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西街有這麼多古井

2021-03-01 泉州文旅

泉州自唐代建城開始
老百姓「因井為市」

「市井」就成了最基本的群居形態

從1300餘年前「列屋成街」

泉州西街與水井結下了不解之緣

🔼上世紀80年代,西街女子曾美英在西街的街面上打水

這是泉州收藏愛好者黃強翻拍的照片,照片刊登於臺灣1989年的雜誌《漢聲》,照片中正在西街路面上打水的女子名為曾美英,20歲時從晉江嫁到西街,在西街開一家肉粽店,兼做潤餅皮、面線糊生意。這口水井位於西街118號店前,如今已不存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她家中沒通自來水,平時飲用在鄰居家接自來水,洗刷則是在這口水井中打水使用,一天在打水時,無意間被臺灣媒體拍下,這一充滿生活氣息的瞬間被保存了下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開元寺入口處,西街居民在開元寺門前的古井中取水,開元寺門前寫有「英雄各有登天志,比武臺上見高低」的楹聯,充滿時代特色(蔡其呈/供圖)

🔼如今這口古井已被封住,從井盤依然能看出比尋常街面水井要略大一些

🔼開元寺紫雲屏後,泉州人習慣稱之為「粉牆後」,粉牆後有一口四孔大井,如今封住兩個井口,井水仍然充盈

西街古井繁多,據老西街人回憶,西街附近不僅有狀元井、玉泉井、會通井等知名古井,在西街路面上,影劇院、帽巷、新街、裴巷、臺魁巷、開元寺等臨街處,均有水井。歷史上的路面水井一直保留下來,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因為自來水的普及,加上路面上的水井存在一定隱患,西街水井被路面掩蓋起來。

一條西街為何有如此多的水井?水井開掘在路面之上是否安全問題的背後,折射的是古代泉州的繁盛和泉州人的智慧。

泉州市文管所原主任黃真真介紹說,唐代紫雲黃氏開基始祖黃守恭,捐桑田建開元寺,黃守恭採桑養蠶、煮繭繅絲,均離不開大量水源,這就需要許多水井。此外,泉州寺廟多水井,承天寺就有「九十九口水井」的記載,除了寺僧日常飲用,主要因為寺廟木構房屋多,萬一遇到火災,可以迅速就地取井水滅火,開元寺內外水井繁多,也成了必然。除了甘露井,以前東西塔下、小開元附近,均有大水井。

黃真真說,在井的構造上,也彰顯著古人的智慧,西街路面上的水井,舊時除了有高於地面的井盤用以警示外,井口也不大,路人難以跌入。因為井口小,連水桶也是修長形狀,水桶兩邊裝有鐵環加大重量,打水人不用甩桶就可以方便打水。

在西街長大的閩南文化研究學者洪泓介紹說,泉州素有「萬井煙景」之稱,陳允敦教授在著作《泉州名井攬勝》曾提到:「自中古以來,泉州城內民用食水,大多掘土出水汲用,故水井繁多,數以千計。」西街水井多,與居民的生活狀態息息相關,舊時大戶人家建宅,一家打幾口水井也是「標配」,飲用井、花園井、公用井等各有用途。

🔼西街肅清門小廣場的井,井口高出地面許多,有安全的考量(許志榮/攝)

西街路面上的井,除了居民日常使用外,很大的作用是作為防火井使用,也就是閩南人口中的「火礐」,古代泉州房屋之間常設有防火牆、防火巷,加上應急的防火井,最大程度上減輕了「火燒連營」的情況發生。此外,西街有煉丹製藥、種植豆芽的人家,這些行業對水質要求很高,附近往往都會有一口優質水井,也就成了大家稱呼的煉丹井、豆生井。

洪泓回憶說,這些路面上的水井,能經過千百年保留至今,說明風險係數並不太大,以前開元寺元宵花燈展等熱鬧場面過後,第二天水井中可以撈出不少鞋子,這是人擠人時遊客落下的,但未聽聞有遊客落井的事情發生。

