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口碑炸裂,歷史真是這樣嗎?這事跟林青霞還有關係?

2020-08-18 灣區青年說

最近,電影《八佰》上映了。爭議的聲音也因此大量產生。



每部電影都會有爭議,但《八佰》的爭議,還真不是一般地多。

具體可以分為5個大類:

1 認為無論如何,這是一部描述孤軍奮戰將士的電影,值得讚賞

2 認可基層將士精神,但看不慣國軍高層操作,覺得電影在洗白

3 認可基層將士精神,但認為更應該拍的是淞滬抗戰和十九路軍的

4 認可電影,但無法理解導演和孫元良後人合影而不找謝晉元後人的

5 認可基層抗戰精神,但認為電影未尊重歷史

被罵得慘,也有許多觀眾看了電影哭溼了口罩。

為那段歷史,為八百壯士,為平民英雄。



他們也只是普通人,他們會怕死、會怕疼、也不想打,可是他們沒有逃跑,他們用血肉之軀打破了敵軍三天攻佔上海的狂言,用生命捍衛了上海最後一道防線。

在電影裡,戰士們排著隊綁著手榴彈,邊報名字和出生地邊從倉庫跳下去和敵人同歸於盡;老百姓們接力給倉庫的戰士送電話線過橋;日本人偷襲,蘇州河對岸的百姓們朝著倉庫喊「兄弟們,日本人越界了」……這些都是電影的名場面。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現場直播」的戰鬥,他們被圍觀,但是沒有一個人來幫他們,有的不能幫,有的不想幫。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千瘡百孔,那是歷史留下的痕跡。

那麼,真實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的?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這是一場被稱為「血肉磨坊」的戰爭,可以想見有多麼慘烈。中國彼時面臨巨大的危險,蔣介石下令全線西撤,留下第88師死守上海。

師長孫元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當時僅僅是一名團附的謝晉元,然後帶領其他士兵離開了上海。而謝晉元率領420名官兵進駐四行倉庫,這些剩下的士兵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官兵,不難想像,四行倉庫就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蘇州河的兩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蘇州河的南岸,是洋人的公共租界,燈紅酒綠。

蘇州河的北岸,是上海的四行倉庫,氣氛凝重。

南岸是歌舞昇平的天堂,北岸是直面死亡的地獄。

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國家的希望,活下去的執念,死死抵抗敵軍,觀戰助威的上海市民熱淚盈眶。

為了自壯聲勢,他們自稱有800人,拿「八百壯士做榜樣,抗戰到底」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

當時在上海中流行的一首歌,叫中國不會亡。這首歌的歌詞是:

中國不會亡,你看民族英雄謝團長。

自從他們進入四行倉庫後,日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當時,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向88師部提出了兩個請求:

「請求就兩個,一是把我們的遺書寄回家,二是為我們帶一面國旗來。」

1937年10月28日,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當日清晨,日軍再次強攻。甚至準備用大炮攻打倉庫。為了不讓戰火打到租界,洋人出面警告日軍,不得引入租界,因此大炮攻打計劃暫停了

於是,日軍改用坦克。上等兵陳樹生,帶著炸彈一躍而下,炸毀的不僅是敵軍的坦克,更是他年僅20歲的人生。他的遺書上寫著「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10月28日午夜,一位名叫楊慧敏的姑娘,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藏在童軍服底下,冒著生命危險渡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八百壯士」。



當時,四行倉庫周圍插滿了日本侵略軍的「膏藥旗」。

然而,10月29日凌晨6點,早起的上海市民發現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軍號聲中高高升起。「抗敵必勝,建國必成」,這句口號長久地迴蕩在四行倉庫四周。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升旗?

是為了發出三個信號:

第一,我們還有部隊在;

第二,我們絕不會認輸;

第三,激勵所有的戰士。

這位運送國旗的英雄,也因此走進大家的視野。

楊慧敏,上海潤州中學初二學生,淞滬大戰爆發後,她參加了「江蘇省童子軍戰地服務團」。

她冒著生命危險,遊過蘇州河,把國旗獻給「八百壯士」。

收到旗的時候,謝晉元激動地說:「勇敢的同志,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是一面崇高的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

因獻旗一事,楊惠敏成為中國宣傳抗戰的形象大使,還受到了當時第一夫人宋美齡的接見,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八百壯士的英勇作戰使得西方列強感到不安,他們逼迫中國撤軍,蔣介石下令,珍重退入租界。謝晉元被迫退入租界。

