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興農 品牌強農——南縣以特色品牌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紀實

2021-01-20 湖南在線

楊玉菡 周 靜 周 雲

水韻南洲,稻香蝦肥。

產自洞庭湖腹地,進入香港市場的首款湘米「南縣稻蝦米」、闖入俄羅斯世界盃的爆款小吃「南縣小龍蝦」,成為備受追捧的網紅。

南縣企業組團參加2018亞洲(香港)農產品展。

(本版照片由南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農業品牌化發展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要加快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產品認證』的農業品牌格局,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幫助涉農企業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南縣縣委書記羅訊介紹,近年來,南縣立足本地農業資源優勢,按照「一縣一特一品牌」思路,以打造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農產品品牌為目標,以「做實基地、做優品牌、做大流通」為路徑,以「生產標準化、加工精細化、營銷品牌化、管理規範化」為手段,持續做大做強稻蝦、龜鱉等特色產業,成績不俗。

目前,南縣稻蝦產業規模和影響力躋身全國三強,年產龜鱉稚苗8000萬隻,佔全國產量的三成。

近日,筆者走進「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縣南縣,探尋當地以特色農業品牌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徑。

高位推進 謀劃品牌之策

地處洞庭湖腹地的南縣,土質肥沃,水系發達,氣候適宜,是發展種養業的黃金地帶。據統計,縣域耕地面積87.6萬畝,其中水田63.5萬畝。但長期以來,該縣農產品結構單一、效益低下、綜合競爭力不強,嚴重製約經濟發展。前些年,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大片耕地被拋荒。

如今,南縣的廣袤鄉村大變樣:原來被大量拋荒的耕地,現在是「一地難求」;曾經一心闖天下的年輕人,回鄉務農與創業的越來越多。

湖洲良田重煥生機,全賴於南縣實施「質量興農 品牌強農」戰略。

2020年6月7日,遊客參觀中國名龜文化博覽中心。該中心是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集中展出世界各地淡水龜78個品種。

「提升農業質量,要在生態綠色上做文章;樹立品牌影響,要在可推廣模式上有開拓。」南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孔令強介紹,基於區域功能定位和湖鄉水田優勢,近年來,南縣推出「稻蝦共生」生態種養模式,因生產過程實現了「用有機肥不用化肥、用生物製劑不用農藥、用誘蛾燈殺蟲及人工除草等不用除草劑」,大大提升產品品質,受到市場熱捧。此外,南縣作為曾經的全國首批人工養殖甲魚縣、全國最大的草龜原種基地以及亞洲最大的淡水龜馴養繁殖基地,厚植產業優勢,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南縣龜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稻蝦產業悄然崛起。南縣縣委、縣政府出臺《關於推進稻蝦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稻蝦產業發展的路線圖、時間表,並連續3年下發1號文件推動產業持續壯大;對標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出臺《關於做強做優稻蝦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意見》,從20個方面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副組長,縣委辦、縣政府辦、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監局、縣商務局、縣委宣傳部、縣科工局、稻蝦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縣融媒體中心、南縣糧食行業協會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南縣稻蝦米產業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全面推進蝦稻種苗繁育、標準化生產、稻蝦田投入品監管、龍頭加工企業培育引進、質量溯源體系建設、產品研發提升、公共品牌創建等「七大工程」。

遊客在稻蝦文化館內體驗遊玩。

龜鱉產業重振雄風。南縣將之作為支柱產業納入「十三五」規劃,給予政策支持。建立南縣中華鱉、南縣草龜質量體系標準;興建3000畝的南縣龜鱉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立以行政負責人為首的示範基地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推行水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制度,構建質量管理自控制度和產品質量溯源體系。

激勵企業爭創品牌。企業參加省級及以上國內展會、國際性展會的分別給予2萬元、4萬元的補助參展經費;產品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集體)商標、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企業獲評中國馳名商標、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出口產品企業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企業獲評國家質量管理獎、省長質量獎、市長質量獎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10萬元、5萬元;市場主體參與經認證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編制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

特別是稻蝦產業,南縣厚愛有加。對經營主體連片種植政府指導優質水稻品種100畝以上、與縣域內市級及以上稻米加工龍頭企業籤訂種植訂單合同且嚴格履行的,每畝獎補50元;對稻蝦種養基地集中連片200畝以上,並開展高檔優質稻機插的,每畝不低於100元的標準給予獎補;對企業稻蝦產品通過綠色認證、有機認證的,分別獎勵2萬元、20萬元;對市級及以上稻米加工龍頭企業烘乾、儲藏、標準化加工、大米檢測等設備設施升級改造、固定資產投資達500萬元及以上的,按當年審核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予以補貼;對稻蝦企業在一二線城市開設專店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進入其他地級市的一次性獎勵3萬元,進入地級市及以上城市標誌性消費場所或高端超市的一次性獎勵3萬元。

