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奮進的力量,推動武漢三農『十四五』高質量開好局,接續奮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2月25日,由武漢市農業農村局、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聽黨話 感黨恩 跟黨走」主題宣講活動,暨武漢鄉村振興大講堂第三季第六場活動,走進蔡甸區天星村花博匯。
第六場活動是鄉村振興大講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專場。當天上午,來自武漢三農戰線工作者代表、鄉村振興優秀企業代表和市民代表,滿懷熱情,認真學習全會精神,聆聽武漢加緊謀劃「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藍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建設美麗鄉村新畫卷,打造鄉村振興「武漢樣板」的精彩故事。
現場聽眾認真聆聽鄉村振興精彩故事。
天星村花博匯是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村富民,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一個縮影。冬日的花博匯,依然遊客如織,作為全國聞名的網紅地,不時有外省旅行團隊,興致勃勃入園遊玩。
近年來,天星村以創建武漢花博匯休閒旅遊為特色,用鄉村旅遊產業大發展帶動大眾創業,引導和鼓勵景區內村民群眾積極參與品牌創建,共享旅遊紅利,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直接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花博匯獲評國家級4A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湖北省三鄉工程樣板等榮譽,「花博匯模式」也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納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課題研究案例。
開啟新徵程,譜寫武漢鄉村振興戰略新篇章。大講堂上,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告訴大家,目前,武漢已形成4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和6條美麗鄉村發展帶建設新格局。2019年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武漢位列全省第2,獲評優秀等級。2021-2023年,將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高標準建設600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十四五』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市農業農村局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全會精神,高質量謀劃好武漢三農「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打造精緻農業,做強龍頭企業,提升品牌農業,通過「三業聯動」推動全市農業農村社會經濟新一輪發展。
「接續奮鬥,用辛勤和汗水,將中央、省、市全會精神,書寫在三農大地上。把鄉村振興美好藍圖,一步步地變成現實。」大講堂上,蔡甸區農業農村局和來自全市新城區的優秀農業企業代表,武漢荷香源農業、耕讀興儂(武漢)科技公司、湖北菱湖尚品洪山菜薹農業公司等企業,接連上臺,透過直播鏡頭,向全國關心支持武漢鄉村振興的百萬網友們,表達了自己將把握時代機遇,奮力在波瀾壯闊的鄉村振興事業中作出新貢獻的信心和決心。
來自山東盤錦的網友「黃鶴樓前明月光」通過活動後臺向大講堂留言,他說:「我的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武漢讀的。熱乾麵、豆皮、炸面窩,武漢的『味道』,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鄉愁。現在我回到家鄉盤錦種植水稻,我期盼能為我的『第二故鄉』發展出份力,促進盤錦-武漢兩地水稻種植交流。不僅讓兩地市民吃到優質大米,更能為把兩地水稻品牌推向全國和世界,貢獻一份力量。」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武漢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市三農戰線工作者們將守正創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市全會精神上來,為『十四五』武漢鄉村振興發展探索新路。」大講堂上,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十三五」期間,武漢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效,多項武漢農業農村改革成果走在全國前列。市農業農村局將高質量做好「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綱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黨的十九大以來,武漢市農業農村系統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和一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模式。全市通過開展「四三行動」,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農村「廁所革命」、農村村莊生活汙水處理,以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行動計劃,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補齊了鄉村生態短板,增強了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提出並強力推進「三鄉工程」,以培育重點、打造樣板、串點成帶為原則,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美麗鄉村建設進程。既為農民帶來了經濟增收,又帶動了農民觀念的轉變和文明素質的提升,推動武漢農村現代化治理水平不斷提高。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全市立足「十四五」做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市農業農村局將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著力推進「三業聯動」,打造精緻農業,做強龍頭企業,提升品牌農業,通過「三業聯動」推動我市農業農村社會經濟新一輪發展。著力實現美麗經濟跨越蝶變,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我市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跨越遞進。
>>>
推進精緻農業發展壯大
蔡甸構築全域鄉村振興新格局
蔡甸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許傳波。
「『十四五』時期,蔡甸區將深入貫徹中央、省、市全會精神,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打造全域鄉村振興蔡甸樣板。」蔡甸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許傳波,向現場聽眾講述了全區鄉村振興高站位發展藍圖。