值得慶幸的是,仍然有照片保留了下來,這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是歷史珍貴的還原。

他們撤軍的時候,英軍也為他們鼓掌。



英勇抗敵,為國捐軀。是他們一生的真實寫照。

4天5夜的堅守,感動了所有中國人,他們會被銘記,他們也值得被銘記。

四行倉庫、楊慧敏歷來都是影視改編的熱門題材、熱門人物。

1976年,臺灣曾拍攝了一部電影,片名就叫《八百壯士》。這部電影裡面,楊慧敏的扮演者是林青霞



林青霞還因此獲得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在片場,林青霞還看到了老年的楊惠敏。



當年的林青霞可不是現在人人眼中的女神、老戲骨,20出頭的小姑娘那時候演的都是瓊瑤戲,形象氣質乃至口碑聲譽跟現在的流量明星們也差不了多少,演了這部戲之後,她才真正算是在影壇站住了腳跟。

電影的結局是壯士們在《中國一定強》的雄壯歌聲中,踏步邁出。

中國一定強 - 莊學忠

中國一定強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

不投降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

飄蕩飄蕩飄蕩飄蕩

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當

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

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

趕快走上戰場拿八百壯士作榜樣

可是真實的歷史,八百壯士離開四行倉庫後,就被英軍下令繳械,被監禁起來。四年後,日軍入侵租界,這些孤軍成為了戰俘,被分送至各地的集中營做苦役,謝晉元被人刺殺。

正如林青霞評價,現實的世界有時比電影演的還殘酷,比戲劇還要戲劇。

林青霞跟四行倉庫的關係不止於此,與她糾葛20年的男朋友——秦漢,是四行倉庫舊人之後。

90後、00後大概不認識秦漢是誰,今年年初大熱劇集《新世界》裡面的大boss就是他演的。



這個秦漢,祖上身份大有來頭。其父孫元良,就是當年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著名的「飛將軍」,最擅長的技能就是保命。