🔼西街兩側曾以木構房屋為主,路面的消防水井因此格外重要

古人言「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說的是宋代百姓對大詞人柳永的喜愛,以「井水」借指人煙,又可看出井對千家萬戶的重要性。對生活在西街的人們來說,童年的記憶往往離不開遍布古城的水井。

洪泓介紹說,西街人口稠密,歷來飲食淡水需求大,有厝皆設井,無宅不種花,故開掘了大大小小的井。街中有井,古厝有井,巷尾有井,甚至有的院落前埕有井,廚房壁角旁邊也有井,這是一種溼漉漉的鄉愁。

在自來水未普及前,西街人家的早晨就從井邊開始。天微亮,家家都來挑水做飯,洗菜洗地板,靠井旁的人家,天天都能聽到水桶、瓦罐碰撞井盤的叮噹聲,這成了起床的號角。

每逢清明節,西街人家會忙於淘井,淘出淤泥,汲用新水,取意「除舊布新」。此外,以前摔破的瓷碗不得掃倒,必須投入井中,曾有一孔西街古井底,淘出了殘缺的瓷片,底上寫有乾隆的年號。

到炎夏之時,西街人家的食物用吊籃垂於井底水面之上,可以避免腐敗。白天習慣買兩個西瓜丟進古井,夜間拿水桶撈起,在井邊上擺張八仙桌,「講天捉皇帝」,就這樣度過一個個愜意的夏夜。

🔼古城、古街、古井,這是充滿魅力的泉州西街(王柏峰/攝)

繼《巷遇》《泉州中山路》之後,

泉州文旅集團、泉州網再度聯合推出

《泉州西街》系列報導

讓我們走進西街,

一起發現其中令人痴絕的

傳統之韻、兼容之美!