高位推動與政策扶持疊加,南縣農業品牌創建成績斐然。2018年4月,益陽市現代農業改革暨示範區創建工作現場會在南縣召開,作為現代農業改革示範縣,該縣在會上做典型發言,相關經驗獲全省推介。

部門聯動 築牢品牌之基

「在稻蝦米種植過程中,一些合作社和米廠建立了兩套系統。一是監控系統,在連片種植區安裝太陽能供電的攝像頭,360°遠程監測周邊農田是否違規施肥施藥;二是追溯系統,每一個批次的產品貼有一個溯源二維碼,『掃一掃』便能看到從耕地、播種、植保到收割、加工、包裝全過程的影像記錄。」南縣縣委副書記肖娟介紹,這是南縣提升農產品質量,築牢品牌基礎的有力舉措之一。

近年來,南縣部門聯動,打出「組合拳」,引導土地向優質農產品基地流轉,引導農民開展稻蝦、龜鱉種植養殖,在洞庭之心演繹著「小行業,大作為」的無限精彩。

引進優質種養品種。積極整合「湘米工程」及稻田綜合種養高產創建項目,引進各地高檔優質稻米品種34個,採用對比試驗和大面積展示的方式,篩選出適合稻蝦田的「桃湘優莉晶」「野香優航1573」等高檔優質稻品種,創建優質稻蝦機插連片示範田近2萬畝。

培育精深加工企業。對甲殼素、蝦青素、氨基葡萄糖等生物酶提取技術等稻蝦深加工項目的培育和引進,制定獎補細則:按「一事一議」給予特殊優惠補貼;按人才引進、技術中心和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的建設配套給予相應補貼;採用醫療行業標準的車間裝修給予相應的一次性財政補貼。

推動產學研融合。加強與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通過綠色防控技術,全縣每年減少化肥、農藥投入50%以上,糧食產品優質率提升至85%;設立水產養殖類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基地,為「南縣中華鱉」「南縣草龜」的純種繁育與提純復壯、稻龜綜合種養、龜鱉產品深加工等專項課題提供技術支持。

強化質量溯源體系。縣信息中心與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公司合作,建設縣一級稻蝦大數據中心和稻蝦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資料庫。扶持標準化程度高、產業基礎好的基地和企業,開展可追溯試點示範。將克明米業、順祥水產、金之香米業、溢香園糧油、國安米業作為首批溯源示範企業,各自建設溯源標準化自有基地2000畝以上,確保「生產有記錄、產品有檢測、包裝有標識」。

提升科技服務質量。建設5所稻蝦米技術培訓中心,為本縣農民稻蝦米種植提供技術保障;組建以縣級農業(水產)技術專家、鄉鎮農業(畜水)技術推廣幹部、村級稻蝦種養能手為主體的南縣稻蝦生產技術服務指導小組,為稻蝦種養戶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與服務;在每個萬畝示範基地確定具體責任人、專業技術指導員,加強稻蝦疫情監測,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成立南縣龜鱉養殖協會,為386家(戶)會員養殖戶提供產銷「一條龍」服務;組織龜鱉產業培訓上百次,覆蓋全縣130多個行政村,培訓人數上萬人次。

強化公共品牌建設。制定出臺《南縣稻蝦區域公共品牌保護運營管理辦法》,建立公用品牌使用許可制度,加大品牌維權和保護;初步完成《南縣稻蝦區域公用品牌戰略規劃》《南縣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形象手冊》《南縣稻蝦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和推介總體方案》編制工作。下一步,南縣將組織「南縣稻蝦米」「南縣小龍蝦」加工、銷售企業統一使用和宣傳區域公用品牌。

擴大公共品牌影響。舉辦「南縣小龍蝦」捕撈節、美食文化節,僅節會期間就邀請參展企業36家,吸引遊客6萬餘人次,銷售稻米和龍蝦30餘萬斤;與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合作,推介產品;推動相關企業參加各類省級以上展銷對接會、推介會及博覽會,如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湖南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北京)產銷對接活動之南縣稻蝦米·小龍蝦品牌推介會等;推進龍蝦園、龍蝦廣場等項目建設,研發南縣小龍蝦旅遊工藝品,建設了一批龍蝦名鎮、名村、名店。