孫元良雖然是第88師師長,但無論從工作上還是性格上都不怎麼好。

淞滬會戰期間,孫元良私吞錢財,扣留少女。

副師長馮聖法說「你是個師長,怎麼好意思幹這種事!」

孫元良回答「我們好歹是抗日英雄,找個美女陪陪很過分嗎?」

南京戰役中,孫元良偷偷從南京中華門撤退,迎面撞上36師師長宋希濂將軍,宋希濂憤怒地拿槍指著孫元良叫他回到陣地上,才讓他回到城中。

淞滬會戰,孫元良又一次開啟他的逃逸技能,留給謝晉元400餘人,自己帶著大部隊連夜逃離了上海,將謝晉元忘在了腦後。

但我們不會忘記他們。



「再抵抗下去意義是什麼?」

「意義?這裡是我們的家!」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3,《八佰》點映評價出爐,口碑炸裂
    《八佰》豆瓣評分8.3,作為戰爭片,這樣的評分已經相當不錯、。不僅口碑炸裂,點映票房也是驚豔。單日點映票房達1456萬,位居票房榜第二位,僅次於重映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沒有番號的軍隊,沒有番位的排名,電影回歸本體,就該是《八佰》這樣,用畫面重現歷史,用真誠銘記和懷念。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裡程碑之作,不愧是大片!」這樣的評價可謂炸裂。真正的國產商業戰爭大片,讓人看得熱血沸騰,震撼感動。
  • 同樣是歷史戰爭電影,為何這部電影的口碑比《八佰》還高?
    在8月14號的時候,由管虎導演的《八佰》這部電影開始點映了。剛開始點映的時候,《八佰》這部電影就獲得了比較高的口碑,也獲得了豆瓣8.3分。《1917》這部電影也是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兩部電影都是講述著不一樣的戰爭故事。同樣是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1917》的豆瓣評分遠遠比《八佰》這部電影高很多。
  • 《八佰》口碑炸裂,當天點映破億,網友:把我眼淚都流幹了
    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國內各大影院也逐漸開始營業,就在近日,即將上映的《八佰》也是在網絡引起熱議,不好看了首映的網友表示把自己這幾年的眼淚都流幹了。那麼,究竟是怎麼樣一部電影,能讓口碑這樣的炸裂呢?但《八佰》卻能在這個季節得到點映破億的好成績,自然也是有他強大之處。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34;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電影故事發生在上海,生活在如今日新月異的上海很難想像電影裡1937年的上海。看著影片裡1937年蘇州河兩岸風貌——這次《八佰》也創下了中國電影人首次完成全片IMAX攝影機拍攝的先河。
  • 《八佰》另類感動,林青霞和唐藝昕,你pick哪個楊慧敏?
    看了《八佰》這部電影,再回過頭看1975年的《八百壯士》,相互對比之下反而覺得「楊慧敏」這個角色,並沒有煽情,而是有著另類的感動。楊慧敏在劇情中充當一個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藥等物資,和國旗的女童子軍。這個故事,感動的不止觀眾,還有演員和導演。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所以有些網友將《八佰》撤檔定義為一次商業炒作,也不是沒有道理。為何有些網友會有這樣的觀點呢?也很簡單,因為一部電影,一部臺灣省1975年上映的電影,柯俊雄林青霞徐楓等人主演的《八百壯士》。》的朋友,不妨在買票之前先看一遍這部《八百壯士》,原因如下:一、《八百壯士》和《八佰》的題材和劇情框架如出一轍圍繞著同一歷史事件可以拍出很多版本的電影,雖然兩部電影在細節等方面肯定不一樣,但其大致的劇情架構還有時代背景無疑是一致的,對於一些「歷史盲」觀眾來說,如果不願意提前了解書本上的歷史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所以有些網友將《八佰》撤檔定義為一次商業炒作,也不是沒有道理。為何有些網友會有這樣的觀點呢?也很簡單,因為一部電影,一部臺灣省1975年上映的電影,柯俊雄林青霞徐楓等人主演的《八百壯士》。筆者建議想看《八佰》的朋友,不妨在買票之前先看一遍這部《八百壯士》,原因如下:一、《八百壯士》和《八佰》的題材和劇情框架如出一轍圍繞著同一歷史事件可以拍出很多版本的電影,雖然兩部電影在細節等方面肯定不一樣,但其大致的劇情架構還有時代背景無疑是一致的,對於一些
  • 電影《八佰》:背後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眾所周知《八佰》這部電影上映真是一波三折,一年前因為「技術原因」暫停上映,終於在今年的8月這部備受期待的國產戰爭片以29億的高票房成績重回銀幕,無論從票房口碑又或者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聽覺效果上來說,這部電影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是體現了當今國內戰爭類電影工業的頂尖水準。
  • 電影未缺席的歷史敘述:《八佰》及其電影前史
    《八佰》2020年8月21日,幾經波折的《八佰》將要在國內公映,該片分別於14日、17日-20日在全國進行部分影院的限時段點映,憑藉首日點映過千萬的票房成績和良好的口碑,這將又是一部票房在十億以上的華語電影,或可成為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的救市之作。
