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魚臺縣人民政府做客東方聖城網在線訪談欄目。今年,魚臺縣被評為2019年度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評價先進縣,被確定為山東省毛木耳、小龍蝦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向規模要效益 構建「大田」農業生產格局
近年來,該縣以規模化集成賦能,堅持「向規模要效益」,以農村土地流轉為重要抓手,積極引導農村分散土地尤其是低效閒置甚至「撂荒」耕地,連片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生產主體有序流轉,構建適用現代化管理、機械化應用的「大田」農業生產格局。2017年以來,魚臺龍蝦、「五統一」綠色稻米、毛木耳、杞柳種養殖面積分別增加了9倍、7倍、3.8倍、3倍。
同時,魚臺還以品牌化衝出「深巷」。分行業成立品牌運營協會,打造了魚臺大米、魚臺龍蝦、魚臺毛木耳、魚臺甲魚、魚臺杞柳5個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1個馳名商標和4個省級知名農產品品牌。聘請專業團隊,以「魚米之鄉、濱湖水城」為文化底蘊,創製並發布啟用「食尚魚臺」區域公共品牌。在此基礎上,以標準化鑄造品質。立足擦亮「魚臺大米」金字招牌,創新提出統一供種、統一育插秧、統一管理、統一訂單收購、統一品牌銷售的「五統一」綠色稻米標準化發展理念。
今年,「五統一」綠色稻米已發展到12萬畝,佔全縣水稻種植面積的37.5%。合理利用稻田水體資源,探索實施「稻(藕)蝦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建立了從繁育到種養全過程技術標準規範和質量控制機制。
緩解交通壓力 計劃實施振興路貫通等15條道路工程
該縣將積極適應新常態,把握城市建設重點、加快推進新城區、老城區建設,提升城市交通能級和城區綠化檔次,提升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奮力實現加速魚臺發展的新目標。
按照魚臺縣城市總體規劃,2021年至2023年計劃投資約43500萬元實施振興路貫通、古亭路貫通等15條道路工程,總長約21千米,徹底打通城市斷頭路,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高通達能力,拉開城市框架。堅持以人為本,以完善道路、街頭綠化和水系景觀為抓手,提高綠化覆蓋率逐步形成「點、線、面、環」相互滲透的網狀景觀系統。續建完成觀魚公園的擴建和改建,完成雲長公園和西支河東運動公園的建設,續建北二環水系、老運河公園、花園渠水系溼地公園、西支河北景觀帶;新建文昌公園、譚莊公園、民俗公園、古亭公園、稻香公園,新建老運河溼地公園、西支河溼地公園、王魯溼地公園,建設完善孝賢大道水系、湖陵四路水系、老東環水系、工業路水系。
同時,對運河片區、西支河片區、中醫院、大李莊等片區進行棚戶區改造,帶動整個城市形象改善和經濟增長。主動適應群眾需求,加大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力度,不斷完善老舊小區服務功能。持續加大供熱建設,實現城區供熱全覆蓋。在城區合適路段建設公共停車場、便民疏導點,方便群眾生活及出行。(記者 萬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