南縣第二屆小龍蝦捕撈節之網絡直播節現場。

嚴格監管維護形象。出臺《南縣稻蝦種養投入品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完善監管溯源系統,搭建了稻蝦服務綜合平臺。一是搭建一個監管平臺,按「三確二檢一碼」(確品種、確地塊、確投入品、企業自檢、部門抽檢、二維碼)思路建立南縣稻蝦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平臺,目前該平臺為7家「南縣稻蝦米」公共品牌授權企業提供防偽溯源服務。二是健全一套溯源機制,制定《南縣稻蝦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規範南縣稻蝦產品溯源和審核信息採集,理順了企業和部門配合完成產品質量檢測結果線上審核流程。目前,平臺已頒發「南縣稻蝦溯源防偽二維碼」77000組,為近35萬公斤高端稻蝦米溯源。三是建立一個服務中心,利用智慧農業大數據展示中心,結合洞庭蝦網公共服務APP,為生產企業、種養戶提供農場管理、電商銷售、標準種植、遠程控制等智能化服務。

2020年,南縣稻蝦種養面積達60萬畝,年產小龍蝦達10萬噸,年產稻蝦米原糧30萬噸,年綜合產值140億元。目前,全縣打造了7個高標準集中連片萬畝稻蝦示範基地,建成1000畝以上集中連片稻蝦標準化生產基地22個,全縣累計高端優質稻訂單面積達55萬畝。

龍頭引領 叫響品牌之名

仲冬時節,南縣三仙湖鎮三仙湖村村民易再國將清冷的河水引入稻田。如今,正是小龍蝦產幼苗的時候,待到春夏之際,水稻和小龍蝦將在農田呈現「共生」景象。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年收入不過六七萬元,現在回家繼承老父親『衣缽』,下田種地一年能賺二三十萬元。」 易再國說,他加入合作社與金之香米業公司合作,由公司負責統一品種、統一種養標準、統一收購、統一加工,銷路不愁,每斤「稻蝦米」的售價達到9元之多,比普通大米高出3倍。

湖南金之香米業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之一,15個合作社與之合作,每年生產稻蝦米10萬噸,主銷福建、廣東、雲南、上海、北京等地。該公司在全國建設了70家「智慧門店」,通過藉助電商平臺的大數據,了解區域消費者的口感偏好,有針對性地打造 「爆款」。

「稻蝦米」賣出了高價,小龍蝦則走出了國門。「我們創新了液氮8秒速凍技術,解凍就和剛出鍋的小龍蝦口感一樣。」順祥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順祥介紹,他們生產的冰鎮湯料香草蝦、麻辣十三香蝦還「坐」上飛機「出徵」了俄羅斯世界盃。據了解,該公司於2018年建成了全國第一條小龍蝦熟食生產線,推動「漁家姑娘」品牌由一般粗加工向小龍蝦全價值鏈開發轉變。

湖南助農農業科技則藉助「網際網路+農業」的商業模式,推動稻蝦產業高效發展。建設稻夢田園直播基地,成立電商村播專項小組,聘用專業人員針對鄉土特色稻蝦產品進行淘寶、抖音等平臺直播,提升產品市場銷路;通過搗蛋蝦隊長微信公眾號、助農官微以及淘寶、天貓網站等線上推廣銷售,月均銷售量約50萬元;連續兩年舉辦小龍蝦文化捕撈節活動,數百名網紅主播現場直播,每場活動帶動小龍蝦產品銷量約200萬元。

南縣和濱現代龜鱉產業園正按照「一園攜三區」(即賽南龜鱉種苗繁育與商品養殖示範區、羅文龜鱉主題文化休閒農業示範區和稻龜稻鱉綜合種養示範區)模式,打造集種養、餐飲、休閒娛樂、商務接待、文化科普、產品加工、農產品交易與觀光旅遊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年接待遊客能力有望突破40萬人次。南縣龜趣園是全國首家專業從事龜類繁育和馴養基地,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各種淡水龜78個品種,是集科研、繁育、觀賞為一體的龜類產業園,連續三年協辦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獲得了「中國稻田養龜第一村」「中國最美養龜場」的美譽。

南縣羅文村村民歡慶豐收節。

目前,南縣有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稻蝦種養專業合作社196家、家庭農場132家,龜鱉企業21家、大小專業養殖戶1200餘戶。為了助力龍頭企業拓展市場,叫響品牌,南縣在城郊和茅草街鎮推進「一南一北」小龍蝦交易市場建設,其中中國供銷·南縣洞庭農博城已成為湖南省最大的小龍蝦交易市場,小龍蝦收穫期日均交易量達400噸。打造了農村淘寶、淘實惠、雨後電商等南縣稻蝦產品線上商城,網上年銷售額5億元以上。

