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作品入圍「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

2021-01-07 新民晚報

「大家好,我來自上海音樂學院。」「我來自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我來自上海戲劇學院。」……昨天下午,在文化廣場的排練廳裡,一群還略顯青澀的同學圍坐在一起,朗讀著一樣青澀的原創音樂劇劇本,接受專家和音樂劇迷的「考驗」。

歷經3個月的打磨,「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5部華語原創音樂劇入圍作品正式亮相,完成這次「期中匯報」也將從這5部創作中選出更具挖掘空間的作品,進入下一階段的孵化。作為孵化評審之一的費元洪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和那些選秀節目一樣,將來,可能發展的最好的不一定是第一名。」

圖說:孵化計劃參與者與評審合影 官方圖

兩張紙,也有價值

這些年來,上海的音樂劇市場蓬勃發展,觀眾數量幾何級增長。不過,這些「一票難求」的音樂劇,大都是從國外引進的經典,華語音樂劇的原創作品寥寥無幾。於是,去年11月,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公布了「孵化計劃」,作為文化廣場副總經理的費元洪說,「做這個項目,不是為了眼前,急著打造一臺音樂劇,我們希望做一片土壤,讓更多的種子在這裡生長,至於生長出什麼,我們也很期待。」

開創國內華語音樂劇創作機制的先河,是需要勇氣的。起初,費元洪坐在辦公室裡,對著這個「孵化計劃」也有些焦慮,畢竟這不像引進《巴黎聖母院》有票房保證,他更擔心有多少人願意參與到原創的工作中來。令人鼓舞的是,他們一共收到了77部原創音樂劇投稿作品,近800名觀眾報名觀摩劇本朗讀,從這些數字中,可見創作端及市場端對原創音樂劇的期待。

圖說:劇本朗讀會現場 官方圖

客觀地說,這一批投稿作品水平參差不齊,作為孵化評審之一的陶辛說,「我們看到了大量學院派的加盟,從前我們也邀請過一些大牌來創作,但是很多大牌雖然舞臺劇創作的經驗豐富,也是寫音樂劇也是頭一次,所以大都失敗了,這對投資方的信心傷害也很大。現在上音、上戲都有專業的音樂劇人才湧現,這樣的機制也是水到渠成。」面對眾多的作品,評審們看重的是其成長性,孵化評審之一的金復載表示,在選擇作品時候,不是以自己經驗和審美來判斷作品,「我們是作為一個喜歡音樂劇的觀眾,懷著期盼的心情,面對每個投稿作品。」費元洪說,「的確,有的作品拿過來的時候,只有兩張紙,也入圍了;有的作品細緻到了每一場戲的對白,可還是落選了。我們看中的是其未來成長性。」

圖說:《完美人生》 官方圖

正如費元洪所言,選出來的第一名也未必就是未來最好的音樂劇,這個「孵化計劃」將一直持續下去,落選的明年一樣可以調整後再來,費元洪說,「本次『孵化計劃』的機制是契合音樂劇這種集體創作藝術門類中所需要的『musical is Re-created』(音樂劇是在創作中不斷磨合細化)的宗旨,大幅提高原創音樂劇的成活率和成材率,激發青年創作者的創作能力和信心。」陶辛也說,「就是這兩天熱演的《巴黎聖母院》也在不斷調整,我看過其三版,每一次音樂都在調整,我們的原創音樂劇也需要在不斷調整中成長。」

圖說:《對不起,我忘了》 官方圖

5部劇,誰能上演?

本次「孵化計劃」也實踐了新模式——在創作最前線的導演、作曲、製作人帶著新鮮的經驗投入到孵化過程中,他們轉變身份,給創作者在創作方向及可行性上點撥。今年選出5部作品——《對不起,我忘了》《為什麼跳舞?》《南唐後主》《完美人生》及《生死籤》,分別在5位有經驗的導師的帶領下,逐漸成熟。

圖說:《生死籤》 官方圖

導師高瑞嘉和《生死籤》劇組的年輕人一起,每天討論劇本,前兩天,聊著聊著就到了深夜,他們也第一次看到了文化廣場的沒有燈亮樣子。導師馬達說他和《南唐後主》的團隊還在傷腦筋,如何讓以鮮明的民樂配器展露國風古韻,更難的是要讓現代觀眾接受……

圖說:《南唐後主》 官方圖

面對日漸成熟的劇本,因此這兩天,「孵化計劃」安排了文本與音樂工作坊,讓5部作品集齊主創、導師與部分觀眾見面。本次文本與音樂工作坊更邀請了眾多線上音樂劇演員的加盟,此外吸收了來自上海三大藝術院校——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復旦視覺藝術學院的眾多優秀學生演員的參與。工作坊現場,觀眾們為劇情和演繹牽動著情緒,不時爆發出歡笑及掌聲,更是為幾部作品的高完成度深表震撼並認為五部作品各有千秋,難以取捨。

