深藏著奪命的秘密。於是我們再次看到了豪門內部的人之暗鬥。沒錯,什麼宮鬥、江湖、職場,都源於有人的地方就有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