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林牛巴一樣
"糖黏"也是西街的特色美食
是老玉林人的甜蜜記憶
"糖黏"包括炒米、石瓜糖、糖珠、糖雞等
各種糖製品種,類繁多且味道極佳
當年西街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糖黏"
西街林氏做的"糖黏"名氣更是響噹噹
如今,在西街
"糖黏"這種糖很少人做了
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做一些
我們從一位
近90歲的西街林氏後人的講述中
聽到了關於"糖黏"的歷史
在老人的記憶中
我們仿佛回到了「糖黏林」過去那一段
至今仍讓西街林氏家族
引以為豪的繁華時光
導讀
日前,記者走出西街「雙桂莊」,已是中午時分,此時,附近的街巷、菜市裡人來人往,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在吳屋寨與雙桂莊之間的巷口處,坐著一位老人,聽說我們是為「糖黏林」的歷史而來,平和的老人瞬間像變了一個人,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她所知道的「糖黏林」故事。
九旬老人蔣禮華(左二)在向記者講述「糖黏林」往事 。
勤勞和智慧打造「糖黏林」品牌
講述「糖黏林」故事的老人叫蔣禮華,已年近90。她的臉上,皺紋如刀刻一般,記錄著歲月的痕跡。
之前多次採訪吳屋寨,每次都能看到這位老人獨自坐在自家門口或巷口,當時雖然也不時和她打招呼,但從未細談,更未請教姓名。
這此見到老人,她正在和幾個街坊聊天,我們上前打聽「糖黏林」的歷史,「她就是『糖黏林』的人,近90歲了。」旁邊的街坊指著老人說,她做了幾十年糖黏,問她最清楚了。
一位大姐從屋裡走出來,「老人最清楚了,你們慢慢和她聊,讓老人高興了,中午可以吃多點飯。」大姐一邊說一邊給我們拿來凳子。大姐是老人的女兒,自稱「林大姐」
「那時做得最多的是石瓜糖,每天晚上我們得先把石瓜切好,第二天天沒亮就要起來煮糖水。」老人記憶清晰,她說,直到解放初期,「糖黏林」的牌子還很響,那時,雙桂莊每家每戶,無論男女,都參與糖黏的製作。制出來的糖黏不但在玉林本地暢銷,還遠銷廣東等地。「那時,梧州等地的商人每天早早就開著汽車前來收貨,拉到梧州後,通過海路運到廣東廣州等地。」
「我是嫁到了『糖黏林』後,才開始跟夫家的奶奶學作糖黏,那時常常是三更起床、熬半夜的。」至今,老人還記得製作糖黏的每一步工序。老人介紹:
做石瓜糖的每一個步驟都非常講究,首先要選用白糖,因為用白糖做出來的石瓜糖才硬手,而黃糖做出來的石瓜糖會軟塌塌的,吃起來就沒有口感;糖水煮好後,先放一層切好的石瓜,然後再把煮好的糖水倒進去,然後再放一層,依次進行。
「無論是做哪一種類糖黏,煮糖水時都非常講究,糖水煮得好不好,影響到糖黏質量的好壞。」讓老人至今仍感到自豪的,就是當初她那一手「一看就知道糖水行不行」的絕技。憑著這手技藝,老人做出來的石瓜糖可謂是「糖黏林」這個牌子中的臻品。
老人還記得,那時一天下來,她可以做100多公斤的石瓜糖。「以前每天早上,就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到雙桂莊收購糖黏,而我家是不少人的『首選』,因為我做出來的糖黏不單甜脆,而且比較耐貯藏,很受歡迎。」回憶往事,老人禁不住開懷大笑,自豪地給自己豎起大拇指。
老人一生勤懇,除了製作糖黏,她還到前鋒紡織廠(舊址)上班。「晚上製糖黏,白天上班。」習慣了忙碌的老人,至今仍喜歡向年輕人講授製作糖黏的技藝。
「糖黏林」是家族的寶貴財富
「糖黏林」後人林大姐在展示製作糖黏的工具:製作炒米的託盤、量尺。
林大姐在展示製作糖黏的工具:晾曬糯米用的長柄「統爬」。
「家裡以前做得比較多的還有炒米。」林大姐說,至今,她家還保留著以前做炒米的工具。
林家二樓雜物間裡,記者看到了這些工具:製作炒米的託盤、自製的量尺,還有一個用來爬勻晾曬糯米的長柄「統爬」。
託盤呈四方形,每條邊長約80釐米左右,底部還留著當初切炒米時留下的刀痕,縱橫交錯的刀痕,篆刻著林氏家族的勤勞和智慧。「之所以必須使用木託盤,是因為這樣切起炒米來才會有彈性,切出來的炒米更『有形』。」林大姐介紹道。
工具中,量尺顯得尤為獨特,它由六根木條用釘子釘成,呈長方形,四邊還釘有木條,看上去有點像個木架子。林大姐把量尺平放到木託盤上,給記者展示切炒米時的動作。她說,由於木條之間的距離是統一的,所以切出來的炒米方方正正,不但色味俱佳,還有賞心悅目的外形。
「『糖黏林』家族做出來的糖黏總是講究每一個細節。」林大姐說,「糖黏林」這個品牌是所有西街林氏後人最寶貴的財富,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寧願少做也要把好質量關;如果因遇上商販保存不善致使糖黏發水或是其他質量問題,他們還會收回來,重新做好後再返回給商販,以保證商販不出售次品給消費者。在品質上,追求精益求精,在服務上,奉行消費者至上,這使得「糖黏林」這個品牌愈發響亮。
「糖黏林」品牌體現了玉商文化精神
據「糖黏林」後人林業忠介紹,新中國成立後,不少「糖黏林」後人帶著手藝參與創建了玉林市糖果餅乾廠,成為工廠的技術骨幹,助力餅乾廠發展。
據玉林市志記載,1989年,玉林市糖果餅乾廠的產品以質優味美聞名,獲自治區經濟委員會授予區優食品獎。其中,該廠製作的月餅以優質麵粉、蓮米、綠豆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香甜可口,風味獨特,1989年分別被商業部、自治區授予優質產品、優質食品獎。「這些榮譽裡,就包含著『糖黏林』後人的智慧。」 對此,林業忠尤其感到自豪。
林業忠介紹,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林氏家族還有人專門到廣東順德等地區傳授糖黏製作技術。「除了到廣東傳藝外,在玉林本地也是有請必到,祖輩的技藝得到傳播,對『糖黏林』家族來說,是一件幸事。」
「『糖黏林』這個品牌越做越大,越做越響,還因為林家人不忘創業初心,同心同德,勤勞儉樸的實幹精神。」 林業忠說。「糖黏林」品牌精神裡,還體現了玉商文化裡的團結一致、勇立潮頭、埋頭苦幹的精神,為新時代玉商文化作了最好的註解。
(記者 王耀前 周立華 )
(海報製作 黃嘉琳 )
責編:馮榆 潘燕
主編:宋建州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玉林日報社全媒體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