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請發至郵箱:1609705208(QQ和微信)
圖:林曼茜表示,女性獨有視角為警隊步向高效專業化起了改革作用/大公報記者陳卓康攝
大公網1月11日訊(記者陳卓康)巾幗不讓鬚眉,傳統男性佔多數的紀律部隊,女性地位正不斷提升。擁多項創舉的總警司林曼茜今日榮休,她做過首名機動部隊女教官、首名特首女副官,參與統籌回歸交接、應對沙士、平息世貿韓農示威等大事件,幾乎每到新崗位,都是首位女性警務人員接任該職。林曼茜接受訪問時憶述,女警以往擔當男性崗位難免受歧視,要付出十倍努力才得到同僚認同。時代變遷,女性獨有視角為警隊步向高效專業化起了改革作用。
今日是沙田警區指揮官林曼茜總警司31年警察生涯的最後一天。她於警隊擁有多項「第一」紀錄,包括首位獲頒「紅雞繩」象徵獲最高榮譽的女警,首位獲得港督嘉獎的女警務人員、首位女性港督榮譽副官及回歸後首位特首副官、首位擔任警察機動部隊(PTU)訓練警司的女性。
多項「第一」 沙士外借衛福局
回歸時,林曼茜擔任邊界區助理指揮官,與內地部門商討解放軍順利進入香港事宜。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疫潮爆發,她是首名警官借調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協助港府統籌應變。2005年擔任行動處總部高級警司,部署警隊應對世貿會議韓農示威。2011年首位女性當灣仔警區指揮官,指揮行政長官選舉、香港回歸15周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的各行動。
數到林曼茜對警隊作出影響深遠的舉措,是2001年出任機動部隊訓練警司時,提出引入EQ(情緒智商)訓練,著重前線警員處理衝突控制情緒,從遊行示威頻密的現在回看,當年建議可謂甚具前瞻性。當時她認為,香港槍林彈雨時代已過去,警員不能一味靠強悍形象,需要多元化的應變能力。
倡EQ訓練 撤PTU年齡限制
時值當時警隊凍結招募致PTU人手不足,林曼茜向上級力陳廢除警員加入PTU不得超過41歲的年齡限制,認為警員只要個人願意及體格強健就可入隊。她亦推動廢除內部保安架構內閒置數十年,只有宵禁才出動的第三層「小型內部保安巡邏隊」,改編為分區內部保安大隊,解決500人手及裝備過剩的老問題,「那時誰都看到問題,但沒有下決心改變」。
林曼茜坦言,「男人的工作崗位,女性被歧視是必然」,但只要加倍努力,一樣能夠贏得擁戴。她說,女性領導機動部隊需要付出十倍努力,如經常被男下屬挑戰,刻意問她槍枝火力設定、步操細節等刁鑽問題,她亦做足準備一一答到,令下屬心悅誠服。林曼茜透露,加入機動部隊首年,表現被洋人上司評級C級,不忿認為女性身份被看不起,翌年發奮做到最好仍取得B級,到第三年終於全部項目都獲評為A級。
女性角色成團隊傾訴對象
對於女性在警隊的重要性,她稱「以前警隊不容許表現軟弱,但警察都是人,都需要別人關心」,女性溫和的角色成為團隊傾訴的對象,以另類的角度分析問題開解同僚,她接觸過的男同事都較願意與女同事傾訴心事。她透露約1999年時,有婚姻亮紅燈的下屬將手槍放在她桌上,表示想自殺,令她大吃一驚,男警跪地痛哭,於是她細心聆聽他哭訴,其後更每周兩次親自駕車接送陪他看心理醫生,最終令下屬走出困境,退休後與妻子離婚過回正常生活。
任灣仔區指揮官時,常為遊行隊伍開路領頭,她深信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曾帶隊由北角步行到西環,更試過在前線被示威者點火燒焦制服,又見到同事為遊行通宵達旦工作感到心痛,因此經常自掏腰包請吃茶點,令她贏得下屬擁護。難怪有下屬向她笑說:「Madam,你只要說一句,前面有道牆我們都照衝過去」。
