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廁所革命」三年行動開展以來,主城區開放公廁增至290座,達到建成區每平方公裡4座標準,實現市民步行5分鐘就近找到公廁。把微縮地圖還原成實景,一座座融入城市風景的公廁,無不顯示著我市民生福祉抵達了更多城市的細微角落。
2017年,我市城區建有公廁146座,數量少、分布不均,衛生狀況也不盡如人意。2018年3月,按照每平方公裡規劃建設用地4座公廁的標準,我市啟動以補齊公廁數量不足短板為目標的「廁所革命」,截至2020年完成新建公廁159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尤其是遊園的公廁,更是大大方便了鍛鍊健身的人。
市民
這邊的廁所特別乾淨,什麼味兒也沒有,挺好的。
在新建公廁的同時,我市也對原有公廁進行改造升級,經過2016至2018年的三年不懈努力,市區100多座既有公廁完成蛻變,不僅由三類水衝廁提升為二類以上水衝廁,廁內設施應用也與新建公廁拉升到了同一標準。所有開放公廁,無論面積大小,都堅持設置無障礙廁位,以保證殘疾人和老年人的正常使用,並在有條件的新建公廁中著重體現第三衛生間的概念,進一步完善公廁的服務功能。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高標準的管理、嚴格要求是實現公廁品質提升的關鍵。走進永興路長徵醫院公廁,原木裝配式公廁格外亮眼,內部除設置男女廁間、管理間之外,還設有第三衛生間、母嬰室、休息室、調節衛生間等。同時幹手機、取紙機、洗手液等設施一應俱全。李欣作為這座公廁的廁管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及時清掃,保證公廁乾淨衛生無異味。
長徵醫院公廁廁管員 李欣
為了市民如廁方便乾淨,沒有異味,我們每天進行打掃,勤轉勤看勤打掃。
作為監管部門,市環衛部門制訂了嚴格的考核標準,要求每一位廁管員按照標準作用,同時還派專人進行日常巡視。
市環衛局城肥處三隊隊長 王萍
我們嚴格按照「十無八淨」要求,公廁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每個細節都要打掃乾淨。平時在做保潔的時候,我們採取跟蹤式的保潔方式,保證廁所無積便、無化便,沒有氣味。
我市還積極引入「網際網路+公廁」的新手段,於2019年初啟動環衛數字監控平臺的公廁管理模塊建設工程,通過對市區公廁的人流量、用水用電情況、窨井情況等實施遠程監控和數據分析,實現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督導解決的效能提升。
此外,我市還開發了公廁電子地圖及手機APP,市民可以通過公廁指示牌上的二維碼掃碼打開電子地圖,隨機點擊一個公廁後,即可顯示出該公廁路線圖,公廁名稱、距離、地址等。同時,點擊公廁名稱,還可詳細了解公廁全貌圖、星級、蹲位及管理員和投訴電話等信息。公廁電子地圖不僅為市民及外地遊客提供了用廁便利,也建立了一個公眾對公廁進行實時監督評價的透明平臺,為完善公廁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輔助作用。
市環衛局城肥處辦公室主任 侯丹傑
我們現在管理市區230座公廁,管理標準是從原來的八淨二全,提升為十無八淨,兩通兩完好。今年又提出了經濟化管理28條,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完善雙檢雙查,四位一體的管理體系,為市民打造一個更加舒適潔淨的入廁環境。
公廁的提升改造,彰顯出一座城市為民服務的決心與魄力。三年「廁所革命」已進收官之年,文明行為的改善卻不會有終點。如今,一座座設計美觀、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公廁分布於市區大街小巷、廣場遊園,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更成為了城市的文明窗口,展示著廊坊潤物細無聲的人文關懷。
記者:想花 樹波
編輯:高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