相關焦點

  • 古井裡的長仙...
    李二鼠神秘兮兮地說:「快跪下說話,這井裡有長仙顯靈了!」大夥一聽,全都笑了:「我說李二鼠,你大白天說夢話吧?都啥年代了,你還長仙短的搞封建迷信,就不怕公安局抓了你?」李二鼠聞聽急眉火眼地說道:「誰搞封建迷信了?我說得的是實話,這眼古井裡真的有長仙,不信你問問我爸爸!」大家見李二鼠說得這麼認真,不像說假話的樣子,一下子都不說話了。
  • 毛中的古井:張維權
    有井的地方就有人煙,反之,有人煙的地方也一定會有井。這種農耕文化在中國沿續很久,毛坦廠古鎮的「家家有庭院,戶戶有水井"的民居特色,就是這種文化傳承的體現。毛坦廠鎮四面群山,中間是衝積平原,因而地下水特別豐富,所以每家都在庭院裡打口水井,方便了生活。由於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毛坦廠人打水井十分簡易,只要兩個內行的人協作,一天就能打出一口井來。
  • 「我是西街的囝仔」
    洪泓和十來個小夥伴就這麼滾著鐵環上學、放學。  某個下雨天,洪泓和小夥伴發現雨水打溼的巷石上有模糊字跡。好奇心使然,他們撿起地上的樹枝,像描紅一樣認真描寫巷石上的字跡。後來被大人看見,大聲呵斥,洪泓和小夥伴們趕緊跑回家,才知道,那些巷石是墓碑石鋪就的,難怪上面有字跡。  開元寺是童年裡的「後花園」  洪泓的家距離開元寺只有數百米。
  • 陽朔西街夜色
    西街東頭是灕江的重要口岸——灕江碼頭,旅客遊完灕江後均從此處上岸。這裡也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其中外國人在此開店就有20多家,被稱為洋人街,其特點充滿了異國情調,夜景更是風情萬種,風俗濃鬱。圖為12月24日晚陽朔西街夜景。工人日報客戶端 許之豐 攝影2020年12月24日晚,作者走進陽朔西街,這裡是廣西桂林陽朔縣的一條步行街。
  • 隸書新作無波真古井 有節是秋筠(每日一品第955期)
    「無波真古井, 有節是秋筠」,是宋代蘇東坡詞《臨江仙·送錢穆父》中的兩句話。原詞如下:「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竹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原來蘇東坡與錢穆父同朝為官,意氣相投,友誼甚篤。
  • 后庄印記-古井
    接著往西南門方向,少許幾步路,在路的左邊,你會看到一口與眾不同的古井。英莊寨人口稠密,它不是一個小村莊,而是擁有幾千人口的大寨,古井多處,然而最大的當屬這個。圍繞古井,幾棵細矮柳樹,枝條細密低垂,宛如妖豔女郎的蓬鬆髮型。一株高大皂角,錯綜交織,枝繁葉茂,巨大的陰影遮擋著半個古井,猶如佩戴王冠的貴胄。
  • 上海一口古井有古怪,考古隊趕到連挖6年,竟然挖出了藏寶庫!
    2021-01-13 06:20:02 來源: 草莓老師說歷史 舉報   上海一口古井有古怪
  • 第六代獻禮版上市,古井轉型發展「快」背後的「穩」
    10年時光倏然而逝,古井獻禮版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10年後,邁過100億的門口,古井又將往何處去?也許從這一次古井獻禮版升級中可窺得一些端倪。01、「獻禮」版的誕生無論是對古井,還是放眼至整個行業,此次古井獻禮版的包裝、品質雙升級都有著非凡的意義。2010年,恰逢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白酒消費市場迎來了轉折期。
  • 西街又火了,100萬人圍觀!
    這天晚上,阿嬤像往常一樣,躺在床上刷著短視頻,就在一襲變裝視頻中,阿嬤發現了一股清流——監控下西街的慢直播。好奇心驅使阿嬤我點開了它,沒想到在凌晨時分, 居然還有3.9萬人在圍觀,評論區也很是熱鬧!第二天白天,阿嬤我再一次打開了短視頻,又刷到了西街的慢直播,街上熙熙攘攘,人潮湧動,點進去一看,觀看人數達到了23萬多人,評論區也更加熱鬧了!直播名也從「西街開元寺」改成了「西街十二時辰」。不知是不是因為快過年了,直播間日間的觀看量不斷水漲船高,正月初五時,觀看量達到頂峰,有100萬多人在線圍觀了西街!
  • 獅山紅旗古井,一汪承載香山記憶的「眼」!
    1960年以前 縣委機關、食堂及縣委機關幹部宿舍的住戶食用水都是靠該水井提供,當時香洲地區仍未有自來水供用。 80年代初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原來的竹林被大量修建成辦公樓、宿舍樓,開始有自來水供應。因年代久遠,水井已經破損,甚少人使用,有人提出要拆除水井,但周邊的居民堅持要保留住這口水井,水壓低沒自來水供應時,可以到水井擔水使用,故該水井得以保留下來。
  • 山區鄉裡那口古井
    那口古井呢,還在不在?我家出門走10來步,下一個幾步石梯,再走十來步就到古井邊。你看嘛,那個幾十畝大的社會堰塘就要填平完了,還有啥古井啊!都填平了。侄子說。三棵樹下面那塊田就是水井田,田的的旁邊,就是那口故鄉的古井。誰也不知道,古井是那一年修的,我們院子裡40--50 多口人吃水都在這井裡挑。
