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2020-12-23 人民網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

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由北及南,穿越半個中國;從古至今,橫跨歷史長河;傳統中華文化與香港都市文明碰撞、交融、輝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是緊密合作的夥伴關係,我們將來會攜手合作,一起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人民網 沈婧婕 攝

紮根香港 再釋故宮經典

獨特的地理位置與人文脈絡,形成了根植中華文化,又糅合西方色彩的香港文化。別具一格的香港視角,為故宮文化的演繹再添魅力。

「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與「當代香港都市文化」有機結合,傳統文化融入香港現代都市首先體現於建築設計之上。由香港建築師嚴迅奇設計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依照香港空間緊湊的特點,以縱向的空間呈現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

吳志華介紹,從外觀到內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兼備香港的現代特色,盡顯「陰陽平衡」「剛柔並濟」的中國宇宙觀。外部空間來看,七層樓高的建築「上寬下聚、頂虛底實」,形似中國古代的鼎;內部結構方面,汲取紫禁城中軸空間平面遞進的靈感,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打造成中庭空間垂直遞進的結構,兼具以現代手法演繹琉璃瓦圖樣的中庭天花。

故宮博物院藏品與香港文物收藏共展是交融的另一特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共設9個展廳,總面積為7800平方米,每期展出800多件故宮文物。其中5個展廳定期輪換展出故宮精選藏品,涵蓋故宮文化的不同面貌,包括紫禁城建築、清代宮廷生活、文化傳承工作等主題。另有4個展廳則展出香港文物收藏、藝術體驗互動展覽等專題展覽。

吳志華提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現代建築表達傳統精粹,除展示紫禁城珍藏外,策展團隊亦會與本地社區保持緊密互動,提供公眾參與詮釋文物的機會與平臺。同時,邀請本地藝術家合作,期望結合香港及當代元素。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接受採訪。人民網 沈婧婕 攝

創新演繹 緊扣當代生活

運用現代科技、緊扣當代生活,拉近觀眾與文物在歷史時空上的距離。推陳出新的現代詮釋,煥發故宮文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從2018年的《數碼敦煌》到2019年的《清明上河圖3.0》,觀眾的目光所向便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策展方向。「運用現代科技解讀故宮文物,令文物藏品變得生動、活潑,成為未來策展的重點。」吳志華指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全面應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每一塊曲面鋁板都有建築信息模型,輔以3D雷射掃描儀,使整個建築充滿科技色彩;還有現代化語言、多媒體形式展示文物藏品,引發觀眾興趣;另設學習與創新中心供青年發揮創意,將學生製作的文化創新項目,透過LED屏幕呈現給觀眾。

藝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讓故宮文物走進尋常百姓家,是一代又一代策展人的使命。吳志華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致力於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專家論述淺顯易懂地傳達給觀眾,引發他們的興趣、探索、共鳴與思考,令到他們與古人進行對話,從而透過自身經驗構建價值與意義,亦助力深化並創新文物的文化內涵。

設施方面也彰顯「藝術生活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有餐廳及咖啡室,全海景的餐廳佔地1100平方米,吳志華希望觀眾可以看日落飲咖啡,享受文化藝術生活。他特別提到,故宮的文創產品很受歡迎,期許香港也能設計和生產出既具香港特色又受歡迎的文創產品。

建設中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人民網 沈婧婕 攝

多維視角 融入國內國際

大灣區的市場、策展者的視野,助推香港融入國內國際文化雙循環。溝通中西的橋梁作用,將故宮文化從「館舍文化」走向「大千世界」。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背景之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迎來新的機遇。吳志華期待「積極融入國家文化發展大局」,將觀眾群從香港本地750萬人口,擴大至粵港澳大灣區7000萬人口。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進一步與北京故宮文化博物院「南北呼應」,以其源於一脈的珍貴收藏和共同的歷史變故,透過富含香港元素的華夏文明,展現給全國14億的觀眾。

頂尖藝術人才與國際策展團隊,成為香港將故宮文化走向世界舞臺的優勢。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英國、加拿大、美國、瑞士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精通中英文團隊成員,不僅帶來全球視野和人脈資源,亦通曉最恰當的方法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化。

「香港是祖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連接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橋梁紐帶,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落成,一定能讓香港融入國內國際的文化雙循環。」吳志華如是說,「我們期待2022年年中與觀眾見面!」