許傳波說,今年以來,全區「戰貧」「戰疫」「戰洪」,鄉村振興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國家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全面啟動,「三農」發展保持了良好態勢。「十四五」時期,蔡甸區將按照318國道三產融合示範帶、嵩陽大道鄉村振興示範帶和漢江沿線精緻農業示範帶「三帶」空間布局,大力實施特色農產品拓面提質、農業產業化企業培育壯大、農村文化振興示範、農村治理體系現代化、鄉村建設行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六大計劃」。大力發展精緻農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力爭到2025年,全區精緻農業產業融合比例達到85%以上。深入實施藏糧於技、藏糧於地戰略,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到2025年,新增高標準農田13.2萬畝,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1萬畝左右。」許傳波的講述讓在場的農業工作者和聽眾倍感振奮。
「美麗鄉村不只是停留在圖紙上,更切實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許傳波說,經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蔡甸區現有農村公廁800座,「十四五」期間,蔡甸區將繼續鞏固這一成果,每年興建100座以上農村公廁。
演講過程中,許傳波多次提到蔡甸蓮藕、蔡甸西瓜、新農牛肉等「蔡甸名片」。他說,「十四五」期間,蔡甸區將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提升蔡甸蓮藕、蔡甸西瓜、新農牛肉等品牌效應,推進農業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市場化,建設蓮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糧油、水產、生豬、種業八條精緻農業產業鏈,推進精緻農業發展壯大。
>>>
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
「企業興鄉」火焰村建設十裡蓮華養心谷
武漢十裡蓮華生態農業科技執行董事鄧永勤。
「在民宿中講述農業種植故事,讓消費者切身參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的整個過程,體驗傳統農耕文化,吃農家飯、品農家茶、住農家屋,聽農家曲,記得住鄉愁,留得住回憶,達到身心愉悅與康養發展的多贏目標。」大講堂上,武漢十裡蓮華生態農業科技執行董事鄧永勤,講述了企業以振興鄉村為己任,將繼續紮根蔡甸區火焰村,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在「十四五」中再續新篇的奮鬥激情。
鄧永勤說,十裡蓮華養心谷產業項目,是公司響應政府「企業興鄉」號召,積極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的「美麗果實」。養心谷通過將傳統農業和傳統旅遊業進行融合及升華,形成一個農業、消費、休閒、體驗的閉環。通過電商平臺,利用獨特的山水自然資源和先進的設計理念,以親子康養為主題,以參與體驗為目標,立足中高端人群消費,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旅綜合體。
2019年以來,佔地385畝的一期項目,已經全部建成。今年國慶節養心谷開始試運營,計劃明年3月中旬正式開園,國慶8天試運營期間接待遊客近1萬人次,運營收入達30多萬元。園區的現代都市農業體驗區,建成了果園、茶園、菜園、稻園、花園、遊樂園等園區,備受市民喜愛。一期流轉農戶危房20棟,新建改建民宿50套,形成主題鮮明,建築風格獨特、體驗感濃厚的民宿產業集群。
「目前實行的是邊運營邊施工,正式開園以後,將為遊客提供民宿、土家摔碗酒、太極、電商配送、農事體驗、康養等全鏈條服務,預計首年收入3500萬元,農民人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鄧永勤說,武漢提出要推動美麗鄉村經濟發展,十裡蓮華也將遇到更好的發展新機遇。公司將珍惜用好中央和省、市、區的好政策,做好火焰村及十裡蓮華二期規劃和項目實施。探索村集體土地入股和抱團養老方式,以休閒農業為特色,打造集民宿、科普培訓、文創、電商、網紅、健身康養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我們將全力探索可複製、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為武漢鄉村振興貢獻智慧。」
>>>
打造全國首個菱角全產業鏈扶貧項目
為鄉村振興奉獻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
耕讀興農武漢科技公司創始人彭達。
「作為農校農學畢業的學子,我要以實幹求實效,把全會精神落實到田間地頭去,為紮實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激發農村新活力,不懈奮鬥。」耕讀興農武漢科技公司創始人彭達的發言,激情滿懷。
2016年起,秉承「幫農產品出村、帶農民致富」的初心,彭達帶領華農碩博團隊走上創業之旅。在政府和各方支持下,探索「政府+高校+公司+合作社+農戶」5+產業發展新模式,提出耕讀興農產業扶貧「六個一」方法,即依託選準一個產業、組建一支隊伍、形成一個發展模式、培育一個科技項目、打造一個地域品牌,實現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標。
彭達說,公司通過與華中農業大學、武漢蔬菜科研所等合作,設立科技攻關項目,引進高產耐抗新品種菱美人,針對菱角、保鮮難、脫殼難、加工難等技術難題,獨立研發7項專利技術,成功開發菱美人、即食菱角、菱角粉、菱角酒等產品,讓菱角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建立起菱角「選育、種植、採收、儲運、加工、銷售」產供銷一體化服務體系,打造了全國首個菱角全產業鏈綜合扶貧項目。
「目前,我們已成長為一家初具規模的農業現代化企業,在武漢、黃石、黃岡建設有運營中心,種植基地超過6000畝,標準化生產車間近8000平方米,帶動5000多位農民就業創業。」
彭達說,十四五規劃強調,要堅持走質量興農、科技興農之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未來,我們將繼續前行,我將把農業作為畢生事業選擇,將鄉村振興作為終身奮鬥目標,為武漢農業、中國農業發展奉獻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
>>>
發展品牌農業深耕農產品供應鏈
洪山菜薹將引進油菜薹新品種
湖北菱湖尚品洪山菜薹公司總經理馮軍。
「聽了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對『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藍圖的描繪,我們企業備受鼓舞,我們將堅決把握時代機遇,為鄉村振興事業作出貢獻!」
大講堂上,湖北菱湖尚品洪山菜薹公司總經理馮軍動情地說,即將過去的2020年讓他倍感難忘。洪山菜薹公司現有員工530人,為500多家單位提供後勤保障服務。在抗擊疫情期間,公司一方面為127家消防局、派出所、街道辦等一線抗疫單位供應蔬菜,為80餘個社區提供蔬菜配送業務。另一方面,在永安街高新村、張灣街徐尹鄧村及東西湖的辛安渡等蔬菜主產區設立了蔬菜收購點,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農民田裡滯銷的萵苣、生菜等各類蔬菜1120餘噸。在供、需兩端,公司上下迎難而上,在疫情阻擊戰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現代都市農業具有標準化、品牌化的特徵,農業企業的發展尤其應當注重品牌建設。」馮軍說,洪山菜薹是武漢的特色農產品品牌。下一步,洪山菜薹將重點引進傅廷棟院士的油菜薹新品種,採用「稻-菜-油」新模式,充分利用水稻收割之後的冬閒田,採用機械化耕整、無人機播種等現代科技,對接電商、社區團購等新零售。「我們期望通過一系列有力『組合拳』,發展品牌農業,深耕農產品供應鏈,幫助農民增收入、市民少花錢。」(長江日報 撰文:記者李英波 劉崢 胡毅 通訊員潘穎 駱露露 王璐 陳雪瑩 攝影:孫大衛)