  • 金華:今年起保護新規讓850口古井煥發新顏
    「這次全省新發現古井水源2715處,相比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3243處,多了近一倍。」市文博研究員蔣金治說,實際上,金華還有許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古井,有的經普查還未登記,有的仍在使用,有的是在施工過程中偶然發現的。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老百姓對身邊古井的保護意識在不斷提高。去年12月,市區江北西華寺東面發現一口古井。
  • 烏泱烏泱的毛中人,這口古井,你記得否?
    多以山脈為界。 我們紮根民間,哪怕僅有一位作者,僅有一位關注,我們仍將精編推送……近日在《今日頭條》裡,我看到一位毛中校友寫的四十年後重返母校的感慨:母校的變化令人吃驚,讓人陌生,只有一棵老樹和一口古井依在,引人聯想,叫人流連。
  • 湖西街,不止閔記炸雞!
    相比火遍南京的傳統燒餅,小燒餅則低調得多。那些小燒餅攤,或深藏在某條不起眼的小巷子裡、菜市場裡,亦或是大學的后街裡。安康村小燒餅,則藏在湖西街的一個柵欄鐵門後。這麼多年,沒跨出過這一畝三分地,現在的年輕人恐怕沒幾個能吃得了這份苦了。來這裡買上些小燒餅,和老闆聊聊天,有種過年時溫暖的feeeling。
  • 西街,顧名思義,西洋人的街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西街,顧名思義,西洋人的街。這是整個中國外國人密度最大的一條街,每年來這裡休閒、居住、gap year的外國人數不勝數,差不多是這裡本地人的三倍。同時,這裡也是全中國最大的外語角,涉外婚姻比例全國領先。大抵是西街的魅力和人情讓這些原本漂泊的異鄉人萌生了流連之意,才選擇了在此安頓,漫度餘生吧。
  • 除了玉林牛巴,原來西街還有一種響噹噹的特色美食,當年暢銷兩廣地區!
    和玉林牛巴一樣"糖黏"也是西街的特色美食是老玉林人的甜蜜記憶"糖黏"包括炒米、石瓜糖、糖珠、糖雞等各種糖製品種,類繁多且味道極佳當年西街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糖黏"西街林氏做的"糖黏"名氣更是響噹噹如今,在西街"糖黏"這種糖很少人做了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做一些
  • 東錢湖韓嶺村一口古井水位越來越低 村民憂心忡忡
    古井井口的「小沙井」三個字,已經風化得十分嚴重。記者 張明強 攝  「吃水不忘挖井人,不保護好古井,對不起祖先。」70多歲的金老伯站在家門口,滿臉憂傷地望著面前的小沙井。  這口井位於寧波十大古村落之一的東錢湖韓嶺村,據傳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但是村民們發現,最近兩年來,這口古井的水位越來越低,已經下降了約一半,且還在進一步減少。  古井年代尚待考證  東錢湖韓嶺村,是金老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從家門口到古井口,只隔了一條一米多寬的人行道。
  • 金榜題名:喜慶喜慶就到金瑞古井!
    感謝文都學子 不負桐城文脈300年金瑞古井大酒店 略表家鄉父老情深情送厚禮金榜題名 謝師謝親友   升學深造 請客請貴人喜慶喜慶  就到金瑞古井              每桌送餐券  價值156元自助餐券2張      每桌送白酒  古井原漿或迎駕洞藏或毛鋪喜蕎酒1瓶每桌送紅酒飲料  品牌紅酒1瓶飲料兩瓶(可樂/果粒橙)
  • 六口千年古井沸騰不止,水中啤酒、飲料啥味都有!來杯雪碧嘗嘗吧
    這6口古井就位於丹陽市延陵鎮九裡村,這裡有座著名的旅遊景點——季子廟!就在季子廟東南約百米的地方,安放著6口古井。在當地,這6口古井也成了一個知名的旅遊景點,名字叫「沸井湧泉」。之所以得此名字,是因為它們集中分布在10多平方米的範圍內,井與井之間最遠的相距不超過1米,最近的也只有三、四十釐米,井水常年都「沸騰」湧動,仿佛即將開鍋冒小氣泡一樣。更不可思議的是,這6口井的井水味道各不相同,有啤酒味、飲料味、苦味,甚至還有麻辣味——真想來杯雪碧嘗嘗!
  • [靜海]618期 靜海的符號:古井、土丘、瓷片
    這裡究竟有什麼呢?  日前,村內84歲高齡的崔家勳老人帶記者來到這片土丘,土丘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00米,高出地面3米多。走上土丘,上面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瓦礫殘片,挖上不到半米,就能挖出幾塊瓷器殘片,多為灰黃色和蔥綠色。崔家勳老人介紹,在他的記憶裡,土丘附近就沒有人居住,上面長滿雜草,自己小時候經常到土丘上玩耍,總能撿到瓷瓶瓦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