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流倜儻的豬肉王子
《禁閉島》於2010年2月19日在美國上映,距今為止也快10個年頭,改編自美國著名小說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說,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1954年,主人公泰迪(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飾)同上級派遣的搭檔查克(馬克·魯法洛飾)乘船來到了波斯頓邊緣的孤島(精神病監獄管理所)調查一樁子虛烏有的失蹤案!
這部影片的劇情具有驚悚、恐怖、懸疑、血腥,在這背後卻又隱匿著引人深思的故事內涵。影片錯綜複雜的劇情推理路線,也給了我對這部電影的見解以及創作思路。
01、很多人說看不懂這部電影的核心內容!其實這部電影不難懂!這要看你具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愛因斯坦
我觀影有一個習慣,觀看之前我不會去翻閱故事的簡介和評論,等認認真真的看完後再去翻閱,然後結合我自身的推斷和判斷去論證我心中所想,是否同電影闡述的一致。
果不其然如我獨立思考觀點的相差無幾,不過我只推斷出了一半,後續是讓人始料不及的。上中學時我的父母就曾一次次教導我,凡事學會換個角度去思考你就會得到另一番景象和感悟。
我猜中一半正是因為我沒有換位思考,而是把自己融入到主角去探索究竟,隨著主角的方向去剝開謎團去了;我們看待一件事亦或是看一部電影應該有多樣化的思考。把自身變成任何一個角色,從電影中角色的一言一行去思考這樣的行為舉止有何動機。
有朋友也許會說,我先去看評論和簡介不是更加明了嗎?
的確會明了一些,當我翻閱評論區以及網絡上的評論區,發現依然有大部分的人不是很清楚電影內核。正因為你帶著簡介和他人的觀念去看,就忽略了自身應有的判斷力,別人的評語已經給了你答案,這會大大的影響你進行思考。
先前就帶著他人的思想去看,自然沒有獨立的推理劇情背後的種種因素,只不過是看了一部別人觀點的電影。這就好比你知道,一道菜的烹飪流程和配方,不去實施你便嘗不到美味的佳餚。
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給你畫面自己感悟、思考、判斷、遐想;後者則是閱讀加思考之後的領悟力,不思考我們就不能從中獲得我們缺乏的、想要的東西。當然你只想看劇情的發展,不想獲得什麼,那大可不必對細節之處徘徊不定。
其實別太拘泥於答案的固定形態,一部電影10個影評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這就像一張考試卷上的選擇題,有ABCD四個答案,思考的魅力就在於超越這四個答案,尋求ABCD以外的答案,從而達到獨立思考方式。
02、泰迪本是二戰老兵,退役後任聯邦警察,但他太過於「我執」把自己鎖在了心獄的牢籠中
《金剛經》中說道:「無我相,無人相,無終生相,無壽者相」只有如此這般,才能真正的破除「我執」。破除「我執」後,順應本心而遊天地,自能煩惱不生,朝氣蓬勃。
泰迪和查克隨著船隻的停靠,來到了海中的孤島《禁閉島》,迎接他們的是副監獄長。正當兩人下船時,周圍的警察面目嚴肅而又緊張。泰迪帶著疑惑詢問副監獄長,副監獄長的回答是:「一直都很緊張」。
在整個島上的種種故事,實則都是一齣戲劇,泰迪一開始就為自己逃避妻子和女兒的死製造了一個幻境(這個幻境實則就是他不接受現實,把一切責任都推向了他所設定的每一個角色)島上的護工、警察、醫生包括他的搭檔都扮演著他設定的角色。
泰迪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的無情殺戮以及親眼目睹的集中營內的殘忍暴行在他內心留下了難以抹滅的記憶與傷痛。一場戰爭讓泰迪患了創傷應激症候群,戰爭結束後回家任聯邦警察一職務,正因為戰爭患了病症的泰迪整是酗酒度日,夜不回家;更忽略了家中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德洛莉絲。隨後妻子燒毀房子試圖自殺,自殺未遂又親手淹死了自己的3個孩子;泰迪憤怒的殺害了自己的妻子,也患上了精神病,被判決到禁閉島精神病治療中心。
在島上有ABC3棟房子,A是男性患者、B是女性患者、C則是最危險的患者所在地。泰迪為自己編制的夢境是自己為揭露島上的人體實驗,自告奮勇前往禁閉島調查收集證據,他在這裡把妻子的死編製成安德魯·萊迪斯縱火導致妻子死亡的。更忘掉了3個孩子的存在,並把護士雷切爾當成了3個孩子的媽媽,自己則是與妻子恩愛有加的泰迪。電影中除了泰迪的夢境和自己的幻覺之外,都是主治醫生考利合同眾人配合他演出,演出便是4號法則的內容。
在泰迪的一次夢境中,他的好友喬治(這是泰迪2年前的治療醫生)告訴他離開這裡,不然他會死在這裡;但前提是泰迪得放下妻子的死。泰迪一手為自己設定好了所有美好的一面,一路追查他制定的目標。唯一能離開這裡的方法就是清醒過來,並且看清現實,接受妻子和孩子的死亡。
當泰迪搜索整個島上並沒有發現有人體實驗的地方時,他突然想到了燈塔;當他去往燈塔時,裡面根本就沒有他所謂的「戰爭機器」泰迪編制的幻境這裡就是製造「戰爭機器」的實驗地。結果考利醫生正在這裡等著他,並且告訴了他一切的答案!泰迪也醒悟過來了,也放下了以納粹黨掩蓋孩子死亡和親手殺死妻子的事實。不想在沉浸在自己編制的美夢當中!