圖說:《為什麼跳舞?》 官方圖

本次文本與音樂工作坊後,孵化評審將對入圍作品從題材與內容、完成度、音樂風格、市場潛力4個維度進行判斷,評選出進入下一階段的作品進行二期開發,完成劇本和音樂的整合。12月,這些作品將以30-40分鐘的工作坊方式呈現。最終,在市場化運作下,將有1-2部作品在2020年正式上演。文化廣場也希望通過第一年的孵化計劃,積累經驗,並將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持續深耕,培育出優秀的原創作品,為行業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相關焦點

  • 「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進入中期考核《無法訪問》等4部...
    央廣網上海8月1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近日,「演藝大世界——2020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重要活動板塊,「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已進入緊張的「中期考核」階段。最終,《南牆計劃》《無法訪問》《你在哪裡》,以及疫情特別徵集劇目《兩個人的城》進入下一階段孵化。
  • 224部音樂劇投稿華語原創孵化計劃《蛋殼裡的心跳》演臺前幕後
    《蛋殼裡的心跳》講的是音樂劇臺前幕後的殘酷與溫情。戲排到一半,編劇跑了怎麼辦?中年女性創作者是如何在工作和生活間掙扎的?老一輩戲曲藝術家面對時代的快速變化到底要不要堅持?這些,幾乎都脫胎自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故事。兩年來,孵化計劃收到224部投稿作品,背後是近400名有才華和熱情的創作者。
  • 「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 四強作品年終獻演
    央廣網上海12月17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日前,「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在上劇場正式迎來「年終匯報」。在工作坊上,《南牆計劃》《你在哪裡?》《無法訪問》以及疫情特別徵集作品《兩個人的城》這4部劇目皆以40分鐘時長集中展現作品精華,為現場逾500位關切「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觀眾、藝術家、劇評人、製作公司、演藝院團代表、專業院校學者、職業演員們及媒體,奉上近一年來的階段性成果。
  • 音樂劇「孵化計劃」年終匯報:四強作品聚焦現實題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音樂劇「孵化計劃」年終匯報,四強作品聚焦現實題材2018年,綜藝節目《聲入人心》將音樂劇帶入大眾視野,演出人氣與劇場票房激增的同時,更多人發出疑問——中國原創音樂劇何時才能出現「爆款
  • 施展才華,綻放夢想,華語原創音樂劇的舞臺等你來!
    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12月13日,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海笑文化協辦的「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在上劇場正式迎來「年終匯報」——《南牆計劃》《你在哪裡?》《無法訪問》以及疫情特別徵集作品《兩個人的城》共四部從劇本朗讀會中脫穎而出的原創音樂劇新作,在歷經四個月的集中打磨和兩周的緊張排練後,以工作坊形式呈現作品中的高光片段。
  • 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今年,他第二次把《南牆計劃》劇本投給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從147部徵集作品中脫穎而出。經兩輪遴選、數月打磨,昨天,《南牆計劃》和《兩個人的城》《無法訪問》《你在哪裡?》三部作品,在上劇場面對200個觀眾和業內人士的檢驗。近年來,國內音樂劇市場快速發展,但仍缺少原創爆款。
  • 寫同齡人、寫身邊事,這6部孵化音樂劇進入「中期考核」
    「今年是特殊時期,國外的大戲沒法來,所以國內的原創力量必須成長起來。以前我們做『孵化計劃』是出於使命和責任,今年帶有更多面向未來的現實意義。」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發起人費元洪說。
  • 流量效應之外,原創音樂劇何時才能出現「爆款」?▸熱點◂
    △ 鄭雲龍在第三屆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發布會上,演唱了2019孵化計劃作品《生死籤》中的選段,用歌聲道出對於華語原創音樂劇作品的支持與喜愛。☞ 引進之外,原創要如何破局?△ 金培達借鑑西方音樂劇成熟市場以多輪工作坊為核心創作模式的「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正是這樣一個致力於以科學且行之有效的孵化模式帶動中國原創音樂劇力量的個體成長的平臺。
  • 「阿雲嘎效應」凸顯 從一個明星的誕生看中國原創音樂劇發展
    2年前的夏天,他在這裡主演了第一部讓他為人熟知的原創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而這部音樂劇,正是文化廣場自從2012年起,堅持於每年春天舉行的「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孵化作品。在去年的綜藝節目帶火原創音樂劇演員阿雲嘎、鄭雲龍——另一位音樂劇節形象大使之前,他們默默地在上海唱了好多年。
  • 新民藝評|科學孵化讓我們自己的音樂劇也亮起來
    近日,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落幕。近幾年,僅在上海上汽文化廣場上演的原創劇目就有39臺、101場,可謂落地生根,未來可期。相較於其他舞臺藝術,原創華語音樂劇雖然出發得晚,但從一開始就站在一條沒有太多歷史沉痾的新跑道,起點清晰,道路順暢。