  • 電影未缺席的歷史敘述:《八佰》及其電影前史
    ,憑藉首日點映過千萬的票房成績和良好的口碑,這將又是一部票房在十億以上的華語電影,或可成為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的救市之作。但當時這些影片仍收穫了高票房和好口碑,卻也是臺灣地區民眾對於抗日精神認同的一段歷史證據。
  • 45年前的「八佰」電影,讓林青霞斬獲影后,讓秦漢影壇揚名
    8月2日,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當天,「華誼兄弟」宣布了電影《八佰》定檔的消息。這個消息一出,引發了不少影迷的熱議。在去年的「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八佰》原本被選定為開幕片,進行展映。但因為「技術問題」被臨時取消,而原定於去年7月5日的檔期,也隨之撤銷。
  • 《八佰》口碑炸裂,這八部國產大片將陸續上映,影院繁榮指日可待
    《八佰》口碑炸裂,這八部國產大片將陸續上映,影院繁榮指日可待。第一部:八佰以寡敵眾的英雄事跡改編的電影,近年來國產優秀戰爭電影太少了,希望這部電影多年後,也能被影迷稱道。「電影宇宙」。,視覺效果區別於其他的武俠電影,代表作《師父》。
  • 《八佰》宣傳語是真牛:因為你們,上海還在!還說不是別有用心?
    這兩年最奇葩的電影非《八佰》莫屬。從2017年開機到2018年4月殺青,再到定檔、跳票、再定檔,無不牽動了無數影迷之心,似乎無數網友都迫不及待的想看這部電影,就像在產房外焦急的等待自己孩子出生。因為觀感跟網上說的「口碑炸裂」、「易燃易爆炸」不一樣啊,哪有這麼好?是文化水平太低欣賞不了這麼高大上的電影,還是進錯電影院看錯了片?反覆確認後終於搞清楚了:是這部片沒錯。
  • 電影《八佰》為什麼票房高,正視歷史:小人物構成大視角
    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了二十億,這不影片的票房真是一路高漲,這不影片歷時多年完成有這個成績算是滿成功的,其背後的原因也有很多。電影八佰2020年第一部電影就點給了《八佰》,起初是因為看過這段歷史,看完後電影中的每一位演員都好喜歡。
  • 點映評分9.4,《八佰》口碑炸裂,馮小剛大膽預測票房30億
    8月14日 《八佰》開啟了電影,歷經首輪點映,口碑、票房雙雙大爆。點映票房突破1000萬,貓眼評分9.4,豆瓣評分8.3,這樣炸裂的口碑,在國產戰爭片中難得一見。其中馮小剛坐在觀眾席上靜靜觀看完電影,採訪時說道:「非常感動,這是一個非常有大義的電影」。
  • 看完《八佰》之後,再回顧75年林青霞版的《八百壯士》感觸太深
    早就在1975年由由丁善璽執導,陳鴻烈,柯俊雄,林青霞,張艾嘉等主演的《八百壯士》與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八佰》是同一故事。電影《八佰》的演員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了,集合了老中青三個階段的實力派演員,不管是張譯飾演的老算盤、王千源飾演的羊拐還是姜武飾演的老鐵,個個演技在線,大家都知道在一部電影裡面演員的表演是非常重要的,能把我們這些觀眾導進戲劇情境之中,這也是影視作品好看的原因。
  • 《八佰》裡這個女童軍被希特勒授勳,被戴笠逮捕,被林青霞扮演
    《八佰》說的是淞滬會戰尾聲,中國軍隊守衛四行倉庫的故事。
  • 吳京張譯鄧超電影《金剛川》霸氣來襲:劍指《家鄉》,超《八佰》
    管虎戰爭巨製大片《八佰》口碑炸裂,票房目前已高達30.9億!連連虧損的華誼兄弟終於長舒一口氣!管虎真是好樣的!高票房給了這個52歲導演極大的信心!與《八佰》一樣,管虎的《金剛川》沒有選擇國慶或者春節長假湊熱鬧,畢竟長假期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影院!
  • 《八佰》網絡公映口碑撲街,歷史不是簡單的催淚戲碼
    於是在近期當電影實現網絡公映的時候,《八佰》再次上了熱搜,而和之前的熱映相比,網絡口碑的可謂是斷崖式下跌。某平臺甚至給出了不及格的5,3分…………等等,雨田君,這不是一個歷史號嗎,怎麼「一本正經」地寫起了娛樂影評來了。本次暫且不論其他原因。雨田君就作為一個軍事和歷史的發燒友,來探究《八佰》口碑下滑的原因。
  • 《八佰》一夜之間口碑下滑,國內抗戰電影真的是禁區?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八佰》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八佰》還是沒能擺脫國產抗戰電影名利不能雙收的魔咒,當然這也並不能說《八佰》就真的像評論說的那麼不堪,而是抗戰電影獨有的票房口碑不能雙豐收的一個怪圈在起作用。
  • 《八佰》電影很火,但電影背後的歷史是這樣!
    這是一部根據歷史改編的電影,既然是電影,就會有藝術加工,人物渲染。電影把83年前在上海發生的那場可歌可泣的戰鬥再次拉進今人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段歷史。要想利用美英的力量來調停中日關係,就要在這裡跟日本大幹一場,讓「國際觀瞻」,博取帝國主義的同情。 有點像兩家人在幹架,明知道幹不過人家,還偏讓自家的孩子上被別人胖揍一頓來博取鄰居的同情和幫助,可是想不到鄰居和對手竟是一家人。當時日本的戰略物資鋼鐵,石油等百分之八十是從美國進口,英國跟日本眉來眼去,英法在歐洲老家採取綏靖政策,任由德國為所欲為,哪裡顧得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