品牌效應卓然釋放。南縣獲批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稻蝦生態產業標準化示範縣、「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村工程試點縣,獲評「南洞庭湖草龜、中華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獲授「中國蝦稻米之鄉」「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南縣小龍蝦」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國農業公共品牌、全省首批「一縣一特」農產品優秀品牌。「南縣稻蝦米」斬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註冊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還獲中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成功創建了區域品牌。「南縣中華鱉」「南縣草龜」註冊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濱」「呈寶」「華明」等10多個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南洲鎮獲批首批湖南省特色產業小鎮小龍蝦小鎮、湖南省南縣小龍蝦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產品加工企業中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稻蝦米相關品牌10個。

品牌影響持續提升。「南縣稻蝦米」在香港市場每公斤賣價高達24元,還通過歐盟檢測,取得銷往海外資質。「南縣小龍蝦」暢銷全國、出口歐美,在消費者中擁有很高的美譽度。南縣還帶動了周邊益陽市大通湖區、沅江市及常德市安鄉縣、嶽陽市華容縣等縣(市、區)稻蝦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南縣為中心的洞庭湖區域稻蝦生態綜合種養總面積已超過130萬畝。龜鱉產業享譽全國,年加工龜鱉產品1000萬斤,總產值達5.8億元。

從「賣原料」到「賣產品」再到「賣品牌」,南縣現代農業以品牌打造和市場開拓為支撐,持續做大做強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產業,擎起高質量發展大旗。開啟「新徵程」,跑出「加速度」,南縣品牌興農風光無限!