相關焦點

  • 中建香港成功中標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工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坐落於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多利亞港,是故宮博物院在內地以外地區,首個以「故宮」名義興建的場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的重點文化項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從立項開始就受到了中央政府以及香港各界的廣泛關注,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訪問香港時,更是見證了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籤署合作協議的歷史時刻。
  • 大事件,絕對大事件,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成立了!
    香港文化界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新華社香港1月3日電(記者周雪婷)由香港多個民間文化藝術團體組織發起的「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聯盟3日召開記者會,對特區政府計劃在西九龍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表示支持
  • 上新了,故宮!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智慧」建造密碼
    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智慧」建造密碼 2020-11-1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體結構竣工,將展出800件故宮文物
    博物館預計將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將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11月18日,主體結構竣工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定位是一座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據項目承建方中建集團旗下中海集團介紹,博物館在設計上將「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與「當代香港都市文化」有機結合,整體的建築造型呈現「上寬下聚,頂虛底實,巧妙平衡,變換肌理」的視覺效果,內部結構為中庭空間垂直遞進,以縱向、立體的中軸線將不同樓層的中庭串聯在一起。
  • 每周聽香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計劃2022年中對外開放!
    11月18日,位於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正式竣工。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介紹,目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就展品清單的商討已經完成,策展團隊已經挑選了故宮約800件文物,準備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中展出。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封頂 預計2021年底完工
    央視網消息:2017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籤署合作協議,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策展的手法展出故宮博物院及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18日,位於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竣工。博物館預計將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將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 香港行政長官出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儀式致辭
    唐英年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主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南祿主席(香港賽馬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早安!我十分高興出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完工儀式,與大家一起見證博物館邁向落成啟用,又走近一步。
  • 文化視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竣工 計劃2022年中開幕
    【據新華社香港11月18日電】位於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18日正式竣工。博物館預計將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將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的定位是一座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 吸引眾多媒體採訪-中新網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9/9) "← →"翻頁 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吸引眾多媒體記者採訪拍攝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立項引爭議,海神裸體雕像照片遭臉書審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被指未諮詢公眾意見
  •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藝術撰就香港故事 傳承中華文化
    >每一個香港藝術館事跡,洞見跨時代的香港藝壇發展歷程;每一件藝術珍品,演繹著承接千年、貫穿中西的香港故事。「這個由藝術寫就的香港故事,勾勒出香港藝術發展圖騰,傳承著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系譜。」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介紹道。位於香港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人民網 沈婧婕 攝回望來路 勾勒香港藝術圖騰藏品是藝術館的靈魂,一個特有的收藏體系成就一個藝術館的獨特魅力。
  • 專訪:俄中文化領域合作成果豐碩——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博物館館長...
    新華社莫斯科6月11日電專訪:俄中文化領域合作成果豐碩——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博物館館長加加林娜新華社記者李奧俄羅斯和中國的博物館合作十分活躍,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非常積極,富有成果。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博物館館長加加林娜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評價中俄兩國之間的文化交往。加加林娜說,俄方十幾年前就與中方博物館展開合作,相繼與故宮博物院以及上海和香港等地的博物館進行交流,俄方展品在中國也備受歡迎。幾年前,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博物館與故宮就加強交流籤訂協議。
  • 以後去香港,也能逛「故宮」啦!
    昨天,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北京籤訂合作備忘錄,將在香港新建一座專門展示故宮文化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故宮文化不必帶回家」 原故宮副院長李文儒長沙解鎖故宮古今密碼
    星辰在線9月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羅建勳)故宮的一磚一瓦,皆是歷史。從皇宮到博物館,如今的我們該如何看故宮及其博物館文化?8月29日,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守護故宮十餘載的李文儒先生來到長沙噹噹梅溪書店,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娓娓道出故宮凝聚的人文精神,用現代眼光,帶領長沙的書迷朋友和文博愛好者重新審視故宮,給出他專業性的答案。
  •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世界級博物館展傳世瑰寶來助興
    責編|鹿鳴註: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今年推出多個重量級展覽。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世界級博物館展傳世瑰寶來助興。打頭陣的展覽名為「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的八百年」,展品來自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巴黎羅浮宮,該展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
  • 北京故宮文化《金甌永固杯》國寶再造,禮獻故宮600周年!
    2018年第二季《國家寶藏》再度回歸備受矚目的首期節目中一尊禮器亮相它被9大博物館館長聯名守護
  • 《上新了故宮3》邀請易烊千璽和周冬雨?別讓緋聞搶傳統文化風頭
    序言:《上新了·故宮》是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電視臺一起製作的文化真人秀,第一季由鄧倫和周一圍擔任文創新品開發員,與蔡少芬、王麗坤、袁姍姍、寧靜、鄔君梅、關曉彤等文創特邀嘉賓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並與設計師聯手高校設計專業的學生,每期誕生一個創意衍生品。
  • 圓桌|六大館長共話文物故事,故宮將展《韓熙載夜宴圖》
    澎湃新聞獲悉,這一文博盛典邀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等六大博物館館長、院長共話文博,通過現場互動問答方式,解答如何真正讓「文物活起來」。疫情期間,上博運用新媒體手段,通過『雲展覽』等形式進行文化傳播。博物館能夠凝聚人心,振奮人心,撫慰人心,療愈人心。對於城市而言,博物館具有燈塔的作用,是文化的燈塔、精神的燈塔,這也是上博未來不變的發展目標。」
  • 《上新了·故宮》: 上新了,上心了
    節目力求用年青一代的視角來觸摸故宮心跳,通過文物來揭開塵封的歷史謎團,展現故宮厚重的文化歷史底蘊。正如節目模式創新研發專家冷凇所言,節目人設的劇情張力和創新使得一檔文化節目又萌又年輕,《上新了·故宮》是少有的能把文化歷史傳承傳達得如此生動的節目。
  • 國潮口紅、故宮文創都出自他手?這場文化「飯局」不容錯過!
    國潮口紅、故宮文創的構思,都出自他手?古代「搖滾樂器」賈湖骨笛,竟是樂器起源的一代宗師?近日爆紅的小學生「一米帽」,原來是宋代人的發明……那些你不知道的文化趣聞,不再高高在上枯燥難讀歷史知識,鮮活有趣的現場文物講解,鄭州萬科V-Talk首期訪談即將為你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