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些樂器能把搖滾樂玩到這個境界,也算是極致了!【和楽器バンド】

2021-03-03 音樂進化論

書法作品由《金榮書畫》提供

預告:節目底端更精彩~~

觀眾朋友大家好,您現在收看的是《音樂進化論》,今天隆重介紹。

來自日本的《和樂器樂隊》。

古箏+八尺+吉他+貝斯+三味線+架子鼓+和太鼓,還有主唱,這種民族不民族,搖滾不搖滾的組合比較少見。【和楽器バンド】我在前面的節目裡介紹過,一個日本的地下搖滾樂隊,不過從他們的表演能力,以及樂隊編排看,絕對是一流的組合。

我覺得最值得讚揚的是,能把民族樂器和搖滾樂結合,這是一個膽大的嘗試,由於音域,音色,調號等問題,民樂和金屬樂的結合是很難完成的。

再者,絕大多數樂隊只有一個鼓,有些樂團也最多有一個手鼓。而【和楽器バンド】添加了一位「和太鼓」。雙重鼓的音效,節奏感,給人的感覺更加,豐富、完美。

作曲是一個音樂的親生父母,那麼編曲就這個音樂的再生父母!

(此視頻是我上傳的高清版,強烈推薦用耳機聽)

就和我們「中國風」一樣,他們的曲子是「日本和風」。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東方音樂】的色彩。

日本傳統音樂,日語稱作邦樂。通常都用「洋樂」做為反義詞,指西洋音樂以外的日本傳統音樂。相對於西洋音樂的七音音階,近世邦樂是五音音階(僅有do mi fa la si),而我們中國的五聲調式「宮商角徽羽」正是說的「do、re、mi、sol、la」沒有4、7。