  • 華語原創音樂劇的未來,在這裡
    「原創」的重要性被放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之上,而它的確可以說的上是「未來」唯一的答案。 走到第二屆的「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在這個時間點上顯得尤為特別。年輕的中國音樂劇創作力量中的佼佼者上周日雲集於上劇場,四段40分鐘的showcase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 激活本土原創 鄭雲龍為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發聲
    在這個特殊年份的尾聲,「演藝大世界—2021上海國際音樂劇節」於2020年12月7日在上海文化廣場啟幕,公布2021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新一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國際音樂劇發展論壇、以及2021音樂劇歌唱大賽的演出活動日程。從2019年首屆音樂劇節橫空出世,到2020年升級歸來,進入第三個年度的音樂劇節即將帶著更深厚的積澱和更積極的姿態重返舞臺。
  • 培源劇目孵化計劃首期5部劇目完成首演,第二期徵集啟動
    本活動結束後,培源第二期孵化正式進入劇目徵集階段。培源一期完成首演的5部劇目編劇合影。主辦方供圖據了解,自2019年12月正式啟動第一期劇本徵集,培源平臺共收到來自全國95個城市342位編劇的367部劇本,其中,原創劇本佔比高達92.64%。
  • 就算有了更多鄭雲龍阿雲嘎,中國原創音樂劇離爆款還有多遠?
    今年,他第二次把《南牆計劃》劇本投給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從147部徵集作品中脫穎而出。兩輪遴選和數月打磨之後,12月13日,《南牆計劃》將和《兩個人的城》《無法訪問》《你在哪裡?》三部作品一起,在上劇場面對200個觀眾和業內人士的檢驗,入場券早已被一搶而空。  近年來,國內音樂劇市場快速發展,但仍然缺少原創「爆款」。
  • 《蛋殼裡的心跳》講述音樂劇創作背後的酸甜苦辣
    在文化廣場的舞臺上,曾上演過太多成熟的、完整的商業大作,而如此專注於「人」,同時,讓一群熱愛原創華語音樂劇創作的團隊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大膽「試水」,這是第一次。圖說:《蛋殼裡的心跳》燈光、舞美在合成過程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半透明的景片上印製著無序的樂譜片段,隱喻創作者腦中閃現的靈感,其上穿插的字符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兩年收到的224部投稿作品,每一個劇本起筆開頭的第一個字。
  • 《在遠方》——華語原創音樂劇開始找到自己
    中間允許開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只允許30%的上座率,不可謂不困難,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到了年末歲初,依然出現了一批評價不錯的音樂劇作品。 其中不能不提到的就是在豆瓣上得到8.5高分的華語原創音樂劇《在遠方》。這部高分音樂劇其實是一部獻禮片,製作時候的定位就是文化宣傳項目,是本土原創音樂劇製作宣傳片。
  • 2019中國音樂劇公司TOP30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演出票房收入176.85億元,其中演唱會票房超過40億,小眾的嘻哈演唱會都有超過4億的票房,而音樂劇卻只有2.55億的票房;2018年,音樂劇無論在作品數量、演出場次還是票房收入上都呈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但與整體的演出市場數據相比,音樂劇收入只佔市場總收入的5%左右。
  • 2019華語地緣影展競賽入圍作品介紹-劇情短片單元
    導演編劇過數部劇情短片(個人作品)以及實驗短片《Light》(個人作品)。喜歡用自己眼中電影的方式去講述自己看過經歷過的故事與人物。2018 NEW ERA青年電影季 最佳導演 提名 2018 華時代全球短片節HISFF 劇情片單元 入圍 2018 成都青年電影展 最佳女演員 入圍
  • 《蛋殼裡的心跳》到底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讓一群熱愛原創華語音樂劇創作的團隊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大膽「試水」,對於文化廣場來說也是第一次。《蛋殼裡的心跳》將長達兩年的音樂劇孵化歷程以「劇」的形式記錄下來。主創團隊既在戲裡,也在戲外。擔綱本劇導演的馬達是「孵化計劃」的責任導師之一,而音樂總監周可人則是去年孵化計劃認標作品《生死籤》的藝術總監,兩位都對「孵化計劃」非常熟悉。同時,新晉編劇付哲、舞蹈編導梁燕妮,攜資深舞美設計徐肖寰、燈光設計孔慶堯、造型設計諸雅、音樂總監助理及鋼琴吳涵婧、吉他常俞,以及兩屆「孵化計劃」背後所有投稿的主創們,共同完成了這部具有生命力和創造性的實驗作品。
  • 劇院沉寂的空檔期,他們在厲兵秣馬中繪出中國音樂劇開闊前景
    演藝大世界·上海國際音樂劇節「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147部投稿,給出了一些答案。作為演藝大世界·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的一部分,「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發布的戰「疫」特別徵集,吸引了很多這樣的創作者。隔離在家的時間,給了創作者靜下心來的難得機會,全身心投入思考與創作。2月22日特別徵集在疫情後迅速發布,短短一個月後就收到了52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