相關焦點

  • 品牌強農,中國農業特色品牌穩發展
    品牌強農,中國農業特色品牌穩發展 2020-12-22 11:41:34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金髮忠20日在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上稱。《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報告》解讀現場。  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在上述論壇上發布的《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報告》,將我國農業概括為一個「穩」字:中國經濟穩中有升,農業品牌穩成長,特色品牌穩發展。
  • 質量興農興牧 品牌強農強牧 內蒙古紮實推動農牧業優質高效轉型
    內蒙古堅持質量興農興牧、綠色興農興牧、品牌強農強牧,推動農牧業向優質高效轉型。今年,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3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9億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糧食產量達到730億斤以上,實現「十七連豐」。
  • 如何「品牌強農」?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首席專家點評「青西爭鮮」
    「在大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農產品質量、品牌非常重要。」推介會上,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首席專家朱彧強調,他指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質量興農」,農業部在當年也提出「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因此,品牌在農業發展的地位中非常重要。
  • 天元區: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唱響農業品牌
    近年來,天元區以都市現代農業為抓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農業園區及農業品牌建設,構建農業綠色產業鏈,形成了規模大、品牌響、產業旺、鏈條長的現代農業綠色產業鏈,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實施。從「吃飯農業」到品牌農業,天元區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熱潮漸已形成燎原之勢。
  •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強農商標富農地標興農助力精準扶貧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26日說,在脫貧攻堅戰中,該局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的獨特優勢助力精準扶貧,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探索出將智慧財產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融合、共發展的有效路徑。
  • 安徽倮倮米業:科技賦能 綠色興農
    近年來,安徽倮倮米業有限公司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不斷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讓牆上的標語落實成一項項實際行動。一稻開花幾裡香,一家煮飯香全莊。如今,安徽倮倮米業有限公司種植、生產的大米因顆粒飽滿、色澤清透、飯粒油亮、香味濃鬱。同時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做出特色,立足品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範帶頭作用。
  • 南京七品牌入選省農企知名品牌三十強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麗華) 日前,「蘇墾杯」首屆江蘇省農業企業知名品牌30強大賽總決賽在南京舉辦。在脫穎而出的30個品牌中,南京市共有「桂花鴨」「衛崗」「遠望」「老山」等7個品牌獲獎,獲獎數量居全省第一。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獲得優秀組織獎稱號。
  • 「國貨出圈」新發展 A20新農展再次點亮杭州
    △開幕式現場開幕式上,組委會授予杭州聞遠科技有限公司「數字農業創新獎」,以表彰聞遠科技一直紮根縣域服務農村,以「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思路努力培育農村經濟新「藍海」,不斷創新電商扶貧模式,為農村產業發展注入力量,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打造精緻農業、做強龍頭企業、提升品牌農業,武漢「三業聯動」描繪...
    近年來,天星村以創建武漢花博匯休閒旅遊為特色,用鄉村旅遊產業大發展帶動大眾創業,引導和鼓勵景區內村民群眾積極參與品牌創建,共享旅遊紅利,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直接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花博匯獲評國家級4A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湖北省三鄉工程樣板等榮譽,「花博匯模式」也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納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課題研究案例。
  • 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舉行 開啟品牌強農新徵程
    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暨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年度盛典舉行據悉,本屆區域農業品牌系列活動主題為「聚焦百年交匯新機遇 開啟品牌強農新徵程」,由《中國品牌》雜誌社、中國品牌網、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辦,央視網、微博聯合主辦。
  • 華南農業大學:樹人興農百十載 力創一流新時代
    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學校建校110周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她指出,我校要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之路,堅持立足廣東、服務華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在農業現代化建設、鄉村振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領域作出重大貢獻;堅持以農業科學和生命科學為優勢,以熱帶亞熱帶區域農業研究為特色,把學校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農業大學。  劉雅紅校長講話全文
  • 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唱響南昌農業品牌
    農業品牌建設,是一項貫穿了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統工程。從「吃飯農業」到品牌農業,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熱潮漸已形成燎原之勢。做好品牌建設就是牽住了現代農業的「牛鼻子」,攥住了農民增收的「錢袋子」,踩好了農企增強競爭力的「油門」。
  • 畢節: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創優品牌走俏市場
    畢節: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創優品牌走俏市場 發布時間:2020-12-23 16:27:43      來源:畢節日報   日前,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站獲悉
  • 【快看】百名「青年網農」角逐「直播帶貨王」!
    「富美渝北·青年有為」集訓營開班 周新宇 攝「富美渝北·田園優品」重慶渝北現代農業成果展將於7月10日舉行,展會分為渝北區特色農產品展銷、現代農業成果展及直播帶貨成長計劃訓練營成果展三個部分。由所有「青年網農」將攜各自特色農產品參展,並負責線上直播帶貨。
  • 天津認定170個「津農精品」品牌!涉及小站稻、沙窩蘿蔔等
    沈欣在節目中表示,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培育周期長,效益短期難以顯現,而且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部分經營主體品牌創建積極性不高,存在「重生產,輕品牌」現象,追求的是產量而不是質量。目前,天津很多農業品牌影響力不足,品牌數量少且分散,規模化、電商化程度不高,難以形成品牌合力,部分生產企業甚至掛靠外省市品牌;地方政府指導企業做精做強農業品牌意識不夠強,組織品牌宣傳推介力度還不夠大,與銷售市場銜接還不夠深入,沒有真正做到優質優價。
  • 涼山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 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近年來,涼山州立足實際,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和消費新趨勢,堅持「品牌強州、品牌興農」戰略,使「大涼山」區域公共品牌成為推動全州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精準扶貧的有力抓手。涼山州明確,質量安全是「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中之重,將堅決打擊、嚴肅查處各種以次充好、摻雜使假、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同時,從當年開始,涼山州以品牌建設為契機,推動產業上規模、產品上質量、經營上水平,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大州向農村強州跨越。
  • 臺灣休閒農業的「農+旅」形式有哪些?差異化精緻農業六大特色是什麼?
    反觀我們抓農業產業,無論是山區還是平原,總是把面積、產量、產值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總想「做大做強」,以規模論「英雄」,卻忽視了實際效益;總想在單位面積上創造出更高的產量,卻忽視了土壤、茶園也需要「休養生息」;總想售出更多的產品,卻忽視了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環境的壓力。這些對山區而言,既缺乏競爭優勢,也不利於持續發展。
  • 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
    (中國減貧故事)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中新社德陽7月20日電 題: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四川返鄉青年書寫鄉村振興新故事作者 陳選斌 張浪「夕陽的餘暉經過希望的田野,向南的候鳥待遇嫋嫋的炊煙……」7月中旬,在四川德陽高槐村的
  • 大安市:大安珍好品牌建設,旅遊三產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自古以來,大安市人文與自然景觀並茂,這為大安市發展農業與旅遊業帶來了便利的條件。大安市藉助縣域水域與平原地域,農牧漁業發展顯著。藉助農業發展,大安市圍繞著農業特色產品與區域旅遊資源,共同打造「大安珍好」品牌產品建設,發展旅遊、商貿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 大力發展科技型農企丨訪廣東豐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伍大利
    被同行們親切地稱為「伍博士」的伍大利就是其中的一員這位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專業的博士、廣東豐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是科技興農的代表也是我市企業新農人代表2019年豐源公司在韶關設立之時,他從總公司來到韶關,肩負起豐源公司運作以及韶關武江百香果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工作。從租地、建園到各大模塊的建立等,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中,該公司迅速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