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藝評|科學孵化讓我們自己的音樂劇也亮起來

2021-01-07 中國日報網

近日,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落幕。近幾年,僅在上海上汽文化廣場上演的原創劇目就有39臺、101場,可謂落地生根,未來可期。

相較於其他舞臺藝術,原創華語音樂劇雖然出發得晚,但從一開始就站在一條沒有太多歷史沉痾的新跑道,起點清晰,道路順暢。中國人特別是大城市的觀眾偏愛音樂劇,多少和我們這個民族有欣賞傳統戲曲的音樂基因有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音樂劇沒有經歷過舞劇那些長達幾十年的「中國化」「本土化」辯論,也沒有經歷過究竟是舞蹈表演戲劇,還是戲劇指揮舞蹈的迷茫。沒有負擔,輕裝上陣的音樂劇,出發伊始,就明確了是一門綜合的舞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燈光、舞美融為一體,綜合打開觀眾的視聽感受,帶來了豐富的身心體驗。但是,音樂劇的創作成本不低,需要調動的資源也更複雜,因此當大量年輕人投身到音樂劇的創作中時,一個能夠連接創作者、業內人、觀眾的平臺就顯得十分必要,而幫助青年編劇、作曲、演員等穩步成長的科學孵化機制,就更重要了。

圖說: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落幕 官方圖

在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展演作品中,我們看到從事音樂劇創作的年輕人,顯現出更好的創作基礎和藝術視野。從西方音樂文化入手的多年訓練,讓很多年輕音樂人具備嚴謹、理性的思維,對結構性、整體性的把握更沉穩,而國際化視野也讓他們調度和運用各種素材時顯得十分得心應手。同樣是表達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音樂劇在結構上趨於完整成熟,作品色彩更靈活輕盈,耐人尋味。

比如,作品《南牆計劃》將故事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發生碰撞與較量的年代,講述父子兩代人各自執著追求夢想。乍一看這劇情介紹,這必然也必須得是矛盾對立衝突吧,但是劇中的京韻大鼓和搖滾在漢語言獨有的詞曲珠聯璧合的音韻氛圍裡,不但打不起來還溫情脈脈……那麼,把矛盾衝突這一習慣手法變成「回歸」也未嘗不可,就像奏鳴曲那樣,呈示——展開——再現,旋轉著,循環著,回歸主調,到達一個穩定的和聲、完美地收束。再比如作品《你在哪裡?》以阿爾茨海默症為切入點,講述了三代女性兩對母女之間的誤解與隔閡。這類表達人性的話題,我以為是音樂所不擅長的,勢必要依賴於戲劇的手段去展開矛盾衝突。但是這個作品熟練運用了非常多的音樂技巧創造出強烈的激情,並不斷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可以說是音樂以自己的語言複製了舞臺上的情節,從而加強了戲劇性。那些不重要的細節消失了,情節迅速推進中,這種風格,而不是具體的故事,讓我牽掛——最後的最後,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再見?

這些「未完成」狀態的作品很好地運用了音樂的手法和特性,在觀賞中一直有靈感火花不斷閃現的新穎體驗。成功讓觀眾擺脫了以往對原創音樂劇的印象——極力模仿國外經典結果變成尬唱尬跳,讓觀眾看到了原創華語音樂劇「在地發展」的土壤和空間。源於創作者自身經歷的普通故事,更適合於孵化創作,年輕的創作者和觀眾容易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更重要的是,它不會影響音樂創作為了去理解吃透主題素材而竭盡全力,甚至放棄了音樂主體的身份,亦步亦趨跟著文學臺本去創作。反而是駕輕就熟地選擇素材,運用技巧,調理作品。因此,音樂的結構,也就具備了舞臺語言的作用和意義。

