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洛奇》和1982年的《第一滴血》雖然僅僅相差六年,但卻各自將腳跨越到了對方的年代之中。這兩部電影正是新好萊塢電影和裡根時代電影,作者電影和商業電影,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對社會不滿和愛國主義電影之間所缺失的一個鎖鏈。
換而言之,《洛奇》講述的是一個小混混的美國夢,揭開了1980年代的序幕。而《第一滴血》則是裡根時代「煙火電影」的典範之作,但卻依舊回望著1970年代,體現對於越南的愧疚以及對於偏遠地區缺乏寬容的譴責。
《第一滴血》劇照
《洛奇》是一部前後割裂的電影。
前半段對於美國小鎮的描繪、對於社會黑暗的描寫,屬於一個相當沉重的社會學報導。影片圍繞著一個居無定所、被遺棄的人的生活展開。這與光鮮而靚麗的美國夢形成了反差。
這個段落,完全屬於新好萊塢電影,與《午夜牛郎》、《稻草人》並無二致。而洛奇本人,也是一個髒兮兮、臭烘烘的小混混,這與1970年代好萊塢電影中的那些精緻的男主角也大相逕庭——所以,洛奇在起先,是一個反英雄的人物形象。
而到了影片的一半,內容開始撕裂。洛奇得到了「屌絲逆襲」的機會,儘管他並沒有在拳賽中獲得勝利,但他卻一戰成名、墜入愛河,並得到身邊人的信任。
從新好萊塢,到「成功學」,《洛奇》從反英雄走到了「卡普拉式」的電影模式。毋庸置疑,《洛奇》的前五十分鐘,延續的是斯科塞斯、奧爾特曼的電影傳統,而50分鐘之後,則再度走進了古典好萊塢和美國夢。
於是,反英雄變成了英雄,一個失敗的人變成了傳奇。在激昂的配樂和人群的鼎沸之中,故事達到頂點,隨後戛然而止。
在接下來的十餘年時間裡,大量類似的影片——《龍威小子》、《血點》、《搏擊之王》被製作——毫無疑問,《洛奇》為好萊塢接下來的新古典主義與保守主義做了鋪陳。
《洛奇》海報
6年之後,史泰龍在一部名為《第一滴血》的影片裡,扮演了著名的蘭博。這兩部電影在結構上相當一致。
《第一滴血》的前半段,一樣隸屬於新好萊塢電影的範疇。蘭博是一個越戰老兵,回國之後難以融入社會。而當地的治安官並不喜歡蘭博這種「社會邊緣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之後,忍無可忍的蘭博消滅了這群警察。
隨後,一場「叢林戰爭」便在蘭博和美國軍隊之間拉開了帷幕。蘭博是一個屬於1970年代越戰片的人物,這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穿著軍裝、帶著傷痛回憶的形象,曾經出現在了《出租汽車司機》、《獵鹿人》以及《回家》之中。通過治安官這個形象,《第一滴血》完成了對於愚昧的批評:因為治安官並不承認蘭博是一個英雄,反而將其與遊手好閒的嬉皮士劃為一類。而這也為蘭博隨後的「出擊」的暴力活動找到了道德與理論的支持。
影片隱晦地勾勒出了一種意識形態的傾向:為英雄正名、恢復軍隊的榮譽,並且賦予美國神話以新的生命——這就是裡根時代電影的最重要目的。
而且,蘭博渾身的肌肉和碩大的匕首與槍枝,也暗示了1980年代的超人、終結者、蠻王柯南以及機器戰警的到來。熱羅姆·蒙西羅維克曾經表示說,這種壯碩的身體回歸銀幕,代表著一種病態的英雄主義形象獲得了新生。
這種病態,也出現在了政治之中,裡根在其競選過程中,無意從健美運動員的做事方式中獲得了經驗,並為新右派的政策和好戰言論提供了擔保(星球大戰計劃)。
如果說,《洛奇》的後半段宣告了1980年代電影的脈絡的話,那麼《第一滴血》則實踐了這些脈絡。一支200人的隊伍走進了叢林,蘭博發揮了特工的特長。在影片的後半部分,蘭博手持重型機槍,把整個城市變成了屠宰場,而他的屠宰方式,是戲劇化和表演性質的。
於是,一部要為越戰英雄正名的影片變成了煙火秀——《第一滴血》也因此而變成了「煙火電影」。這種電影注重形式和色彩帶來的感官享受,是一種刺激生成的產物,與知識、認知並無關聯。換而言之,煙火電影給予觀眾的是一種廉價的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
《第一滴血》劇照
從《洛奇》到《第一滴血》,好萊塢實現了從新好萊塢主義到裡根時代電影的轉變。
在《洛奇》上映之前,低成本的、傳達悲觀情緒和表達不同政見的影片在好萊塢大行其道;而在《第一滴血》上映之後,這種表達強有力的愛國主義情緒的影片成為了主流。這些電影將英雄人物放於中心,淡化故事情節,強調場面刺激。從史泰龍到施瓦辛格,從尚格·雲頓到查克·諾裡斯,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
雖然在新的時代裡,編劇們拋棄了越戰,但是伊戰、反恐卻再度成為背景的主題。而到了這科技大爆炸的十年裡,好萊塢主流電影在藝術上卻更加保守。無論是《諜影重重》還是《碟中諜》、《變形金剛》,在電影的意識形態上,和創作方法上都不敢有半點差池。藉由著《洛奇》和《第一滴血》碾壓出來的脈絡,好萊塢電影一直深陷在「裡根時代」的煙火電影中無法自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漫威製作的一系列「漫改電影」。
這些電影在創造了巨大票房成就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一些矛盾的色彩——美隊的愛國主義觀念、鋼鐵俠的追求自由、黑寡婦的冷戰背景、綠巨人的核子隱喻、奧創的弗蘭肯斯坦色彩——都是某種「作者電影」的元素。
但這些元素卻並沒有成就電影,就如同《洛奇》和《蘭博》的前半段。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好萊塢的文本是複雜的、矛盾的,甚至是有悖常理的。
☉ 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 合作請聯繫微信 menglu-white
☉ 投稿郵箱 tougao@movieba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