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天下之水,千裡流波」。9月30日晚,作為最重磅的演出之一,開幕演出、大型合唱交響音樂會《大運河》將拉開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大幕。除了超強的200人陣容、多元素的花樣玩法,開幕式還有哪些亮點值得期待?9月29日,現代快報記者提前探班,為大家帶來終極版預告。
超重磅
九大篇章,鴻篇巨製!一場史詩般交響音樂會
從古至今,大運河的故事不斷地被講述,一代一代的運河兒女在它的護佑下繁衍生息。作為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的開幕演出、大型合唱交響音樂會《大運河》其重磅程度不言而喻。
△唐建平
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大運河》作曲家唐建平介紹,本次開幕式演出分為第一樂章「天下之水」、第二樂章「千裡流波」、第三樂章「雲溪帆影」、第四樂章「水弄星天」、第五樂章「水韻鄉情」、第六樂章「風雨河殤」、第七樂章「逝水如歌」、第八樂章「水向高處」、第九樂章「大運之河」九大篇章,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為題材,以交響性的藝術構思和音樂表現手段講述大運河的故事,弘揚大運河所承載的中華民族生活情感和生命精神。
「作為一部具有恢弘音樂氣韻的音樂作品,這部作品在音樂廳內演出能夠釋放出飽和性的交響效果,製造出如歷史上有過的『千人交響』的震撼感受。」唐建平說,作為超大型結構的交響曲,《大運河》由大型交響樂隊及男女高音、中音、低音等領唱混聲合唱團,總計200人的演出陣容出演,用飽滿地精神給大家呈現一部大氣磅礴、史詩般的交響音樂會。
挑戰
90分鐘不間斷,從頭到尾都是體力活
「演員的高音全部要靠自己的體質和體能。」採訪中,不少演員都提到,這場音樂會之難度「從未有之」。
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歌劇團獨唱演員範雪妍感嘆,這場演出對她來說很有挑戰,所有演員不僅要在臺上站90分鐘,而且還要唱,中間沒有換場或休息,非常考驗體力。
△徐森
中央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徐森也有相同的感受,結尾的演唱部分將合唱、群唱、獨唱、朗誦等多種形式融合到一起,對聲樂演員的演唱技巧來講,是很大的一個考驗,「之前也多次跟唐建平老師多次溝通,力求更完美地表現作品。」
由於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唱演員有限,本次開幕式演出還要借用無錫、宿遷等地以及年長退休的老藝術家們,在彩排中,老藝術家們和中青年演員們一起,他們一個個站得筆直,精神飽滿,一點不輸年輕人。「真的很敬佩這些老藝術家們,這次演出不僅僅是一次嘗試、一次歷練,更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範雪妍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代快報記者在彩排中提前感受了「大運河」的感染力,當最後「地闊天長,大運之水,千年流芳」百人混聲大合唱時,仿佛千年運河奔湧而來,用它那無盡的水,滋潤著場下的每位觀眾。
創作
不少主創與大運河緣分不淺,隱藏彩蛋明日揭曉
「我從小是喝著運河水、唱著運河謠長大的。」談起大運河,不少演員都有話說。
徐森告訴記者,自己與大運河有著不解之緣,他的家鄉山東滕州就在運河邊上,這次接到演出邀請,感覺特別興奮。
徐森透露,歌詞中融入了很多民族音樂的元素,包括江蘇的民歌,既有對大運河的詠嘆與抒懷,也有對大運河兩岸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寫照,「我在唱的時候心裡一直有運河的畫面,水面上的船、路邊的人、嫋嫋炊煙,一派繁忙向上的景象。」
△馮亦同
《大運河》作詞者之一馮亦同也是生在運河邊、長在運河邊的。他還特地帶來1962年曾發表過的一首小詩《渡江橋下》,就是講運河的。「那時候剛開始寫作,運河成了我創作的源泉,這種水的記憶一直延續至今。」在第九樂章《大運之河》中,「大運河,一撇到隋唐,大運河,一捺通京杭」一句歌詞,抒發了馮亦同對運河的敬仰、敬畏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開幕式演出《大運河》中還有隱藏彩蛋哦,如果大家拿到歌詞會發現,其實還有一位神秘的作詞家米亮「隱藏」其中,他是誰?跟大運河有著怎樣的關係?這個疑問9月30日為你揭曉。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李鳴 宋經緯/文 趙傑 錢念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