相比較於一部沒有錯誤卻平淡乏味的完成品,「未完成」之所以令人充滿期待,還因為它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和張力,像一隻只準備迎風起飛的風箏,吸引著人們的關注。當國外原版引進在遭遇疫情而停頓,無論是主題、語言還是文化背景,本土原創音樂劇不缺資源,這正是我們改變一味引進、總是被國外IP卡住版權的好時機,業內關於引進與原創的破局之爭、流量效應下拿什麼去支撐未來的思考,似乎也有了方向。匯聚資源,培育人才,科學孵化,在地發展,必將帶動新一代創作者和觀眾的共同成長。(王曦)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5部作品入圍「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
    於是,去年11月,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公布了「孵化計劃」,作為文化廣場副總經理的費元洪說,「做這個項目,不是為了眼前,急著打造一臺音樂劇,我們希望做一片土壤,讓更多的種子在這裡生長,至於生長出什麼,我們也很期待。」開創國內華語音樂劇創作機制的先河,是需要勇氣的。
  • 「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 四強作品年終獻演
    央廣網上海12月17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日前,「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在上劇場正式迎來「年終匯報」。在工作坊上,《南牆計劃》《你在哪裡?》《無法訪問》以及疫情特別徵集作品《兩個人的城》這4部劇目皆以40分鐘時長集中展現作品精華,為現場逾500位關切「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觀眾、藝術家、劇評人、製作公司、演藝院團代表、專業院校學者、職業演員們及媒體,奉上近一年來的階段性成果。
  • 音樂劇「孵化計劃」年終匯報:四強作品聚焦現實題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音樂劇「孵化計劃」年終匯報,四強作品聚焦現實題材2018年,綜藝節目《聲入人心》將音樂劇帶入大眾視野,演出人氣與劇場票房激增的同時,更多人發出疑問——中國原創音樂劇何時才能出現「爆款
  • 224部音樂劇投稿華語原創孵化計劃《蛋殼裡的心跳》演臺前幕後
    《蛋殼裡的心跳》講的是音樂劇臺前幕後的殘酷與溫情。戲排到一半,編劇跑了怎麼辦?中年女性創作者是如何在工作和生活間掙扎的?老一輩戲曲藝術家面對時代的快速變化到底要不要堅持?這些,幾乎都脫胎自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故事。兩年來,孵化計劃收到224部投稿作品,背後是近400名有才華和熱情的創作者。
  • 新民藝評|積跬步方至千裡,音樂劇《在遠方》的匠人精神
    音樂劇《在遠方》在上海首演的那天下午,一群原本被阿雲嘎吸引來的年輕人,都在音樂劇的背景板前駐足。地上鋪陳著劇中的一段歌詞——「遠方不是腳到達的地方,而是心超越的地方」,年輕的面龐一個個若有所思。幸運的是,我們的身邊不僅有過來人,還有阿雲嘎。他說,在各大城市拼搏的年輕人也需要關注,《在遠方》正好給他們加油打氣,「挫折也好,悲傷也好,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能量和勇氣,以及創造個人價值的鼓舞」,讓迷惘的少年在音樂劇中自己去尋找答案。在戲外,阿雲嘎也在自己的行業中踐行著《在遠方》的精神。比如在表演上為了演好快遞小哥,阿雲嘎曾設身處地去感受他們的生活。
  • 「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進入中期考核《無法訪問》等4部...
    央廣網上海8月1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近日,「演藝大世界——2020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重要活動板塊,「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已進入緊張的「中期考核」階段。最終,《南牆計劃》《無法訪問》《你在哪裡》,以及疫情特別徵集劇目《兩個人的城》進入下一階段孵化。
  • 新民藝評|少女安的「奧德賽」
    若是以「音樂劇」來形容《流浪之歌》,未免是對「音樂劇」這個詞的升維誇讚;若是以「音樂戲劇」來形容《流浪之歌》,未免平實樸素到「就事論事」而隱去了其內涵——其實,由攝影師安娜依斯·馬田發起、擅長繪畫的演員閆楠導演,中國民謠「頂流」人物萬曉利、小河、張瑋瑋、郭龍等一起創作演出,在上汽·
  • 音樂劇的春天到來,我們還差點什麼?
    目前,國內專業的音樂劇編導和能唱會跳善演的人才還十分稀缺。據曾在國外出演過多部音樂劇的王洛勇介紹,美國每年春季大概有700部音樂劇同時在排練,接受觀眾評判後層層淘汰,最終能夠進入百老匯的可能只有一兩部。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中心主任王洛勇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我們缺人啊,我們懂戲劇的不懂音樂,學音樂的人沒學過戲劇,我們會跳舞的不會唱歌,我們四個腿還不齊的情況下,我們就得抓緊培養人才。」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
    6月2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典禮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醫藥科技中心舉行。作為中關村發展集團落實《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一項重要舉措,此前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園區新投用的醫藥科技中心5號樓作為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百濟神州與華輝安健兩家公司成為入駐該基地的首批企業。