以下是演員介紹~

Vo:鈴華ゆう子

尺八:神永大輔

箏:衣袋聖志

三味線:蜷川べに

和太鼓:黒流

Gt:町屋

Ba:亜沙


Dr:山葵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關注更多好音樂盡在《音樂進化論》

回復001查看歷史資料。

回復003查看平臺公告(關注必看)。

相關焦點

  • 融入了民族樂器的搖滾樂,你聽過嗎?
    如果把這兩類樂器融合在一起,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讓我們先看看下面的這個視頻吧!(和樂器樂團《虹色蝶々》)沒想到民族樂器與搖滾樂居然能如此完美融合!再加上主唱嫻熟的詩吟和扇舞技藝有沒有被驚豔到?也許不熟悉他們的小夥伴會一頭霧水怎麼跟印象中的搖滾樂不一樣?
  • 馬世芳:假如只能選一樣樂器代表搖滾樂
    講到吳盛智這個人,他厲害的不僅是電吉他而已,他在臺灣原創音樂的歷史上,也有非常大的貢獻。最厲害的事情是,他在1981年的時候,吳盛智出版了一張臺灣空前的,用搖滾跟流行音樂的方式,編曲演唱的客家話的專輯。
  • 和樂器樂隊——一首《千本櫻》讓全世界認識到「日本風」!
    日本知名樂隊和樂器バンド(和樂器樂團)在前幾個月剛在上海演出,這個月底又將在10月27日及28日在中國臺灣演出,昨天又公開將於2018
  • 這首和樂器版的「東風破」你知道嗎?
    除了詩吟之外,也有用作曲家、鋼琴演奏者等身份活動。然後同年12月獲得了第47回日本コロムビア全國吟詠コンクール大會優勝。「詩吟」是一種以日文吟唱的方式來念出一首日本或中國詩的藝術,詩吟一開始是用中文吟唱的,江戶晚期慢慢開始了日文念法。主題從戰爭、愛情到甚至地方傳說都有。
  • 為什麼那時候的我們是那麼的喜歡搖滾樂
    前兩天,和一朋友聊天,看到他店裡掛了好多吉他高手,搖滾樂隊的圖片,才了解到原來他那時候也非常喜歡搖滾,並且還學習吉他,並和幾個朋友一起組隊練習,也算是一段年輕時候的音樂經歷。筆者,其實也是很喜歡搖滾樂的,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書寫,當然,比我的同學要晚一點(接觸搖滾樂晚一點),弱一點(也就買了個吉他隨便彈彈),但,說實話,那時的我們,如果接觸過大量的搖滾樂的話,一定會被搖滾樂所吸引,而深深地喜歡上她,至今還記得那時候為了整到打卡帶,是搜遍了所有的音像市場,每當有搖滾大神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朋友圈總是看到這個同學
  • 蓮club|帶你走進搖滾樂|搖滾樂簡單科普I
    金屬音樂的種類很多,從節奏和旋律方面來分有分"旋律金屬"和"節奏金屬"無論怎樣有旋律的金屬音樂要比沒有旋律的金屬音樂要輕一些,不同流派的金屬音樂它所用的音色都不一樣,有的失真要重一些有的要輕一些。這種硬派風格的感覺非常起到宣洩的效果,這種重量感似乎把人體身上的壓力都用這種宣洩方式發洩出來了,這種有著冷酷和剛硬氣息的音樂,總給人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 熱愛搖滾樂的你,該看看這些漫畫!Vol.1-《BECK》
    漫畫僅靠分鏡和圖像、以及擬聲詞,表達事件時始終存在著局限性,比如表達搖滾樂,直接就喪失了聆聽的快意。
  • 淺析中國搖滾樂作品風格的轉變
    要知道在插電樂器中使用民族元素是很冒險的,因為雙方樂器都太有特色,能把這二者融合的這麼貼切,嘖嘖嘖!痛仰會玩!國搖三大支柱:人生、愛情、青春其次,我個人認為,中國目前受歡迎的這些搖滾樂作品,其風格大致可分為人生、愛情、青春三類,這些東西永遠都不會過時。
  • 吳俊德:做搖滾樂的人是有大愛的人
    吳俊德:當時我們喜歡搖滾樂,最早聽了Metallica這些國外的樂隊以後,非常震撼。在1989年左右又聽了崔健的音樂,非常喜歡。當時中國的一個比較特質的環境吧,好像覺得做搖滾樂必須要到北京去。我們確實是真的喜歡,從一起學習到組樂隊玩音樂。我1994年第一次去北京,回來以後組了樂隊,1997年舌頭正式到北京去發展。未遲:在圓明園畫家村和樹村玩音樂?
  • 華人搖滾樂誕生的地方
    英國媒體當時有評論稱「無法相信香港能有如此超水準的樂隊!」 。那個時候,香港人有了「玩樂隊」的熱潮,我們熟悉的 BEYOND、太極樂隊等,都是在看過前輩的演出後,而有了自己組隊的想法。當時的香港英文報紙對地下演出的報導,觀眾瘋狂程度可見一斑「我是中學時開始接觸到 Donald Ashley 這個名字。
  • 他們用搖滾重現日本傳統音樂
    當日式傳統音樂與現代搖滾撞擊時卻能產生美好的火花,在這裡,日本的搖滾樂團和楽器バンド(以下稱:「 和樂器band  」)就用歌聲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們的音樂如同盛放的煙火,為我們展示出一場場華麗卻也悠揚的音樂祭典。
  • 劉索拉 | 玩是一種境界,無法定義
    我們可以把這個樂團理解為一支將民樂帶入現代音樂語彙的團體,甚至不用將其標籤於傳統或者當代,當然它也包含有非常大的學院派和當代即興特質。更關鍵的是,在這些技術很強的樂手手中,樂器本身被付諸了生命;他們自身也在整場演奏中,互相之間從對話逐漸進入融合,最後達至高潮。這種融匯在一起的能量與自我的保有,是作為音樂家所不可缺少的,總有人會從殼裡跑出來,那才有真正的自由。它無法定義,是玩的一種境界。」
  • 不懂編曲和彈奏樂器,這些 App 照樣能讓你把音樂玩出彩
    但是,我一直都堅信著「科技改變生活」,所以今天我收集了幾個 App 分享給大家,這些 App 能讓一個像我一樣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通過簡單和有趣的操作,在手機上創作出動聽的音樂,體驗音符在指尖流動之快感。
  • 樂隊的夏天≠搖滾樂的夏天,那你覺得中國樂隊的夏天來到了嗎?
    特別是一些網友的評論很專業,很有思想性和引導價值,曲響菌在想,如果《樂隊的夏天》裡的樂評人是你們這些人的話,那再怎麼的也能把《樂夏》的品位拉高一個層次,而不至於因為那些「油膩」的樂評人而被眾網友集體吐槽。
  • 總導演張靚穎「玩壞」規則?歐陽娜娜大提琴跨刀協助,譚維維玩起搖滾樂
    都說「演而優則導」,這幾年跨界當導演的演員不少,從歌手到MV導演也算常事,但你看過歌手直接變身綜藝節目總導演嗎?
  • 從百元內到千元外 你中意哪款搖滾樂耳機?
    作為最能發洩感情的樂種之一,搖滾樂對於節奏的把控非常的高。因此對耳機來說,這意味著震膜的瞬態響應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搖滾樂在三頻的覆蓋程度上也很高,尤其是低頻一定要有深度、中頻不能模糊、高頻要亮而不刺。
  • 從一無所有到解決,中國搖滾樂的一次轉折
    崔健:我覺得搖滾樂讓我非常舒服,搞搖滾樂是一種顯示人格力量的機會,是自信自在的場所。我覺得搖滾樂可能是一種社會的平衡,社會應該有搖滾樂的聲音,而且它能給你自然、自信和自由的感受,當我聽搖滾樂的時候,我覺得它是我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它所造成的氣氛,令我感到它就是我自己的,是我生活的機會。有待:你在臺上演唱的時候是否在意觀眾的反應?
  • 我的世界:遊戲玩到極致,光影和材質包也能玩成一種文化
    眾所周知,有一個梗是MC下能流暢老爺機,上能引爆大titan,老鹿也玩過這個梗,沒辦法,打了光影打了材質之後的MC簡直就是兩個遊戲。先賤笑一下,B站經常能見到各種「史上最吊炸天」「顯卡的香氣」,實際上不一定有多少人真親身裝過這些東西。
  • 玩這個樂器,最low的方式就是用它演奏一首曲子
    kaishushuo今天我要推薦的是一個最近我非常沉迷的樂器,在見到這個樂器之前,我本來以為這輩子根本不會演奏任何樂器了,因為本身五音不全,也過了學音樂的年齡了。 可是有那麼一個周末,我帶著當姐去798閒逛,當時她跑過一個漆黑的樓洞的時候,突然在我的右側就響起了一種非常奇妙的聲音,整個人就松下來了。
  • 漫遊20年:北大搖滾樂手往事
    沒有人挑剔設備的條件,只要每個樂器都能出聲,大家就可以排練。除了507,校外的排練房也是樂隊們排練的據點。他們偶爾也會拎著琴,冒著雪,穿過海澱橋,到海澱圖書城步行街那個昏暗逼仄的排練房去排練。當時學院路上玩樂隊玩得最兇的是北航。北航的樂隊排練室在主樓的地下室,有三四十平米,牆上還貼了簡單的吸音材料,條件在學院路上大約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