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體結構竣工,將展出800件故宮文物

2020-11-19 澎湃新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體結構竣工,將展出800件故宮文物

劉明洋、丁梓懿/新華網

2020-11-19 15:19

位於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18日正式竣工。博物館預計將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將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11月18日,主體結構竣工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定位是一座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據項目承建方中建集團旗下中海集團介紹,博物館在設計上將「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與「當代香港都市文化」有機結合,整體的建築造型呈現「上寬下聚,頂虛底實,巧妙平衡,變換肌理」的視覺效果,內部結構為中庭空間垂直遞進,以縱向、立體的中軸線將不同樓層的中庭串聯在一起。七層樓高的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維多利亞港畔的新地標。

主體結構竣工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內部。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林鄭月娥在出席儀式活動時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博大的願景和使命,致力於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促進世界文明的對話。博物館背靠祖國,紮根香港,放眼世界,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致力於開拓弘揚中華文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就展品清單的商討已經完成,

策展團隊已經挑選了故宮約800件文物,準備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中展出。這些展品是精品中的精品,很多文物將是首次在內地以外的地方亮相,還有一些文物更是首次對外展出。

竣工儀式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一座以香港策展方式展示故宮博物院藏品的博物館。據了解,博物館將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展出故宮博物院及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

2017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籤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2019年4月,該項目主體結構工程正式開始動工。博物館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35億港元興建。

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10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坐落於九龍半島的西九文化區西端,面向香港地標性的維港景觀。博物館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相當於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7800平方米。館內外有寬敞的休憩空間,並設有演講廳、中庭、教育活動室、紀念品店及餐廳,還提供無障礙設施與育嬰室。

(本文轉載自新華網,原標題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竣工 計劃2022年中開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文化視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竣工 計劃2022年中開幕
    【據新華社香港11月18日電】位於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18日正式竣工。博物館預計將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將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的定位是一座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封頂 預計2021年底完工
    央視網消息:2017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籤署合作協議,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策展的手法展出故宮博物院及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18日,位於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竣工。博物館預計將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將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 每周聽香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計劃2022年中對外開放!
    11月18日,位於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正式竣工。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介紹,目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就展品清單的商討已經完成,策展團隊已經挑選了故宮約800件文物,準備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中展出。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 吸引眾多媒體採訪-中新網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9/9) "← →"翻頁 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吸引眾多媒體記者採訪拍攝
  • 中建香港成功中標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工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坐落於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多利亞港,是故宮博物院在內地以外地區,首個以「故宮」名義興建的場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的重點文化項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從立項開始就受到了中央政府以及香港各界的廣泛關注,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訪問香港時,更是見證了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籤署合作協議的歷史時刻。
  • 以後去香港,也能逛「故宮」啦!
    明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20周年,這將是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最好的、最大的禮物。這是故宮博物院在內地以外地區,首個以「故宮」名義興建的場館。新建成的香港文化博物館佔地約1萬平方米,其中部分展廳會長期展出有關故宮文化歷史和宮廷生活相關的文物,其他還會陳列故宮的書畫、陶瓷、瓷器和其他藝術收藏,也有專門展出香港收藏家藏品的展廳。
  • 香港行政長官出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儀式致辭
    唐英年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主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南祿主席(香港賽馬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早安!我十分高興出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完工儀式,與大家一起見證博物館邁向落成啟用,又走近一步。
  • 上新了,故宮!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智慧」建造密碼
    2017年6月29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舉行《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
  • 故宮與洛陽博物館,究竟有什麼恩怨?2000多件清宮文物有借無還
    故宮與洛陽博物館,究竟有什麼恩怨?2000多件清宮文物有借無還 洛陽博物館從字面意思來講,屬於洛陽本地博物館,體現盛唐氣象也是情理之中。可前去洛陽博物館參觀的遊客卻很鬱悶,竟然發現有不少故宮的清宮文物。這就難免讓人鬱悶,洛陽博物館怎麼會有清宮文物,而且數量還不少。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博物館始建於1962年,耗時3年完成,佔地面積近16公頃,外觀為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白牆綠瓦、依山傍水、氣勢恢宏、富有民族特色。臺北故宮博物院集中華文物之大成,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70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 【風雲】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兩岸故宮剪不斷的緣分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進行了近一年的文物清點,於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1420年竣工的這塊皇家禁地一舉成為中國公共文化的聖地。1933年為避日寇戰亂,故宮文物開始南遷,1948年12月國民黨政府又分三批將部分文物遷臺,於是從此兩個故宮隔海相望。
  •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世界級博物館展傳世瑰寶來助興
    責編|鹿鳴註: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今年推出多個重量級展覽。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世界級博物館展傳世瑰寶來助興。打頭陣的展覽名為「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的八百年」,展品來自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巴黎羅浮宮,該展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
  • 故宮是博物館裡最安全的?
    該文物按照國家文物評定標準,為二級文物。據單霽翔介紹:「這件文物屬於故宮的25大類文物藏品『鐘錶儀器類』,共有2800件,屬於故宮較少數量的類別,其中西洋鍾2200件。」所幸的是,「人打鐘」主體結構並未有太大損傷,能在幾個月內完全修復。
  • "鎮館之寶"塵埃落定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設計者表示,這三種建築線條象徵中華、印度、波斯三種亞洲文明,三種文明的動物象徵龍、象、馬,其形象也不斷出現在南院建築中,契合「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定位。除了飽含文化氣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27日晚的點燈儀式上特別介紹,南院博物館主體建築設計結合最高等級防震措施,兼具防洪、防旱等功能,堪稱鑽石級「綠色建築」。
  • 故宮展出300餘件法國藝術珍寶 拿破崙「加冕之劍」亮相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潔)  拿破崙登基的「加冕之劍」、為瑪麗·露易絲皇后設計的麥穗鑽冕,以及法國珠寶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鑽冕作品——「波旁·帕爾瑪」金鐘花鑽冕……4月11日,在全球17家頂級博物館首度聯袂助力下,超過300件古典珠寶、繪畫等藝術珍品將在故宮午門展廳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典藏專輯丨故宮90,與時俱進: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馮明珠院長
    馮明珠細說:「郎世寧來華300年適逢本院建院90周年,應該也要好好來紀念他,特精選郎世寧相關文物一百組件展出,除了院藏,還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以及義大利熱那亞馬丁尼茲養老院商借了11件畫作。故宮博物院截至今年七月底共典藏有69萬6344件冊;相較原初承繼清宮舊藏,新增近10萬件。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中國四大博物館,值得一看!|文物|北京故宮|藏品_網易訂閱
    館藏文物:明清兩代皇宮私藏(包括但不僅限於)  文物特點:珍貴文物佔比全國第一  故宮最迷人之處在於,它既是一座古代的皇宮,又是一座現代博物館。  截至2018年,這裡的43萬餘件藏品中有37萬餘件都是「珍貴文物」。
  • 除了故宮,這些博物館也值得一去
    人面魚紋陶盆、大盂鼎、仰韶文化的陶鷹鼎、800多公斤的禁止出境展覽的商代后母戊鼎、四羊青銅方尊、騎駝樂舞三彩俑,這些絕對是博物館愛好者必去「朝拜」的展品。建議大家不妨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展館細細瀏覽,去故宮最好提前做足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