  • 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1997年出生,去年剛從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表演專業畢業,已出演過《帥小夥的蔬果店》《悟空》等多部音樂劇。排完《兩個人的城》,晚上7時,他還得趕往音樂劇《春之覺醒》劇組接著排。說起這兩年音樂劇真正火起來的原因,徐澤輝覺得繞不開綜藝節目《聲入人心》。2017年他曾和音樂劇演員鄭雲龍一起演過《變身怪醫》,那時因為票房不好還被砍過場次。
  • 流量效應之外,原創音樂劇何時才能出現「爆款」?▸熱點◂
    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之下,華語音樂劇創作之路愈加亟待探索,「原創」二字已成為從業者密切關注的重要話題與課題。「在構建一個健康的行業環境所必備的所有要素裡,我們先擁有了有號召力的演員這一部分,但是我們仍然在等待其他更多有利因素出現,如此才可能成就一部經典的原創作品。」知名作曲家金培達這樣說道。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
    日前,記者從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管委會獲悉,由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合作設立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正式啟用,啟用後,將立足探索建立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生物醫藥科研項目轉化、孵化新模式,健全園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從基礎研究、中試生產到上市註冊的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
  • 21天無殼孵化小雞? 這檔綜藝帶你領略科學神奇
    現場合影 節目方供圖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日電(任思雨) 小雞能不能在無殼的狀態下孵化長大?在新一季的《加油!向未來》中,觀眾們或許能找到答案。2日上午,央視綜藝節目《加油!向未來》在北京舉行第三季節目發布會。撒貝寧、尼格買提、著名球星羅伯託·卡洛斯現身助陣。
  • 施展才華,綻放夢想,華語原創音樂劇的舞臺等你來!
    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12月13日,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海笑文化協辦的「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在上劇場正式迎來「年終匯報」——《南牆計劃》《你在哪裡?》為呈現出更為精緻的舞臺質感與更為準確的故事情節,此次工作坊以正式演出的製作標準建組,集結20餘名專業音樂劇演員及4名樂手,孵化導師高瑞嘉、樊衝、劉亮佐、胡曉慶擔當工作坊版導演,輔助各組主創實現孵化作品的「初舞臺」。
  • 神奇泡泡之科學音樂劇《愛迪生的泡泡實驗室》已經開票
    ——謹獻給所有努力的寶寶和善於傾聽的家長們 這是一場極具娛樂性與教育性的高端親子音樂劇,顛覆單純的以秀為主的娛樂性泡泡秀演出,實現了將科學教育與娛樂互動體驗的完美結合。演出結合科學的實驗原理,隨著跌宕起伏的故事發展,將觀眾帶進了活潑新鮮的科學體驗之旅,讓大小朋友「0距離參與體驗」泡泡表演,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 《蛋殼裡的心跳》講述音樂劇創作背後的酸甜苦辣
    在這部劇的時間線裡,這些創作者在自己的夢想裡蟄伏數年,直到最後,觀眾也不得而知這些夢想是否得以達成,但是這些經曆本身便是最接近藝術本身的要素。在文化廣場的舞臺上,曾上演過太多成熟的、完整的商業大作,而如此專注於「人」,同時,讓一群熱愛原創華語音樂劇創作的團隊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大膽「試水」,這是第一次。
  • 寫同齡人、寫身邊事,這6部孵化音樂劇進入「中期考核」
    「今年是特殊時期,國外的大戲沒法來,所以國內的原創力量必須成長起來。以前我們做『孵化計劃』是出於使命和責任,今年帶有更多面向未來的現實意義。」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發起人費元洪說。
  • 音樂劇,離我們並不遙遠(組圖)
    想想幾個月前剛來過廣州的《貓》和《巴黎聖母院》,細心人或許已經發現,音樂劇並非傳說中的那般「嚴肅」。它更接近流行歌曲的風格,唱起來朗朗上口。當經典的雨果以音樂劇的方式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你或許要問,還有什麼好聽的音樂劇?沒問題,這個周末我們就來個中西合璧:先來一發法式音樂劇,再聊聊國產音樂劇。
  • 《在遠方》——華語原創音樂劇開始找到自己
    音樂劇《在遠方》講述的是快遞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快遞小哥幾十年的人生歷程,也反應了快遞這個行業這數十年的變化,給社會帶來的影響。用原創音樂劇的方式,講述我們身處的時代,描繪了最貼近日常的小人物。 華語的原創音樂劇一直同時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更完整地表現出中國文化的氣質和內涵,二是如何將審美和製作接入更高的國際水準。 這兩個問題不可謂不難,很多已有的華語原創音樂劇也在通過各種嘗試給出自己的答案。在表現中國文化方面,大量的音樂劇都在嘗試講述傳統的中國文化。
  • 年末盤點 | 寫給2020,我們一起見證的音樂劇
    而在不安的大環境中,受疫情打擊陷入沉寂的音樂劇行業,也迎來了自己的寒夜、復甦與重生。上半年疫情嚴重的時候,所有的演出活動全部中止,音樂劇演出也陷入停滯,整個劇場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零」,我們只能通過直播等方式在線上與諸多音樂劇演員見面。歌聲撫慰了人們慌亂擔憂的心情,卻也更加令人期待在劇場重聚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