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關於日本問題的標籤數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中國人能大方地接受融入別國國旗進行設計的服裝作品,但對代表日本的旗幟非常反感。相信,這不單是對色彩方面的敏感。兩國民眾對於雙方的關係也異乎尋常地敏感。說到底,日本,對中國人來說並非一個普通的鄰國。
日本的旗幟,主要是日章旗與旭日旗,作為日本的象徵在中國產生了特殊的意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人能大方地接受融入別國國旗進行設計的服裝作品,但很難接受一種由融入日本相關旗幟的服裝作品。這中間有紅白色彩過於刺激的生理感受,同時顯然有著濃厚的民族色彩在內。
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前舉行的集會中,一名反日者撕毀手中的旭日旗,以抗議保釣人士登島後被日方扣留。
日本國旗的正式名稱為日章旗(にっしょうき),在日本國內的常用名稱為「日の丸」(ひのまる)。公元8世紀時,日本天皇開始使用這面旗幟。而旭日旗帶有紅日和旭日光芒圖案的一種旗幟,是舊日本軍軍旗的一種變體。
湖北省武漢市,抗議者燒了日本國旗。憤怒的抗議者門舉行抗日示威活動,保衛釣魚島。
旗幟與歌曲、徽章一樣富有象徵意義。日本旗幟在中國顯然充當了超出一種國家圖騰的象徵。符號是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對中國以及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殖民的各國百姓來說,這符號很容易提示回憶戰爭歷史的線索,一定程度上能勾起不舒適,甚至恐懼的情緒。
北京日本大使館外,一條穿著日本國旗的狗。
伴隨著兩國關係的風雲變色,在衝突之時,民間便很容易將其破壞以用於發洩。但必須得指出,這種行為各國都會存在,對象也不限於日本。
2012年9月10日,北京日本大使館門口,一位民眾想點燃日本國旗,被中國安保人員阻止瞬間。
2014年9月6日晚,在第二十八屆泰山國際登山節上,一名據稱來自天津的30歲左右男子,穿著印有「大日本帝國海軍」字樣的T恤衫登山,被民眾包圍,有群眾憤怒地將其T恤扒掉。該男子卻稱自己從小在日本長大,在日本就是這樣穿,在其他地方穿都沒問題,唯獨在泰安穿怎麼就不行了。執勤警察為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將其帶離現場。
2012年9月18日,北京,日本大使館門口的反日遊行。
1996年9月18日,臺灣女議員在臺北抗議日本入侵釣魚島。
2008年11月21日,這張曾經的超女陳怡以國旗為背景的寫真,一經網上曝光。便立即遭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與強烈質疑。這位以往的超女」遠赴日本發展,這是她為成人男性雜誌《周刊プレイボーイ》拍攝的寫真照,媒體已經曝光過第一輯,當時,就有人猜測陳怡可能涉足了日本AV界,她還就此事件做過公開聲明。
看到的是她為該雜誌拍攝的第二輯寫真其中的一張。
2016年9月23日,安徽省廬江縣環巢湖南岸白山齊嘴,第六屆中國摩託艇聯賽合肥(廬江站)大獎賽暨國際水上摩託艇邀請賽開賽。圖為現場的國旗比基尼秀。圖片署名:調整/東方IC
2001年夏天,趙薇在美國曼哈頓為《時裝》雜誌拍攝春夏服裝的宣傳照片,其中一張照片(刊載於《時裝》雜誌2001年第9期)被指責服裝圖案酷似日本軍旗,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爭議。
2004年3月31日,在多家國內網站的論壇裡,一張圖文並茂的帖子引起軒然大波,該帖子稱:中央電視臺名主持張越在主持節目時,戴的絲巾上,竟赫然印著日本國旗圖案。3月31日晚9時多《半邊天》欄目就此發布了公告,解釋說紗巾中圖案上的圓點系棕色而非紅色,一切都是場「小小的誤會」。(截屏圖片)
2007年12月27日,時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華,天安門前的街道按外交禮儀掛起了日本國旗。
2004年7月20日23時40分許,當記者從襄汾縣採訪結束前往臨汾市時,在大運公路霍侯段襄汾收費站發現,一幅十分搶人眼球的圖案出現在記者眼前,一塊與日本國旗極其的活動路牌,攔在了在該收費站的一條通道前。當記者就此路牌向收費站的工作人員進行詢問時,該站的梁站長卻告訴記者,他並不覺的有什麼不妥。圖片署名:魏駿/東方IC
2005年3月18日,香港,七人制橄欖球世界盃,日本球迷帶著國旗和COSPLAY來現場支援。
2004年8月3日,中國山東,亞洲杯日本對巴林的比賽場上,安保人員在日本球迷的觀眾席前。
亞洲青年足球錦標賽日本和阿聯的比賽,10月4日下午在中國山東淄博舉行。一名疑為中國籍的男子,在比賽開始前、奏國歌時闖入綠茵場,搶走日本國旗後逃走,隨後被相關人士制伏,並帶出場外。
2005年4月13日,香港日本領事館,門口被貼著打「X」的日本國旗和當時首相小泉的照片,上面寫著「無恥、可恥」。
2005年4月17日,日本上海領事館附近,一場反日遊行後,記者們拿著器材跑過一幅受損的日本國旗。
香港的日本領事館門前,一位抗議者燃燒了日美聯合旗。
2012年,廣州,反日遊行隊伍拿著國旗和橫幅走在路上。攝影:梁瑩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