03、混沌的活著、不如清醒地死去
電影的最後泰迪的的確確的清醒了過來,當查克再一次印證泰迪是否真正清醒時。泰迪卻說:「查克我們得離開這兒,回到陸地上去,別擔心搭檔,他們抓不到我們的。」
隨即查克暗示考利醫生,治療失敗!其實考利醫生的治療已經取得了成功,只不過泰迪已經生無可戀不想在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更想了結去和妻子孩子團聚,所以泰迪才會故作姿態,尋求清醒的離去。
《禁閉島》時長有138分鐘,不單單講述了聯邦警察泰迪的治療故事,在其背後有3點直入人心。
一、論戰爭帶來的利害
我的二爺爺曾參加韓戰,時常聽他講起戰爭的血腥、無情、殺戮情節。多年過去我的二爺爺眼睛有被火藥灼傷後遺症、耳朵也有被炮彈炸出的幻聽症。
電影中的泰迪是二戰時老兵,他在納粹集中營所見的殘暴殺戮一直給他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在治療期間幾度回憶起納粹軍官自殺景象和屠殺戰俘的一幕。
所以在他編制的夢境劇情中,禁閉島就是一個製造「戰爭機器」的殺戮起源地。泰迪心中是厭倦戰爭的,不然在他的夢境中他不會把自己,設定成揭露禁閉島實驗室的角色。
泰迪的夢境中的殺戮,在我看來則是「禁止殺戮,熱愛和平」因為戰爭給無數人造成了傷害,無論是電影中的納粹集中營和泰迪的種種行為以及我二爺爺的後遺症,皆是因為戰爭。
二、論「陪伴」家人的重要性
電影中的悲劇除了是戰爭造成的以外,就是缺少了「陪伴」泰迪忽略了有精神病的妻子,每日酗酒成性;妻子正是少了泰迪的陪伴,才導致妻子親手殺害自己的孩子。
如不是他自己的疏忽大意,也許不會有這齣悲劇的上演。
三、接受現實、面對現實、存於現實
泰迪的悲劇已過去許久,然而他一直耿耿於懷不敢去接受和放下,在內心深處是極度自責的,卻又為自己的做法用夢境來開脫。
過去的始終會過去,今天會成為昨天,明天還沒有到來,當明天到來時早變成了今天;我們任何一個人的肉體並不能存於過去或是將來,只能存於今天!只有靈魂可以隨時鐘共舞,泰迪把自己的靈魂鎖在了自己編制的牢籠裡,不敢釋放自己!
《斷舍離》書籍中這樣說的:「在幾十年的漫漫旅途中,有山有水,有風有雨,有捨棄「豔麗」和「溫馨」的煩惱,也有獲得「香甜」和「明豔」的喜悅,人生就是在捨棄和獲得的交替中得到升華,從而到達高新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獲得很美好,捨棄也很美麗。」
泰迪沒去往戰爭之旅時是美好的,當他踏上了戰爭之路後,是不幸的;電影中的悲劇歸根結底源自於戰爭。
在我看來泰迪的戰爭之路就是混沌的開始,從那時候開始他的靈魂已經死了,剩下的只是一副隨著戰爭遷徙直到結束的行屍走肉。最後醒悟已經失去了一切,不願沉淪混沌,又怕精神病復發傷害他人,所以選擇清醒的接受切除手術。
結語
電影開頭兩人下船時導演給了路邊牌子一個鏡頭特寫!
牌子內容:「請銘記!我們也曾活過、愛過、笑過」
由此我對這部電影主題如這塊牌子一般,故事中的推理揭露悲劇真相的同時,也在暗示著我們無論在何種境地之中,都別忘記牌子上的內容!
電影故事結尾是開放式結局,可以任憑每一個人去設定自己想要的結局。這也給觀眾留下了極大的遐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