【配稿】寄語同袍別將辱罵放心上
圖: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時刻,林曼茜在邊境羅湖橋,負責迎接首批解放軍進入香港\受訪者提供
林曼茜千禧後大部分時間在行動部門工作,曾指揮應對2005年世貿會議示威,接觸過港島區近年大小遊行示威,對去年「佔中」激烈警民衝突感觸良多。她強調,警隊尊重市民的言論自由,協助市民遊行示威和平表達意見,不同意警察被辱罵是「人工包埋」,亦不希望同事沉不住氣與市民對罵,「我們的目的是維持和平遊行,不是像八婆般潑婦罵街」。
期社會多與青少年溝通
早前獲網民激贊,妙語化解被抄牌夫妻粗口辱罵的馬鞍山區警員,隸屬沙田警區,是她的下屬。林曼茜不同意近年有意見指警民關係轉差,但坦言近年示威者經常挑釁警員,警察表現愈容忍,示威者愈要試你底線,變得無理取鬧。林曼茜對示威衝突自有一套應對辦法,寄語前線同事不需回應辱罵,糾纏對罵沒有意思,無謂令自己不能執行職務。
對於應否設立「辱警罪」,她認為其實現時法律已足夠處理,只要未惡化至完全阻礙警員工作的地步,就不需要另外立法。
對於前年「佔中」,林曼茜認為,反映社會忽略青少年的不滿,加上青少年遭人刻意誤導,把並非很差的事情想成很差。她慨嘆,以前教師對學生的不當行為直斥其非,但現時社會黑白不分明,社會應給予多些機會溝通了解年輕人想法,「香港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個人都應為香港爭取美好的將來,唱衰香港對大家有什麼好處?」
【配稿】警隊首位一姐或2018出現
女性警務人員現時約有4500人,任何一個單位內工作的女警,享有與男警相同的待遇。翻查資料,香港早於1949年已有女警,在50、60年代社會動蕩時期發揮重要作用,到70年代已出現首名華人女警司。據了解,警隊最快或於2018年出現首位「一姐」女警務處長。
根據警隊歷史,馬來西亞籍華人許錦濤(別號高健美)是香港警隊首名女性警務人員,1949年獲聘為警隊女副督察。入職後三個月後調派到港島中區負責案件調查,是香港首名女性偵緝人員。1951年,警隊管理層便委派許錦濤招募第一批女警,以取代當時的女搜查員,首批獲聘的女警共有10人,最後有九人順利畢業。
此後,1962年大批非法入境者由內地湧入、1967年暴動及炸彈浪潮期間,女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予人較溫和的形象,往往能緩和一觸即發的混亂局面。1974年,警隊全面實施男女警務人員同工同酬制度;1992年,首個全女警機動部隊「Tango」連成立,主要為應付強制遣返越南船民的工作;1995年起,新入職的女警經挑選後須接受機動部隊訓練。
警隊早於1963年有首名女警司,1971年有首名華人女警司,王梁錦珊(已故)更同時是首位華人女高級警司、女總警司及女助理處長。最高職級的女性警務人員為趙慧賢,她於2014年出任高級助理警務處長。據悉,警隊最快可於2018年管理層換班時,推薦女性出任副處長一職,甚至史上首位「一姐」女警務處長。
女警約4500人 佔警隊15.9%
警方發言人表示,現時女警務人員的總數約4500人,佔警隊實際人數的15.9%。所有警員在警察學院畢業後12個月,可獲提名派往警察機動部隊總部受訓,學員不論男女都必須完成為期12星期的訓練,提名、訓練、評估和考核標準都是一致。警務處網頁介紹,現時警隊內任何一個單位內工作的女警,享有與男警相同的待遇,水警、警犬隊及駕駛電單車的交通部均有女警駐守,她們幾乎可在警隊任何行動性崗位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